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462节

  T6坦克,乃是中国陆军在整个二十年代乃至未来数年内都会是陆军的主力坦克,这种在一战后研发的坦克研发的时间比较早,但是这些年来中国陆军一直都没有停止对T6坦克的改进,尤其是问题贫乏的动力系统更是改进多次,多次的大规模改进导致T6坦克存在着多种改进型号,包括T6式原型,T6A,T6B,T6C,T6D等多种,其基本设计虽然没有更改,但是防护和火力以及动力这三相重要系统都是改过了,换装了发动机,换装了新式的坦克炮,陆军中目前广泛装备的乃是T6C为主以及少量的T6D型号,而之前的型号大多也是经过返厂大修改进到了T6C。T6C相对于原型车而言,防护依旧保持二十五毫米的垂直装甲,但是在车体内部改进了弹药储存方式以及改进了灭火系统,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仿制车体内部的弹药殉爆,火力虽然依旧是57毫米的坦克炮,但是却极大的改进了火控系统,使得射击精度更高。相对于防护和火力的改动,实际上改动最大的还是动力系统,T6式坦克的前面几个型号虽然性能算得上优秀并在1923年中日战争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但是T6式坦克以及T7式坦克却是暴露出来了极大的动力系统的故障,大量坦克在行军途中被迫因为抛锚而失去战斗力。

  所以战后陆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谓是下了极大工夫的,由于国内汽油发动机技术有限制,陆军被迫花费了大代价特地从美国引进了新式的汽油发动机技术,而新式汽油发动机的技术同样被应用到了T7式重型坦克的改进上,并继续发展后成为下一代T8式轻型坦克和T9中型坦克的动力系统。

  而全面换装了发动机之后的T6C型坦克继续作为中国陆军的主力坦克而服役,哪怕是1928年T9式坦克开始小规模服役了后,依旧没能动摇T6式坦克的主力地位,这点从中国陆军所拥有的T6式坦克的数量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截至1930年中日战争爆发之际,中国陆军一共拥有七百余辆T6式坦克,占据了中国现有的近千辆坦克中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而实际上T6式坦克的产量高达一千四百多辆,因为很多1920年前后生产的早期T6式坦克因为性能缺陷而退役了一百多辆,此外1923年在中日以及对俄作战中也损失了约一百多。另外T6式坦克不但是中国陆军的主力坦克,同时也是俄罗斯国防军的主力坦克,俄罗斯国防军也装备了大约两百多辆的T6式坦克。

  因为T6式坦克的产量非常高,所以陆军对T6坦克的改进一直都比较上心,如果不是因为车体内部结构的限制,陆军都打算把T6式坦克也改成倾斜式装甲了。

  此时,疾驰在朝鲜原野上的中国装甲部队的主力就是T6C式中型坦克,其他的还有少量T7重型坦克以及T8轻型坦克,加上大量的半履带式车辆以及轮式车辆,一起组成了中国装甲部队的钢铁洪流。

  再第十七军为装甲部队打开了缺口通道后,这支钢铁洪流如同洪水一样碾压了日军在纵深地区的零星防御,然后极为快速的穿插到了安州和芥川之间,并迅速深入日军防御纵深约四十多公里的地方。而这个时间,第一装甲军的前锋部队距离平壤已经不足二十公里,说是朝发暮至也不为过。

  中国装甲部队的快速突进自然是引起了日军极大的恐慌,日军除了从东线以及西线调集兵力试图阻拦中国的装甲部队外,也是加强了平壤地区的防御。要知道上一次中日战争期间就是被中国的装甲部队从芥川方向突破而直抵平壤,从而造成安州前线奔溃。这个教训可一直被日军记在心里,所以这一次战争中,日军并没有把兵力一股脑的全部填入到了安州和芥川前线,而是以安州、芥川以及平壤一起,构成了一个三角防御圈,加上平壤作为此时日军在朝鲜作战的重要防御地点以及大后方,部署的兵力可不少。

