诸天:从幕末斩鬼开始 第47节
老翁走到这裂缝前,朝黎诚招了招手。
黎诚牵着马过去,听见老翁指着这裂缝道:“从这过去,就是村子的位置了。”
随着老翁走进这裂缝,里头似乎是一座山洞,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老翁点亮怀里的火折,堪堪照亮前路。
“当真是隐蔽至极。”
老翁辨认着山洞里的道路,闻言立即回应道:“自然,这洞里四通八达,可要跟紧了我,不然迷了路,失在里头,估计要饿死也走不出去嘞。”
黎诚只是笑笑,默默记着来时的路。
对于侧写而言,归整收纳记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个案件在侧写大师眼中往往有着令人发指的细节量,侧写那堪称预言般的效果本就是大量细节的堆砌。
而对于常人而言,他们根本不会注意到尸体倒下的角度,手臂摆放的方向,指纹出现的位置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正如侧写的另一个名字——“剖绘”,侧写师无一例外都是记忆好手,用细节作为笔墨,描绘凶手及现场的模样,着墨越多,越容易还原出事物原有的模样。
侧写师之间的对抗更没什么好说的,粗俗点说就是往对方画板上泼颜料,一旦对方没辨别出来这是假信息,经常因为一个细节谬以千里。
正如美术创作中,一种颜色用错了,往往整幅画的意境都会受到影响。
道路越走越狭隘,最窄的地方甚至要黎诚弯下腰钻过去。
马儿屈膝才勉强度过这个口子,还好这马不肥,不然怕是要卡死在这儿。
就这样走了十数分钟,终于,在尽头出现了一点亮光。
老人带着黎诚走过去,这出口在山壁正中央,外头挂着一条绳子,连着下头的山路。
黎诚看了看外头,发现这里是一个类似深坑的地貌,周围崇山峻岭,中间塌陷下来,入口或许只有石壁这一条路。
环顾四周,眼尖的他立刻看见了山谷中央坐落着石头和木头搭建的民房。
眺望过去,道路上铺着砂石,小孩在道路上奔跑,天色还早,被道路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农田里,戴着草帽的农夫还在劳作着。
结了婚的女人聚在一起,坐在院子里,手里编着什么东西,说说笑笑声传到旁边玩耍的小孩耳中。
“怎么样?”老翁咧嘴一笑,满脸的自豪喜悦:“无论看多少次,可真是一处避难的好地方哩。”
黎诚点点头,这儿位置偏僻,进来的入口隐蔽,地方也够大,即使住上上千人应该也没问题。
他在船上听老翁讲起过,村子里的人深居简出,一般不会出去,最多也就如他一样在外头的河里捕捕鱼,见了官兵跑就是。
石壁入口的洞穴道路也错综复杂,就是官兵发现了里头藏着流民,也不会愿意折人手在这里。
崖壁上挂着一条绳子,连着下头崎岖的山路,上下落差大概有两三米高。
老翁看了看黎诚牵着的马,又看了看这绳子,思考一会儿道:“你的马儿不好下去,我去村子里喊些人来帮帮忙。”
黎诚虽然自己一个人也能把这马儿搬下去,但那必然激活纹血之煞,他暂时还不想这么快暴露自己的异常,只是拱手:“麻烦了。”
老翁攀着绳子下滑,虽然看上去年迈,但是身手仍旧敏捷。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黎诚拍了拍因为站在高空有些慌张的马儿,静静坐下来等待着。
主线任务是存活到八王之乱结束,如果黎诚是个没那么有进取心的行者,在这儿龟缩两年,拿个保底分数倒也不是不行。
第67章 临时的滞留
黎诚已经在这村子里住了两天了,这两天日子过得倒也舒坦。
每日也就帮着村里人种菜刨地,他倒也不急,只是默默观察着。
就算不唤出纹血之煞,他也有一把子好力气,在村子里颇受人欢迎。
