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末日模拟器,我以剑道证超凡

末日模拟器,我以剑道证超凡 第752节

  但如今看来,此地虽然建造的仓猝,但在气势上,却是不差半点。

  大白天里,那瞭望台下面的一堆堆篝火,依然烧的透亮,火焰没有半点衰颓的意思。

  而等到一行人,靠近瞭望塔百米,立时,一直走在最前面带路的两个甲士停下了脚步,再然后,大门就打开了,一队十五人的甲士涌了出来,甲士在靠近他们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并开始问询他们是谁的麾下。

  在说明情况后,为首的甲士挥手,当即就有一人小跑了回去,约莫半个时辰后后,一直带路的两个甲士的上官,和李家兄弟的上官,都来到了这里,并完成了认人这一步之后,一行人这才被领进了军营。

  走在路上,李山的儿子李林却是小声的在李山耳边抱怨,说应天军规矩太复杂了,在故意折腾,李山没有说话,但却是已经生出了,自己来对了的感觉。

  这进营的规矩看似繁琐,但却正显现出了应天大将军治军有道。

  要是这么点人,都无法建立起规矩,等到日后兵马壮大了,岂不是更加的混乱?!

  之后,越过了哨塔,一行人沿着山路向上,这山路半是天然,半是后天开凿,非常的宽阔,但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却又非常狭窄,可谓是易守难攻,甚至,只消数人看守,就足以抵挡千军万马。

  而等到了接近山腰的地方,却又是一处比较大的平地,骤然的,豁然开朗,并显现出一副繁忙热闹的景象。

  约莫有千多人在忙碌,百多人挖土,百多人和泥,也有百多人,将粗大的木头,埋进土里,又用石头混合泥土回填,完成之后,立时便有大批的人抬着大石头,一次又一次的撞击地面,以夯实地基。

  作为木匠,李山一眼就看出,这些木头都是湿的,不堪大用,用来建房,三五个月就要变形,一两年就要开始腐坏,木料想要耐用,非得先用泥水浸泡数年,以去其火气、生气,使得地气在木头里凝结,这样的木材,才能用上几十年,乃至是百年,依然不坏。

  不过,念及传言里说的,这只队伍,明年就要入主南荒,此地仅仅只是作为过渡,却又显得顺理成章。

  他们一行人被带领着继续向上,只是带路的人却是换了,倒是李家兄弟还在,却是为了安抚匠人的情绪。

  在往上走一段路,看到的,却是一大排的,已经建好的大房子,这些房子上,还有着不同的文字,以及符号,其中符号却是为了照顾那些不识字的人。

  更远一些,背光而风大的通风处,还能看到,一排排的木头架子,架子上,却是有着大量的鲜红的兽肉正在风干。

  那木头架子处,可以清楚的看到,有着一队队的甲士,时时刻刻都在巡逻,为了防止有人偷窃,也非常防止有鸟兽偷吃。

  而那架子,一眼看不到头,上面风干的兽肉有多少,更是让人根本无法估量。

  看到这一幕,不要说李林和李立两个年轻人了,就连李山和李石两个年长的人,此刻都忍不住屏住呼吸。

  他们这辈子,从未看到过这么多的肉。

  这一瞬间,他们心中,最后一点点的疑虑,也被彻底打消了。

  果然,传说是真的,应天大将军,的确是应了天命,就连山神,都要为其所驱策,正因为如此,应天军组织狩猎,每一次,都能收获大量的猎物。

  之前寨子里的年轻人回家,说道军营里肉堆成了山,许多人都还不信,但此刻,眼见为实下,却是让人不得不信!

  其实,早前一些,寨子里就有流言,说应天大将军,乃是败军,哪来的军粮,可以支撑起长久的待在山里?!

  想要粮食,只有劫掠!

  说什么,应天大将军,其实是狼子野心。

  但现在,看到这“肉山”,谣言自然是不攻自破了。

  这么多的肉,要真去换粮食,可以换多少米面?!

