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 第341节
八月十七号,国民军第七师和第五混成旅在第九师的配合下发动了总攻,这一天海军也是冒着炮火靠近射击为国民军第三军的总攻提供有力的火炮支援,空军也是冒着德军防空火力的打击而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激战一天后,国民军于八月十八号中午攻克德军中央堡垒,紧接着第七师转道北上进攻德军的其他堡垒,而第五混成旅则是和第九师进攻青岛城区腹地。
而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德军的最后一道已经被国民军突破,德军不但兵力损失众多,而且弹药尤其是重炮的弹药几乎已经全部打光!
十八号夜,德国驻青岛总督兼守备司令舒伊中将正式向国民军投降,也是同日夜,佩斯海军中将给德国远东舰队的各舰下达自沉的命令,不过国民军对此也有所防备,而那些军舰要自沉也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国民军急速赶到之后急速展开了抢救工作。
最后好说好歹终于是赶在沙恩霍斯特号沉没前给阻拦了下来,但是另外一艘沙恩霍特斯号同级的格奈森瑙号却是由于进水过多,虽然没有沉默,但是也不得不进行冲滩。而剩下的两艘德国轻巡洋舰和一艘奥匈帝国的巡洋舰由于进水速度多快,加上开始的时候国民军重点抢救那两艘装甲巡洋舰,没有多余的人力和精力去抢救那三艘巡洋舰,所以导致这三艘巡洋舰全部沉入了胶州湾内,不过由于胶州湾为浅水湾,这三艘军舰就算自沉了但是还露出了小半部分在海面上,重新打捞起来的话也不算太难。
这次的沉船事件是发生在德军正式投降以后,也许自沉对于德国海军而言是一种尊严的体现,但是对于中国方面而言却是赤裸裸的打脸,要知道在投降条件里德国方面可是不得损坏青岛的各项设施,也不得自沉军舰的。
匆匆赶到青岛的程璧光少将听到德国军舰自沉的消息后脸色发青,之后国民军抢救德军自沉军舰的时候德军的部分水兵也是进行了阻扰,这就彻底激怒了国民军,奉命支援的国民军第七师一营当场就射杀了五十多名进行阻拦的德国水兵。
国民军用子弹和德国水兵的性命告诉了德国人什么叫做无条件投降!
当然了,这些攻克青岛之后的事情已经没有太多人去关心,当国民军攻克青岛的消息一传了开来后,整个中国都是陷入了欢腾当中,陈敬云次日还发表了题为“中国人的青岛”的署名文章。
第〇四八〇章 战后狂欢
随着国民军攻克青岛的消息传扬开来,整个中国内陷入了一片欢腾当中,尤其是国社党根基深厚的东南各省,各地的国社党员和年轻学生们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上海高等中学和上海师范学校等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庆祝活动,其他各大城市或多或少也是进行了类似的活动。
在这个年代,尽管乡下地区还没有完全的纳入世界资讯体系,乡下人不知道也不关心世界局势和国家大事,但是在大城市,在电报和报纸普及的地区,不要说那些满脑袋热血的年轻学生们,就连普通的一些民众大多也是会关注报上所报道的大事。而国社党对辖区的报纸媒体执行的是新闻监管制度,素来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优良传统,所以国民军在青岛前线一取得胜利,国社党的宣传机构就是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
而这一次的宣传重点并不是区区一个攻克青岛要塞的军事胜利,而是把宣传重点放在了收回青岛这个殖民地和武汉、天津两地的德国租界,从而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陈敬云所领导的国社党正在坚定不移的为华夏复兴而奋斗,而经过数年奋斗后,诸多国社党党员们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成效,那就是收回了青岛。
在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比租界和主权这两个词更能调动广大国人的关心了,再也没有什么比收回租界更能让国人兴奋了。
而做出这一切的陈敬云在这一番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中,再一次得到了神化现象,在福州举行的庆祝游行当中,甚至破天荒的直接打出了“陈主席万岁”的标语!这种事情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纵然国社党的宣传部门已经对陈敬云的个人形象宣传神化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国民军当中陈敬云的影响力极为庞大,经常能够从国民军军人口中听到一些陈敬云万岁的口号,但这是在诸多国社党政治军官的强制洗脑宣传下所达成的效果,并不没有普遍的代表性。此时陈敬云对于广大国人来说,只是一个和袁世凯、孙文类似的政治人物,和袁世凯、孙文不同的是,陈敬云是胜利者,而另外两个是失败者。