再加上村长提过他是个读过书识过字的人,村民们就更加敬重他了。
“贾大哥,今天中午俺娘喊你去俺家吃饭。”低矮的土墙边探出一个小脑袋来。
化名贾庆云的黎诚放下手里编到一半的竹筐,冲那个脑袋微笑点头:“知道了,我马上就去。”
正如老翁所说,这小村落里的居民非但不排斥他,反而对他这陌生人关怀备至。
房子是以前人住过的老房子,里头虽然简陋,但该有的东西基本都有。
被褥什么的,老翁当天就给他准备好了,虽然是碎絮缝成的旧被子,上头还带着一股子潮味,但第二天晒晒就能用。
黎诚这两天很快就摸清了村子里的人口分布,这村子大概有三五百人,规模很小,据他们所说一直在这山涧里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老翁是这个村子的村长,只有他偶尔会出去一趟,带回来些可怜的逃难百姓。
在黎诚来之前,大概两三个星期以前,村长也带回来过一对带着孩子的夫妻,被安置在村子的南端。
这次邀请黎诚去吃午饭的,就是这对夫妻。
黎诚把手上的竹篓放下,伸了个懒腰,起身给门口的马儿喂了把干草,马儿刚吃了些那小童丢给它的果子,打了个响鼻,懒洋洋的扭过头去。
黎诚也懒得理它,自顾自出了小院,连门都没关。
小童在门外蹲着玩蚂蚁,见黎诚出来,抹着鼻涕就冲了过来:“贾大哥!俺娘说你会雕木头,你能雕把剑给我吗?”
黎诚不动声色躲过她沾着鼻涕的手,摸摸她的脑袋:“过两天,等我把我的药篓做好先。”
在这个小村子里,有且仅有一个大夫,这孙大夫比村长还老,花白胡子花白头发,眼睛眯成一条缝,说话颤颤巍巍的,让人总觉得他某天就会驾鹤西去。
据村长所说,这孙大夫至今已经九十八岁高龄,就是担心自己死了,村子里没有治病的大夫,才一口气硬撑到了今天。
孙大夫和村长都希望黎诚能久住下来,留在村子里当个大夫。
黎诚没有答应,只是说自己会尽量尝试着学一学,还在村子里的时候帮着把那些常用的药方留下来。
这两天黎诚在编药篓,就是准备按照孙大夫教的方子在周围的绝壁上采药。
这篓子要求贴身不影响灵活,编织难度还是挺大的,黎诚编废了好几个,就今天这个有点成功的可能。
……
陪着这名为吴桐的小孩走了一阵,一路上被烦的要死,四五岁的小孩正是人嫌狗厌的年纪,嘴里叽叽喳喳的没个把门。
“贾大哥,你怎么一个人来这里啊?”
“贾大哥,你用刀好熟练啊,我娘不让我用刀,怕我割到手。”
“贾大哥,你怎么不说话?是天生不喜欢说话吗?”
黎诚脑子被这小屁孩的声音烦了个透彻,好悬没给他纹血之煞烦出来。
好在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村民,偶尔能无视她和村民寒暄两句。
只是这小屁孩压根没有自己很烦的感觉,一路上问了黎诚无数个问题,一个也没得到回答。
她似乎也不想要回答,只是单纯地想问。问完这个马上又问下一个,似乎对她而言发问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走过村庄中段的时候,二人在路边看见了一位少女。
这少女看见黎诚走过来,忙挥手喊道:“贾大哥!”
黎诚微笑点头回应,看了看她背着的小竹篓,笑着问道:“又去孙大夫家?”
少女点点头,雀跃道:“孙大夫愿意教我认草药了。”
这少女正是村长的孙女,二八年华,十五六岁的女孩名唤阮静玉,与名字不同,是个十分好动的性格。
“恭喜,恭喜。”黎诚发自内心地祝贺。
或许是被黎诚拒绝后,孙大夫终于意识到如果再不找个人继承他的医术,今后村子里真的会没有一个人会治病,他终于是松了松口风,愿意让阮静玉跟着他学医。
倒不是孙大夫古板固执重男轻女,这种乡野大夫哪来的什么传男不传女的准则?
