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第216节
李志常叹息道:“一时不察,却是连累诸位困在武当山上。”直到这时,他才知道赵敏心气之大,居然想要把中原群雄一网打尽,顺带把明教这些高层也灭了。李志常自以为猜出赵敏下步动向,却没想到处处受制,他想到若非自己阴差阳错,破坏了赵敏的计划,恐怕如今中原群雄和明教高层,早就被赵敏扫荡干净,如今看来即便有他,赵敏也快达到目的了。
李志常眼中浮现那个绝美的容颜,仿佛赵敏正对着他似笑非笑,似嗔似喜,心中不由叹息,当真是个好对手啊。可惜有时候智慧通天,也未必能稳操胜券,李志常虽然在算计上落了下风,仍旧相信手中无常剑能够助他披荆斩棘。他这边思忖良多,那边群雄六神无主,却不得不求助于张三丰来当主心骨。
张三丰道:“鞑子兵精将广,咱们武林中人和他们马上马下的斗下去,决计不是鞑子长枪大戟的对手,不如大家各自散去。”
武林中人大都天不怕地不怕,颇有血气,心想若是今日面对鞑子不战而走,老脸往哪搁。他们听了张三丰的话,不由得好生丧气。张三丰却知道蒙古兵颇为骄悍,群雄都是乌合之众,趁着现在大军还未合围,四下散开,或许能逃脱不少。如果坐困武当山,任由鞑子攻上来,到时候说不定被杀个鸡犬不留。
武当派众人对武当山一草一木感情甚是深厚,听到张三丰有放弃武当山的意思,心下不免有些凄然。
张三丰见得徒儿的神色,淡淡道:“存人失地,将来总能杀回武当上来,老道在武当山住了许多年,现在老得早不想动了,但你们得下武当山去。”
张无忌眼眶一红,说道:“太师父我们都不走。”
宋青书跟着道:“对,太师父,我们大伙齐心协力,能杀几个鞑子,就杀几个鞑子,也叫蒙古人知道我们中原武林的厉害。”
他们年轻人血气方刚,可不愿意做那临阵退缩的事情。虽有老成持重之辈觉得张三丰言之有理,可是又不忍心挫折了年轻人的锐气。
张三丰淡淡笑道:“做一人敌终究不如做万人敌,你们留的有用之身,到山下招募义兵,朝廷如今昏暗无能,将来终有一天大伙能将鞑子赶回漠北。”他创出太极功,自忖只要能传散出去,武当派定能开枝散叶,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千古之下,王朝不知兴灭多少,但他所创太极功,却能永垂不朽,这便是他心中的道。若是武当山众人尽数死在这里,他这门太极功也就失传了,实在心有不甘。
却不提中原群豪各自纷纷,难定去留,终究在张三丰劝导下,四散逃去。李志常率着明教教众早就下山而去。但见蒙古精兵蜿蜿蜒蜒,宛若长龙,经久不绝,难见首尾。中间大大一个王旗,迎风招展好不神气。
李志常淡笑道:“敌军中有治兵严整之辈,却能摆下一字长蛇阵。”
明教诸人和元兵交手多次,虽然见得精兵,却不慌乱,洪水旗喷出毒水,烈火旗随后浇出火油,来了个水火相攻,当前上千的鞑子先锋不住溃散,锐金旗等人跟着而上,冲入敌军阵中。
可惜蒙古兵马实在太多,随后就赶上来了,风字门和雷字门当先开路,在元军阵中左冲右突,始终杀不开一条路子。
李志常武功通神,可是在这人潮人海中,任何招式变化都失了用处,好在五行旗整而不乱,大家凝作一团,守住山口,蒙古大军却没能把他们拿下。
李志常见得风雷二门,岌岌可危,亲自冲入阵中,他武功盖世,神力惊人,在这人潮人海之中,劈荆斩浪,无所不至,冲突一阵,便将风雷二门引渡回来。李志常知道事不可为,便引着五散人一众回山顶,元军也不急着杀上山来,两边对峙起来,同时其余各派或伤或残,也被逼了回来。好在五行旗形成五行大阵,守住了山头,不然就刚才那段时间,元军已经冲上山来。
张三丰见到李志常等人都没能冲下山去,大是惊奇。
李志常知晓若是率着五行旗强行冲下去,倒也不可能不能突围,只是定然会损失惨重。刚才那阵冲突,他便明了对方来的兵马,大都久经沙场不可小觑。
李志常道:“敌军势大,看来大伙非得齐心协力才成。”
群雄刚才一阵冲突,便明白硬着头皮单干,实在不是元军对手,反而在人海之中,高明的武技也没了用处,如峨眉派等武功偏于精妙,在战场上大是吃亏。其实群雄也是拘于门派成规,不肯各自联手,他们只消三五十人,结成一队,守望相助,至少能把一半人冲突出去,毕竟元军如今大军还未合拢。
明教人数众多,五行旗长于阵战,一旦分散开来,战力大减,反而不易冲突出去。不过五行旗结成大阵,守望相助,只要不强行突围,自己损伤也很小,算是各有利弊。
空闻道:“明教诸位英雄最擅长行军布阵,不如大家听封李教主的号令,跟着明教豪杰一起杀下山去,大家意下如何?”
