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灶王爷奋斗史 第33节
他来这里自然有自己的打算,再跟商队混在一起多有不便。
骷髅山目前他是不敢去了,如果还想跟石矶娘娘见到面,就只有从李靖父子身上想办法了。
齐元已经打听清楚,总兵官李靖身边现在只有第三子李哪吒在府中。
看来,这小子大闹龙宫的好戏还没有开场,那自己就还有时间来布置。
带着齐一先去了驿馆投宿。
不去不行,齐元现在身无分。
原本放在马车里的财物都已经丢在骷髅山下,就连身上仅有的一块玉佩,也在搭乘商队的时候当做路费给用了。
所以他去了驿馆,表明身份之后,驿长不敢怠慢,连忙给他们安排好了房间让他们住下。
齐元虽然不是官员,不过他的名声已经随着往来的公,传遍了大商王朝现在还能控制的城池官署。
这也是当初他拒绝纣王封赏的官职之后,跟纣王提出的要求,名义上是为了方便他去别的地方传授厨艺,实际上不过是为了打响自己的名头罢了。
不过他的名声除了朝歌城比较响亮之外,在其他城池,目前还只是在上层的官员之间流传。
毕竟这个时代传递消息的途径太少,普通百姓之间基本上都是依靠口耳相传,实在太过缓慢,所以绝大多数的百姓们都还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要怎么跟李靖搭上关系呢?
齐元有些苦恼的揉了揉额头。
直接去李靖府上拜访的话,恐怕人家不会太过在意他。
姜子牙去西岐的时候,也没有直接前去找姬昌求官,而是用了些欲擒故纵的手段,留下了一段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美谈。
虽然他不能学姜子牙直钩钓鱼那一套,但也可以在陈塘关继续传授厨艺打响自己的名声。
名声传出去之后,李靖自然会来找上门来。
齐元沉思片刻,就拿定了注意。
反正现在时候还早,记得哪吒是因为夏日炎热,去城外河中玩耍的时候才会招惹到东海龙宫。
在古代,人们想要传出名声也简单,唯一的难处在于传递消息过慢。
不过,只要你有真本事,就有的是人愿意为你吹嘘,哪怕没有真本事的,只要没人能够拆穿你的把戏,也一样可以名声远扬。
而对于齐元这样一个在厨艺上领先了这个时代人来说,想要将名声传遍区区一个陈塘关,并不算太过困难,更何况,他本来就有着贤者之名。
他先是指点了驿馆里的厨子几手厨艺,得到驿馆上下一致认可之后,名声也就在小范围之内先传了出去。
然后,有些机灵的驿卒知道他愿意无偿传授人们厨艺的事情之后,第一时间就马上通知自家人前来跟齐元学艺。
这些跟齐元学艺的人们,也很会抓住机会,无论是自己经营酒庄食肆,还是受雇于大户人家,都能赚到不少钱财,受了这么大的好处,他们当然愿意给齐元宣扬宣扬他的名声。
就这样,不可避免的在陈塘关内展开了一场拜师学习厨艺的热潮,渐渐地,这座城池所有的酒庄食肆里的饭菜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不用说许多雇得起厨子的大户人家了。
总兵官李靖的府上,最近在饮食上也多了许多新花样,饭菜之美味远胜以往,这让最近忙于练兵的李靖有些奇怪,随口问了一下,这才知道朝歌城中盛传的贤者,来到了陈塘关。
第二十八章 李靖庞大的关系网
这天中午,齐元正在传授关于菜品的搭配,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他转头看去,就见一队士兵来到了门外,其中一个气质不凡的短须男子被驿长陪着走了进来。
来到近前,驿长向齐元介绍道:“先生,这为是陈塘关总兵李靖将军,闻听先生在此,特来拜会。”
“哦?”
齐元面上波澜不惊:“见过李将军。”
“不敢不敢。”
李靖为人谦虚谨慎,拱手施礼道:“李靖一直忙于公务,竟然不知先生来了陈塘关,一直没有前来拜访,实在失礼,还请先生勿怪。”
齐元连忙客气起来:“李将军客气了,老朽不过一介草民,哪里当得起李将军的拜访,应该是老朽前去拜会才是。”
“先生不知,我陈塘关去年就曾接到陛下书,说是先生有意将自身技艺传授天下民众,好让天下百姓受益,先生此等大善之举实在让李某佩服。”
李靖满脸敬佩之色,道:“只是先前听闻先生不是在朝歌吗,怎么突然来了陈塘关,也不让人通知一声,否则李靖也好扫榻以待,又岂会直到今天才前来拜访。”
不得不说,李靖为人做事还是很有一套的,说话谦虚有礼,很容易让人生出好感。
“呵呵,将军不必介怀。”
齐元摆了摆手:“老朽只是想趁着有生之年还能走得动的时候,多走几个地方,好让更多的百姓能够改善一下生活,如此,也就心满意足了。”
“此来,也只是向陈塘关百姓传授技艺罢了,将军无需特意前来,以免误了将军公务,那就不好了。”
李靖闻言,心中忍不住大加赞赏。
果然不愧是一代贤者,一心只想着让天下黎民能过上好日子,自己却是栖身于这简陋的驿馆之中,实在是让人佩服。
想到这里,愈发觉得自己应该为贤者做些什么才行,不然贤者千里迢迢的来到了陈塘关,他李靖身为总兵官却不闻不问,这要是传了出去,岂不是坏了名声?
于是李靖连忙说道:“先生哪里话来,您既然来了陈塘关,李靖还不一尽地主之谊,岂不是让人看了笑话?无论如何,还是要请先生到府上一叙,免得让人说李靖不知礼数。”
就这样,在李靖的热情邀请下,齐元满脸无奈的只好随着他去了府中做客。
至于是不是真的无奈,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靖见齐元身边还带着一个孩子,于是好奇问道:“这孩子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