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武侠诸天从陆小凤开始的加钱剑客

武侠诸天从陆小凤开始的加钱剑客 第86节

  如今世子惨死,陛下却连道像样的旨意都没有,这是要绝您后路啊!"

  帐中"唰啦啦"跪倒一片,铠甲碰撞声如金戈交鸣。

  赵破虏猛地抽出半截佩刀,寒光映着帐外篝火:"末将愿为先锋,十日可破居庸关!直入京城!"

  "都住口!"

  朱载烨突然暴喝,声浪震得案上兵符嗡嗡作响。

  他转身时眼中血丝密布,却扯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你们是要本王...做那遗臭万年的乱臣贼子么?

  孤王待你们不薄,你们怎能这样害我?"

  张玄素额头抵地,声音却愈发激昂:"王爷!当年太宗爷靖难,何尝不是被建文逼至绝境?

  如今陛下残害宗亲,已是事实,分明是要步建文后尘!"

  张玄素突然膝行两步,从怀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绢帛,双手高举过头顶:

  "王爷!您莫忘了,您手中还有着这一份先帝密诏!"

  朱载烨瞳孔骤缩,帐中诸将更是呼吸都为之一窒。

  只见那绢帛边缘绣着五爪金龙,展开后赫然是朱砂写就的遒劲字迹:

  【朕崩后,新君幼小,你多扶持。君有道,则助,镇守边关。君无道,汝可持此诏入京,清君侧!诛佞臣!正朝纲!】

  朱载烨接过密诏的手指微微发抖,他们的决心这么坚定么?

  除了这字像是刚写完不久,墨迹未干透之外,连这传国玉玺的印章都像是真的。

  张玄素重重叩首,额头渗出血丝:

  "世子惨死,陛下却秘不发丧,分明是要逼您造反!如今既有先帝密诏,我等出兵名正言顺!"

  帐中死寂片刻,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吼声:

  "清君侧!正朝纲!"

  "清君侧!正朝纲!"

  “清君侧!正朝纲!”

  声浪震得牛皮大帐簌簌颤抖,火把的光影在朱载烨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阴影。

  他缓缓闭目。

  脑海中闪过儿子儿时蹒跚学步的模样,闪过小皇帝登基时稚嫩的脸庞...

  都是血脉宗亲,何至于此!为什么非要弄得兵戎相见的地步。

  “我们有多少可战之兵?多少能动,多少不能动?不要隐瞒,说实话!”

  “大王,咱们字面上是五十万大军,实际…边军略有不足,骑兵,战兵,算上辅兵,后勤,共计约二十八万。

  九府不能无人驻守,可动用的骑兵一万,精兵约三万,战兵约六万,剩下的十八万人分布九府,要留下防备鞑子。

  此时要速战速决,速去速回,时间久了鞑子这边发现端倪,知道咱们大明内乱,会有南下之危。”

  “不过,属下有一策,能让鞑子自己内部先乱,无暇他顾。

  起码能争取三个月的时间。”

  朱载烨猛地睁眼,眸中最后一丝犹豫化为决绝。

  他转身拔出帅案上的令箭,"咔嚓"一声折为两截:

  "击鼓!聚将!"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瞬间传遍军营。整个北疆大营如同苏醒的巨兽般躁动起来。

  朱载烨站在点将台上,身后太平大纛在朔风中猎猎作响。

  他举起那卷密诏,声音随亲兵层层传递,传遍三军:

  "先帝密诏在此!陛下受奸人蒙蔽,残害忠良!本王决定,今日起兵~"

  "清君侧!"

  朱载烨的声音在朔风中回荡,十万兵丁的刀枪映着寒光,如林矗立。

  "三军听令!"

  "赵破虏率五千轻骑为先锋,十日内务必拿下居庸关!"

  "末将领命!"赵破虏单膝跪地,眼中杀意凛然。

  "张玄素随中军行进,沿途传檄各州府,言明我等奉先帝密诏清君侧,非谋反!"

  "其余诸将,各率本部兵马,随本王——"

  朱载烨拔出腰间佩剑,剑锋直指南方:

  太平王朱载烨举兵“清君侧”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瞬间炸翻了整个京城!

  “太平王反了!”

  “据说带八十万大军南下!”

  “前锋已破居庸关!”

