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诸天:徒弟扶我青云志 第19节

  "不错。"李长安点评道,"但太过拘泥招式。记住,'无招胜有招'不是不用招,而是不拘于招。"

  说着他夺过玉箫,随手一挥。明明毫无章法,却让程英感到无从躲避。

  "看清了吗?"李长安将玉箫还给她,"武学如做人,太规矩了反而落了下乘。"

  程英若有所思。杨过插嘴:"师傅,您这道理跟教我的不一样啊?"

  "废话!"李长安瞪眼,"你是龙她是凤,能一样吗?这叫'因材施教'!"

  当晚宿在野外,李长安借着篝火继续指点。

  "程英,你性子静,适合以静制动;杨过跳脱,就该以动制静。"他掏出酒葫芦抿了一口,"这就叫'性格决定命运,武功要看性情'。"

  杨过撇嘴:"又是您那些歪理..."

  "啪!"又是一巴掌。"这叫'人生哲理'!"

  程英看着这对师徒斗嘴,忍不住笑出声来。

  连日赶路,李长安的"毒鸡汤"层出不穷。

  见杨过练功急躁,他就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但凉了也不好吃,所以关键是要掌握时机。"

  看程英太过拘谨,他便道:"做人要像水,能方能圆;练武要像火,该旺就旺。"

  还有的是某日下雨,三人躲进破庙。

  李长安看着漏雨的屋顶,突然感慨:"人生就像这屋顶,漏洞再多也得撑着。撑住了是本事,撑不住...那就换个屋顶。"

  杨过和程英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慢悠悠的赶路第十日,三人正在溪边休息。

  李长安突然说:"今天教你们个道理——'爱情就像武功,不是越用力越好'。"

  "师傅!"杨过涨红了脸。

  程英耳根通红,低头摆弄衣角。

  李长安哈哈大笑:"害羞什么?年轻人嘛..."

第27章 道佛本是一家

  湘西的深秋,层林尽染,漫山红叶如火如荼。一条蜿蜒山路上,三道身影缓缓前行。

  "师傅,您慢些走,这山路陡得很。"杨过对李长安嘀咕。

  "哈哈哈,小过儿,你师傅我虽然已经一百三十余岁了,身子骨可不用你这毛头小子操心!"李长安大笑,一个纵身跃上路边一块巨石,道袍在风中猎猎作响。

  跟在后面的程英掩嘴轻笑:"前辈的轻功当真了得,这般年纪还能如此矫健。"

  李长安捋了捋雪白长须,眯眼望向远处:"这湘西风光果然名不虚传。过儿,程丫头,你们看那边山谷,云雾缭绕,定有高人隐居。"

  杨过顺着李长安所指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群山环抱中,一处山谷若隐若现,确实有几分仙气。他忽然想起什么,转头问道:"师傅,您带我们来湘西,莫非就是指这个?"

  李长安神秘一笑,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几块桂花糕。他一边吃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天机不可泄露...唔...这桂花糕不错,程丫头手艺见长啊。"

  程英脸上一红:"前辈过奖了。"

  正当三人说笑间,忽然一道白影从林间闪过。杨过眼疾手快,纵身追去:"是只白猿!好快的速度!"

  李长安眼中精光一闪,将剩下的桂花糕一股脑塞进嘴里,含糊喊道:"追!那白猿不简单!"

  三道身影如离弦之箭,追着那白猿深入山林。那白猿似乎有意引路,时快时慢,始终与三人保持一定距离。

  追了约莫半个时辰,白猿忽然消失在一片竹林深处。三人停下脚步,发现眼前豁然开朗——竹林尽头竟是一处清幽的山谷,谷中几间茅屋错落有致,屋前溪水潺潺,好一处世外桃源。

  "阿弥陀佛,三位施主远道而来,老衲有失远迎。"

  一个温和的声音传来。杨过转头看去,只见一位身着粗布僧袍的老僧站在不远处,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身边跟着一个樵夫打扮的中年男子和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

  李长安眼睛一亮,上前一步道:"可是大理段皇爷?"