  日军一方面在平壤的地区展开防御,另外一方面也是严令安州和芥川的部队进行反攻,试图让安州的日军和芥川的日军重新取得会和,并切断第一装甲军南下的补给线。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安州前线的第十七军以及第十四军会遭到日军大规模反攻的原因。

  “这两天日军的反攻规模虽然很大,但是第十四军和第十七军暂时还是能够挡下来,安州东北部的缺口已经稳固,而且后续第十四军的部队已经陆续跟上去。”沈纲对着地图向陈敬云解说着目前的朝鲜战局。

  “如果第一装甲军的行动快速的话,预计明天就能够抵达平壤外围并发起攻击!”沈纲继续道:“不过到时候第一装甲军也会遭到来自日军多个方向的火力打击,后援部队如果不及时的话也会造成较大的麻烦!”

  陈敬云点头:“那安州那边呢,现在第一装甲军已经成功调动了那么多的日军部队,安州那边什么时候可以拿下来?”

  沈纲道:“这个要看战局的具体发展,日军虽然抽调了一部分兵力拦截我军第一装甲军,但是在安州方向的日军依旧不少,保守估计至少有五个师团以上的兵力,而当面的我军目前只有第十四军的三个师以及第八军的一个师,而第八军的另外两个师目前还在清川江的北岸。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对日军的兵力优势!”

  朝鲜战事的发展是双方持续增兵的一个过程,一开始在安州双方只有一个几万人,中国的是第47师,而日本的是第五师团,然后随着时间的过程,双方的兵力慢慢增加,现在平壤、芥川、安州这一片区域日军至少已经集中了十几个师团的兵力。而中国部队也是已经集中了一个装甲军,两个步兵军的兵力,另外第八军已经抵达清川江北岸准备投入战斗。以上三个步兵军和一个装甲军就是中国陆军在战前部署在东北一带的主要机动部队,虽然东北地区的第二集团军还有其他的部队,但是也不能全部抽调到朝鲜来,还得留下一些防守部队,所以是从国内的其他地区抽调部队。中国陆军已经进行了动员,大批的部队正在国内其他地区通过铁路运输奔赴东北,之前部署在河北地区的第六军已经集合完毕,目前已经抵达鸭绿江的丹东,正准备进入朝鲜投入作战。

  “要形成兵力优势的话,估计还要三到四天左右!”沈纲如此说着。

  陈敬云点头,对于朝鲜的作战计划是他亲自批准的,所以对于作战计划还是比较了解的,又是说了一阵后,陈敬云道:“参谋部要做好下一步的作战规划,另外还要注意弹药供应的问题。”

  沈纲明白陈敬云说的什么,那就是随着中国陆军的火力加强,物资的消耗量也是成倍的增加,而后勤部门为了供应朝鲜作战可是花费了不少的工夫,而且随着前线参战部队越来越多,那么后勤的压力就会越来越重,现在单单凭借一条朝鲜铁路要满足数十万部队的后勤供应,难度是非常大的,后勤部的人已经是多次要求前线部队节省弹药。

  出了陈敬云办公室后,沈纲也没有在总统府里有过多的停留,很快就是走出了总统府然后直奔参谋部而去。

  一个月前中日战争爆发后,现任参谋部总长徐离善上将被陈敬云调往东北担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一职,而参谋部总长这个位置自然不可能空出来,陈敬云也没有考虑太多,就直接任命了沈纲为新一任的参谋部总长。

  而这说起来,也是沈纲第三次担任参谋部总长了,沈纲第一次担任参谋部总长是国内统一战争的北伐时期,当时他接任袁方成为了国民军第三任参谋部总长,当了三年后被调任,由袁方再一次接任为第四任参谋部总长。但是在1920年的时候,沈纲再一次被陈敬云任命为参谋部总长。1923年中日战争爆发后,沈纲被调往东北任东北战区总司令,参谋部总长一职由马成接任,战后东北战区撤销后沈纲算是功成身退,和其他上将一样只能担任国家军事委员会的中央委员。1927年后马成从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退下来,然后由徐离善上将接任。

