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35节
“君宝师兄,你看懂了吗?”郭襄揉着发酸的眼睛问。
张君宝摇头:“似懂非懂。但觉得其中道理很深奥。”
郭襄叹道:“要是能一直在这里跟杨大哥和小龙女姐姐学武就好了...”
张君宝看着她:“郭姑娘很崇拜杨大侠?”
郭襄点头:“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他很亲切,好像很久以前就认识似的。”
她托腮望着远处与小龙女并肩参悟石刻的杨过,眼中有些迷茫,“有时候甚至觉得,他好像就是我梦中那个总是看不清面容的‘大哥哥’...”
张君宝沉默片刻,轻声道:“不管郭姑娘去哪里,我都会陪着你的。”
郭襄转头看他,忽然笑道:“君宝师兄你真好!那说定了,以后我创立峨眉派,你再创立个门派,我们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少年少女相视而笑,阳光洒在他们身上,仿佛定格了时光。
远处,李长安捋须微笑,眼中有着看透世事的睿智与慈悲。
终南山上,云雾聚散。
杨过与小龙女相视一笑,双手相握,气息交融间,那道卡了三年的门槛,终于开始松动了。
先天之境,就在眼前。
李长安清晰感受到了两人蠢蠢欲动的气息,对着两人摆了摆手,毫不客气的催促:“过儿,快带你媳妇去闭关吧,等你们两人突破先天出关,老道还得等待你们孝顺老道一些时日呢!”
杨过和小龙女两人对视一眼,纷纷苦笑,杨过无奈着说道:“师傅,您老武功天下第一,筋骨强健,还有不知多少年可活呢!”
小龙女清冷的气息也显得有些波动,不由也接过话茬,“师叔祖,您老万寿无疆,等我和过儿出关,一定好好孝顺您老!”
“去吧去吧!”李长安有些不耐烦似的催赶两人,又指了指正在琢磨终南石刻的张君宝和郭襄两人,“你们哪有那两个小家伙好玩,过儿,你都才三十多岁,就老气横秋了,老道一百五十了,都不及你!还是要有点朝气才行啊,你看看那两个小家伙……”
说到这儿,又突然眼睛一亮,然后开口哈哈大笑起来,“又来个好玩的人了,去吧去吧,老道在你们出关之前一定不会寿终正寝就是,你们放心!”
正在琢磨终南石刻的少女郭襄和少年张君宝也被李长安这哈哈大笑的声音打断,两人向着李长安这边看来。
杨过还并没有感受到此地还有外人存在,不由好奇询问:“师傅,谁来了?我怎么并没有发现此地还有其他人存在?”
小龙女也是满眼疑惑。
李长安神秘一笑,然后也不卖关子,对着杨过等人耐心解释,“中神通王重阳师弟老顽童周伯通,不过他现在才偷偷摸摸的靠近重阳宫大门呢,距离此地还有数里之地,你等感受不到也很正常!”
顿了顿又才接着开口,“去吧去吧,突破先天的关键老道已经给你们讲解过了,也就不再赘述!至于老道,有他们两个小家伙在,也不会孤独寂寞,也许不久,这终南山后山还会再来一个老家伙,他可比你们两个闷葫芦好玩!你等快快突破先天才是正事!”
在场四人都只听过老顽童周伯通的名号,可没有见过其人,也不知道李长安口中的“好玩”到底是什么意思。
只不过杨过和小龙女确实突破在即,也需要闭关梳理,两人也就不再纠结,对着李长安躬身一拜,然后才异口同声的说道:“谨遵师傅/师叔祖吩咐!”
待的看到李长安再次点头后,两人也不拖沓,携手向着古墓方向几个起落就不见了人影。
郭襄看着杨过消失不见得身影,显得有些失落,不过她也知道杨过是快要突破了,内心也是十分复杂。
只不过毕竟还是少女心性,不一会儿就把这事儿放下了,想到自己在桃花岛偷偷听到自己外公黄药师曾和自己娘谈论过周伯通其人,就连心高气傲的外公也对周伯通左右互搏术和七十二路空明拳也是极为推崇!