中原群雄和明教或多或少都有些恩怨,若要让他们听奉明教的号令不免有些心结,大多数人都迟疑不决。
青海派掌门叶长青道:“咱们跟着李教主一齐抵御鞑子,有什么难下决心的,我们和明教有恩怨,可那是咱们汉人自己的事情,但是鞑子凶狠,咱们再不能抛开成见,今儿个我们死不足惜,若是断了门派传承,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群雄心想叶长青说的不无道理,若是因为些许恩怨绝了门内传承,将来九泉之下,如何能面对先辈,灭绝师太纵然心中千万个不情愿,不过她心中另外有了想法,也跟着随波逐流。
只是众人皆不通行军打仗的道理,一群乌合之众临时组建起来,要想跟蒙古兵放对,着实有些困难。
李志常沉吟道:“大家也不用听我号令,我有一套阵法,大家六人一组,分别习练一下,明天夜里咱们就杀下山去。”
李志常传了众人一套六花阵,六花阵乃是唐代名将李靖在诸葛亮的八阵图基础上推衍发明的一种阵法。当年李靖凭借一套六花阵,追亡逐北,大破突厥人,建立起卫霍之功,此阵功不可没。此阵本来千百人马一齐形成个六花阵,威力最大,不过要中原武林人士行动如一,根本就不可能,李志常故而让他们分别习练,到时分成几百路人马,冲突蒙古军阵。
只是光凭这个六花阵,要破蒙古大军,并非轻易之事。
李志常继续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元军领军之人深谙兵法,这套六花阵还奈何不了对方,明夜我先偷入元军大营,摧其首脑,诸位再相机行事。”
主人见李志常居然要轻身冒险,摸入敌方心腹,苦苦相劝。不过李志常说明利害,众人只得依他,不过李志常即便武功盖世,但真能做到如精精儿、聂隐娘那般剑仙举措,群雄和明教一众,也暗自存疑。
是夜天寒风冷,蒙古大营之内,蒙古大帐之中,赵敏却和一个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在说话,此番前来围困武当山她并不是统帅之人,统领是她父亲汝阳王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出身探马赤军户,曾随窝阔台西征。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元朝统治岌岌可危,察罕帖木儿自幼攻读儒书,曾应进士举,名闻乡里。见得天下大乱,心生匡扶天下的志向,便自己组建义军,对抗红巾兵。他熟读史书,深谙兵法,自成军来,屡战屡胜,兵锋所指,义军降服。是如今元廷自脱脱后第一能人。
此时夜深风冷,察罕帖木儿不知为何心中忧闷。自从他起兵以来,虽然百战百胜,可是义军总是斩之不尽,他杀的越多,各处起义越是层出不穷。此次围困武当山不过是他在女儿哀求下,顺路之举,剿灭武当山上的中原武林人士后,察罕帖木儿还得引兵入江淮,平复红巾军他虽听到女儿说明教是红巾军的共主,却不认为明教能够控制住红巾军。
察罕帖木儿想着天下大事,朝廷无能,百姓困苦,心中忧闷,便道:“敏敏来给父王弹一首曲子。”
赵敏道:“父王要听什么曲子?”
