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517节

  海军那边首先是最先提出了建造两艘高速战列舰的计划,这个计划可不是说造两三万吨的轻型战列舰,而是要造四万五千吨排水量的高速战列舰,预计防护性能要超过炎帝级,火力也要装备九门的十六寸舰炮,航速达到三十节以上,如此高性能的战列舰所需要的造价也不会一般的高,海军那边给予的预算是每艘一亿五千万,而且这个价格也不是最终价格,随着建造时间的延长,通货膨胀等因素影响,建成时价格绝对是超过一亿五千万的。

  这个计划一提出来就是被陈敬云亲自否决,原因很简单,因为这种战列舰表面上看战斗力强悍,但实际上是非常严重的浪费,目前海军发展的核心已经是航空母舰了,而战列舰的作战目标也从以前舰队决战核心转变为了对航空母舰进行护航,对陆轰炸,因此海军那边想要建造造价比两艘航空母舰加起来都还要贵的高速战列舰是不可能的事情。

  被陈敬云亲自否决后,海军那边的战列舰派自然是不甘心的,张口就是说日本那边的高速战列舰有多少有多少,美国那边的高速战列舰有多少有多少。但是海军内部的航空派也是极力反对,最后只能是暂时搁置这一计划。

  不过海军的战列舰派见四万多吨的高速战列舰建造无望后,就是把希望放在了轻型战列舰上,要求把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中的两艘少昊号改进型轻型战列舰提高到四艘,而且要求吨位提高到三万三千吨,主炮从十二寸提高到十四寸。

  面对战列舰派的曲线救国行为,陈敬云自然是不可能随便就批准的,而是驳回了海军让他们继续辩论。

  最后海军内部的战列舰派温庭和等人也是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这一次他们不再提什么战列舰决战理论了,而是提航空派所主张的轻型战舰护航理论,说要目前的少昊号以及预计建造的两艘少昊号改进型轻型战列舰是无法掩护中国那么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的。

  “现在我军已经有了六艘航空母舰,而第八期计划中,又有两艘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届时我军就会拥有四支双航空编队,而按照一支编队最少配属一艘轻型战列舰护航的情况来分析,三艘是不够的,最少也需要四艘甚至五艘。而且少昊号上的十二寸舰炮虽然威力不俗,但是一旦面对日军的高速战舰,就会陷入无法对抗的局面,届时给整个航空母舰编队就会造成重大的战略劣势!”温庭和对陈敬云说的话里句句不离航空母舰,但是本质里却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希望建造更多和更强的战列舰。

  温庭和的心思,陈敬云也是知道的,而不得不说他还是被温庭和的说法给打动了。

  航空母舰因为自身的脆弱性,编队是需要护航舰存在的,当初提出建造少昊号也是出于这种考虑。但是当初建造少昊号的时候可是1931年啊,而现在都是1937年了,按照主力舰的建造时间以及必须的试航训练时间,少说也得四年以上,而到时候就是1941年甚至1942年去了,到了那个时候航空母舰的战斗力也能够快速提高,少昊号这种专职护航舰的作用是不是还能够和现在一样重要也是两说事情。

  而且轻型战列舰也不便宜,一艘三万吨上下的轻型战列舰造价少说也得近亿,比两万五千吨的航空母舰还要贵。

  在海军军费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造舰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这不但是海军内部将领所考虑的问题,同样也是陈敬云所考虑的问题。

  轻型战列舰是需要的,不过也没有必要和温庭和说的一样把吨位提高到三万吨和装备十四寸的舰炮,因为那样价格太高,还不如直接建造四万五千吨的战列舰呢,这里头关系到的是成本问题。

  所以最后的设计是以少昊号为蓝本,进行细节方面的调整,把水平装甲提高,防空火力提高,以求拥有比少昊号更强的防空火力。而航速方面由于采用了上海动力公司最新研发的高压冲动式蒸汽轮机,航速上比少昊号提高许多,能够达到三十三节,这个速度已经是非常高了。

  为了能够在夜战和雨雾天气中为航空母舰编队提高近战掩护,改进型轻型战列舰则是装备搭载更多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对海搜索雷达,对舰火控雷达,对空警戒雷达都是要装备的。

  这样一番改进后,吨位多了几百吨,整体的变化不大主要还是内部细节方面的一些改进,算得上是少昊号的完善版本。

  而造价上也能够控制在八千万左右,这个价格虽然还是略高了些,但是对于中国海军来说也勉强可以接受。

  性能上虽然没有达到温庭和所要求的三万多吨十四寸的主炮,但是数量上陈敬云却是决定再增加一艘,也就是这一批的战舰会达到三艘,加上少昊号后刚好可以给四支航空母舰分别配属一艘。