然而在北洋覆灭仅仅数个月之后,陈敬云就是率领国民军趁着欧洲爆发战争之际,果断的通过的了武力的方式收回了青岛,尽管在八月初陈敬云紧随英国之后对德宣战之际有很多人怀疑,有很多人担心,他们担心陈敬云这一次的强硬态度会取得不好的结果,更害怕欧洲战争德国胜利并结束后返回亚洲找中国的麻烦。
然而这诸多的担心随着国民军彻底攻占起到而烟消尘灭,之前的质疑和担心等其他声音已经消失不见,随时而来的是收回青岛以及各种相关的消息。
通过青岛一战,国社党在国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而陈敬云的个人威望已经是上升到了其他人无法触及的阶段。
“徐离善这次做得不错!”陈敬云毫不吝惜自己对有功将领的赞扬:“能够在十二天之内就攻克德军经营多年,有着近万人防守的青岛要塞,可见他是用心用力了的!”
向来对徐离善极为欣赏的沈纲也是面带微笑道:“徐离善可算得上是我军中少数几个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并擅长攻坚战的将领了!”
沈纲口中的我军并不是指中国军队,而是单指国民军。在现今的中华共和国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名义上是有十一个军,三十三个师步兵师(包括警卫师),三个骑兵师,二十六个混成旅,这些番号都是直接嫡属于国家军事委员会的中央陆军番号。不管是国民军还是滇军又或者是段芝贵手下的第十一军,在名义上来说都是中华共和国的国家武装力量,然而这只是表面,而实际上这些军事力量又分成了多个体系,这些体系是相对独立的。里面有着唐继尧的滇军体系,陆荣廷的桂军体系,段芝贵的北洋残余,阎锡山的晋军。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军阀,中华共和国的表面全国统治者,陈敬云属下的国民军体系自然是最庞大的,海空军不用说了,其他军阀不管是军舰还是飞机都没有。而陆军上,国民军现今包含警卫师在内,一共拥有二十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十三个混成旅、两个要塞守备团、两个独立炮兵团的编制,野战部队的总兵力已经高达三十一万人左右,而诸多部队还没有满编制,所以如果做到全部满编制的话,野战部队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三十五万人左右。而如此多的部队中,单单是各部队的师旅级别的部队主官就是有着三十六个,如果加上各军参谋长以及在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各部的那些将军们,单单是少将就已经高达百余人之多,而中将级别的也有十余人了。
在这些人当中真正具备大兵团指挥能力的人其实是屈指可数的,前任参谋部总长、现任第二军军长袁方算是一个,他在任职参谋部总长期间制定了渡江战役,调任第二军军长后指挥了巢湖战役、合肥战役以及滁州战役、蚌埠战役,而在北伐战争之后的河南战役中,湖北战役也是由袁方负责统筹指挥。虽然说袁方这个没有那种很明显的亮点,但是他却是国民军里头第一个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这一点上连沈纲都无法相提并论,沈纲虽然说在国民军里头军衔比袁方高,而且名声也比袁方大,哪怕是任职参谋部总长后,制定了各种战略计划,但是沈纲实际上是没有实际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
而在袁方之后,有这份能力和资历的就是李继民了,虽然在江北战役的前期表现的没有太过显眼,但是在后续的徐州战役、济南战役中他手下的第一军兵力加上当时、第二军、第三军的支援部队,他指挥下的部队一度高达十余万,尤其是在徐州战役中,当时国民军和北洋军双方投入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人,可是国民军成军以来打过的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了。
除了袁方和李继民之外,那么也就只剩下现在的这个徐离善有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了,而这就是青岛战役,别看青岛只有那么大一丁点,但是国民军在山东方向陆续投入的部队高达十余万人,要让这些部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青岛,这份任务可不简单,绝不是说随便发出命令让部队参战就可以的,其中诸多的计划安排都是徐离善费心。
除了这三个人外,在国民军当中也就没有其他什么人指挥过超过十万人以上部队的高级将领了,其他几个军长都没有类似的经验,就连沈纲自己也是缺乏足够的经验。
“现在青岛已下,等前线部队的有功将士回到南京后,准备举行一场晋升仪式吧!”陈敬云对于有功将士是从来都不吝啬军衔和职位的。
当南京方面筹备着奖励有功将士的时候,日本却是在听到了中国军队攻克青岛的消息后惊讶不已,山县有朋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的直接问道:“真的攻下了?”