  那老僧微微一怔,随即笑道:"段皇爷已是过往云烟,老衲现在只是一灯而已。这位前辈认识老衲?"

  杨过听到"一灯大师"四字,顿时肃然起敬,上前行礼:"晚辈杨过,见过大师。家父杨康,家母曾提起大师慈悲为怀..."

  一灯大师仔细打量杨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原来是杨居士之子,难怪眉宇间有几分相似。往事已矣,小施主不必挂怀。"

  这时,那书生模样的年轻人上前一步,警惕地看着三人:"师父,这荒山野岭,突然有人来访..."

  一灯大师摆摆手:"子柳,来者是客。况且这位前辈气度不凡,必非歹人。"

  李长安哈哈大笑:"好一个'樵读'相伴!想必这位就是朱子柳小子了?"

  一灯大师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前辈竟认得劣徒?"

  李长安捋须微笑,故作神秘道:"老道活了一百三十余岁,见识过的人和事自然不少。说起来,老道与段皇爷的祖父段誉皇爷也有过一面之缘呢。"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惊。一灯大师更是神色震动:"前辈见过先祖?那至少是接近百年的事了..."

  李长安心中暗笑,表面却一本正经:"不错。当年在大理无量山,段皇爷...咳咳,往事不提也罢。"

  他故意说一半留一半,更显得神秘莫测。一灯大师果然被勾起兴趣,合十道:"前辈既是家祖故人,还请入内一叙。"

  进入茅屋,分宾主落座。程英乖巧地帮忙沏茶,杨过则好奇地打量着屋内简朴的陈设。墙上挂着一幅字画,上书"慈悲为怀"四个大字,笔力雄浑。

  一灯大师亲自为李长安斟茶:"前辈仙风道骨,不知在何处修行?"

  李长安接过茶盏,轻啜一口:"老道闲云野鹤,居无定所。这些年带着小徒四处游历,倒也逍遥自在。"

  说着,他看向杨过,眼中满是慈爱:"这小子天资不错,四年半时间,已将我传授的九霄真龙诀练至第六层圆满,也算挤入江湖一流了。"

  朱子柳闻言,忍不住插话:"四年半就达到一流境界?这..."言下之意显然不信。

  杨过微微一笑,并不辩解。李长安却对着一灯哈哈大笑:"看来,朱小子不信?不如让小徒与令高足切磋一番?"

  一灯大师摆手笑道:"比武不急。晚辈倒是好奇,前辈所授武功,老衲竟闻所未闻。"

  李长安神秘一笑:"此乃老道机缘巧合所得上古传承,与当今武林各派皆无渊源。"

  众人闲谈间,话题不知不觉转向佛法。一灯大师随口问道:"前辈既是道门中人,不知对佛法有何见解?"

  李长安放下茶盏:"说到佛法,老道倒有些浅见。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世人偏偏执着于'我'与'我所',岂不可笑?"

  一灯大师微微颔首:"前辈此言深得佛法三昧。"

  李长安继续道:"后世...咳咳,老道曾听闻一个说法:'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觉悟的佛'。所谓佛性,本自具足,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一灯大师眼中精光一闪:"好一个'佛是觉悟的人'!前辈此言,竟比许多高僧大德说得更为透彻。"

  李长安见一灯大师上钩,心中暗喜,继续抛出后世网络上的"毒鸡汤":"皇爷可知为何众生难度?因为大多数人宁愿在痛苦中确认自己的存在,也不愿在解脱中怀疑自己的特殊性。"

  一灯大师闻言,竟一时语塞,良久才叹道:"前辈此言...直指人心啊!"

  朱子柳忍不住问道:"前辈明明是道门中人,为何对佛法如此精通?"

  李长安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白发白须无风自动,一派仙风道骨:"佛也是道,佛本是道!天下大道,殊途同归。老子西出函谷,化胡为佛;达摩东来,一苇渡江。道佛本是一家!"