  而等战争一爆发,陈敬云直接把徐离善派到了东北,任职第二集团军司令,于是乎陈敬云又把沈纲再一次拉到了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

  中国陆军的现有体制里头,参谋部总长表面上是陆军的一把手,但是军方的大战略一般都是陈敬云亲自敲定,而在1923年后,中国陆军中的参谋部作战次长以及作战司的越来越重要,参谋部的常务也有参谋部常务次长。所以更多时候参谋部总长就是慢慢变成了类似管家的角色,担任陈敬云和陆军之间的沟通桥梁。

  相对而言,集团军司令这个职位就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吸引力,虽然说集团军也归属于参谋部指挥,但对于国内的那些上将来说,集团军司令一职的吸引力要比参谋部总长的吸引力大的多。这个从当年的沈纲从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调任到东北战区任司令,现在的徐离善也是从参谋部总长的位置上调任到第二集团军担任司令。

  不多对这些沈纲倒是没有太大的心思,他自问在国内陆军的地位已经足够高了,功劳也足够大了,虽然他年纪不算大,但是这些年已经是处于隐退的状态了。其实不但他如此,其他的几位陆军大佬除了少数几个外,大多数人也都是处于隐退的状态。

  虽然大家都没有明说,但是也都是怕着陈敬云来个兔死走狗烹的,所以当年陈敬云把全部上将级的将领一股脑塞进了国家军事委员会里,而且大多都是没有担任实职的时候,这些军功显赫的军方大佬们都是心里明白,陈敬云这是防着他们,所以一个个平时都是低调的很,一般很少离开南京。

  这种低调举动也正合陈敬云的心意,如果这些军方大佬们肆无忌惮的频繁活动,来一个什么拥兵自重的话,他少不得要学学朱元璋的。

  这种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陈敬云需要这些军方大佬们稳定军队,同时也需要这些军方大佬们在关键时刻担任要职,比如现今战争期间的几个集团军司令位置,除了那几个军方上将大佬外,其他人可没胆子坐下去。另外一方面陈敬云也是时刻防着这些军方大佬拥兵自重,所以基本上战事一结束就会立马把他们又调回南京来。

  沈纲对自己被陈敬云重新任命为参谋部总长没有太大的惊喜和意外,只是觉得,这一次战争过后,自己的勋章里头应该能够多一枚朝鲜战争纪念勋章了吧!

第〇六五九章 战斗机的对决

  平壤城外约十五公里处,日军利用了山地丘陵,村庄等地形已经构筑了一条稳固的方向,并部署有第四师团,第十师团,嫡属于日军陆军第三军。

  日军在朝鲜的部队编成了三个军,第一军辖有第二师团、第三师团、第五师团、第七师团、第八师团以及若干独立野战炮兵旅团、联队和若干独立反坦克炮大队、迫击炮大队等。乃是日军兵力最为雄厚的一支部队,总兵力接近十五万人。主要部署在清川江防线上,包括安州、价川。

  第二军辖有第六师团、第十二师团以及若干独立炮兵部队,主要部队在朝鲜东北部地区,包括元山、咸兴、新浦等朝鲜东北部沿海地区。不过这一地区多少而且交通不便,所以不管是1923年的中日战争还是这一次的中日战争,朝鲜的东北部地区都不是中日两国交战的主要地区,第二军的三个师团分散部署的区域也要远远超过朝鲜西部地区,双方的交战大多也都是限于营团级的规模。

  最后一个军则是第三军,辖有第四师团、第九师团、第十师团、第十一师团以及附属的若干独立野战炮兵部队,步兵数量略逊于第一军,而且炮兵相对来说也是较弱。主要部署在平壤地区。

