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49节
沉默片刻后,崆峒五老之一的崆峒派长老唐文亮阴恻恻地开口道:“张真人德高望重,我等自然敬仰。但武林公义大于天!张五侠包庇谢逊,便是与天下英雄为敌!武当派若要一意维护,莫非是想独占屠龙宝刀不成?!”
这话极其恶毒,直接将武当派放到了整个武林的对立面。
“放肆!”俞莲舟勃然变色。 宋远桥等人也纷纷怒目而视。
张三丰眉头微蹙,正欲再言。
就在这时,一个慵懒却带着明显嘲讽的声音响了起来,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啧,我说各位,戏演得差不多了吧?一个个道貌岸然,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生意经,哦不,是野心算计。累不累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位一直坐在张三丰旁边喝茶、说着怪话的道人老者,不知何时已放下了茶杯,正用一副“我看透你们了”的表情扫视着全场。
“你是什么人?此地哪有你说话的份!”华山派掌门,被称为“神机子”的鲜于通折扇一收,厉声喝道。
他早就看这个说话阴阳怪气的老头不顺眼了。
李长安根本懒得理他,慢悠悠地站起身,走到张翠山一家面前,将他们扶起:“起来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天地和父母……还有师父。至于这些打着‘正义’旗号来打秋风的,配吗?”
他转而看向群雄,嘴角那抹玩世不恭的笑容变得有些冷冽:“给张真人贺寿?我看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你们哪个是真心来祝寿的?站出来我看看?”
他目光所及之处,各派首领竟无人敢与他对视。
“一个个嘴上说着武林公义,心里惦记的,不过是那柄‘武林至尊,宝刀屠龙’罢了。说什么为冤魂讨公道,不过是给自己抢夺宝刀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又当又立,真是让你们玩明白了。”
李长安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子,毫不留情地剥开了众人虚伪的面具,让许多人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阁下究竟是谁?在此大放厥词,辱我各派清誉!”少林代表空智神僧沉声道,眼中已有怒意。
张三丰此时开口道:“这位乃是八十年前华山之巅布武天下先天之机的李长安李前辈,于老道有半师之谊,更是武当一脉太极理念的启蒙先师。他的话,便可代表老道的意思。”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张三丰的师父?八十年前华山之巅布武天下?太极理念的启蒙者?这怎么可能!
张三丰已百岁高龄,八十年前华山之巅布武天下的李长安已经一百五十余岁,如今岂不是两百三十多岁了?
而且此人看起来……虽然气质非凡,但面容并无太多老态,怎会是张真人的师父?更不用说还是江湖传了八十多年的陆地神仙李长安!
然而,也没人敢怀疑张三丰的话。
以他的身份地位,绝不会在此事上妄言。
就在众人惊疑不定之时,峨眉派阵营中,一位年岁极高的老尼姑猛地站起身,死死盯着李长安,声音颤抖,充满了难以置信:
“你……你难道真是……八十多年前,华山之巅,那位……那位教出突破先天的中侠侣弟子杨过小龙女的师傅?更是传下‘突破先天’诀窍的……‘陆地神仙’李长安?!”
“陆地神仙”四个字一出,如同惊雷炸响在众多老一辈高手的心头!
一些来自各大派的年长宿老,猛地想起了师门典籍中记载的那段近乎传说的往事:八十多年前,曾有一位神秘前辈召集华山论剑,现身华山之巅,其时杨过小龙女两先天大能、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全真教师叔祖中神通师弟周伯通,郭靖黄蓉等绝顶高手因故齐聚。
那前辈谈笑间指点江山,论武之道,更曾演示先天之妙,蕴含无穷至理,令当时所有高手叹服,公认其武功修为已臻不可思议之“先天之上”境界,故尊称其为“陆地神仙”。
第72章 武林群雄无奈下武当
其后此人再无消息,传闻闭关,再无音讯,成为武林一大传说。
难道……难道传说中的人物,竟然真的存在,而且就在眼前?!
他还活着?!看起来还如此……年轻?!
