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66节
众人:“???”
这算什么答案?
唯有杨逍,心中猛地一动,想起了师祖之前说过的话——“不久之后,自会有那么一位身负大气运、武功盖世、更能团结教众、带领明教走出困境的新教主出现。”
难道师祖早已知道是谁?
甚至……这一切都在师祖的掌控之中?
想到这里,杨逍看向李长安的目光,更加敬畏了。
李长安看着下方将信将疑、却又不敢质疑的众人,知道光靠忽悠还不够,还得给点甜头和管理。
他清了清嗓子,道:“在新教主出现之前,这光明顶上的一切事务,暂时还是由杨逍负责统筹。”
杨逍闻言,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弟子遵命。”
李长安又看向殷天正:“殷天正,你既带人回来,便当以大局为重,协助杨逍,共抗外敌。往日恩怨,暂且放下。待击退强敌,新教主即位,自有公论。”
殷天正脸色变幻了几下,但面对李长安那深不可测的目光,最终还是抱拳沉声道:“晚辈……遵命。”
他虽不甘,但也知此刻绝非内讧之时,更何况有这位老神仙坐镇,由不得他不从。
“韦一笑。”
“晚辈在!”韦一笑连忙上前。
“你那个吸血的毛病,回头自己来找我。”李长安随意道。
韦一笑大喜:“多谢前辈!多谢前辈!”
“五散人。”
“晚辈等在!”五散人齐齐躬身。 “你们既然回来了,就都给我安分点,该出力出力,别整天想着搞事情。特别是你,周颠,管好你那张破嘴。”
李长安点名道。 周颠吓得一缩脖子,连忙赔笑:“不敢不敢,晚辈一定管好,一定管好!”
三言两语之间,李长安便以一种近乎蛮不讲理却又令人无法反驳的方式,将原本即将内讧分裂的明教高层强行捏合在了一起,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第104章 护国神教的诱惑
众人看着高踞座上、谈笑间便掌控全局的李长安,心中都不由自主地生出一个念头:
这位突然出现的“祖师”,或许才是此刻光明顶真正的定海神针。
至于那位神秘的“命定之主”……
所有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巨大的好奇和期待。
大殿之内,气氛因李长安那番关于“命定教主”和“悬崖底下爬上来”的玄奥之言而变得有些微妙。
众人虽不敢质疑,但心中那巨大的好奇和疑虑却如同猫抓一般。
就在这沉默与揣测交织的时刻,李长安仿佛嫌这潭水还不够浑,又慢悠悠地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他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明教高层,看似随意地开口道:“对了,还有一事,顺便告知诸位一声。我老人家前些时日,一时兴起,又收了个徒弟。”
又收了个徒弟?
众人闻言,心中皆是一动。
能被这位活神仙看中收为弟子,定然是非同凡响之人!
莫非与那“命定教主”有关?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李长安揭晓了答案:“这小子嘛,说起来也是你们明教中人,就是凤阳分坛的那个坛主,叫朱元璋。”
“朱元璋?”
“凤阳分坛坛主?”
大殿内响起一片错愕的低语声。
殷天正、韦一笑、五散人等人面面相觑,脸上都露出了茫然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朱元璋?这是谁?
明教分坛众多,一个分坛坛主,在他们这些高层眼中,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人物,甚至很多人连名字都没听过。
这位老神仙,怎么会突然收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为徒?
殷天正眉头紧锁,忍不住开口道:“前辈……您收徒之事,自然无人敢置喙。只是这朱元璋……晚辈似乎未曾听闻教中有何特别出众的俊杰叫此名讳?”
言下之意,您是不是搞错了?
或者这小子有什么隐藏身份?
李长安呵呵一笑:“没听过就对了。他现在嘛,确实只是个小小的分坛坛主,要钱没钱,要人没人,穷得叮当响,正在努力‘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呢。”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九个字如同有魔力一般,瞬间击中了殿内所有有心人的心坎!
尤其是殷天正、杨逍这等胸有沟壑之辈,更是眼中精光爆闪!
这简简单单九个字,却蕴含着在乱世中生存、发展、乃至图谋天下的至深道理!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分坛坛主能有的见识和格局!
难道……这朱元璋,才是师祖口中那真正的“命定之主”?
师祖收他为徒,又在此刻提及,是在为他的教主之位铺路?
一瞬间,几乎所有人都产生了这个念头。看向彼此的眼神中,都多了一丝了然和……些许的不服气。
若教主真是一个藉藉无名的分坛坛主,他们这些法王、散人、使者,心中岂能轻易服气?
