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三体:史上最称职的面壁者 第278节

  “我把你们叫来,不是要跟你们商量,也不是要跟你们合作,而是通知你们一声。”

  姜宇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现在通知完了,请离开吧。”

  这话说完,又有几个武装机器人突然出现,盯着巴伦等人,几个人只好乖乖地起身离开。

  看着他们的背影,姜宇却没有任何同情。

  正如他之前所说,只要他们要,那么姜宇会毫不犹豫的给他们曲率驱动的技术,怎么去开发光速飞船那是他们的事。

  但是他们却依旧打算依附太阳系国,享受太阳系国的成果,这是姜宇所不能容忍的。

第426章 新世界,我来了!

  星环城有许多太阳系联邦的高级学者,还有一座高等学府。

  拜程心和太阳系联邦所赐,姜宇用一顿演讲和一通展示,就得到了这么大的回报。

  如今的太阳系国的强大程度,已经完全超出了太阳系联邦的想象。

  太阳系联邦里,唯一还能让太阳系国感兴趣的,就只有他们的人才了。

  维德、毕云峰等一批星环城的骨干,都被安排去了解哨兵计划的细节,剩下的人则等在原岗位上,等待执政府下一步的安排。

  哨兵计划进入了全面启动的阶段,大量的货运飞船从柯伊伯带、海王星等地出发,驶向里斯本城。

  但是在计划实施之前,还有最后两个问题一直没有定论。

  第一个问题是,该不该让面壁者姜宇参与到初期的拓荒中?

  这里面牵扯到一个信息滞后的问题,在曲率航行中,会形成足以发生质变的虚时间。

  虚时间是当年霍金老爷子提出来的一个定义,一般指用虚数测量的时间。

  比如有一艘太空飞船的速度是光速的10%,那么这艘飞船航行十年,对外界观察者来说,飞船用了十年到达了目的地。

  但对于飞船上的船员来说,他们只用了九年就到达了目的地。

  外界观察到的十年,以及船员度过的九年都是实时间,但是对船员们来说确实是少渡过了一年。

  这个悖论被霍金和他的搭档解决了,这对不上号的一年就是虚时间。

  如今的物理学家在虚时间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远地研究,他们发现在虚时间累计到一定程度后,会在空间维度发生剧烈的变化。

  所谓的“一定程度”,理论上来说,大概是光速的48%。

  速度达到或者大于光速的48%的物体,不能跟实时间空间做信息交换,就算是量子纠缠反应也会失效。

  物理学家推测,只有把时间这个维度研究透彻了,这个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也就是说在准备去新大陆星系拓荒,处在光速飞行的飞船,没办法跟太阳系取得联系。

  而曲率驱动飞船不会引起时间膨胀,他们在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不管是太阳系还是新大陆星系,都已经过去了二十八年。

  这二十八年当中他们得不到任何情报,在脱离光速之前,也无法得知新大陆星系是否有新情况,所以被认定该行动有一定的危险。

  可是姜宇却一定要加入到这次拓荒行动中,不管是执政府的伯尼丝等人,还是军方的吴星海、曹阳等人,都多次请姜宇还是跟随第二梯队前往新大陆世界稳妥。

  第二问题是,拓荒行动是否军民同行?

  最稳妥的方法,是由军队占领新大陆星系,在确定新大陆星系彻底没有危险之后,再安排第一批移民。

  但是考虑到军舰需要二十八年才能到达新大陆星系,如果那时候第一批移民再出发,又需要二十八年才能到达新大陆星系。

  有足够专业的人手之后,才能开始进行矿物质开采,然后建立基础工业体系,再然后才有实力可以大批量建设居民区。

  据哨兵计划的项目组计算,三十年左右新星系才有接收大批移民的能力。

  这些时间加起来,一个世纪都过去了。

  而现在太阳系却已经迫切地面临着黑暗森林地打击,他们等不起!

  最好的办法就是首批移民跟军舰一起出发,军舰在前面开道,移民紧随其后在后面安家。

  还有一个方案,是移民晚出发三到五年。

  但这个方案颇有点脱裤子放屁,就算是移民晚出发五年,他们出发的时候军舰离目的地也还有二十三光年,新大陆星系的一切依旧尚未可知。

  他们出发后也收不到太阳系和来自新大陆星系的任何消息,当他们脱离光速后,如果有危险,他们还是会面临危险,如果没有危险,他们也不会有危险。

  还白白浪费了五年时光。

  这个方案唯一的好处是,如果在这五年之内出现了新情况,可以延迟或者阻止移民舰队的启航。

  其它的准备工作都基本上完成了,只有这两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为此,姜宇召开了高层会议,一定要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一个决断。

  会议开始后,他首先解释了自己坚持参与拓荒的原因:“这是人类首次殖民新星系,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

  “我只有在新大陆星系,才能迅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免得出现身子在新大陆星系,脑子在太阳系的不协调情况。

  “还有一点是我个人的意愿,当我看到新大陆星系的那些星球后,我就一刻也不想等下去,那可是新世界啊!谁能不向往?”

