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水浒:开局刺杀宋徽宗强抢李师师 第2266节

  全国上下就要乱套。

  赵渊猛地来一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这段话,我却更看重‘所损益’三个字。”

  商礼是修改夏礼而制定的,

  周礼是修改商礼而制定的,

  礼的形式不断改变,

  但礼的内涵万世不变。

  赵渊的意思是说,

  大家都盯着“不变”,

  但他却关注于“改变”。

  胡安国心中一惊,

  不只是他,很多官员都开始惴惴不安。

  赵渊根本就不是在跟大家商量,

  而是在发表宣言:老子要改规矩了!

  改的可不仅是天命转移的规矩,

  肯定还有很多别的规矩。

  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废?

  孔子的“所损益”三个字,

  就为变法派提供了弹药。

  守住礼法的内涵不变即可,

  剩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可以随着时代变化而改进。

  精神内涵不可变,

  是礼之本、礼之常。

  繁文缛节可以变,

  是礼之末、礼之变。

  这符合儒家经义。

  赵渊说道:“天命,是我父子匡乱世、济百姓,”

  “以天人感应而自行流转。”

  “与那赵宋何干?”

  “让赵桓禅位,难道不像是乞讨得来?”

  “也不能说乞讨,更像逼着他交出宝物,”

  “就活像是从他手里抢来的。”

  “如果要敬天告民,登极大典就足够了,”

  “何必画蛇添足行禅让之礼?”

  赵渊盯着胡安国说:“你且说说三代以下,”

  “哪个皇帝禅让是自愿的?”

  “强逼旧君禅让,还三请三辞,”

  “这有半点敬的意思吗?”

  “非但不敬,还欺天愚民!”

  “你自认为知晓礼之本末,”

  “实则在舍本逐末!”

  “不敢!”

  胡安国连忙低头否认,

  他知道赵渊在诡辩,

  但诡辩得也有些蛮横道理。

  而且以现在两人的身份,

  有些事情不能乱说,

  赵渊必定能够赢得辩论。

  赵渊温言细语道:“禅让之礼,可以不用,”

  “有登极大典即可。”.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新制度

  “如今宇内未平,也可先不称帝,”

  “明年元旦当称王建制。”

  “所立官制,也与旧宋不同。”

  “旧宋先用三省六部制,再改中书门下制,复用三省六部制。”.

  “改来改去,莫衷其是,反倒弊病横生。”

  赵渊缓缓说道,

  “我建设的新制度,叫阁部院制。”

  “各殿大学士,组建内阁,皆为阁臣。”

  “阁臣之首,为首辅,”

  “也可视为太宰、左相、首相。”

  “阁臣之次,为次辅,”

  “也可视为少宰、右相、次相。”

  “其余阁臣,等同于副宰相。”

  “御史台,改为督察院。”

  “银台司,改为通政院。”

  “枢密院,保留不变。”

  “一阁三院六部,此为新朝之中枢。”

  赵渊没有增加部级机构,

  依旧是六部,

  财权归于户部。

  宋代有个三司使,别称“计相”,

  乃首席财政大臣。

  很快就畸变为庞然大物,

  上欺宰相,下压六部。

  连军事都能插手,

  打仗前先考虑财政得失,

  还造成大规模职权重叠,

  元丰改制时重点予以废除。

  有这前车之鉴,

  赵渊自然不会再设。

  至于通政院,

  就是明代的通政司。

  这玩意儿在明初权力极大,

  是皇帝处理朝政、沟通内外的主要机构,

  六科不过是通政司的下属部门。

  内阁出现之后,

  第一件事就是侵夺通政司大权,

  接着又收编翰林院,

  继而再辖制六科——整个过程,

  用了上百年时间,

  内阁终于诞生权相。

  如果通政司正常运转,

  就不需要什么司礼监了。

  赵渊又仔细讲述“一阁三院六部”的权责划分,

  群臣为之骇然,

  就连张根、高景山都颇为震惊。

首节 上一节 2266/3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柯南,我真不是悍匪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