这时候大帐外不知何处响起了一阵芦管之声,察罕帖木儿心中一奇。芦管所吹曲子凄凉难测,又隐含豪情,分明是岳武穆的《小重山》,和他此时心情不谋而合。
察罕帖木儿心神动摇下,和着节拍高歌道: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第五十二章 问人间谁是英雄
忽地芦管曲调又变,又变成‘胡笳五弄’的曲子,意境苍凉高阔,让人联想到塞外衰草连天,大漠长河的景象。元军大都故乡在边塞,跟着察罕南征北讨,已经十数载未曾归过故里,可是天下永无宁日,这征战也不知何时到头。
元军平日里征战不休,自然把这故园之思压抑住,可是芦管声,语调悲切,动人心弦,不少元兵想及家乡长烟落日,塞上牛羊,不由得呜呜切切,哭了起来。
察罕铁木贴听到外面哭声,心头一惊。他是做大事的人,心硬如铁,一时怅然,很快就回过神来。这芦管声不是特意针对他而发,他惊醒之后,便再也动摇不了他。
他心知定有蹊跷,见得女儿若有所思的样子,不暇细问,传了手下一干高手,往芦管声方向而去。这夜,明月高悬,遍洒流银,察罕率着一众高手,来到大营外。只看见营外的一块巨石之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坐着一个身着白色道袍的男子,男子不过三十许岁,目似星辰,在寒夜里闪闪发亮。背后斜露出一只剑柄,营地视野开阔,一览无余,除却这男子,再无别人。
清风荡来,白衣道人衣衫单薄,可是丝毫没有觉得冷的样子,见到察罕等人出来,白衣道人收了芦管声。
白衣道人笑道:“好一座千古奇秀武当山,可惜山下尽是些猪狗辈,平白污了一片清净。”
他大放厥词,察罕一干手下,心头大怒。
赵敏见到李志常,微微一笑道:“李兄别来无恙。”
察罕心中一奇,女儿何以认识这行为怪诞的道士。不过他知晓爱女喜好接纳江湖人士,这怪道士或许是江湖中某个有名望的人物。
李志常不答,拍在身旁巨石之上,起着节拍,放歌长吟道:“
咸阳百二山河。
李志常眼中浮现那个绝美的容颜,仿佛赵敏正对着他似笑非笑,似嗔似喜,心中不由叹息,当真是个好对手啊。可惜有时候智慧通天,也未必能稳操胜券,李志常虽然在算计上落了下风,仍旧相信手中无常剑能够助他披荆斩棘。他这边思忖良多,那边群雄六神无主,却不得不求助于张三丰来当主心骨。
张三丰道:“鞑子兵精将广,咱们武林中人和他们马上马下的斗下去,决计不是鞑子长枪大戟的对手,不如大家各自散去。”
武林中人大都天不怕地不怕,颇有血气,心想若是今日面对鞑子不战而走,老脸往哪搁。他们听了张三丰的话,不由得好生丧气。张三丰却知道蒙古兵颇为骄悍,群雄都是乌合之众,趁着现在大军还未合围,四下散开,或许能逃脱不少。如果坐困武当山,任由鞑子攻上来,到时候说不定被杀个鸡犬不留。
武当派众人对武当山一草一木感情甚是深厚,听到张三丰有放弃武当山的意思,心下不免有些凄然。
张三丰见得徒儿的神色,淡淡道:“存人失地,将来总能杀回武当上来,老道在武当山住了许多年,现在老得早不想动了,但你们得下武当山去。”
张无忌眼眶一红,说道:“太师父我们都不走。”
宋青书跟着道:“对,太师父,我们大伙齐心协力,能杀几个鞑子,就杀几个鞑子,也叫蒙古人知道我们中原武林的厉害。”
他们年轻人血气方刚,可不愿意做那临阵退缩的事情。虽有老成持重之辈觉得张三丰言之有理,可是又不忍心挫折了年轻人的锐气。
张三丰淡淡笑道:“做一人敌终究不如做万人敌,你们留的有用之身,到山下招募义兵,朝廷如今昏暗无能,将来终有一天大伙能将鞑子赶回漠北。”他创出太极功,自忖只要能传散出去,武当派定能开枝散叶,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千古之下,王朝不知兴灭多少,但他所创太极功,却能永垂不朽,这便是他心中的道。若是武当山众人尽数死在这里,他这门太极功也就失传了,实在心有不甘。
