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末日模拟器,我以剑道证超凡

末日模拟器,我以剑道证超凡 第787节

  如今固然失去了青州的地盘,气的数量大大减少,但道人的修行,本就不是以气为根基,而是以气为粮食。

  有着之前一段时间在青州的积累,又有吴城这段时间的补益,终于,悄无声息之间,赵成的道种,花开九品。

  随着道种变化,他的躯体也开始于细微之处蜕变,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赵成道种之中的魔染,也愈发浓烈,许多微玄的东西,从魔染之中,流淌了出来。

  这自是,那虚空中的魔胎,见到赵成更有希望建立地上道国,追加了投资。

  表现在外面,就是赵成的气机,一下子更浓烈了,似是天命落定,让人一眼看过去,就会生出一种,此人身负天命的感觉出来。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打断骨头

  对于这般魔染,赵成自是没有半点抵抗,魔胎想要吞了他,他也想要吞掉魔胎,最后结果如何,不过是看谁手段更高而已,要是在领悟道尊的一缕道妙之前,赵成其实并无太大的把握,所依仗的,不过是魔胎只能输一次,而他可以输无数次,不断重开,但如今,领悟了几许道尊的“易”之变化。

  哪怕这个东西,只有一丁点,但那也一丁点,也是相对于道尊这位元始而言的,易者,日月之变,最是擅长变化,如今靠着这般变化,赵成本体化作的真正道种,扎根的,比之魔胎的魔染,要深上千万倍不止。

  也唯有扎根够深,日后此道人之身,被魔胎彻底墨染,化作魔胎的化身的时候,赵成才能反过来,魔中种道,而不是一番努力,尽数给魔胎做了嫁衣。

  至于此刻,魔胎追加投资,于魔胎而言,它本身就是一种聚合体,力量既是知识,知识既是力量,所谓的墨染,也是一种知识,赵成于魔中种道,虽然并不炼化这些墨染,但其中的微玄奥妙,还是流淌进了他的心中,被他汲取,化作了他成长的资粮,竟是颇有几分,星火降临的意味。

  这般情景,也不得不让赵成思量,自己这魔中种道之法,若是衍化到巅峰,是否可以堪比星火降临,一粒道种降,便是众生同心,尽归我。

  又或者,自己面板的星火降临机制本身,其实就是对于自己未来形态的一众预演,截取了自己某一种强大的未来的部分特征。

  最近这一段时间,赵成本体哪怕化作了道种,依然没有闲着,除去衍化诸多身,也一直在探索时空。

  却是知晓,对于弱者而言,未来虚无缥缈,但对于强大者,未来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心中千头万绪,但赵成的道人之身却是很平静,心中只是充斥着道种蜕变的喜悦,丝毫不露破绽。

  花开九品,此般功果,距离十二品的人仙,已经很近了,当然,这最后三步的难度,却是要超过之前的九步。

  按照赵成的估量,若是死守着吴城,怕是得要几十年,才能迈过,这个速度自是很快,但事情不能这么算。

  道人食气,生而就为天地所不喜,时间线一旦拉长,自然便有各种变数横生。

  道人争龙,有进无退,不存在说安安逸逸偏居一隅的说法。

  你要敢偏居一隅慢慢发展积蓄,天地就敢在你敌人的地盘,刷新出一堆英杰出来。

  当然,这个刷新,也是要遵循基本规则的,不可能凭空变出一堆人来,天地的刷新机制,其表现在新生儿上。

  在许多经文神话里,都有或是星君降世,或是煞星降世,或是辅国,或是乱天下。

  天地若是厌弃某人,那边或是在关键时刻,让那人的对手心血来潮,让事情凭生变数,或是在让其领地降生一些,天资非凡的孩子。

  你发展二十年,敌人一方,便有强人成才了。

  赵成自然没有只守一个吴城的想法,他想的,是在明年,以半年时间,直接一统南荒。

  至于快速一统所衍生出来的各种混乱,无外乎杀而已,他也不怕没有人能给他治理南荒,一批人杀干净了,以他打造出来的体制,至多三五年,自然就能打造出一批治理山河的人才出来。

