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203节

  “那道教传说中先死后蜕,水火荡炼,经千载而复生的可怖之物——尸解仙!”

  尸解仙——

  听到这个名字,朱厚熜还有很多的话想要询问面前的梁武帝,但显然眼前的梁武帝已经彻底魂飞魄散,魂归天地之间了。

  上辈子作为一名资深历史兼仙侠文爱好者。

  朱厚熜对于这道教传说中相传最具有可行性和性价比的尸解仙之法并不陌生。

  相传此法乃是东晋道人葛洪所留。

  分火解,水解,兵解,剑解等等诸多法门。

  若能成之,则可以逍遥天地,长生不死。

  在南北朝时期尸解之法在道门兴盛一时。

  受到当时分布遍布南北的五斗米教太平道等诸多借太上老君下凡的名义,堪称白莲教闻香会的上古plus版本,聚众造反的妖道的青睐。

  但看着面前显然已经死的不能再死的梁武帝,朱厚熜也只能叹息一声。

  “好生安葬——”

  朱厚熜说道。

  身旁闻讯赶来的锦衣卫们便上前将这些梁武帝和其化为蛟龙的发妻藏身的佛身收集起来,带回金陵给他们立一个衣冠冢。

  “陛下,关于成化年间的那些锦衣卫的尸体大部分都找到了。”

  一旁张法维看着朱厚熜似乎心情不佳的样子,压下心头的忐忑,小声说道。

  “带我去看——”

  “是——”

  听到这话,张法维立刻走在前方带路。

  万佛寺内的那些尸佛也基本上被清理的差不多了。

  一路上,朱厚熜等人只能听见隐约零星的尸吼,然后被闻声而来的禁军和明军配合歼灭。

  虽然空气中仍有金色的尘埃飘荡,但弥勒却丝毫没有降世的迹象,多半是见地上天命的交战,已经决定鸽了。

  “就是这里——”

  张法维指着面前竹林中的一块空地。

  空地紧贴着万佛林,上面种着一片棕黑色带着尖刺的灌木。

  极大程度上杜绝了游客误入其中的可能。

  不过现在地表已经被朱厚熜此次带来的锦衣卫掀开,挖出一座大坑,坑旁是刚刚从地下挖出的成华年间化为尸佛的锦衣卫尸体。

  朱厚熜注意到很多锦衣卫身上带伤,结合这些地上的尸佛的身躯都有碎裂的痕迹。

  显然,刚刚在挖掘这些成华年间锦衣卫尸体的时候并不顺利。

  双方在此地爆发了一场大战。

  看见朱厚熜走来,正督促锦衣卫重新清点尸体,核对名册的王佐连忙起身相迎。

  “陛下,成化十一年被派往南京的锦衣卫在册一百五十六人和二十七名传奉官的尸身已经全部找到。”

  脚下的这些锦衣卫化成的尸佛表情大多狰狞怒目,显然生前正在与什么东西交战,在战斗中被妖术异化为尸佛。

  “查清楚他们当时是怎么死的了吗?”

  听到君父的问讯,王佐示意身旁两名想要汇报什么的锦衣卫先暂停,躬身回复道。

  “关于为何锦衣卫会集体集聚万佛寺的原因尚在调查,但关于他们是如何被转化为眼前这些尸佛妖祟——从那些妖僧口中也已经问出了些眉目。”

第242章 现世现报

  说着,王佐从怀中掏出了一本小册,朱厚熜依稀可见其上斑斑点点的想必是审问时溅到其上的血痕。

  显然因为的此处的条件相对简陋且危险重重,锦衣卫们为了能够快速的从这些僧人口中拷问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运用的手段便不如装备齐全的诏狱中精妙。

  朱厚翻开小册子,上面详细的记录着锦衣卫们从僧侣口中审问出来的关于万佛寺千年之间为何屡屡有僧人化佛,且香火鼎盛的原因所在。

  “原来竟是如此……到是苦了法能禅师了!”

  看完,朱厚熜长叹。

  自侯景之乱后,陈霸先夺取帝业,建立陈朝。

  然而从陈霸先开始,历代陈朝君主丝毫没有吸取前朝宠信佛门的教训,对于僧侣依然恩宠有加。

  其原因便是那个梁武帝生前集合了同泰寺和南朝僧侣之力,为南梁国祚永存,而制作的封印了那只沉睡天命的佛头。

  此时的南朝,正值五斗米道起义之事屡禁不止。

  五斗米道的妖道不光趁着朝野豪族内斗,兵戈无休,税赋无止之际。

  在民间聚集流民,分发符水以驱病退邪,笼络人心。

  在南朝权贵的上层之中,也同样依靠其妖术笼络了一大批豪门权贵入教,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