却不提中原群豪各自纷纷,难定去留,终究在张三丰劝导下,四散逃去。李志常率着明教教众早就下山而去。但见蒙古精兵蜿蜿蜒蜒,宛若长龙,经久不绝,难见首尾。中间大大一个王旗,迎风招展好不神气。
李志常淡笑道:“敌军中有治兵严整之辈,却能摆下一字长蛇阵。”
明教诸人和元兵交手多次,虽然见得精兵,却不慌乱,洪水旗喷出毒水,烈火旗随后浇出火油,来了个水火相攻,当前上千的鞑子先锋不住溃散,锐金旗等人跟着而上,冲入敌军阵中。
可惜蒙古兵马实在太多,随后就赶上来了,风字门和雷字门当先开路,在元军阵中左冲右突,始终杀不开一条路子。
李志常武功通神,可是在这人潮人海中,任何招式变化都失了用处,好在五行旗整而不乱,大家凝作一团,守住山口,蒙古大军却没能把他们拿下。
李志常见得风雷二门,岌岌可危,亲自冲入阵中,他武功盖世,神力惊人,在这人潮人海之中,劈荆斩浪,无所不至,冲突一阵,便将风雷二门引渡回来。李志常知道事不可为,便引着五散人一众回山顶,元军也不急着杀上山来,两边对峙起来,同时其余各派或伤或残,也被逼了回来。好在五行旗形成五行大阵,守住了山头,不然就刚才那段时间,元军已经冲上山来。
张三丰见到李志常等人都没能冲下山去,大是惊奇。
李志常知晓若是率着五行旗强行冲下去,倒也不可能不能突围,只是定然会损失惨重。刚才那阵冲突,他便明了对方来的兵马,大都久经沙场不可小觑。
李志常道:“敌军势大,看来大伙非得齐心协力才成。”
群雄刚才一阵冲突,便明白硬着头皮单干,实在不是元军对手,反而在人海之中,高明的武技也没了用处,如峨眉派等武功偏于精妙,在战场上大是吃亏。其实群雄也是拘于门派成规,不肯各自联手,他们只消三五十人,结成一队,守望相助,至少能把一半人冲突出去,毕竟元军如今大军还未合拢。
明教人数众多,五行旗长于阵战,一旦分散开来,战力大减,反而不易冲突出去。不过五行旗结成大阵,守望相助,只要不强行突围,自己损伤也很小,算是各有利弊。
空闻道:“明教诸位英雄最擅长行军布阵,不如大家听封李教主的号令,跟着明教豪杰一起杀下山去,大家意下如何?”
中原群雄和明教或多或少都有些恩怨,若要让他们听奉明教的号令不免有些心结,大多数人都迟疑不决。
青海派掌门叶长青道:“咱们跟着李教主一齐抵御鞑子,有什么难下决心的,我们和明教有恩怨,可那是咱们汉人自己的事情,但是鞑子凶狠,咱们再不能抛开成见,今儿个我们死不足惜,若是断了门派传承,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群雄心想叶长青说的不无道理,若是因为些许恩怨绝了门内传承,将来九泉之下,如何能面对先辈,灭绝师太纵然心中千万个不情愿,不过她心中另外有了想法,也跟着随波逐流。
只是众人皆不通行军打仗的道理,一群乌合之众临时组建起来,要想跟蒙古兵放对,着实有些困难。
李志常沉吟道:“大家也不用听我号令,我有一套阵法,大家六人一组,分别习练一下,明天夜里咱们就杀下山去。”
李志常传了众人一套六花阵,六花阵乃是唐代名将李靖在诸葛亮的八阵图基础上推衍发明的一种阵法。当年李靖凭借一套六花阵,追亡逐北,大破突厥人,建立起卫霍之功,此阵功不可没。此阵本来千百人马一齐形成个六花阵,威力最大,不过要中原武林人士行动如一,根本就不可能,李志常故而让他们分别习练,到时分成几百路人马,冲突蒙古军阵。
只是光凭这个六花阵,要破蒙古大军,并非轻易之事。