特别是左右互搏术还是周伯通被黄药师关在桃花岛的地洞里时,自创出的武功。
其本质是一心二用,使用者可以用两只手同时做不同的事情,比如同时使用一套武功的两个招式,或同时使用不同的武功,甚至可以分别使用组合型武功以及同时使用两种兵器武学。
该武功的学习条件较为特殊,第一要点是必须能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做到心灵纯净,心思单纯的人更容易学会,像原著中郭靖、小龙女就因为心思单纯而学会,而黄蓉则因心思活跃学不会。
郭襄也想了解一下自己外公和娘都十分推崇的老顽童周伯通其人,不由笑眯眯的凑上前来:“老前辈,老顽童真的很好玩吗?要不我们去找他玩吧?”
李长安笑了笑,说道:“放心,他会自己来找我们的,毕竟对于老顽童而言,我们这儿可比重阳宫好玩多了!”
郭襄撇了撇嘴,显得有些不满意这个结果,只不过李长安也没在意,反而对于张君宝能够从终南石刻上能够领悟到多少更为感兴趣!
第50章 太极
杨过与小龙女闭关已有月余。终南后山古墓外,只余李长安与两个少年人相伴度日。
清晨薄雾未散,郭襄便已起身,轻手轻脚地生火煮粥。
她虽出身名门,但在桃花岛时便不娇气,这些日常琐事做来倒也顺手。
“前辈,用早饭了!”郭襄朝茅屋喊道,声音清脆如山谷莺啼。
李长安拄杖而出,仙风道骨的老者在晨光中更显超然。
他深吸一口山间清气,笑道:“襄儿小丫头手艺见长,这粥香飘十里,怕是要引来山中的老饕了。”
郭襄嘻嘻一笑:“那最好不过,正好让前辈露两手仙法,捉几只野味来打牙祭!”
正说笑间,张君宝从溪边练功归来,额上还带着汗珠。
见郭襄已在忙碌,他忙上前帮忙:“郭姑娘,让我来吧。”
郭襄也不客气,将粥勺递给他:“那你看着火,我去看看终南石刻今日又有什么新花样。”
这些日子来,郭襄与张君宝每日必去观摩那面神秘石壁。
奇怪的是,二人所见每每不同,常常为此争论不休。
李长安从不干预,只在一旁含笑观看,偶尔点拨一二,却从不直言对错。
今日也不例外。郭襄站在石壁前,比划着道:“君宝师兄你看,这明明是一套剑法嘛!这一招像是直刺,这一式像是回削...”
张君宝凝神看了半晌,摇头道:“郭姑娘,我看着却像是星象运行轨迹。你看这弧线,分明是北斗七星的运转路线。”
“怎么可能!”郭襄跺脚,“这明明是剑招!你看这里,分明是收剑回守的姿势!”
张君宝固执道:“是星轨。这一笔一划,都与我在少林藏经阁看过的星象图极为相似。”
二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李长安坐在不远处的大石上,悠然品着一盏清茶,仿佛看戏般津津有味。
郭襄争不过,跑过来拉援兵:“前辈您评评理!这石刻到底是剑法还是星象?”
李长安慢悠悠放下茶盏,笑道:“说是剑法也可,说是星象也无不可。天下万法,殊途同归。”
郭襄嘟嘴:“前辈又打机锋!每次问您都这样!”
张君宝却若有所思:“殊途同归...前辈的意思是,武学与天文本是相通?”
李长安颔首:“君宝小家伙悟性不错。天有天道,武有武理,至高处本是一体。”
郭襄眼睛一亮:“我明白了!就像爹爹说的降龙十八掌,招式虽刚猛,但运劲法门却暗合天地至理!”
