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驸马 第617节
所以薛绍无比渴望,今天的朝会是一个人生的转机。如果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拥有实权的将军,从此在军界牢牢的站稳脚跟,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壮大与成长。像现在这样永远活在武则天的庇护与安排之中……薛绍实在想不出,自己凭什么去改变命运!
朝会开始了,李治并没有来,依旧是武则天来主持朝会。她离开了珠帘之后坐到龙椅之下的位置。
临朝称制,她距离那张龙椅仅一步之遥。
薛绍的散官本品是文官,因此位列文官班次之中。今日小朝会,来上朝的官员都有坐垫可坐,薛绍坐在了一堆儿中级文官的中间。若非这一身另类的花钿绣服,他并不打眼。
说了一些朝政之事后,武则天说有重要的官职调整任命,然后司礼太监就开始宣读了。
结果,宣读的第一份任状就让满朝文武都心中一凛——意外!
刚刚上任不久的“同守中书令”崔知温被免去了官职,改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依旧知政事。
也就是说,崔知温仍然是政事堂宰相班子的一员,只不过身份稍稍降低了一点,不再与中书令薛元超平级了。这也就意识着,薛元超恢复了他在中书省的绝对领导地位,变向的就是获得了晋升。
同时,薛元超还被任命为太子东宫右庶子,裴炎被任命为太子东宫左庶子。
“左右庶子”是太子东宫左右春坊的重要官员,相当于朝廷三省六部建制中的门下侍中与中书令这样的官职。
这样一来,薛元超与裴炎同时兼任上了辅佐太子的重要职能。
众臣心中大多都是明白,虽然这一记任状只是人事上的“微调”并没有彻底的改变朝堂堂格局,但薛元超的地位真的是大大提高了。刚刚还在政斗中失败的薛元超,现在又和门下侍中裴炎再一次的平起平座了。从中不难看出,皇帝陛下肯定是觉得裴炎现在真是太过膨胀了,必须要对他有所遏制。薛元超的提升,显然就是陛下的意志的体现!
薛绍不由得想起自己的大婚之日,武则天刻意要他去将“双规”中的薛元超请来。那个时候,武则天就已经表达出了一些对裴炎的忌惮。所以不难推测出,今天的这一次针对宰相班底的人事微调,肯定是二圣的共同意见与合力促成。否则单凭李治独自一人,将很难撬动天后与裴炎的联盟。
由此可见,二圣之间虽然矛盾重重相互有争,但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还是非常同心的能够达成共识。这好像,正是他们夫妇俩这些年来的最为重要的相处之道!
至于将薛元超与裴炎分别任命为东宫的重要官员,倒是不奇怪。因为大唐向来就有宰相兼任东宫官职、辅佐与教导太子的惯例。但如果联想到李治的身体状况和现在的政治形势,不难让人想到,李治这是有一点“安排后事”的用意在里面——他希望这两位重要的宰相能够辅佐太子顺利的接班,然后成为新君的左膀右臂!
薛绍不由得想到了本朝最初的两位顾命宰相,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难道李治还没有吃够顾命大臣的苦,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尝一尝吗?
很快薛绍反过来一想,除了托孤给这两位宰相,李治又还能用谁呢?难不成,他还能全权委托给天后吗?……换作我是李治,我也一定纠结得蛋疼无比!
这时,朝会的第二份重要的人事任命开始宣读了,白发苍苍的薛仁贵上前跪伏接旨。就如同前日朝会上李治许诺的那样,薛仁贵正式恢复了郡公的爵位,官拜三品大将军兼任检校代州大都督。
大唐的战神回归了,军队的格局也因此而改变了。在京,有左右羽林卫大将军程务挺与李谨行位列十六卫大将军之首,拱卫皇城保护中宫;在外,针对局势不稳战事随时可能爆发的北方,有了一名重要的边帅薛仁贵主持北方的军事,守护国门防范外敌。
细心的人已经品味出来了,薛仁贵与薛元超同是出身于河东薛氏,两人一文一武都获得了晋升。这是否意味着,皇帝陛下要用薛族的力量来平衡一下裴炎与天后的联合势力呢?
薛绍心想,大唐实行的是门阀政治,帝王在世家之间进行力量调控实属常见。平衡臣属力量使之势均力敌,帝王才好从中驾驭。还是应了那句话——帝王心术在作怪!
“薛绍接旨!”司礼宦官尖锐又通透的大嗓门突然响起。
薛绍恍然醒神,出班奏拜,“臣薛绍,接旨!”