“根据中国传来的消息,这个消息应该是确实无误的!”下面的一个中将恭恭敬敬地回答着。
山县有朋沉思了半天后才道:“他们只比我们早宣战两天吧?这算算日子应该就是六号才发起进攻,到十八号就攻下了青岛,用时仅仅十二天?”
不等旁边的人回答,山县有朋就继续说着:“当年我军攻克旅顺的时候花费了一百五十多天,伤亡将士五万余!”说到这里,山县有朋抬头看向了那个陆军中将:“告诉我,中国人是怎么办到的?”
由不得山县有朋郁闷,当年日军为了攻克旅顺,乃木希典充分的发扬了日本人的肉弹精神,不但让自己的儿子在前线阵亡,而且在死伤了五万余人也没有能攻克旅顺,后来的儿玉源太郎接替指挥后才又在死伤了六千多人后才攻克了旅顺。虽然说青岛要塞的工事重炮和守军数量都不如当年的旅顺要塞,但是工事重炮也不少,兵力少说也有四五千人,加上临时武装的动员部队达到近万人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进攻的中国军队可没有太多的攻城重炮,他们是怎么可能在短短十二天内就攻克青岛的?
所以日本人按照自己的思路猜测着:“根据济南传来的情报,此战中国民军伤亡甚重,前线进攻的数个师在五六天内就已经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前线。根据前线情报人员的预测,此战中国人最少也伤亡了三万人以上,而这一数据对比我军当年攻克旅顺要塞时的,应该是可以证实的!”
日本猜测的国民军伤亡数字自然是不准确的,这个估算只是日本人套用了旅顺战役和对国民军的战斗力估算来判定,至于准确性有多大,他们自己也是不知道的。
第〇四八一章 授衔仪式
山县有朋一听,觉得也是差不多如此,当年日军为了攻克旅顺的确是死伤了好几万人,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的伤亡都是因为乃木希典这个榆木脑袋所造成的,当年旅顺之战后,陆军和国民们对乃木希典的指责声可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当年如果从一开始就是儿玉源太郎指挥的话,攻克旅顺那么日军的伤亡人数绝不会超过万人。所以山县有朋用这个标准去对比的话,就觉得如果中国方面的指挥官不像乃木希典那么顽固不化的话,那么伤亡两三万人去硬攻一个青岛应该是可行的。
只不过这些国民军的伤亡数字只不过是日本人自己的猜测而已,攻克青岛到底伤亡了多少人,别说日本人不知道了,就连是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同样不知道,部队的伤亡数量和战损比例向来是军事机密,而这种大战的具体损失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能得知。
徐离善在青岛战役结束后很快就是给南京送回来了青岛战役的整体战报,而上面也是详细罗列了这一次进攻的各项损失。
“此次进攻战中,我军炮兵损失较大,被击毁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一门,105毫米加农炮三门、榴弹炮两门,75毫米野炮十三门,山炮八门。”郭恒思道:“炮兵部队的损失主要是集中在战役的前面数天,敌军的重炮火力相当猛烈,导致我军炮兵被压制!”