李长安仿佛拥有读心术一般,精准地捕捉到了他们眼神中那细微的变化。
他脸上那玩世不恭的笑容不变,却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戏谑:
“看你们那点小心思,是不是觉得,我收了朱元璋为徒,又在这个时候提出来,这明教教主之位,就是给他准备的?”
众人神色一凛,虽然没有回答,但眼神无疑默认了这种猜测。
“呵呵,想多了。”李长安直接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我刚才说了,教主之位,你们别想,他……也没份。”
众人再次懵了!又不是?!那您老特意提他干嘛?逗我们玩呢?
李长安看着他们一脸错愕的样子,觉得十分有趣,笑道:“我收朱元璋为徒,是因为这小子……有点意思。他或许武功不如你们,势力不如你们,甚至长得也没你们好看……”
众人:“……”
这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但是,”李长安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深邃,“他有一颗不甘人下的心,有一股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韧劲,更有一样你们谁都没有的东西——那就是真正能‘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的命格和气运!”
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这八个字如同洪钟大吕,重重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这是明教自成立以来便追求的终极目标!
是无数明教先烈为之奋斗牺牲的理想信念!
然而,从这位活神仙口中说出,似乎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天命意味!
“元廷气数已尽,天下必将大乱。但乱世之后,谁能重整山河,再塑华夏?”李长安的目光如同能看透未来,“不是你们这些整天想着争权夺利、窝里斗的家伙,也不是那些逞一时之勇的所谓豪杰。而是像朱元璋这样,懂得隐忍,懂得积累,懂得民心,懂得一步步扎实走下去的人。”
他的话如同冰冷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剖开了明教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
内耗严重,缺乏一个真正能一统天下、建立新朝的核心人物和清晰战略。
殷天正、杨逍等人听得面色变幻,心中又是震动,又是羞愧。
他们不得不承认,李长安的话虽然刺耳,却一针见血。
明教空有反元之志和庞大势力,却始终未能形成合力,更缺乏问鼎天下的长远规划。
李长安继续道:“我今日告诉你们这些,不是要让你们去巴结朱元璋,也不是让他来领导你们。而是要你们知道,明教未来的道路该如何走。”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团结在新教主周围,先渡过眼前六大派的危机。待新教主稳定局面后,明教需要调整策略,将重心从单纯的江湖仇杀和盲目扩张,转向更有力的支持。”
“支持谁?”周颠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当然是支持我那徒弟朱元璋的义军!”李长安理所当然道,“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要情报给情报!利用明教遍布天下的网络,为他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助他尽快成长,荡平群雄,北伐中原,最终——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他描绘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最终抛出了一个让所有明教高层都无法拒绝的诱人果实:
“待到他日,朱元璋真的功成之日,扫平天下,登基称帝,再造华夏。你们明教,便是从龙之首功!届时,一个‘护国神教’的名分,还少得了你们的吗?明教数百年来推翻元庭、光复汉家山河的历史使命,也将由你们之手,真正达成!这才是明教最好的归宿,远比你们现在这样无头苍蝇似的内斗要强得多!”
第105章 圆真?成昆!
这四个字,如同有着神奇的魔力,瞬间让殷天正、杨逍、韦一笑、五散人所有人的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炽热光芒!
明教虽被朝廷称为魔教,但其核心教义中本就蕴含着救世济民的理念。
若能从一个被朝廷剿杀的“魔教”,一跃成为新朝的“护国神教”,那将是何等的荣耀?
对明教的发展又将起到何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简直是所有明教教徒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而这一切的前提,竟然是……支持那个现在看起来还微不足道的凤阳分坛坛主朱元璋?
巨大的反差带来的冲击,让众人一时有些恍惚,但李长安那笃定的语气和深不可测的形象,却又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去相信这看似荒谬却又充满诱惑的未来!
杨逍率先回过神来,压下心中的激动,躬身道:“师祖高瞻远瞩,为我明教指明千秋大道!弟子等……羞愧万分!此前竟只顾眼前私利,险些误了教中大事!待新教主出现,弟子等定惟教主之命是从,全力支持朱……朱师叔的大业!”
他聪明地改口称朱元璋为师叔,拉近关系。
“晚辈等,谨遵前辈教诲!”
“惟教主之命是从!” 殷天正、韦一笑、五散人也纷纷躬身表态,语气诚恳了许多。
护国神教的前景,足以让他们暂时放下所有成见和小心思。
当然,他们话里也留了个心眼——“惟教主之命是从”,可不是惟朱元璋之命是从。
在他们看来,那朱元璋即便有天命,现在也还是个需要仰仗明教力量的小角色,还不配直接指挥他们。
真正能做主的,还得是那位神秘的“命定教主”。
李长安何等人物,自然一眼就看穿了他们这点小心思,但他也只是笑了笑,并未点破。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