  这款海军第八期发展计划中的轻型战列舰首舰在1937年三月份动工,二号舰和三号舰也是预定在1937年的5月和六月份相继开工,根据中国对战列舰的传统命名规则,继续选用上古神话人物作为船名,首舰被命名为伏羲号,二号舰被命名帝喾号,三号舰被命名为尧帝号,三号舰的尧帝号这个舰名原本已经在二十年代时期被用过两次了,不过每一次都没建成,这个船名也就一次一次落空,直到今天才又用上。而根据首舰名即为级别名的传统,这一级轻型战列舰被定型为伏羲级。

  实际上伏羲级和少昊号是大同小异的,不是资深海军研究人的话,普通人一般都分辨不出来。

  既然都造了三艘的伏羲级轻型战列舰,那么航空母舰的建造自然是天经地义的,最初的计划中就是提出了两艘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

  而海军内部对于如此建造新一代的航空母舰也是有着不同的分歧,陈绍宽等人认为继续建造两万五千吨的航空母舰最好,认为这种吨位的航空母舰在搭载飞机以及成本上能够达成最好的平衡,当然为了性能的提升,适当把标准吨位放宽到两万七千吨左右就是非常适合的了。

  用陈绍宽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载机量巨大,战斗力强悍,而且价格低廉。

  但是也有一部分航空派的将领认为,以前是受限于技术和条约限制,才不得不建造两万多吨的航空母舰,如今没有了技术限制也没有了条约的约束,那么自然是要建造更好更大的航空母舰了。

  关时杰就是提出了大型装甲航空母舰的理论,认为航空母舰不但需要搭载更多地作战飞机,同样也需要大幅度提高防护能力,以求在作战中保持持续战斗力。

  而这两方面的理论基本上都是根据中国海军这些年来的一次次演习中所得到的,关时杰认为在历次演习中,在对方也拥有航空母舰的时候,双方的发现距离往往是相同的,攻击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己方航空母舰起飞作战飞机攻击敌人航空母舰的时候,敌人的航空母舰也再起飞飞机攻击自己。而这个过程中,己方航空母舰会遭到敌人航空母舰的打击,这种情况下除了提高编队的整体防控能力外,也必须提高航空母舰自身的防护能力。不能说和前面的几次海军演习啊一样,这攻击飞机起飞后,不用多久对方的飞机也过来攻击了,而中国现有的航空母舰,包括最新的嵩山级在内的子身份防护力都是严重不足的,穿甲炸弹能够轻易的穿透飞行甲板,部分演习中甚至被穿透了机库甲板,最后被判定为全舰大火以及大规模的殉爆而失去战斗力,到了最后就算没有沉没但是也是全舰都废了,结果就是被己方的驱逐舰用鱼雷送进海底。

  关时杰就是根据这些原因,提出了建造大吨位的装甲航空母舰,要求能够防护五百公斤航空炸弹的俯冲攻击,要求能够防御航空鱼雷的攻击,并且载机量需要达到一百二十架以上,航速达到三十三节以上,要达到这些要求,那吨位就直接往上飙了,四万吨都不够用,往少了算都得四万五千吨,当然最关键的是价格,要造这么一艘大型装甲航空母舰,没有两个亿是拿不下来的。

第〇七三二章 战争前夕的军备竞赛

  关时杰海军上将所提出的四万五千吨装甲航母的建造经费高达两个亿,而这个钱足够海军造两艘陈绍宽提出的两万七千吨航空母舰了,而两艘两万七千吨的航空母舰有着两百架的载机,对一艘四万多吨的大型装甲航空母舰上的一百二十架舰载机来说,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尽管关时杰的方案有着很有的诱惑力,但是海军内部出于各种考虑依旧是放弃了这一方案,而是选择了陈绍宽提出的两万七千吨方案,但是方案送到了陈敬云这里来的时候,却是被陈敬云否决了并退回海军让他们再议,这里头的意思非常明显了,那就是希望海军重视装甲型航空母舰。

  如此情况下,海军的第八期发展计划中再一次做出了调整,建造数量依旧是两艘,但是一艘是两万七千吨的航空母舰,而另外一艘则是关时杰所主张的大型装甲航空母舰。

  现在中国并没有处于战争时期,而且两三年内也不太可能爆发战争,所以能够用的军费也比较有限,要不然按照海军的性子是一种来两艘了。

  定下来了建造计划后,详细的设计被迅速确定下来,而这两艘航空母舰也是预定在1937年相继开工,27000吨的航空母舰被命名为青山号,而预计45000吨装甲航空母舰被命名为天山号。

  海军为了开展如此庞大规模的造舰计划,仅仅在1937年的军费预算中,就获得了高达十二个亿的预算,而且明年,后年还会获得更多的军费预算。而三军总军费加起来达到了三十八亿,折合美元为十九亿美元,仅次于苏俄和德国,位居世界第三。