第28章 皇爷以为如何?

  这番话如同惊雷,震得一灯大师手中的茶盏差点跌落。老和尚双目圆睁,死死盯着李长安:"前辈此言...此言..."

  李长安不慌不忙,继续道:"《道德经》云:'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佛道儒三家,不过是应机施教,方便法门而已。皇爷以为如何?"

  一灯大师沉默良久,忽然起身,向李长安深深一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经。前辈见识,晚辈拜服!"

  李长安抬手虚引:"不过是些浅见,不值一提。"

  一灯大师却摇头道:"不,前辈之言,解了晚辈多年疑惑。晚辈一直纠结于佛道之别,今日方知,执着于名相,反倒落了下乘。"

  李长安见时机成熟,决定趁热打铁,开解一灯大师的心结。他故作随意地问道:"皇爷隐居多年,可是有什么未解之憾?"

  一灯大师神色一黯,没有立即回答。朱子柳和那书生弟子也低下头去,显然知道师父的心结所在。

  李长安轻叹一声:"老道冒昧猜一猜,可是与'救与不救'有关?"

  一灯大师浑身一震,不可思议地看向李长安:"前辈如何知晓?"

  李长安高深莫测地笑了笑:"老道活了这么大岁数,见过太多人因'当初如果'而耿耿于怀。大师可曾听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一灯大师点头:"此乃佛门常言。"

  李长安却道:"后世...咳咳,老道却认为,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佛性本就在那里,不因你拿刀而减,不因你放刀而增。所谓'立地成佛',不过是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佛罢了。"

  他直视一灯大师的眼睛:"皇爷当年选择无论是什么,都改变不了本具的佛性。纠结于过去的选择,反倒让现在无法完全发挥慈悲之心。"

  一灯大师如遭雷击,呆立当场,眼中渐渐泛起泪光。良久,他长叹一声:"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晚辈竟被自己的执着困了这么多年..."

  朱子柳和书生弟子见师父如此,既惊讶又欣喜。朱子柳忍不住问道:"师父,您..."

  一灯大师摆摆手,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为师无事,只是多年心结,今日得前辈点化,终于放下了。"

  他转向李长安,再次深深一拜:"前辈真乃神人也!晚辈感激不尽!"

  李长安连忙扶起一灯大师,心中却暗自得意:后世的心理学鸡汤加上佛学解读,果然威力无穷!

  这时,杨过忽然开口:"师傅,您常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李长安赞许地点头:"不错!小过儿悟性见长啊!"

  一灯大师惊讶地看着杨过:"小施主年纪轻轻,竟有如此见识?"

  杨过谦虚道:"都是师傅教导有方。"

  朱子柳再也忍不住了:"师父,弟子想与杨小兄弟切磋一番,还望准许。"

  一灯大师看向李长安,后者爽快答应:"好啊!年轻人互相切磋,有益进步。"

  众人来到屋外空地。朱子柳摆开架势:"杨小兄弟,请!"

  杨过拱手一礼:"朱前辈,请指教。"

  话音未落,朱子柳已一掌拍来,势大力沉。杨过不慌不忙,身形如游龙般一闪,正是"龙影步"中的精妙身法。朱子柳一掌落空,惊讶之余,变招再攻。

  杨过这次不再闪避,运起"游龙掌",与朱子柳对了一掌。只听"砰"的一声,朱子柳连退三步,而杨过纹丝不动。

  "好内力!"书生弟子忍不住喝彩。

  朱子柳脸色微红,再次攻上。这次他使出全力,掌风呼啸。杨过却如闲庭信步,在掌影中穿梭自如,偶尔反击一掌,必逼得朱子柳手忙脚乱。

  三十招过后,朱子柳已额头见汗,而杨过依然气定神闲。一灯大师看出胜负已分,出声道:"子柳,可以了。"

  朱子柳收掌后退,心悦诚服地向杨过拱手:"杨兄弟武功高强,在下佩服!"

首节 上一节 19/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综武:替天捉刀,斩江湖不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