李长安瞥了那老尼姑一眼,摸了摸下巴:“哦?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还有小辈记得我老人家当年的马甲……不是,是名号。没错,就是我。难不成是郭襄那小丫头给你讲的?怎么样,是不是很惊喜?很意外?”
瞬间,整个广场鸦雀无声,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难以置信的目光。
所有人的大脑都一片空白。
八十多年前就名震天下的传说级人物,竟然重现江湖!
而且看起来修为更加深不可测!他竟然是张三丰的师父!武当派的祖师级人物!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各派高手,此刻如同被浇了一盆冰水,从头凉到脚。
他们竟然在逼问一位传说中活神仙的徒孙?
还想在他的面前,逼迫他的徒子徒孙?
一想到典籍中关于“陆地神仙李长安”那深不可测的武功描述,再想到他刚才轻描淡写点破众人心思的犀利,所有人心中都涌起了巨大的恐惧和无力感。
李长安看着噤若寒蝉的众人,冷哼一声:“怎么?不继续你们的‘武林公审’了?不是要替天行道吗?来,谁还想问谢逊的下落?谁还想抢屠龙刀?站出来,跟我老人家聊聊人生理想?”
他往前踏出一步,身上那股仙风道骨的气质陡然一变,一股无形却浩瀚如天地般的威压缓缓弥漫开来,并不霸道。
但却让在场每一个人都感觉如同蝼蚁仰望苍穹,生不出丝毫反抗之心!
超凡大圆满的境界,岂是这些连先天都未踏入的武林人士所能想象?
“我……”崆峒派唐文亮嘴唇哆嗦,说不出话。
“晚辈……晚辈不敢……”鲜于通额头冷汗直冒,连连后退。
空智、空性,甚至少林方丈空闻这些少林高僧也是双手合十,低头默诵佛号,再不敢多发一言。
李长安目光扫过全场,最终淡淡开口:“既然不敢,那就都给我老人家安分点。今天是君宝小家伙的百岁生日,是个高兴的日子。谁再敢提一句谢逊,道一句屠龙,扰了这喜庆……”
他的声音顿了顿,变得平淡无奇,却让所有人汗毛倒立:
“那就别怪我老人家,送他提前下去,找阎王爷探讨一下……什么叫真正的‘武林公义’。”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但在绝对的实力和身份面前,无人敢有半分异议!
“我等……谨遵前辈之命!”
“祝张真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武当派威震武林,实至名归!”
短暂的死寂后,是争先恐后的恭维和祝寿之声,仿佛刚才那剑拔弩张的逼问从未发生过。
一场足以让武当派身败名裂、甚至血流成河的惊天风波,竟就在李长安寥寥数语之下,消弭于无形。
张翠山和殷素素看着挡在他们身前的那道背影,激动得热泪盈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激与安全感。
小无忌仰望着祖师爷爷,大眼睛里满是崇拜的光芒。
张三丰看着李长安,眼中充满了感激与欣慰,更有一种自豪。
这就是他敬若神明的长安前辈,无论过去多少年,依旧如此可靠,如此……霸气侧漏。
李长安收回目光,又恢复了那副懒洋洋的样子,打了个哈欠:“行了,闹剧结束。赶紧开席吧,肚子都饿了。君宝小家伙啊,今天有没有准备红烧肉?老人家我就好这一口。”
张三丰闻言,不禁抚须大笑:“有!有!前辈想吃什么都有!”
真武大殿前,气氛终于真正变得喜庆祥和起来。
唯有各派高手们,心中五味杂陈,看着那位重新坐回去、等着吃红烧肉的“陆地神仙”,敬畏之余,只剩下一个念头:
武林的天,要变了。
而武当山,有这位老祖宗在,将无人再敢轻易招惹!