  甚至,眼前应天军肉多到根本吃不完,甚至还有多的用来风干,果然,那些参军的人说,在军中天天有吃不完的肉,并不是假话。

  ……

  山巅,赵成看着天边的云雾,心中明净澄澈。

  此身彼身,换一个视角再看这个世界,看着如画的江山,也有别样的趣味。

  而近一些的地方,以他的目力,可以清楚的看到,临近的一座山头,大火已经燃起。

  这个山头无名,上面足够高大的树木,已经被尽数砍伐,并用作建筑了,剩余的灌木,还有不够高大的,却是等来了一场火。

  这自然是赵成的命令。

  他是在烧荒!

  的确,他结合道术还有记忆里的这个副本里的那个“现代”世界的先进知识,两者结合,制造出了一种具有极致效力的诱兽药,这让他凭借着山中积累的野兽,暂时不缺军粮。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竭泽而渔,山林固然很大,区区几千人丢在里面,就连浪花都泛不起来。

  正常情况下,山林的生态,并没有那么脆弱,何况,连山连绵,就算人数翻上十倍,也是可以养活的。

  但现实却是,赵成麾下的兵马,活动的范围有限,不可能跑出太远去狩猎,再就是,他以药物狩猎,等于绝户,地方的生态,根本没有喘息恢复的时间。

  是以,开荒种地,势在必行。

  而具体怎么种,他早已有了计划。

  他打算,用道术,在这个世界,制造化肥。

  这个事情,很早之前,他就已经遣人去搜寻合适的矿石了,事实上,矿石所在地,他早就知道,遣人,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算算时间,这个点,那些找石头的人,也该要回返了。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黄天之道

  而就这远瞭的功夫,却是突然有一人匆匆走来,汇报情况。

  来人名叫徐或,年岁三十出头,曾经在黄天军中,乃是校尉,但在之前的战事中,等到赵成找到对方的时候,其一条胳膊就已经坏死了,甚至若非赵成以医术救治,伤势再拖延数日,定有性命之危。

  在军中,少掉一条胳膊,无疑是废了。

  要是和平年代,因公而伤,一般是会转换所在的部门,领一个闲职,但现在,黄天兵败,一个废人,想要活下去,很难,被边缘化,是一种必然。

  不过,赵成却是看中了对方识文断字的能力。

  的确,在这个时代,唯有背熟圣贤书,才能勉强算是一个读书人,但赵成也知道,自己目前没有挑的机会。

  就只是识文断字这一项,在这个年代,就足以超越九成九的人了。

  就说他汇聚的黄天残部,近三千兵马,其中能够认字写字的,不过三十之数。

  而就这识字的三十多人中,又有约莫三分之一,虽然识字,但思维却是很僵硬呆愣,不够灵活,这也是思想禁锢下的必然。

  在这个世界,普通人哪怕侥幸识得一些文字,除非是天资聪颖到了一定的境地,否则,就不过是死读书,越读书反而于是顽固。

  寒门难出贵子,不仅仅是因为可以看见的资源上的差异,更重要的,还是无形的言传身教。

  想要扭转已经固化的思维,不是不能,但却极要时间,赵成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不可能在这方面空耗。

  是以,只能是,从这三十多人中,选出十多个相对思维更灵活一些的,将最初的“政体”,勉强构筑了出来。

  所谓军政合一,并非是军中有政,政中有军,而是二者独立,而又被一人掌控,如此才是合一。

  恰如朝廷之中,文武分立,最后由皇帝主掌一切。

  而要是军政混同,那就是混乱了,离崩溃不远。

  至于说,什么是军,什么是政,军,便是力量,是人马,至于政,却是钱、粮等后勤,军官的升贬和赏罚,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所以,朝廷有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这六部,便是政,并以此,来节制军队。

  赵成如今,也是未雨绸缪,虽然他手下兵马三千之数都还差一些,甚至未曾占据一村一县,而是暂隐于山中,但他的目光,却看的无比长远。

  有军无政,那便是能打而不能治,一座城池,就算是打下来了,也不能经营,让粮食越大越多,兵马越大越多,到时候,就算占据了很多的城池,但本身的力量,却是在不断消耗的。

  曾经的黄天道就是如此,刚起事的时候,快到了极点,短短数年,便已经席卷天下,但巅峰之后,便是力量不断的被消耗,得不到有效的补充。

  黄天道人并非庸人,但等到黄天道席卷天下,许多事情,已经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了。