“人员方面,根据参战各部队统计,我军伤亡总人数在八千人,其中阵亡两千五百人,伤五千五百人左右。其中以何宗莲之第二十八师损失最大,伤亡总数达到三千余人。其余数支部队的伤亡人数大多在千人左右。”
对于这个损失,陈敬云觉得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要知道当初发动战争的时候,他可是下定了决心就算把第三军拼光也要拿下青岛的,心理预期的伤亡人数可是两三万。如今才八千多人的伤亡就能够把青岛给拿下来,这让陈敬云可谓是喜出望外了,也有些庆幸自己为了青岛局势准备了数个月之久,要知道第三军已经在数个月之前就在为了攻克青岛而做准备了,空军也是通过了空中侦察取得了青岛的大量工事布防情报,加上陈敬云是紧随英国之后就对德宣战,而且是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封锁了青岛,直接导致了青岛内德军的准备严重不足,甚至连粮食储备都没有多少,更别是战前囤积弹药甚至是和历史上一样临时雇请中国劳工修筑工事和部署外围防线了,因为由于交通和通讯传递的缘故,德国对各国宣战的消息在前面数天内只有青岛内的少数几个德军高级将领知道,甚至连克莱曼陆军少将都不知道这个消息,而青岛的军队的全面动员是在国民军逼近青岛之后才进行的。
如此诸多的原因加起来,才使得国民军进攻青岛的伤亡人数低于了当时参谋部的预计!
国民军迅速攻克青岛,虽然出于军事保密的缘故没有公布实际战报和进攻的过程,但是出于宣扬国民军战功的缘故,国社党的宣传部门采用了有限的材料描绘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国民军士兵在这场战争中勇猛无比,而国民军的战争英雄薛志杭再一次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副版面,当时中国报业的头版一般是广告,第二版才是类似今天的头版报道重大时事。实际上薛志杭在青岛战役中,表面并不佳,进攻青岛中央堡垒的前期,他率领的32团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充其量也就是攻克了97号、98号阵地而已。只是出于宣传的需要,才把薛志杭再一次描绘为战争英雄,并着重突出32团第三营进攻97号阵地的事迹。
而在这场宣传当中,国民军所报道出来的是打死打伤德军三千余人,俘虏了六千人,其中包括了德国水兵。另外还有二十余名奥匈帝国的水兵和驻华军人阵亡。而自身的伤亡人数直接减半宣传,所以公开战报就是变成了国民军伤亡四千人,阵亡千人。
虽然国民军公布的这个伤亡数字让外人无法信服,尤其是日本人的报纸上更是着重借用了几个日本将领的原话,宣称中国军队在攻克青岛的过程中,至少伤亡了三万人以上,而参加了联军一起进攻青岛,但是始终待在外围战线,没有一死一伤的英军也是发布了一些消息,宣城国民军的伤亡人数大概在一万八千人到两万人之间,至于日本人说的三万人太多,而中国人说的四千人太少。而投降的德军自己也是说不出到底有多少国民军伤亡,他们说的比较谨慎,只是说死伤在他们手上的国民军没有两万至少也有一万五千人以上。
至于实际上的伤亡人数,除了国民军的少数高级将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而外界的普通人要真正的得知国民军在青岛战役中的伤亡人数和比例,估计得等几十年后那些文件解密以后了。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青岛一战中国胜了是事实!