武当山,真武大殿前的风波虽已平息,但其引发的余震,却以比想象中更快的速度,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席卷了整个江湖。
“听说了吗?武当张真人的百岁寿宴上,出了一位活神仙!”武当山下一酒楼里,有武林人士在低声炫耀。
“何止是活神仙!据说是八十多年前就在华山之巅布武天下,指点过五绝那等绝顶高人的‘陆地神仙’李长安!”同桌同伴显然很是鄙夷自己同伴说话留半截。
“真的假的?八十多年前?那不得一百多岁了?还能活着?”另外一桌还没听闻武当山张三丰百岁大寿上发生了什么事情的武林人士很是惊讶这个消息。
“一百多岁?人家八十多年前就是一百多岁了!”刚刚说话的人更是鄙夷其孤陋寡闻。
“千真万确!少林、峨眉、崆峒那么多高手亲眼所见!听说那位前辈看起来就跟七八十岁似的,仙风道骨,深不可测!三言两语就喝退了各派逼问张五侠的群雄!”这时,酒楼里更多的武林人士出来解释。
“我的天!这是真神仙下凡了?武当派有这等人物坐镇,以后谁还敢惹?”也有武林人士惊叹不已。
“何止啊!听说那位李前辈,不但八十年前就教导出了中侠侣杨过那等先天大能,还是武当张真人少年时的启蒙恩师,武当的太极之道就是源自于他!”
茶馆酒肆,街头巷尾,江湖人聚集之处,无一不在热烈地议论着这惊天动地的消息。
“八十年前中侠侣杨过之师”、“陆地神仙李长安”、“张三丰之师”这些名号以惊人的速度传播开来,越传越神,甚至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曾见其驾鹤而来,拂袖间云开雾散。
武林之中,风起云涌。
所有门派都在重新评估与武当的关系,所有野心都在这一则传闻下悄然收敛。
一个张三丰已让武当屹立不倒,再加上一个深不可测、辈分高得吓人的祖师级人物,武当派的声望瞬间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73章 仙踪传闻入大都
元大都,灯火通明的汝阳王府。
书房内,汝阳王察罕特穆尔正听着麾下探子的汇报各地消息,粗犷的脸上原本带着运筹帷幄的从容。
但随着探子将武当山上发生的事详细道来,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甚至浮现出一抹难以置信的惊骇。
“……其人自称李长安,白须白发,一身道袍,容貌看似苍老,然气质超然……张三丰亲口承认,此乃其少年时启蒙恩师,尊称其为‘长安前辈’……峨眉宿老指认其疑似八十多年前华山之巅现身的‘陆地神仙’……其人力压群雄,一言而决,各派莫敢不从……”
探子汇报完毕,恭敬地垂首站立。
汝阳王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眉头紧锁,喃喃自语:“李长安……陆地神仙……少年恩师……八十多年容貌未改……”
忽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极其重要的事情,猛地站起身,快步走到书房内侧一个巨大的鎏金柜前,取出一把造型奇特的钥匙,打开了柜子最底层一个上了多重锁的暗格。
暗格中,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些泛黄的古旧卷宗和一本用羊皮精心包裹的厚厚册子。
汝阳王小心翼翼地取出那本羊皮册子,一页一页的动作虽然轻柔,手上却快速翻动着。
册子并非武功秘籍,而是他们黄金家族内部流传的一些极其隐秘的记载,其中许多甚至不为外人所知。
他的手指停留在一页纸张明显更为古老,字迹是用蒙汉两种文字书写的记录上。
那记录的标题是——《与大帝约法三章之异人录》。
汝阳王屏住呼吸,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文字,越看脸色越是震惊,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上面记载着,约八十多年前,蒙古大汗忽必烈挥师南下,意图一举踏平南宋之时,军中曾来了一位神秘的白须白发道人。
此人如入无人之境,直入中军大帐,面见当时还是王爷的忽必烈,然后在襄阳城外蒙古大营黄金大帐中击杀当时大汗蒙哥。
帐中侍卫欲阻拦,却无人能近其周身三尺。
其人谈笑自若,曾与忽必烈纵论天下大势,言及“杀伐过甚,有伤天和”,“江山非刀兵可久持”,更展露了近乎神魔的武力。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