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辛亥大军阀

辛亥大军阀 第443节

  一仗打下来,双方都是死伤了数十人,而第二天,双方的军方就是开始指责对方破坏了1923年中日伦敦条约中的朝鲜军事缓冲区的相关规定,中国方面只是指责而已,但是日本那边还没有等日本政府做出反应,日本陆军驻朝部队就已经是叫嚷着收复朝鲜开始挺进朝鲜北部的军事缓冲区,一开始只是一个大队,然后是一个联队,到了最后就是一个师团,仅仅三天内,日本军部就发现,军部都没下过进军朝鲜军事缓冲区的命令呢,但是日本陆军就已经有两个师团北上了。

  这种情况下,中国陆军自然是不会坐视日本陆军北上的,于是乎很快就有两个师跨过鸭绿江南下,没几天工夫,双方就是接战了。

  日本陆军下层军官的擅自行动一步一步的把日本再一次拉进了战争的深渊!

  就当全球都因为经济危机而苦恼着的时候,1930年11月,时隔七年后中日再一次爆发战争!

第〇六三二章 经济危机下爆发的战争

  这一次的战争可以说是完全出乎两国高层预料之外的,和1923年的那场战争不同,1923年的时候,中日两国可谓是一步一步走向了战争,其中固然有着两国商贸和领土上的争端,但是某种程度上乃是两国高层共同挑起的战争,战争的迹象从1923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历尽了半年的酝酿后才正式爆发。

  然而现在的这场朝鲜事变,却是来的非常突然,完全没有给予两国军政高层太多的准备世家。

  中国方面,陈敬云虽然有着心思要和日本再干一场,把朝鲜夺取下来,最不济也要把日本的军队从朝鲜半岛上赶下海去,但是陈敬云也仅仅是有着这种心思而已,就算他打算做那也会等多几年,直到三十年代后期后,在二战爆发初期就把日本给彻底击倒。现在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要从全球的经济危机里走出来,发展工业经济,要知道在1930年的时候中国可是为了发展经济投下了大量的精力,这种情况下就已经足以证明陈敬云并没有在短期两三年发动对外战争的打算。

  同样的日本高层也是类似的想法,日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经济问题,滨口熊辛内阁正在费劲了心思挽救经济危机的危局,这个时候日本的一群高层是知道自身并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发动一场战争的。

  然而日本高层的想法,尤其是政经两界的想法是不被军部所接受的,自从1923年中日战争后,日本的陆海军都是想着和中国再打一场,尤其是陆军更是要视当年的朝鲜战败为奇耻大辱,这六七年来日本陆军开始了长期的卧薪尝胆期,政府和海军那边虽然要压制陆军发展,但是也明白也不能把日本陆军压制的太狠,加上日本海军的建设已经告一段落,受限于第二次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日本自从1925年动工了两艘纪伊级条约型战列舰后,就没有继续建造战列舰了。由此海军的军费得到了一定的缩减,挪出了一部分分配到了陆军方面。

  到了1930年的时候,日本不但把陆军常备师团扩充到了三十个师团,而且还增添了大量新式装备,尤其是反坦克兵力更是大规模列装。

  当年日本陆军战败后进行了大范围的反思,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朝鲜作战的失败的主要原因,那就是日本缺乏与中国装甲部队相对抗的力量,如此才屡次被中国装甲部队突破阵地并绕道后方切断补给线,纵观丹东战役、清川江战役、平壤战役几乎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而失败。

  如此情况下,日本陆军自然也是提出了反制策略,要对抗敌军的装甲部队,最好的方法那就是建设自己的装甲力量,但是受限于日本国内的坦克以及卡车水平极弱,单靠自身国内的力量根本无法建立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开始的时候,日本陆军尝试先进口后来解决这个问题,并在1924年,1925年先后从法国和英国各进口了一批坦克,不但价格昂贵,而且这些进口的坦克还都是一战末期的水平,性能上已经远远落后于各国的先进水平,也无法和中国现役大规模装备的T6和T7坦克相比。