  日军在朝鲜南部地区还有三四的师团,这些部队主要用于南部地区的控制,仿制中国陆军从朝鲜南部进行登录。

  此外,日军还从本土陆续派遣部队到朝鲜,但是限于海上运输力有限,日军要继续大规模往朝鲜增兵远比中国往朝鲜增兵要困难的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军在朝鲜虽然也设立了部分的兵工厂用以生产弹药,但规模都很小,日军的大部分补给都需要从国内运输而来,而这样一来对日军的后勤补给来说也是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相对于而来,虽然中国陆军的补给压力也大,但是通过铁路运输以及公路运输问题还不大,甚至在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的时候,中国的后勤部甚至都还可以直接组织民夫进行徒步运输。从这一点来看,中国陆军的后勤供应情况要远比日军好的多。

  日本人也不傻,自然也是知道己方的补给劣势,所以这些年在朝鲜南部尤其是釜山等重要地区建设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补给仓库,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久了不敢说,但是支撑二三十万的日军打上三个月是问题不大的。

  只不过当年由于朝鲜非军事区的设立,让日军不得在平壤等地区部署兵力,同样也就无法设立军事物资储备仓库,战争爆发后全部物资都要从朝鲜南部运输北上,也就让平壤成为了日军的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基地。

  平壤的重要性是肯定的,要不然日军也不会在安州前线发生激战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平壤周边修筑大量的防御工事,同时还部署第三军的主力部队在这里,为的就是防止和当年一样被中国军队绕过安州防线直接攻克平壤,从而造成清川江地区的部队大奔溃。

  所以当中国的装甲部队突破了日军安州前线的防御纵深后,一口气向南突破了三十多公里后,就是遇上了日军的平壤防线。

  对于日军的平壤防线,中国军方是早有预料的,毕竟朝鲜的上空有那么多的中国空军飞机飞来飞去,通过航空侦察取得了大量的日军军事部署情报。前期日本陆军航空兵虽然进行了顽强的反抗,但是双方之间在开始阶段差距较大,战争一开始,中国空军投入朝鲜战争的飞机就超过了三百架,随后陆续增援达到了五百架之多。然而朝鲜战场上的日本陆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一开始只有一百多架,而且这部分飞机都是二十年代中期的产品,性能上远不如中国空军中的F2改进型号,加上又有着数量上的劣势,所以很快就是被击退,只能做被动的要地防御作战。

  不过日军陆军很快就是往朝鲜战区派遣了最新式的91式战斗机,试图依靠这种最新式的飞机挽回制空权。

  就在双方陆军正在安州、平壤、芥川这个方圆数十里的地区进行着惨烈交战时,在空中,双方的作战飞机也是进行了交战,除了中国空军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机群对安州地区的日军进轰炸外,还时不时的派遣飞机深入日军腹地的平壤地区进行轰炸。

  为了给装甲部队提供空中侦察以及对敌支援,空军部队这几天更是往平壤地区频繁派遣作战飞机。

  平壤上空,此时此刻就是发生着一场大规模的空战,天空中飞舞着数十架的飞机,其中三十余架是中国为了轰炸平壤而来的轰炸机群,而七八架则是日本陆军航空兵迎战的战斗机。

  中国的三十余架飞机中,二十余架是空军的B4轰炸机以及B7俯冲轰炸机,而剩下的则是护航的F2战斗机。

  在双方还没有接触的时候,护航的中国空军驾驶员就是发现了对面的日本战斗机有些不太一样,很明显那些迎战的日本战斗机并不是他们之前所遇见过的日本旧式战斗机,面前的这款日本飞机乃是上单翼,体型小巧。

  尽管这款战斗机之前从来没有见过,但是护航的中国空军F2战斗机已经是猛扑了过去,并迅速的与之缠斗在一起,在战斗机缠斗的时间里,B4轰炸机也是开始投下一连串的炸弹,而B7俯冲轰炸机也是开始俯冲投弹,一时间里,平壤城内的数个日本重要区域就是爆炸声连连,与此同时日军陆军的地面防空炮,防空机枪也是陆续开火,天空中团团出现了炮弹的爆炸烟团。
首节 上一节 462/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