“大唐皇帝令——”
随着司礼宦官的腔调拉起,朝堂之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盯到了薛绍的身上。跪地接旨的薛绍则是心脏砰砰直跳,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听着圣旨中的内容。
“……授薛绍策勋上轻车都尉,免其本品文散官,改授正四品上阶武散官忠武将军,封河东开国伯爵,改任兵部员外郎为检校兵部员外郎,另授羽林千骑中郎将,仍命,兼领兵部选院北曹讲武院职事。钦此!”
“臣薛绍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绍喊得慷慨激昂,内心热血沸腾!
满朝文武则是发出了一阵不大不小的惊嘘之声——薛绍这下,真的是平步青云了!
策勋上轻车都尉是正四品勋官,更多的只是一个荣誉本不足为奇。但是上次北伐归来之后薛绍是没有被封授勋官的,也就是说,他的战功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任谁都会非常的憋屈。现在,朝廷总算是还给了薛绍一个公道!
至于爵位河东开国伯爵,这对薛绍来说并不算什么。毕竟他本就是皇亲国戚现在又娶了太平公主,再加上有一个做了国公的亲哥哥,自己再加封一个伯爵最多不过是锦上添花。
这份任命当中,最重要的当属把薛绍的文散官本品,改封为了正四品上武散官“忠武将军”。这意味着薛绍从此就是真正的将军了,而不是千牛备身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伪将军。以后,薛绍的各方面待遇与晋升评定,都要按武将的标准来执行,凭军功而不是靠政绩——那意味着薛绍的根,已经扎在军队之中;他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军国之事与战争当中来!
当然,很多人对于薛绍新拜“羽林千骑中郎将”更加瞩目。这个四品中郎将的官不是特别大,比起十六卫大将军来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它的职能,实在是太特殊了!
千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宗皇帝李世民的身上。当时李世民在北衙禁军中当中挑选了一百名能骑善射、武艺出众的军士,主要的任务就是陪伴自己打猎、练箭,有时也兼顾一些贴身保镖的职能。这一百骑精锐之士穿五花袍、骑六闲马时常陪伴在皇帝左右,当时号称“百骑”。
皇帝李治上台之后组建了左右羽林军,让它们独立于朝廷的十二卫府兵之外,成为了自己的私兵,专门用来镇守皇宫,号称“御林军”。随后,李治效仿他的父亲在羽林军当中挑选精锐之士,赐以五花袍和六闲马,并将百骑扩充为“千骑”。
从此,千骑就成了北衙禁军的重要一员。虽然它在编制上是隶属于羽林军的,千骑的统帅也被称为‘羽林千骑中郎将’,但实际上千骑是比较独立的,他们甚至不需要在财政和军备上依靠羽林军的拨给。现在,羽林卫的大将军和将军,已经很少直接插手千骑的内部家务事,因为千骑直接接受皇帝一个人的领导!
换句话说,薛绍现在成为了北衙禁军的重要力量、皇帝的精锐私兵——“千骑”的最高统帅!
——兵权在手,侍帝之侧!
除了在级别上略低于左右羽林卫大将军,薛绍的实际职能,已经与程务挺、李谨行并驾齐驱了!
这不是平步青云,是什么?
薛绍的座席,当场就从文官班列,移到了武将班列之中。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像今天这样激动了,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坐回去的。刚刚回过神来时,他发现身边有两个坐席空了,薛楚玉与郭元振也出班接旨了。
最后一封任状,让薛绍再度喜出望外。
皇帝这回是帮助薛绍挖了墙角,此前在左右羽林卫当中分别担任五品郎将的薛楚玉与郭元振,也随薛绍一同调任到了千骑,分任羽林千骑左右郎将,成了薛绍的左膀右臂。萧至忠升官了,被任命为千骑长史。其他如李仙缘、苏味道和卢思义等人,都纷纷担任了千骑的文武官职。
薛绍在讲武院的文武班底,几乎全部跟随薛绍一起,空降千骑!
满朝文武仿佛已经看到,就在皇宫北衙,在一批年轻的将星正在冉冉升起,闪耀在大唐的天空之下!
【求票求定阅!】
手机用户请浏览w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444章 天后的礼物
下朝之后,薛绍与郭元振、薛楚玉等人一同前往吏部,更换新的官凭告身。
连同薛绍在内,所有人都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但绝不是因为升官发财对大家有多大的诱惑。其实薛绍等一些奉宸卫出来的人由官改为了武官,在仕人的眼还是“由清转浊”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