  恐慌如同瘟疫般在街巷间蔓延。

  PS:多谢弟兄们的五星好评,确实给力,硬生生的把评分提到8.7,狗哥拜谢,爆更送上。

第100章:大军入关,兵临城下!

  商贾惶惶,百姓惶惶,昔日繁华的帝都笼罩在一片山雨欲来的压抑之中。

  皇宫大内,气氛凝重。

  御书房内,皇帝朱翊钧端坐龙椅,脸色阴沉如水。

  案前,是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上面清晰地写着太平王“奉先帝密诏,清君侧,诛佞臣”的檄文。

  “好一个‘清君侧’!好一个‘诛佞臣’!”

  皇帝的声音冰冷刺骨,手指重重敲在檄文上,“他朱载烨,是要把朕当成建文帝了!

  那佞臣是谁?是朕?还是朕身边的诸位大臣?”

  侍立一旁的冯公公低垂着头,大气不敢出,历代除奸佞,都要带着皇帝身边的大太监。

  “陛下息怒。”

  “陛下息怒。”

  兵部尚书谭纶须发微颤,但声音还算沉稳,他上前一步躬身道:

  “太平王此举,虽属大逆,却也在意料之中。

  世子谋逆伏诛,太平王难辞其咎,其心已乱,如今被手下野心之辈裹挟,行此悖逆之举,实属必然。

  当务之急,是应对之策。

  臣斗胆举荐戚继光!戚将军练兵有方,战功卓著,可统领京营及各卫所兵马,据险固守,阻叛军于京畿之外。

  同时,陛下当速发勤王诏书,命四方总兵、督抚火速带兵入京勤王!

  京营十万虽废弛已久,但加上四方援军,依据城池固守,只要调度得当,未必不能与叛军周旋!”

  皇帝深吸一口气,强压下胸中翻腾的怒火。

  他猛地站起身,久居上位的威严与杀意勃然而发,龙袍上的金线在烛光下流转着冷硬的光泽。

  “奴婢在!”冯保一个激灵,连忙应声。

  “即刻拟旨!”皇帝的声音斩钉截铁,回荡在空旷的御书房内:

  “一、太平王朱载烨,不思皇恩浩荡,悍然举兵谋反,矫诏惑众,罪不容诛!着即褫夺其王爵,削其宗籍,昭告天下!”

  “二、着兵部、五军都督府,即刻整饬京营、卫所兵马,厉兵秣马,整军备战!所有粮秣器械,优先供给前线!”

  “三、命九边其余各镇总兵官,严守关隘,枕戈待旦!若遇太平叛军,无需请旨,立斩不赦!

  同时,严密监视晋燕九府动向,凡有异动,形同叛逆,立斩!”

  “四、擢升戚继光为平叛大将军,赐尚方宝剑!

  统摄京营、五军都督府及京畿周边所有卫所兵马!朕只有一个要求——”

  皇帝的目光锐利如刀,钉在虚空,“将叛军,挡在京城之外!”

  “奴婢遵旨!”

  冯保不敢有丝毫怠慢,躬身领命,脚步匆匆地退了出去,沉重的殿门开合间,带进一股深秋的寒意。

  旨意下达,宫城内外一片肃杀忙碌。

  而在听涛阁内,却是一片异样的沉静。

  陆九渊站在窗前,望着北方天际翻滚的铅云,仿佛能穿透千里,看到那支裹挟着风雷而来的大军。

  他身上的天青色长衫纤尘不染,怀中抱着的孤鸿剑古朴无华,却隐隐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寒意。

  之前的“重伤”伪装早已褪去,此刻的他,如同一柄完全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小剑”上官雪儿端着一杯热茶走近,脸上带着忧色,“太平王……真的反了?”

  陆九渊没有回头,声音平静无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他心中悲愤是真,被人利用是真,野心被点燃也是真。

  起兵的那一刻,他就没有回头路了。”

  李忠出现在门口敲了敲门,躬身道:“老爷,戚将军那边已开始整军布防,京营各部调动频繁。

  他顿了顿:“据北边来的暗桩回报,太平王大军前锋已过居庸关,由赵破虏率领,皆为精锐轻骑,来势极快。

  中军主力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紧随其后,太平王……就在中军。”

  “知道了。”

  陆九渊终于转过身,轻轻说道。

首节 上一节 86/2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瞎眼神医,开局遇到圣女报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