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第841节

  美妇道:“说吧,只要别要钱就行。”

  少年目光盯着美妇,十分坦然,美妇先有些不在意,这时才吃了一惊,心中想到这孩子也大了。

  她道:“有什么快说吧。”

  少年道:“母亲,我不是你和父亲的孩子对吧。”

  美妇就是周宏文的后妻王氏,当初周宏文暴病而亡,她青春年少,自不可能从一而终,只是带着周宏文的儿子,改嫁十分困难,几次想要将这孩子扔掉,却莫名其妙回到她身边。

  这怪事发生了几次,加上听闻丈夫死的传闻,心中畏惧,就不敢丢下他,最后带着一个儿子,无奈下改嫁给附近的一个普通人朱文瀚。

  对方膝下无子,倒也把周元亮视如己出,还隐瞒了周元亮的身世,改名朱说(yue)。

  只是改名朱说的周元亮在两年前,也就是十岁那年,王氏又生了个儿子,所以朱说的地位在朱文瀚和王氏眼中就尴尬起来,本来在私塾上学,颇得先生赞赏,却被迫辍学,名义上是为了减轻家里负担,照顾弟弟,而待遇也直转急下。

第四章 不教双眼识玄都

  少年读书自立,颇有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的气节。

  因此为家务操劳,缩衣节食,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亦没有自怨自艾。

  只是自半月前,他天天晚上都梦到一个情景,好似有一座山,山很高,团团云雾缭绕,其间有一个高台,明月如水,披洒在道人身上,幽远飘渺。

  他就坐在道人底下,那道人化出一面水镜,上面居然有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情景,其中一个美貌少妇和一个儒雅男子,带着一个幼儿,过得极为幸福。

  直到后来,那男子有一天得了暴病,很快就逝去。

  妇人最后亦改嫁他人。

  种种场景,如露亦如电,变换极快,到后来幼儿渐渐长大,分明就成了他自己的模样。

  偶尔一梦还算不了什么,连续半月皆是如此,少年不得不心生疑惑。

  对应种种,加上近日在邻里间旁敲侧击,心中有了猜疑。

  只是他性情沉稳,没有表露。

  今日如往常一样,做完手上的活计,才从从容容入堂询问母亲。

  他之前毫无异样,突然发问,王氏自然掩饰不住,眉宇间生出异色。

  王氏见到少年不急不迫,十分镇定,心想到:到底是他的种,即使长在寻常人家,这份气度风采,亦不是乡野小儿,可以比拟。

  她说道:“你既然听到了什么风声,那我也不妨告诉你,你本来姓周,名元亮,远祖周斌还做过大夏朝的宰相,数百年来你周家败落,直到你高祖周秦的时候,在关中清水县做了县丞,定居那里,你祖父、你父亲亦在清水县,你生身母亲生你时难产去了,后来便是我嫁给了你父亲周宏文,后来因为一些事故,不得不举家搬到这蜀中,只是在你两岁的时候,你父亲就得了急病走了,他走之后,咱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只好带着你嫁给了朱家。”

  王氏说来简略,落在周元亮耳中,不吝于九天霹雳,原来梦中所见,无一不是真的。

  当然他也没看到王氏抛弃他没有成功的那些事,王氏自己也没说。

  他只知道王氏虽非他生母,却带着他改嫁,着实难得,这份恩情,这份养育之恩,重于泰山。

  同时亦知道自己不是朱家的子孙,更不知如何自处。

  他心中伤感,戚戚之情,王氏亦能感觉到。

  当时即使有抛弃他的心思,可是这么多年下来,早就将对方视如己出了。

  周元亮默然而退,第二日终于做了决定,说要外出游学。

  王氏心里知道留不住,也随他去了。

  周元亮孑然一身出了朱家,只感觉天地茫茫,无一可容身之处。

  他想到了那座山,山上那个道人。

  到底他是有根性的人物,心中隐约知晓恐怕那道人跟自家干系不小。

  他读书过目不忘,仔细回忆那山情景,以及山中草木,对应从前见过的荒经,发现那山极有可能是五台山,起初又叫做太乙山。

  只是这一路千山万水,他不过十二三岁,要去那里,可谓艰难险阻。

  他心中不免道:“亦未必是那里,怎么能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就千山万水而去。”

  心中另外一个声音道:“你已经破家出门,难道就这样灰溜溜回去。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他长在蜀中,当然耳濡目染下,知道大儒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的故事。

  那篇文章讲道:蜀中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南海?”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瓶子和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一直想要雇船顺江而下,还没能够去成呢,你能凭借什么去南海?”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把这件事告诉了富和尚。

  蜀国边境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的路,富和尚没有到南海,穷和尚却到了。人们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蜀国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周元亮此去即使找不到那位道人,但是一路游历过去,行万里路,对胸中见识岂无增长。

  他心念及此,豪情顿生,不禁折下一根树枝,在前面一处空地写到:

  孩儿此去别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虽然是前人旧作,却符合他此时此刻心境。

  此事在后世亦广为赞颂,直到将来,周元亮被誉为: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首节 上一节 841/8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山神

下一篇:东京道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