由于陈敬云准备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授衔仪式,八月二十五号徐离善等一群第三军将领在处理完了青岛战役剩余事务后乘坐火车返回南京,而在徐离善之前,坐镇湖南的第四军军长林成坤、坐镇湖北的第八军军长林肇民、直隶地区的第一军军长李继民、东北地区的第十军军长徐镜清都已经相继赶回了南京,除了这些军长外,另外还有位于交通方便地区的各师旅将军们也是陆续回到了南京。
八月末,南京城内云集了大批的国民军将领,在福州起义之后,国民军的各大高级将领就没有像今天这样齐全过,就算是去年七月成立大元帅府并宣布北伐的时候南京都没有聚集过这么多的将领。除了国民军自身体系的将领外,滇军、桂军和晋军也是有部分重要将领抵达南京参加这一次的授衔仪式,甚至是四川的段芝贵都是派了第三十一师师长来到南京参加。当然这些军阀的头脑比如唐继尧、陆荣廷和阎锡山或者是段芝贵他们肯定是不会亲自去南京的,怕一去南京陈敬云就不让他们回去了。实际上陈敬云还真有这种想法,如果唐继尧或者陆荣廷他们真来了南京,就算让外人有闲话说但是陈敬云也是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南京的。
九月一号,南京共和政府举行了盛大是授衔仪式,参加仪式的清一色中华共和国的高级将领,除了差不多两百人的实权将领外,还有大批军事顾问等虚职将领,这些人都是少将或者中将,属于那种只领军饷但是没有实权的名誉将领,大多数是前清投降将领和北洋投降将领。
尽管没有实权,但是却也是实打实的中华共和国的将领,不少还是中将衔。
而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德军的最后一道已经被国民军突破,德军不但兵力损失众多,而且弹药尤其是重炮的弹药几乎已经全部打光!
十八号夜,德国驻青岛总督兼守备司令舒伊中将正式向国民军投降,也是同日夜,佩斯海军中将给德国远东舰队的各舰下达自沉的命令,不过国民军对此也有所防备,而那些军舰要自沉也得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国民军急速赶到之后急速展开了抢救工作。
最后好说好歹终于是赶在沙恩霍斯特号沉没前给阻拦了下来,但是另外一艘沙恩霍特斯号同级的格奈森瑙号却是由于进水过多,虽然没有沉默,但是也不得不进行冲滩。而剩下的两艘德国轻巡洋舰和一艘奥匈帝国的巡洋舰由于进水速度多快,加上开始的时候国民军重点抢救那两艘装甲巡洋舰,没有多余的人力和精力去抢救那三艘巡洋舰,所以导致这三艘巡洋舰全部沉入了胶州湾内,不过由于胶州湾为浅水湾,这三艘军舰就算自沉了但是还露出了小半部分在海面上,重新打捞起来的话也不算太难。
这次的沉船事件是发生在德军正式投降以后,也许自沉对于德国海军而言是一种尊严的体现,但是对于中国方面而言却是赤裸裸的打脸,要知道在投降条件里德国方面可是不得损坏青岛的各项设施,也不得自沉军舰的。
匆匆赶到青岛的程璧光少将听到德国军舰自沉的消息后脸色发青,之后国民军抢救德军自沉军舰的时候德军的部分水兵也是进行了阻扰,这就彻底激怒了国民军,奉命支援的国民军第七师一营当场就射杀了五十多名进行阻拦的德国水兵。
国民军用子弹和德国水兵的性命告诉了德国人什么叫做无条件投降!