  同一年,不但中国提高了军费支出,世界各国都是相继提高了军费支出,日本方面达到了六亿美元,英国和意大利的军费支出都是达到了十二亿美元,美国的军费预算也是超过了十亿美元,要知道美国的陆军也就是那么十来万,连中苏的零头都比不上,这十亿美元主要还是花费海军上面的。

  1937年,基本上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军军备发展,美国人开始动工两艘新式高速战列舰,日本动工了两艘高速战列舰的同时,还动工了两艘舰队航空母舰,而中国方面则是一口气动工了三艘的轻型战列舰,然后还有两艘大型航母,至于各国海军的辅助舰则是动工的更多了。比如中国的自安级驱逐舰,第一批就是下了十二艘的订单,然后1937年7月份又是追加了第二批十二艘的订单。

  这一年里各国不但进行了海军军备的发展,陆军方面同样是发展迅速,最为明显的就是德国和苏俄,他们由于海军弱小,投入的大量军费基本都是用在了陆军方面,实力基本上是天天一个台阶。

  为了面对苏俄陆军的扩张以及为了面对不久后即将到来的世界大战,中国陆军的发展规模同样不小,前几年的陆军整编计划已经是相继完成,让中国的装甲部队力量进一步提高,而对此中国陆军并不满足。

  1937年,陆军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装甲部队的计划,提出继续扩大独立装甲团的编制,把现有的十个独立装甲团中的三个提升到装甲旅的规模,而身下的七个则是扩编为机械化步兵师的规模。

  也就是说,今后将不会设置独立装甲团这一编制,这一计划陈敬云也是直接批准了,反正部队这几年都是要扩编的,早一点计划实施也就早一天能够做好准备。

  其实相对于海陆军的发展来说,实际上中国空军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这两年里多种新一代的战机相继服役,包括空军战斗机F4,空军战略轰炸机B11,新一代双发战术轰炸机B12,这些机种都是1936年到1937之间相继服役,而这些飞机的性能依旧领先于世界各国的现役飞机,使得中国空军在技术上持续保持领先。

  中国空军的快速发展,让海军航空兵也是沾光不少,空军那边的F4战斗机刚服役没有多久,其舰载型F4B就是进入了海军中服役,另外海军独立出资研发的B9鱼雷轰炸机,B10俯冲轰炸机也是相继接替中国海军中老旧的B5鱼雷轰炸机和B6俯冲轰炸机。

  陆海空三军这几年的发展已经让中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而这种发展是建立在中国的工业经济在三十年代时期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中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不但让军事装备的技术性得到了来源保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充足的经费。

  这近乎二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来源于工业发展,而工业发展对于财政的贡献是非常大的,进入三十年代后中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几乎是一年一个台阶,比国民收入总值的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增加幅度也大得多,以1934年和1933年的对比就可以看得出来,1933年中央财政收入不过五十多亿,但是1934年的时候猛增到了近七十亿,到了1937年的今天,中国的中央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一百一十亿之巨,而今年的国民收入总值达到了八百三十亿元,折合美元为四百一十五亿,和同时期美国的一半,和德国不下上下。

  工业经济的发展从中央财政提供了充足的保证,而中央财政收入的增加也是保证了大量军费的来源,而有了军费才能够进行军备上的扩编。

  不过从1936年开始,中国爆炸性增长的军费也是让政务院里的一大群官员们担心不已,他们认为现在正是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只要把这种发展势头保持下去,登上世界头等强国甚至都不用二十年代的时间,的确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几乎是用着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每年15%以上的增长速度几乎就是一个奇迹。

  但是这个奇迹是建立在多个方面的,有着战争的推动,有着国家经济调控的推动,而这些因素的影响注定是不可能持久的,几年内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降低几乎是肯定的,只不过很多人都不愿意承认而已。

  南京总统府内,马寅初一脸忧色:“总统,现在的军费比例已经是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了,今年的军费支出占据了我们中央财政收入的34.5%,如果说明年还要持续保持这个比例甚至更高的话,这些比例数据也就是在以前的几年战争时期有过,但是现在和平时期达到这么高的话,会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啊!”

  听到马寅初如此说,陈敬云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难道直接跟他说现在增加那么多的军服是为了应对世界大战嘛,这说出去也没人信啊,毕竟现在各国的关系虽然紧张了些,但是也没有说很明显的战争迹象,不像一战前的那几年,基本上是个人都能够看出来战争快要到了。

  但是现在却是没有这个迹象,以中国为例子,1936年和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建立了亚洲经济联合组织,在经济上和日本、泰国、朝鲜、俄罗斯方面的密切合作,这极大的促进了亚洲地区的和平,至少中日两国打起来的可能性是非常小了。

  而欧洲那边战时也看不到战争的迹象,西班牙内战只不过是小打小闹,各国也没在意多少。毕竟英法两国还不知道希特勒正准备着吞并奥地利和进攻波兰。
首节 上一节 517/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