  固然这些人里,未必能有什么大才,但基本维持南荒这块地方的正常运转就行了。

  这个时代的文人阶级、士大夫阶级、贵族们,总有一种奇怪的念想,那就是不管谁做了皇帝,都总是要用到他们。

  所以他们可以表现的铁骨铮铮,可以表现的气节满满,居才自傲,看不起平民出生的人,哪怕那人手握重兵,疆土广阔,依然不妨碍,被那些人看不起。

  赵成刚取吴城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他天雷地火取吴城,城中的大族豪强,视他为山贼,丝毫不害怕他手中的兵刃。

  至于原因,自然是认为他们不可替代。

  对于这种事,赵成自然是不惯着,他要让天下的文人都知道,有的是人可以替代他们,至于成本,不过是三五年时间,他们这种,他要多少就有多少。

  所谓傲骨,所谓气节,在力量面前,不值一提。

  你铁骨铮铮,我就打断你的骨头,不跪就死!

  在炮火铸就的钢铁洪流面前,什么仁义道德,什么中庸之道,什么人情世故,什么血脉论,都是不堪一击。

  半年取吴城,一年平南荒,这是赵成的计划。

  之后再用三年积蓄,便是他进取天下之时。

  而就这短短四年时间,怕是还不够神都里的大苍皇帝,把权臣霍国舅解决掉。

  至于恶了文人,以至于名声败坏。

  待他王天下,自然是历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了。

  要是还有人敢谣言中伤,那就灭完九族夷十族,哪有那么多铮铮铁骨?!

  心中充斥着喜悦的心绪,赵成目光一转,又看向青州方向,此刻,就在距离城墙约莫十里远的地方,却是浓烟滚滚,隔了数十里,依然清晰可见,甚至隐约能够问道一股焦糊味道。

  那边,是不久之前,赵成组建的探勘队,发现的一个小型露天煤矿。

  这个煤矿的存量不多,但目前够用,是以赵成直接让人,在那边建立了营地,并将部分铁匠迁移了过去,在那边建造高炉,炼制钢铁。

  枪械对于钢铁的强度要求更高,而火炮,却是要低许多。

  赵成如今建炉炼铁,部分原因,便是为了制造火炮。

  真理这东西,从来只在射程之内。

  至于另外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从实践中,改进冶炼的工艺。

  其中部分思路,赵成已经告知给匠人了,剩下的,就是慢慢摸索和实验的事情了。

  这个事情,短则数月,多则一年,差不多就能有结果了。

  只要火焰温度达到了,或许不管是大批量制造火枪,还是制造水泥,以及其他的各种东西,都会方便太多太多。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万物竞发

  凝望了自己手中第一座“小型钢铁厂”许久,赵成才率众下了城楼,直接在吴城之中,闲逛了起来。

  吴城的格局,和大多数城市一样,越是往中心,就越是富,越靠近城墙,就越是贫穷。

  而吴城因为曾经是一座贸易之城,所以边缘一圈的格局,倒是和一般的城池有着微妙的差异,其中有许多房子,虽然靠近城墙边缘,但却修的非常空阔。

  这样的房子,却是为了给来往的客商,堆放货物所用。

  不过,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

  自从赵成取了吴城,后续又是一通杀伐,这些原本属于城中大族的房产,却是都被收为了应天军所有。

  而哪怕是对平民百姓分毫不犯,仅此一役,吴城足足七成的房产,都归属了应天军,由此可见大族之富。

  当然,要是这些大族没有二心,赵成其实也看不上这点东西,房子不过是一点土石,只要手中有人,就如他在连山之中一般,顷刻间,就能建起广厦。

  归根结底,这世上,最珍贵的资源,还是人口,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这些房子取了,赵成并未将其直接散给百姓,而是改成了工坊,改成了学堂。