  而赵成想的,却是想着,正好乘着如今暂时没有人可以节制自己,所有的权柄都握在自己手上,趁着这个机会,先将政体的雏形构建出来。

  等到这个体制成熟,便不断的吸收新人,将这一套模式复刻。

  这个模式,算是对这个世界原有体制的继往开来,有变化,但并未颠覆,超出时代太多,定会被时代反噬,这是颠不破的真理。

  是以,赵成以六部为基,又做了一番精简变化。

  一部分权利,比如说吏部职权对应的官员任免,刑部对印的赏罚,兵部对应的对于军队的掌控,依然被赵成抓在手里,而另一部分,受限于条件,比如户部的户籍、税收,工部的建造,礼部的各种礼仪,也就是精神建设,这方面的建制,却是已经提上了日程。

  徐或,便是赵成所提拔的道官,对应着礼部的职能的人,他手下,有六个识字的人,划归在他的手下。

  目前,这些人,主要在学习黄天之道。

  黄天之道,是比较符合这个时代的画风,容易被这个时代的人接受的名字,要是换个现代一点的说法,可以称之为黄天精神,黄天主义。

  其基础,是从根本处出发,始终坚持,以黄天当立为核心的道路。

  除此之外,再就是,始终坚持,以应天将军为核心的黄天之道,唯有应天将军,可以带领所有人,走向胜利。

  最后,就是对黄天的解释,赵成也没有搞那些太高深,太玄虚的东西,同时,考虑到这个时代的人的特点,里面的内容,也并不超前。

  没有什么张口就是为了天下苍生,闭口就是天下大同,这些离这个时代的普通人太远了。

  黄天的内核,朴实无华,苍天无道,黄天替之,跟着黄天走,有田拿,有饭吃,能吃饱,只愿黄天之下,皆得一口饭食,路上再无白骨……

  所谓人心,就是一次又一次的,给人将一个理念,次数多了,时间久了,且做到了,自然就让人信服了。

  人心,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赵成不学黄天道人那般,让所有人一起诵经,那样太空太虚了,不是没有效果,而是效果不够。

  赵成的打算,是先让几个聪慧一些的人学习,等到他们学成了,就去军中给军官们上课,再根据学习表现,以此做出赏罚。

  甚至,后续在军中,官位超过一定等级,就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学有所成,若是不能,便延长时间,要是还不能,便不能升官,等到一段时间后再来,不认同这个理念的,就逐渐的边缘化。

  乃至,到最后,每一卫的,都配备一个礼部的道官,宣扬黄天之道。

  所谓道官,便是给人讲述道理的官员。

  对于“礼”,赵成看的很重。

  ……

  “将军,属下以为,之前的计划,已经可以提上日程了,将军对于黄天之道的解释,通俗易懂,哪怕不识字的人,也不难理解,吴宇、孙亦等人,虽然有些木讷,但这么多天下来,也已是已经将其中所有,铭记在心,不但知,要去讲,也能勉强做到……”

  徐或娓娓道来。

  “以那几人的才能,若不去实际的去给人讲解,在践行中领悟,学到这里,已经是极限,再学也不过是空耗时光。”

  这段时间,他着力于这件事情,逐渐的,也领悟到了里面的意味,不同于高深的黄天经文,赵成此举,却是将经文摒弃,只是取其实效。

  普通人跟随黄天军,他们其实并不理解经文里,究竟是什么意思,晦涩的经文,于他们而言,如同天书。

  他们之所以跟随,只是因为单纯的,跟着有饭吃,可活命,不跟着就饿死。

  经文什么的,没有多少普通人在意。

  黄天道人,先是书生,后又修道,终究是有几分曲高和寡了,在经文里从太多方面,来解释黄天的正统。

  但黄天道的主力,不是可以理解里面内涵的读书人,食肉者,而是最穷最苦的百姓。

首节 上一节 752/10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末日文字游戏里救世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