当然了,这些攻克青岛之后的事情已经没有太多人去关心,当国民军攻克青岛的消息一传了开来后,整个中国都是陷入了欢腾当中,陈敬云次日还发表了题为“中国人的青岛”的署名文章。
第〇四八〇章 战后狂欢
随着国民军攻克青岛的消息传扬开来,整个中国内陷入了一片欢腾当中,尤其是国社党根基深厚的东南各省,各地的国社党员和年轻学生们举行了盛大的游行,上海高等中学和上海师范学校等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了大规模的游行庆祝活动,其他各大城市或多或少也是进行了类似的活动。
在这个年代,尽管乡下地区还没有完全的纳入世界资讯体系,乡下人不知道也不关心世界局势和国家大事,但是在大城市,在电报和报纸普及的地区,不要说那些满脑袋热血的年轻学生们,就连普通的一些民众大多也是会关注报上所报道的大事。而国社党对辖区的报纸媒体执行的是新闻监管制度,素来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优良传统,所以国民军在青岛前线一取得胜利,国社党的宣传机构就是开始了铺天盖地的宣传。
而这一次的宣传重点并不是区区一个攻克青岛要塞的军事胜利,而是把宣传重点放在了收回青岛这个殖民地和武汉、天津两地的德国租界,从而给人一种印象,那就是陈敬云所领导的国社党正在坚定不移的为华夏复兴而奋斗,而经过数年奋斗后,诸多国社党党员们的牺牲终于取得了成效,那就是收回了青岛。
在这个年代,没有什么比租界和主权这两个词更能调动广大国人的关心了,再也没有什么比收回租界更能让国人兴奋了。
而做出这一切的陈敬云在这一番的大规模宣传活动中,再一次得到了神化现象,在福州举行的庆祝游行当中,甚至破天荒的直接打出了“陈主席万岁”的标语!这种事情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纵然国社党的宣传部门已经对陈敬云的个人形象宣传神化了两年多的时间,在国民军当中陈敬云的影响力极为庞大,经常能够从国民军军人口中听到一些陈敬云万岁的口号,但这是在诸多国社党政治军官的强制洗脑宣传下所达成的效果,并不没有普遍的代表性。此时陈敬云对于广大国人来说,只是一个和袁世凯、孙文类似的政治人物,和袁世凯、孙文不同的是,陈敬云是胜利者,而另外两个是失败者。
然而在北洋覆灭仅仅数个月之后,陈敬云就是率领国民军趁着欧洲爆发战争之际,果断的通过的了武力的方式收回了青岛,尽管在八月初陈敬云紧随英国之后对德宣战之际有很多人怀疑,有很多人担心,他们担心陈敬云这一次的强硬态度会取得不好的结果,更害怕欧洲战争德国胜利并结束后返回亚洲找中国的麻烦。
然而这诸多的担心随着国民军彻底攻占起到而烟消尘灭,之前的质疑和担心等其他声音已经消失不见,随时而来的是收回青岛以及各种相关的消息。
通过青岛一战,国社党在国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而陈敬云的个人威望已经是上升到了其他人无法触及的阶段。
“徐离善这次做得不错!”陈敬云毫不吝惜自己对有功将领的赞扬:“能够在十二天之内就攻克德军经营多年,有着近万人防守的青岛要塞,可见他是用心用力了的!”
向来对徐离善极为欣赏的沈纲也是面带微笑道:“徐离善可算得上是我军中少数几个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能力,并擅长攻坚战的将领了!”
沈纲口中的我军并不是指中国军队,而是单指国民军。在现今的中华共和国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名义上是有十一个军,三十三个师步兵师(包括警卫师),三个骑兵师,二十六个混成旅,这些番号都是直接嫡属于国家军事委员会的中央陆军番号。不管是国民军还是滇军又或者是段芝贵手下的第十一军,在名义上来说都是中华共和国的国家武装力量,然而这只是表面,而实际上这些军事力量又分成了多个体系,这些体系是相对独立的。里面有着唐继尧的滇军体系,陆荣廷的桂军体系,段芝贵的北洋残余,阎锡山的晋军。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军阀,中华共和国的表面全国统治者,陈敬云属下的国民军体系自然是最庞大的,海空军不用说了,其他军阀不管是军舰还是飞机都没有。