  昔日魏晋风流,文人雅士谈玄论道之风依然深深影响着南朝的豪门士子,给了五斗米教的道人诸多可乘之机。

  为了制衡这些意欲趁着乱世,效法祖师张鲁在地上建立道国的五斗妖道。

  统治者们便将目光投向了虽然也不断有妖僧借真佛之名举兵造反。

  但总体而言还比较倾向于和朝廷合作的南朝佛门。

  意欲借佛门之力,制衡这些猖獗无休的妖道。

  尤其是在侯景围困金陵时,有北虏天师渡江而来,在江中掀起巨浪阻拦王质麾下听闻侯景作乱,紧急向着金陵驰援的舰队,又招来大雾协助侯景兵马隐匿行踪,以至于金陵在毫无防备之下被瞬间攻陷。

  南梁的覆灭,让南方豪族再一次看到了道门对自身统治实实在在的威胁。

  也就愈发需要拉拢佛门僧侣作为盟友对五斗米道进行制衡。

  梁武帝时期南梁依靠同泰寺来宰执天下。

  但同泰寺已经在侯景之乱中被焚毁。

  其中的僧侣更是被杀尽。

  于是继承了同泰寺的所有遗产,又得到了同泰寺留下的水德天命的万佛寺便成了之后南朝统治者们新的选择。

  而南梁之后,万佛寺的僧侣屡屡借助天命之力化佛,既有寺庙巩固自己地位的意图,也是南方朝廷扶持的结果。

  人性和利益交织一处,想必有些僧人并不愿意在死后化身邪佛,但在寺庙的逼迫下,或是无知无觉之间被天命的潜意识所挑选。

  最终在某一刻血肉之躯消退,化凡为佛。

  如若被选中,这些僧侣中有多少能逃脱天命的觊觎呢?

  恐怕也只能双手合十,期盼来世的福报。

  或许,这也是为何许多僧侣在化佛之前手持涅槃经的原因所在。

  但想必也有僧人通过修炼,并不相信万佛寺宣扬的死后僧众轮回转世直说。

  临终前愤然写下了“非一切业悉得定果,非一切众生定受“。

  强烈反对寺内宣传的所谓业果轮回之说,呼吁僧众活在当下,提倡“现世现报”。

  朱厚熜合上了黄册。

  这些锦衣卫们想必是不知是如何找到了天命的踪迹,结果却遭到了天命气息的感染,被迫化佛了吗。

  朱厚熜心中想道。

  而就那僧人的口供,朱厚熜还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记录。

  明太祖定都金陵之时,似乎是知道万佛寺这些僧侣以威逼利诱等等手段,引导僧侣化佛之事的。

  朱元璋下令境内寺庙僧人皆要登记在案,不许佛寺购买少女,奴仆,逼迫沙弥信众成佛,制造异像,以骗取香客钱财。

  对于这帮僧侣们收纳香火的手段,真的在皇觉寺出过家的朱元璋心中自然清楚无比。

  虽然法令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剥了几个敢顶风作案的妖僧的人皮之后,明朝建国之后僧人香客成佛之事相较于以往朝代少了不知多少。

  至少从吴王定都金陵之后,万佛寺僧侣已经很久没有亲眼见过谁立地成佛,只能在古籍中瞻仰下曾经的盛景。

  或许这也是法能和尚能一直如此忠心侍奉明廷,哪怕在白沟河之战后,南方可战之兵几乎被燕王一举荡灭,全天下都已经知道燕王已经注定要取得天下,依然尽力庇佑朱元璋的继任者朱允炆的原因。

  纵然深知万佛寺之中早已暗潮汹涌,却依然冒着危险借着朝廷东征之机,给朱厚熜写密信请求朝廷派人前来调查万佛寺此时出现的异象。

  相较于万佛寺千年以来将僧人投往天命口中换取香火和赐福的传统,昔日历史上被统治者们奉为国教的辉煌鼎盛。

  在旧时代的遗老遗少和新生代对于荣耀无懈追求的僧侣面前。

  像法能这样能意识到天命恩赐背后的危险,并且主动放弃触手可及的力量与荣耀的僧人终究还是太少了。

  也许那些万佛寺的僧侣不是不知道接受天命恩赐化佛的危险。

  但利欲熏心之下,就算是梁武帝万年都无法逃脱贪嗔二字,更何况眼前的这些普通僧侣们呢?

  “传我的命令,命南镇抚司继续调查成化十一年锦衣卫在万佛寺殉职之事,并安顿死难将士尸首——”

  “对万佛寺中白莲逆党,朝廷当严惩不贷……之后让金陵拨款,从天下广招僧侣,重修万佛古刹。”

  至于为什么朱厚熜要保留万佛寺的原因也很简单。

  天下玄门道观受朝廷各种免税政策方能生存。

  并承担着协助官府维护一地治安,驱逐妖魔的义务和使命。

  对于朱厚熜和明廷而言,相当于以很低的代价在地方上维持了一支固定的驱魔力量。

  并且钦天监的官员大部分都来自天下各处的名山古刹,它们是钦天监重要的兵员产地,并且由于和钦天监联系颇深,完全可以视作钦天监在地方的分支分部。

第243章 成化疑云

  4

  然后通过官府出资,控制各地寺庙道观的规模,

  还可以达到调整人才,重点保护关键城市和政治经济中心的作用。

  有效减轻明廷在各处驻军设置卫所沉重的军事财政压力。

首节 上一节 203/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只是在破案,怎么成仙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