只是念在女娃力气小,在山壁上采药实在太过危险,才不愿意教她。
孙大夫几乎是整个村子里最年长的人了,他看着阮静玉长大,明白这采药行医要的是一个“静”字,阮静玉如此咋咋呼呼的女孩,出问题的概率太大了。
别说给村民治出问题这种大事,就是山崖上一个没稳住心态,都有可能失足落下山涧,摔个粉身碎骨。
相比之下,孙大夫更中意黎诚,一来他是男儿,身材不说健硕,至少也是十分结实,在崖壁上更不容易因为体力出问题。
二来性格沉稳,读过书,能静下心来,是个安静的小伙子。
只可惜黎诚本人似乎并不愿意长留这里,教人扼腕叹息。
阮静玉嘻嘻一笑,和黎诚并肩走着,村长的住所也在靠南边的地方,二人同路行了一段,黎诚终于可以不用忍受吴桐小朋友的问题轰炸,有一句没一句地和阮静玉聊了起来。
吴桐小朋友倒是有个优点,至少挺讲礼貌,人家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会插嘴,憋了一肚子问题想要问黎诚都没问出去,只得憋着继续走。
行至半路,阮静玉冲二人摆摆手,笑道:“贾大哥,今晚来我家吃啊。”
黎诚闻言点点头,阮静玉一蹦一跳走后,吴桐终是找到机会,扯住黎诚的衣服连珠炮似的问起了问题。
黎诚叹了口气,拍拍她的脑袋,道:“这些问题我也搞不明白呢。”
“地里为什么会长出粮食,花儿为什么会开,人为什么会互相伤害,我都不知道。”
“以后或许会有人知道吧。”
吴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正当黎诚以为她至少会消停一会儿的时候,她又接着叽叽喳喳问了起来。
不过好在村子够小,已经能远远望见吴桐家的房子了,吴桐快速跑过去,抱住门口等待的妇人:“娘亲!贾大哥来了。”
黎诚望去,看见一对极度平凡的夫妇。
第68章 夫妇
丈夫名唤吴会,是个樵夫,长得五大三粗,此刻挠着头招呼着黎诚。
“贾兄弟,真是多亏了你呀。”
吴会握住他的手狠狠摇了摇:“如果不是你,村长分给咱家那犁也不知啥时候才能修好,陈木匠可忙着哩。”
黎诚摆摆手:“客气了,举手之劳而已。”
一旁吴桐的母亲,也就是吴会的妻子笑着指了指屋内,道:“别聊了,屋里的黍米快蒸好了。”
吴会这才恍然大悟般拉着黎诚往房里走:“来来来,虽然是些粗茶淡饭,贾兄弟别嫌弃就好。”
黎诚微笑着跟他一齐钻进房里,坐在木桌上等着开饭。
妇人进去盛饭,吴会拉着黎诚,坐在桌前聊些外头的事。
“外头可乱着哩!”吴会脸上带着些死里逃生的庆幸:“官兵到处抓人打仗,去了就没见回来,家里的庄稼都没人收。”
黎诚颔首微笑,时不时附和两声:“我也是一路逃难过来,路上见着抓人的官兵,都叫我躲过去了。”
只见吴会眉飞色舞:“还好有村长给我们带进这里,没有赋税没有打仗,我一辈子都不会出去了。”
他拍拍一旁看着端上来的食物流口水的小女孩吴桐的小脑袋,一边感慨:“好啊,真好啊。”
“先吃吧,别聊了。”吴会的妻子把黍饭摆好,笑着看向黎诚:“以后不嫌弃,可以常来我们这边吃饭,我们也是才进村子不久,可以互相帮扶一下。”
上一篇:诸天吃瓜:从玫瑰的故事当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