  当然更关键的是,在大规模扩充常备师团数量后日本陆军也是拿不出太多的钱来建设装甲部队。

  这年头的装甲部队可是需要消耗大量军费的,以中国在把主要军费都投入到陆军的情况下,到现在1930年也一共才三个装甲师和六个摩步师而已。所以日本要想用有限的军费建立起一支可行的装甲部队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尝试了两年后也就放弃了大规模组建装甲部队的想法。

  之所以暂时放下组建大规模装甲部队的想法,除了国内坦克和汽车技术不行以及军费限制外,日本陆军也是考虑到日本自身缺乏石油,平时还好,但是如果战时一旦被切断石油供应的话,到时候这些坦克和汽车就会和军舰以及飞机争夺石油的份额,更很有可能就会让这些坦克和汽车成为废铁一堆。

  放弃了组建大规模装甲部队的想法,但并不是说日本放弃了坦克的发展,实际上日本的坦克发展在1923年以后相当迅速,1923年以前,日本只有少量的试验坦克用于试验,而在1924和1925年进口了数十辆英法坦克后,1926年的时候日本根据进口的法国的坦克仿制出了第一款自造坦克,不过这款坦克日本陆军对此相当不满意,甚至连正式的编号都没有给,而是编入了进口的法造坦克部队里,不过有好事者任旧根据日本在1927年所装备的87式中型战车为标准,给这款仿制坦克按上了86式轻型战车的编号。

  实际上86式轻型战车只是实验型号,一共而已没生产多少,日本的真正第一款自造坦克乃是87式中型战车,战车重量为十二点七吨,车体装甲为十七毫米,装备一款57毫米战车炮。基本上就是历史上89式中型战车的数据,不过提前了两年出现而已。

  随后在1929年的时候,又是服役了一款骑兵轻型坦克,紧接着在今年也就是1930年的时候服役了一款重型坦克。

  只不过这些坦克虽然都相继服役,但是数量都不多,产量最多的87式中型战车一共也不过九十多辆,这三款战车加起来才一百多辆,加上原来进口的几十辆坦克,日本陆军勉强能够筹足两百辆坦克。而这个数量顶多也就是中国一个装甲师加上一个摩步师的坦克数量。

  更关键的是,中国现役的上千辆坦克中,T1、T2、T3、T4等早期坦克早已经是退出了现役,现在陆军中大规模装备的是T6中型坦克,T7重型坦克,以及T8轻型坦克。而在1928年的时候,陆军的新一代中型坦克T9中型坦克开始小规模服役。

  1930年的时候为了拉动内需,陆军所大规模采购的新式坦克就是T9式中型坦克,这款坦克乃是中国陆军根据中日战争中T6以及T7坦克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所设计的,中日战争后,中国陆军提出T6和T7坦克的实战表现区别并不明显,因为建议开发一款能够兼顾两者作战需求的新式坦克来,陆军要求这种新式坦克必须大批量生产,价格必须够便宜,同时还要求新式坦克必须拥有每小时35公里以上野地行进速度,拥有不逊于T7重型坦克的防护能力,必须装备一款75毫米的坦克炮。

  简单说,这就是要求拥有T6式坦克速度的同时,也需要拥有T7式坦克的防护和火力,而这是一极端矛盾的设计,更让人绝望的是,装备部要求这款坦克的造价不得超过现有T6坦克的百分之一百二十。

  综合了以上要求后,加上这些年芜湖坦克厂那边对T6和T7式坦克都进行了多次的改进,技术水平较十年前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于是很快就是拿出了相应的设计产品,而为了解决动力问题,还特地从美国进口了新式汽油发动机的技术。这年头,美国人因为汽车的发展,这汽油发动机的技术可以说要先进的多。

