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之血脉遍布诸天 第154节
荀子一愣,然后躬身行礼道:“谢王上。”
齐王磊既然如此说,那就说明其不会干涉儒生行事,那启蒙小学……
“你先别谢,启蒙小学的课程是固定的,我最多让你们每天多加一堂课,再多就没有了。”石磊提醒道。
“这……学什么课程不是执教决定的吗?”荀子惊讶的望着石磊。
启蒙小学的课程他看过,涉及儒学的很少。
石磊摇摇头,解释道:“其他学堂是,但启蒙小学不是,不管是哪家执教,都必须按照课程表上课,这个没得商量,我给你们儒家每天多一堂课已经仁至义尽了,要是你们还有意见,那我找法家之人做执教了!”
话到最后,他的语气带上了一丝威胁。
诸子百家都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要能为他所用,什么学派不重要。
至于独尊儒术什么的,那是大一统之后才该考虑的事情。
现在不管是儒家治国,还是法家治国都有其局限性,还需改进。
“可否每天两堂课?”荀子还是忍不住问道。
“寡人还有要事,先走了。”
石磊起身,转头对站在一旁的鲁总管道:“鲁总管,你送荀夫子出去。”
话音刚落,他就大步流星离开。
荀子望着齐王磊离去的背影,神色复杂。
先是晚宴打乱他的思绪,然后谈话就一直是齐王磊指导,这个齐王跟历任齐王不一样。
历任齐王就算有自己的想法,也会先聆听一下儒家教诲,再决定采不采纳,石磊倒好,连儒家的教诲都懒得听。
让他的话术毫无施展途径。
有齐王磊在,齐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应该说变化早已发生,只是他以前不知道而已。
二十万新军,那可是二十万新军啊!
第二天,小圣贤山庄,荀子将齐王的决定和盘托出,最后他还是略去了法家代儒家的威胁。
众人听完一阵哗然,自己带吃食倒是没什么,反而让他们有一种崇高感,他去启蒙小学既是施教,也是施恩。
但每天只给他们一堂课,属实难以接受。
“师兄,一堂课,太少了。”一名老者说道。
荀子捋着胡须,笑道:“确实少,不过我看过课程表,启蒙小学上六天课就放假一天,每天卯时上课,酉时下课……”
说到这里,荀子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一名年轻的学子接过话头,道:“所以晚上,以及第七天,我们可以讲儒学。”
对他们来说,吃食都自带了,晚上的蜡烛和油灯也不算什么。
荀子笑而不语。
其他儒家子弟恍然大悟,都露出了笑容。
至于启蒙小学的学子愿不愿意补课,根本不在他们思考范围之内。
“你们去准备一下吧!”荀子笑着道。
“是。”
众人退了出去。
只有韩非留在原地,等所有人都出去之后,韩非立即向荀子询问道:“老师,齐王磊为何执意办启蒙小学。”
启蒙小学开办之初就饱受争议,直到现在启蒙小学的费用来源还是齐王磊的私库,而不是齐国国库。
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置办启蒙小学,这属实让他想不通。
如果是太学,他还能理解,但小学,还是启蒙……
荀子捋了下胡须,问道:“如果现在让你治理一国,你能胜任吗?”
韩非犹豫了一阵,道:“不能!”
“一郡之地?”
“可以!”韩非自信道。
“一县呢?”
“完全没有问题。”韩非更加自信。
“一乡镇呢?”
韩非有些不解,但还是回复道:“老师,小圣贤山庄随便一个入学五年的学子都可以胜任。”
这其中有三年是奠基,不涉及治理。
“一村呢?”荀子继续问道。
“随便一个入学三年,刚刚完成奠基的学子足以胜任。”
一个村子多则几百人,少则几十人,稍微有点学识的学子都能将一个村子治理好。
“启蒙小学是一个封闭性的寄宿学院,齐王为何不放在县里,而是放在村里?放在村里一个年级可能就几个、十几个人,而放在县里则会方便集中治理,也能节省许多钱财。”
韩非瞳孔猛的一缩。
第214章 阴阳家东君
韩非心中冒出一个念头,这些人是为村子准备的,学成之后,一部分学子留在村中,一部分学子前往县城。
去县城的人他不知道,但留在村子中的人肯定会成为村子的领头人。
“齐王磊想要掌控乡村?”韩非惊讶的问道。
荀子点点头:“不然他为何非要在乡村之中建立启蒙小学?”