  此刻,赵成行走在街道上,便能听到两边的房子里,或是传出稚嫩的读书声音,或是传出,劳作的声音来。

  传出读书声音的,就是学堂,传出劳作动静的,就是工坊,而不管是学堂,还是工坊,都是不关门的。

  赵成看向最近的一家工坊,这个工坊里,许多汉子,都在一点一点的削制木头,这些人手很生,一点都不心灵手巧,哪怕是简单的削木头,也不太成器,但大多人,都很是专心。

  原因也简单,在吴城还在吴起手上的时候,但凡手艺活,那都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想要学,至少先得给师傅做十几年的牛马,才能学到几手,一些秘传,更是要侍奉一辈子,给师傅养老送终,都还不一定可以得到。

  而现在,学这个不但不用做牛做马了,甚至还有功勋领。

  如今吴城之中,钱已经没有多大用了,应天军的功勋,才是比黄金才值钱的东西。

  不管是兑换粮食,还是各种日用品,乃至是获得报名成为民兵的机会,都需要用功勋来换。

  这个事情,也让许多人后悔莫及,后悔没有早点加入民兵,而现在,再想要加入,要么勇武过人,可以举起两百斤的大石头,走特殊的序列,要么就积攒够功勋。

  至于民兵们也后悔,后悔应天军几次补充人员,却都被他们错过了。

  如今再想去考核加入应天军,要么直接走特殊序列,靠武力加入,要么就积攒够功勋,通过正常流程的考核。

  人这个东西,无疑最是奇怪的,当初应天军招募门槛很低的时候,反倒是人人都不愿意,如今门槛起来了,却是许多人挤破头都想钻进去。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贱,而是制度的力量。

  用制度形成了落差,便会自然产生一股向心力。

  而这力的源头,正是利益。

  如今吴城作为应天军的天下,加入应天军,不只是待遇更好,同时在身份地位上,也是高平民一头,这种情况下,自是极有吸引力了。

  至于赵成,此刻他看到这一幕也是点头。

  若是城中豪族还在,他做这种事情,自然就是“民怨四起”了,保准一堆被豪族们收买的人,在里面各种搞破坏,让他的政令,根本无法运转。

  但如今,骤然的转变,固然许多人都不适应,但却可以感觉到,一切都是在变好的。

  至于学堂,赵成并未去看,但却知道,里面都是些孩童。

  如今的吴城,五岁以上的孩子,就能入学堂,学堂管两顿饭,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父母不愿意。

  不过,每个孩子,可以学三年,三年后,若是可以通过考核,便能继续进修,若是学的不好,就证明不是这块料了,就要去选一门手艺,作为学徒,前去学习,以此养活自己。

  也是赵成如今已经弄出了化肥,并不担心后续的粮食问题,不然也是不敢让这么多人脱产。

  赵成就这样,带着众人一路前行,并听着两边的动静。

  一直到靠近城中心,这边也有工坊和学堂,但其中所传授的内容,却是完全不一样了。

  其中工坊所在,却是许多的匠人聚在一起,研究讨论着各种东西,一幅欣欣向荣的模样。

  这些匠人,是一众匠人里,头脑最灵活的一批,是以聚在了一起,以做创新研究之用,当然,目前还是赵成负责提供思路,这些人按照思路,研究该怎么变现。

  其中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方便运输的木车,用以战争的弓弩,再就是各类农具,以及,蒸汽机方面的探索。

  不过,蒸汽机这个东西,目前却是被钢铁的质量,还有产能限制了。

  对此,赵成只是在外面旁听了一会,并没有进去,不过却是记住了一个名为鲁达的名字。

  这个人,是吴城本地人,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却拥有在这个时代,极其稀少的想象力,是个好苗子。

  而离工坊不远,便是学堂。

  此刻,学堂之中,也传出声响,但却不是诵读书本文字的声音了,内容也不是圣贤文章,治国之策。

  而是地该如何种,田亩该怎么规划合理,该怎么激励农民种地,若遇到灾害,又该如何处理……,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一个地方的学堂,培养的就不是所谓的读书人了,而是官。

首节 上一节 787/10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末日文字游戏里救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