李长安欣慰笑道:“襄儿小丫头聪慧。既然明白了,今日的功课便是从这石刻中悟出一招半式来。”
两个少年人顿时来了精神,并肩坐在石壁前潜心观摩。
李长安看着他们背影,捋须微笑。
郭襄灵动机敏,犹如当年黄蓉;张君宝沉稳敦厚,恰似少年郭靖。
这一对少年男女,倒像是那对侠侣的年少翻版。
日中时分,郭襄忽然跳起来,手中以树枝代剑,舞出一式精妙剑招:“我悟出来啦!这一招叫‘星河流转’!”
但见她手中树枝挥动,看似直刺,却在途中连变数个方向,果然既有剑招之凌厉,又具星轨之玄妙。
张君宝看得目不转睛,喃喃道:“原来如此...星象运转,亦可化为武学...”
郭襄收势,得意地扬起下巴:“怎么样君宝师兄,这下信了吧?”
张君宝老实点头:“郭姑娘天资聪颖,我不及也。”
郭襄却道:“那你从星象中悟出什么了?快演示看看!”
张君宝犹豫片刻,也以树枝作笔,在空中划出数个圆弧。
看似杂乱无章,却暗合某种规律,带动周身气流旋转。
郭襄看得眼花缭乱:“这是什么功夫?”
张君宝收势,腼腆道:“我还没想好名字...只是觉得星象运转,自有其力,若能化入武学,当可借力打力。”
李长安抚掌笑道:“好一个借力打力!君宝小家伙已得太极雏形矣。”
“太极?”张君宝茫然。
“阴阳相济,刚柔并济,是为太极。”李长安道,“此道深远,更有进阶混元之机,君宝小家伙,持之以恒精研下去,他日必有大成。”
郭襄忙问:“前辈,那我悟的剑法呢?”
李长安笑道:“襄儿小丫头剑法灵动变幻,暗合星象玄机,将来可成峨眉剑法一脉。”
郭襄大喜,拉着张君宝的手又笑又跳:“君宝师兄你听!前辈说我们悟的功夫都很厉害!”
张君宝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心中却甜滋滋的。
午后,李长安在竹荫下小憩。
郭襄与张君宝各在一旁练功,一个练剑,一个悟拳,互不干扰却又默契十足。
忽然,林间传来一阵窸窣声响,一个白发老头蹦蹦跳跳地钻了出来,嘴里嘟囔着:“闷煞我也!闷煞我也!那些牛鼻子整天念经打坐,无趣得紧!”
郭襄警觉地持剑在手:“你是谁?”
老头一见有人,眼睛顿时亮了,嘻嘻笑道:“好玩好玩!这里居然有人陪我玩!”说着突然出手,直取郭襄手中树枝。
郭襄只觉眼前一花,树枝已然脱手,不由惊呼一声。
张君宝见状,忙上前护住郭襄:“前辈何人?为何出手伤人?”
老头哈哈大笑:“伤什么人?我老顽童最不爱伤人,只爱人陪我玩!”说话间又向张君宝抓来。
张君宝下意识使出刚从石刻中悟出的招式,划个圆弧,一带一引,竟将老头的力道引偏了几分。
老头“咦”了一声,大感兴趣:“小娃娃有意思!这招好玩!”攻势加紧,却不再用力,只是试探。
张君宝勉力支撑,几招下来已是汗流浃背。
郭襄急得跺脚:“前辈!快帮帮君宝师兄!”
李长安早已知道老顽童周伯通的到来,却只是含笑观看,并不出手。
便在此时,老头突然变招,手法精妙无比,眼看就要抓住张君宝。
张君宝危急中福至心灵,双掌圆转,竟又是一个新悟出的化解招式。
老头哈哈大笑:“妙极妙极!这招更妙!”竟停手不攻,原地比划起来,“这样...再这样...有意思!”
郭襄与张君宝面面相觑,不知这古怪老头在做什么。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