而陆军上,国民军现今包含警卫师在内,一共拥有二十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十三个混成旅、两个要塞守备团、两个独立炮兵团的编制,野战部队的总兵力已经高达三十一万人左右,而诸多部队还没有满编制,所以如果做到全部满编制的话,野战部队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三十五万人左右。而如此多的部队中,单单是各部队的师旅级别的部队主官就是有着三十六个,如果加上各军参谋长以及在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各部的那些将军们,单单是少将就已经高达百余人之多,而中将级别的也有十余人了。
在这些人当中真正具备大兵团指挥能力的人其实是屈指可数的,前任参谋部总长、现任第二军军长袁方算是一个,他在任职参谋部总长期间制定了渡江战役,调任第二军军长后指挥了巢湖战役、合肥战役以及滁州战役、蚌埠战役,而在北伐战争之后的河南战役中,湖北战役也是由袁方负责统筹指挥。虽然说袁方这个没有那种很明显的亮点,但是他却是国民军里头第一个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这一点上连沈纲都无法相提并论,沈纲虽然说在国民军里头军衔比袁方高,而且名声也比袁方大,哪怕是任职参谋部总长后,制定了各种战略计划,但是沈纲实际上是没有实际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
而在袁方之后,有这份能力和资历的就是李继民了,虽然在江北战役的前期表现的没有太过显眼,但是在后续的徐州战役、济南战役中他手下的第一军兵力加上当时、第二军、第三军的支援部队,他指挥下的部队一度高达十余万,尤其是在徐州战役中,当时国民军和北洋军双方投入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人,可是国民军成军以来打过的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了。
除了袁方和李继民之外,那么也就只剩下现在的这个徐离善有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了,而这就是青岛战役,别看青岛只有那么大一丁点,但是国民军在山东方向陆续投入的部队高达十余万人,要让这些部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青岛,这份任务可不简单,绝不是说随便发出命令让部队参战就可以的,其中诸多的计划安排都是徐离善费心。
除了这三个人外,在国民军当中也就没有其他什么人指挥过超过十万人以上部队的高级将领了,其他几个军长都没有类似的经验,就连沈纲自己也是缺乏足够的经验。
“现在青岛已下,等前线部队的有功将士回到南京后,准备举行一场晋升仪式吧!”陈敬云对于有功将士是从来都不吝啬军衔和职位的。
当南京方面筹备着奖励有功将士的时候,日本却是在听到了中国军队攻克青岛的消息后惊讶不已,山县有朋听到这个消息后惊讶的直接问道:“真的攻下了?”
“根据中国传来的消息,这个消息应该是确实无误的!”下面的一个中将恭恭敬敬地回答着。
山县有朋沉思了半天后才道:“他们只比我们早宣战两天吧?这算算日子应该就是六号才发起进攻,到十八号就攻下了青岛,用时仅仅十二天?”
不等旁边的人回答,山县有朋就继续说着:“当年我军攻克旅顺的时候花费了一百五十多天,伤亡将士五万余!”说到这里,山县有朋抬头看向了那个陆军中将:“告诉我,中国人是怎么办到的?”
由不得山县有朋郁闷,当年日军为了攻克旅顺,乃木希典充分的发扬了日本人的肉弹精神,不但让自己的儿子在前线阵亡,而且在死伤了五万余人也没有能攻克旅顺,后来的儿玉源太郎接替指挥后才又在死伤了六千多人后才攻克了旅顺。虽然说青岛要塞的工事重炮和守军数量都不如当年的旅顺要塞,但是工事重炮也不少,兵力少说也有四五千人,加上临时武装的动员部队达到近万人也不是不可能的。而进攻的中国军队可没有太多的攻城重炮,他们是怎么可能在短短十二天内就攻克青岛的?
所以日本人按照自己的思路猜测着:“根据济南传来的情报,此战中国民军伤亡甚重,前线进攻的数个师在五六天内就已经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前线。根据前线情报人员的预测,此战中国人最少也伤亡了三万人以上,而这一数据对比我军当年攻克旅顺要塞时的,应该是可以证实的!”