  姜宇这番话还是没能说服所有人,最后只能举手表决,在姜宇冰冷眼神的注视下,许多人都扛不住,赞同了姜宇参与拓荒。

  最后姜宇以三票的微弱优势,终于得以如愿。

  投票结束后,姜宇带头鼓掌。

  如果他以命令的形式,让所有人都配合他参与最初的拓荒,大家都会执行他的命令。

  但是那样做的话,他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官僚体系,很可能毁于自己之手。

  太阳系国至今也没有形成一言堂,这是姜宇最自豪的一点。

  大部分的事就要商量着,或者在互相妥协中解决,一言堂很容易让矛盾隐藏在暗中,直到爆发的那一刻才完全冒出来。

  所以在太阳系国内部,如果不是非常紧急的状态,姜宇都不会以霸道的形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个问题姜宇先让大家讨论,大家在是否要拿几十万人民的性命冒险上,表现地非常谨慎。

  吴星海、曹阳这些军方和战略部的人,认为这个险是可以冒的,因为不管是军舰还是民用飞船,都会在距离新大陆星系六千个天文单位以外脱离光速。

  这个距离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规避一些危险。

  以伯尼丝为代表的执政府,却认为任何冒险的举动都是对民众生命的不负责。

  跟之前几次会议一样,他们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还是把目光投向了姜宇。

  姜宇犹豫再三才道:“我们的时间可能不多了,大家一定要有生死存亡的紧迫性。”

  最后大家做出决议,民用飞船与军舰一起出发。

  这次会议结束,姜宇单独叮嘱了三号一番后,立即出发去里斯本城。

  星环城的维德,以及城市自卫队的许多人,都加入到了首批移民当中。

  毕云峰和曹彬这样的科学家,都被安排到了第二梯队或第三梯队。

  按照规定,维德这么大年纪,还只有一条手臂,不符合首批移民的条件。

  不过姜宇看到他的申请后,给他开了个后门,允许他加入第一梯队。

  维德也在出发前,给自己安装上了一条机械臂,还对他的新同事说,自己准备去新星系大干一场。

  掩体纪元7年6月,随着第二指挥舰上,姜宇下令:“出发!”

  人类第一次有计划的星际移民开始了!

第427章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姜宇下令出发后,就将整个指挥权移交给了吴星海。

  吴星海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曹阳、列夫杰特·安德烈·瓦西里等一干高级将领都参加了该次行动。

  如今太阳系国的高级指挥官,大部分是当年参加过对三体星人,对PDC或舰队国际的战斗的人。

  吴星海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就现在人类的寿命而言,正值壮年。

  他所主导的军事行动,从来没有被人民失望过,在第二次对金星的战斗之后,人们给他起了个“太阳系之剑”的绰号。

  参与这次行动的军舰有三千两百多艘,都是各军团里的精锐,有六成以上的舰长或更高级指挥官,都是经历过二次战役洗礼的军官或战士。

  他们所用的战舰也都是新式战舰,武器威力和机动性又有所提升。

  另外参加拓荒行动的还有六百七十艘大型民用舰,每艘民用舰都载有一千名乘客。

  这些乘客大部分都是青壮年,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和资深职工。

  将近四千艘各类舰船,每艘都装备曲率引擎的话,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而且也很浪费资源,因为曲率引擎在大部分时候是用不到的。

  所以科学院便开发了“星际多牵引曲率加速飞船”,简称“星际加速器”。

  星际加速器的外形,有点像是那种刷漆的毛刷手柄的样子。

  曲率引擎就在“毛刷”的狭窄方向,另一边则是十个或是三十个巨大的凹槽,每个凹槽都能紧扣住一艘军舰或者民用飞船。

  如今太阳系国的军舰个头比起一百多年前天王星战役的时候,已经小了很多。

  普通战舰只有两三百米长,一百多米宽。

  而民用舰则比军舰大许多,因为到新世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飞船就是移民们的家,所以要满足一千人的生活需求,各类设施都比较齐全。

  这些飞船的尾部都有固定设备,跟星际加速器的凹槽相匹配。

  在星际加速之前,各飞船都要固定在星际加速器上,然后由星际加速器将飞船推入光速航行。

  这样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最关键的是节约了大量制造曲率引擎的时间。

  不然这支舰队要想以同样的规格启航,起码要再等三十年。

  只不过这样的设计曲率引擎所推动的质量太大,要三天零六个小时,才能进入光速,颇有点小马拉大车的既视感。

  不过比起节约出来的时间,多花两三天进入光速也没什么。

  就是对姜宇等乘客来说,这三天有些煎熬。

  明明眼看就能体验一下光速飞行了,却还有耐下心来等待着循序渐进地加速。

  终于银河三号提示,三分钟之后进入光速,宇宙渐渐发生变化,因为多普勒效应,前方变成了蓝色的星海,而后方则变成一片红色的星海。

  这两片星海渐渐汇聚,最终形成了两个光团,而光团之间则好像是无边的黑暗。

首节 上一节 278/41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末日:我的技能愈发变态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