  综合多方面的设计后,T9式坦克很快定型,新设计大量采用了原有T6坦克的零部件,整车全重二十七吨,最高速度可以达到三十四公里每小时,其装甲防护虽然只有三十毫米,但是仿效了战舰的倾斜装甲设计,前部采取了三十度倾斜的设计,成功取得了不逊于T7重型坦克的防护能力。而火力则是芜湖重型武器公司专门新开发的新式75毫米坦克炮,身管倍径虽然和T7坦克上的75毫米坦克炮都是三十五倍,但是重量和炮塔体积却是要缩小不少,要不然单单以二十七吨的车体也是装备不下。

  这款坦克兼顾了T6中型坦克和T7重型坦克的优点,而更关键的是这款坦克由于采用了大量成熟技术,所以造价比较低,陆军方面完全可以大量装备。

  这款T9式坦克在1928年定型并少量服役,1930年的时候陆军开始大批量采购,而且订单数量一下就是高达上百辆,加上对T8轻型坦克一百多辆的订单,也就让中国的装甲部队在1930年的采购订单高达三百辆,仅仅是这个数量就是日本陆军的全部坦克数量加起来也不比上的。

  拼装甲力量拼不过,但是日本也不傻,很快就是把重点转到了步兵反坦克上面来,开始在步兵部队配属大量的反坦克火力。由于面临着中国庞大的装甲力量的威胁,而自身的装甲力量又不强,所以日本一直强调并重视步兵反坦克力量的发展,到了如今日本的步兵反坦克力量也算得上是世界一流水平了,这些年发展并装备的步兵反坦克炮性能都不错。

  卧薪尝胆多年的日本陆军早就是想要报仇了,所以当下层军官擅自和中国部队爆发武装冲突后,上面的师团长等将领非但没有限制,而是继续加派部队前往接应。而如此一来中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当空军的侦察机发现了日本大批陆军进入军事缓冲区后,这一消息上报到了陈敬云那边,陈敬云没有过多的考虑,他虽然没有打算说这几年内对外发动战争,但是不代表着他没有决心和日本人再打一场,所以当即就是命令鸭绿江边境的部队立即入朝,其他先不说,先度过鸭绿江再说。到时候不管是真正打起来还是谈判,都不会让自己陷于危险之境。

  中国的强硬应对,日本陆军下层军官的刻意挑动,就使得了双方在爆发第一场武装冲突后的第三天又是爆发了大规模交战,而这一次,已经不是打着朝鲜人的名义了,中日两国的军旗已经是毫无保留的竖立在双方的阵地之上。

  当双方的前线部队开始用子弹和炮弹厮杀着的时候,1930年11月28号,中国国社党的官方喉舌,《国民报》发表评论文章,文章中称日本已经是单方面的撕毁了中日伦敦条约,并且进入了朝鲜军事缓冲区,此时此刻面对日本的狼子野心东北危险,中国危险!

  1930年11月30号,陈敬云正式下达一级动员令,东北、河北、山东、长江三角、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部队全部进入战备状态。而为了防止苏俄和1923年一样再一次偷袭,鄂木斯克地区、哈萨克地区的部队也是进入了战备状态。

  1930年12月1号,日本依旧不肯退出朝鲜军事缓冲区,面对着国内高涨的反日浪潮,陈敬云毫不犹豫的签署了对日作战令。当夜12点凌晨时分,中国外交部向日本驻华大使递交宣战书!

  而在正式宣战之前,安州前线,最早入朝的中国陆军第四十七师已经和日军第五师团展开了激烈的交战,隆隆炮声中,带着少将军衔的唐强用着望远镜看着远方的阵阵爆炸烟尘,一边看一边估算着这一次炮击的效果。

  “师座,看,日本人的炮击减弱了,压制炮击取得了效果!”身边的一个上校同样是用着望远镜朝着远方望去,一边看还一边说着。

  唐强这会放下望远镜,带着众人下了山头往回走:“空军那边的支援什么时候才能到?”