韩非瞳孔睁大,嘴巴微张,齐王磊在做一件前无古人的大事。
王权不下县这是惯例。
抛开贵族领地不谈,齐国也好,韩国也好,就连秦国也一样,国家的政令最终只到县城,做出要求的也只到县。
比如征兵,只会要求一个县征兵多少人,不会具体到乡村。
不是国家不想对乡村指手画脚,而是做不到。
一村之地一般都是一姓之地,异常排外,国家想空降一个管理者过去,异常艰难。
就算不是一姓之地,多姓的村子也异常排外,而且可能排外得更加严重,能组成一个村子,本就是抱团取暖之意,村子内或许有争斗,但遇外事,还是抱团应对。
一姓之地,只需要说服族长,就能收复,而多姓之地就更麻烦了。
这位齐王磊的野心这么大吗?
竟然妄想掌控乡村!
不过……如果启蒙小学能开下去,可能真的会成功。
启蒙小学的费用都是齐王磊的私库,这些启蒙小学毕业出来的学子自然对齐王磊感恩戴德、忠诚无比,只要齐王磊的政令不过分,肯定能实。
只是……
“老师,我不明白,齐王磊哪里来那么多执教?”韩非有些迷茫。
齐国之地除了泰山附近,其余都是平原,基本上三里一村,可能更多,粗略算下来有十几万村庄。
其中贵族掌控的大概占一半,剩下八万个村子左右,齐王磊从哪里找来那么多执教?
“唉……有个事你不知道。”荀子神色复杂。
“什么事?”
荀子收敛心神,解释道:“那二十万新军都是识字的,他们虽然没有学问,但他们都识字,而且掌握简单的算学。启蒙小学不是现在才有,而是几年前就有了,只是那时候不叫启蒙小学,也没在全国推广,只是局限在张家领地。”
“匡家领地学成的学子改头换面,成了齐国各地的执教。”
“不教学问,只教认字和简单的算术,那些匡家学子还是可以做到。”
其实他觉着这种模式不够完善,只教人认字、算术、忠君,不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怎么行,所以他们儒家合该为其查漏补缺。
听到新军军士都识字,韩非更加震惊了,听到新军没有学问,这才松了一口气,好在没有学问,不然岂不是超越儒家?
儒家有学问之人都没有二十万。
听到启蒙小学也只是教导认字和简单的算术,他震惊的心彻底落下,这才合理,只是认字,不钻研学问,匡家执教确实可以胜任。
不过,韩非隐隐觉得其中有不妥。
突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老师,齐王磊就不怕……不怕匡家代齐吗?”
荀子神色一变,冷声道:“这个不是你该关心的,你也不要去探究。”
韩非能看出来的问题,他自然也能看出来,他派人秘密探查过,传来的结果令人惊心,匡家稍微重要的人物都被下了蛊,被下蛊的人不是十几个,不是几十个,而是几百个。
几百个重要人物被下蛊,这就绝了反叛的念头,因为几百个人很难一条心,除非能有人瞬间给几百个人解蛊。
就算有人能做大,其实也不现实,匡家的人分布在齐国各地,齐王磊不会给几百人合谋的机会。
当然,还有一个机会,那就是军队中的匡家舍弃其余所有人,一起反叛,可惜齐王磊对军队更加重视,军队中的匡家人身上的蛊更加高级,更加难解。
而且匡家已经没有时间了,齐王磊不断用其他人分匡家人的军权,时间拖得越久,机会越渺茫。
要是以前,还有势力能帮匡家,比如全盛时期的医家、拥有御蛊之术的吴越,现在医家已经衰落,吴越之地变成了部落混斗。
“是。”韩非表面答应,暗里他更加好奇了。
倒不是他不听老师的话,因为他也想在韩国实施此法。
相比之前自上而下的改革计划,这个自下而上的改革更有搞头。
此法好处很多,其中一个是增加了对乡村的掌控力,如果他能及时收到乡村的情报,收税什么的更方便,还可以把官员们的盘剥降到最低。
韩国国小民少,少一层盘剥,韩国就多一份收入。
此外,乡村掌控力增强,他征战军队也更加容易,战力暂且不谈,但人数是不缺了。
荀子将韩非的表情尽收眼底,身为韩非的师傅,他哪里不知道韩非的心思,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其实韩国已经没救了,韩国现在是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这也就算了,韩国还是个四战之地。
上一篇:洪荒:巫妖量劫,巫族跪求我出关
下一篇:封神:我薛恶虎,也是有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