李志常继续道:“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元军领军之人深谙兵法,这套六花阵还奈何不了对方,明夜我先偷入元军大营,摧其首脑,诸位再相机行事。”
主人见李志常居然要轻身冒险,摸入敌方心腹,苦苦相劝。不过李志常说明利害,众人只得依他,不过李志常即便武功盖世,但真能做到如精精儿、聂隐娘那般剑仙举措,群雄和明教一众,也暗自存疑。
是夜天寒风冷,蒙古大营之内,蒙古大帐之中,赵敏却和一个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在说话,此番前来围困武当山她并不是统帅之人,统领是她父亲汝阳王察罕帖木儿,察罕帖木儿出身探马赤军户,曾随窝阔台西征。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元朝统治岌岌可危,察罕帖木儿自幼攻读儒书,曾应进士举,名闻乡里。见得天下大乱,心生匡扶天下的志向,便自己组建义军,对抗红巾兵。他熟读史书,深谙兵法,自成军来,屡战屡胜,兵锋所指,义军降服。是如今元廷自脱脱后第一能人。
此时夜深风冷,察罕帖木儿不知为何心中忧闷。自从他起兵以来,虽然百战百胜,可是义军总是斩之不尽,他杀的越多,各处起义越是层出不穷。此次围困武当山不过是他在女儿哀求下,顺路之举,剿灭武当山上的中原武林人士后,察罕帖木儿还得引兵入江淮,平复红巾军他虽听到女儿说明教是红巾军的共主,却不认为明教能够控制住红巾军。
察罕帖木儿想着天下大事,朝廷无能,百姓困苦,心中忧闷,便道:“敏敏来给父王弹一首曲子。”
赵敏道:“父王要听什么曲子?”
这时候大帐外不知何处响起了一阵芦管之声,察罕帖木儿心中一奇。芦管所吹曲子凄凉难测,又隐含豪情,分明是岳武穆的《小重山》,和他此时心情不谋而合。
察罕帖木儿心神动摇下,和着节拍高歌道: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第五十二章 问人间谁是英雄
忽地芦管曲调又变,又变成‘胡笳五弄’的曲子,意境苍凉高阔,让人联想到塞外衰草连天,大漠长河的景象。元军大都故乡在边塞,跟着察罕南征北讨,已经十数载未曾归过故里,可是天下永无宁日,这征战也不知何时到头。
元军平日里征战不休,自然把这故园之思压抑住,可是芦管声,语调悲切,动人心弦,不少元兵想及家乡长烟落日,塞上牛羊,不由得呜呜切切,哭了起来。
察罕铁木贴听到外面哭声,心头一惊。他是做大事的人,心硬如铁,一时怅然,很快就回过神来。这芦管声不是特意针对他而发,他惊醒之后,便再也动摇不了他。
他心知定有蹊跷,见得女儿若有所思的样子,不暇细问,传了手下一干高手,往芦管声方向而去。这夜,明月高悬,遍洒流银,察罕率着一众高手,来到大营外。只看见营外的一块巨石之上,不知从什么时候坐着一个身着白色道袍的男子,男子不过三十许岁,目似星辰,在寒夜里闪闪发亮。背后斜露出一只剑柄,营地视野开阔,一览无余,除却这男子,再无别人。
清风荡来,白衣道人衣衫单薄,可是丝毫没有觉得冷的样子,见到察罕等人出来,白衣道人收了芦管声。
白衣道人笑道:“好一座千古奇秀武当山,可惜山下尽是些猪狗辈,平白污了一片清净。”
他大放厥词,察罕一干手下,心头大怒。
赵敏见到李志常,微微一笑道:“李兄别来无恙。”
察罕心中一奇,女儿何以认识这行为怪诞的道士。不过他知晓爱女喜好接纳江湖人士,这怪道士或许是江湖中某个有名望的人物。
李志常不答,拍在身旁巨石之上,起着节拍,放歌长吟道:“
咸阳百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