  “他们早上刚来了一波,根据空军的联络员陈少校的意思是,下一波的支援估计要到下午三点以后才能到达了!”旁边的上校师参谋长解释着。

  唐强听罢点头:“这一次渡江作战绝不容有失,我师身为全军尖刀,必须要为后续部队开出一条道路来,最迟明天一定要拿下安州!”

  说罢后的看着南方冒着滚滚浓烟的安州,脸上露出一丝狠色:七年前的朝鲜作战让自己升了到了少将,这一次自己的47师刚好部署在丹东,朝鲜一出事自己这支部队就跨过了鸭绿江成为了全军第一支进入朝鲜的部队,唐强明白这种机会是千载难遇的,自己这辈子能不能继续升到中将甚至上将,也许就要看这一次的作战了。

第〇六三三章 雪地烟火(上)

  朝鲜安州位于清川江边上,如果说这个小城市只是一座普通江边城市的话那么它就不会在两次中日战争中成为中日双方军队争夺的焦点,它之所以成为中日军队争夺的重点地区,因为它和鸭绿江边上的新义州一样,不但位于大江边上,同时还是朝鲜铁路的站点之一。

  在这个年代里,铁路运输对于双方大军的兵力调动以及进军路线依旧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不管是1923年的中日战争还是现在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中日双方的战略都是围绕着朝鲜铁路而进行的,其他地方比如朝鲜东北部地区虽然也有双方兵力的交战,但是却不多。

  而安州不但是朝鲜铁路的站点之一,同时也因为位于清川江边上,清川江的存在让这条河流成为了天然的防御屏障。除了这两个因素外,和它的刚好位于丹东和平壤之间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根据1923年中日签署的中日伦敦条约,中国以交还朝鲜为代价换回了台湾,同时为了避免日军兵锋直抵鸭绿江,同时当年的日本陆军实力遭遇重创,也不愿意短时间内面对中国的庞大陆军,所以双方才在朝鲜北部制定了军事缓冲区,军事缓冲区以鸭绿江为起点,然后一直延伸到平壤以北的地区,直线距离从一百五十公里到一百八十公里不等。

  而军事缓冲区的存在就使得了今年11月底双方爆发冲突后相继派兵进入军事缓冲区的时候,由于大家的进军速度都是差不多,所以这位于中间的安州就成为了双方的兵力交汇点,只不过中国的第四十七师来迟了一步,没能顺利夺取清川江大桥。

  之所以安州那么重要,并不是说这个小城市本身有多么重要,这个朝鲜的城市充其量也就是和中国的一个县城的规模相当,之所以说它重要那是因为清川江大桥,而清川江大桥作为清川江上唯一的一座铁路大桥,一旦被炸毁后也就代表着铁路线被切断。上一次中日战争里日军就炸毁过,以至于当年中国陆军为了突破清川江的防线,不得不绕行芥川渡江后切入日军腹地。此种战术虽然也好,但是如果说能够夺取清川江大桥,能够攻占安州的话又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第四十七师和日本第五师团在这里短兵相接,加上不管是日军还是中方部队都是想要着击败对手然后为后方的大军取得深入敌军腹地的通道,所以尽管双方打的炮火连天,但是这座当年战后重修过的清川江大桥却是没有遭受过炮火,双方都是很默契的没有炸毁这座大桥。

  当然了,现在他们都不把这座大桥炸毁,那是因为他们都有信心夺取这座大桥,但是当他们之中的任何一方发现无法攻占这座大桥,或者说己方出现溃败的迹象,那么为了避免敌军夺取这座大桥肯定也是会将它砸毁的。

  虽然说双方的战略目标都是这座大桥,但是双方兵力加起来三万多人,这战线自然不可能只有区区几百米,而是遍布了广阔的十余里的范围内。
首节 上一节 443/7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理想年代

下一篇:史上最牛驸马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