日本猜测的国民军伤亡数字自然是不准确的,这个估算只是日本人套用了旅顺战役和对国民军的战斗力估算来判定,至于准确性有多大,他们自己也是不知道的。
第〇四八一章 授衔仪式
山县有朋一听,觉得也是差不多如此,当年日军为了攻克旅顺的确是死伤了好几万人,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的伤亡都是因为乃木希典这个榆木脑袋所造成的,当年旅顺之战后,陆军和国民们对乃木希典的指责声可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当年如果从一开始就是儿玉源太郎指挥的话,攻克旅顺那么日军的伤亡人数绝不会超过万人。所以山县有朋用这个标准去对比的话,就觉得如果中国方面的指挥官不像乃木希典那么顽固不化的话,那么伤亡两三万人去硬攻一个青岛应该是可行的。
只不过这些国民军的伤亡数字只不过是日本人自己的猜测而已,攻克青岛到底伤亡了多少人,别说日本人不知道了,就连是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同样不知道,部队的伤亡数量和战损比例向来是军事机密,而这种大战的具体损失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能得知。
徐离善在青岛战役结束后很快就是给南京送回来了青岛战役的整体战报,而上面也是详细罗列了这一次进攻的各项损失。
“此次进攻战中,我军炮兵损失较大,被击毁一百五十毫米榴弹炮一门,105毫米加农炮三门、榴弹炮两门,75毫米野炮十三门,山炮八门。”郭恒思道:“炮兵部队的损失主要是集中在战役的前面数天,敌军的重炮火力相当猛烈,导致我军炮兵被压制!”
“人员方面,根据参战各部队统计,我军伤亡总人数在八千人,其中阵亡两千五百人,伤五千五百人左右。其中以何宗莲之第二十八师损失最大,伤亡总数达到三千余人。其余数支部队的伤亡人数大多在千人左右。”
对于这个损失,陈敬云觉得是完全可以承受的,要知道当初发动战争的时候,他可是下定了决心就算把第三军拼光也要拿下青岛的,心理预期的伤亡人数可是两三万。如今才八千多人的伤亡就能够把青岛给拿下来,这让陈敬云可谓是喜出望外了,也有些庆幸自己为了青岛局势准备了数个月之久,要知道第三军已经在数个月之前就在为了攻克青岛而做准备了,空军也是通过了空中侦察取得了青岛的大量工事布防情报,加上陈敬云是紧随英国之后就对德宣战,而且是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封锁了青岛,直接导致了青岛内德军的准备严重不足,甚至连粮食储备都没有多少,更别是战前囤积弹药甚至是和历史上一样临时雇请中国劳工修筑工事和部署外围防线了,因为由于交通和通讯传递的缘故,德国对各国宣战的消息在前面数天内只有青岛内的少数几个德军高级将领知道,甚至连克莱曼陆军少将都不知道这个消息,而青岛的军队的全面动员是在国民军逼近青岛之后才进行的。
如此诸多的原因加起来,才使得国民军进攻青岛的伤亡人数低于了当时参谋部的预计!
国民军迅速攻克青岛,虽然出于军事保密的缘故没有公布实际战报和进攻的过程,但是出于宣扬国民军战功的缘故,国社党的宣传部门采用了有限的材料描绘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国民军士兵在这场战争中勇猛无比,而国民军的战争英雄薛志杭再一次出现在各大报纸的副版面,当时中国报业的头版一般是广告,第二版才是类似今天的头版报道重大时事。实际上薛志杭在青岛战役中,表面并不佳,进攻青岛中央堡垒的前期,他率领的32团并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充其量也就是攻克了97号、98号阵地而已。只是出于宣传的需要,才把薛志杭再一次描绘为战争英雄,并着重突出32团第三营进攻97号阵地的事迹。
而在这场宣传当中,国民军所报道出来的是打死打伤德军三千余人,俘虏了六千人,其中包括了德国水兵。另外还有二十余名奥匈帝国的水兵和驻华军人阵亡。而自身的伤亡人数直接减半宣传,所以公开战报就是变成了国民军伤亡四千人,阵亡千人。
虽然国民军公布的这个伤亡数字让外人无法信服,尤其是日本人的报纸上更是着重借用了几个日本将领的原话,宣称中国军队在攻克青岛的过程中,至少伤亡了三万人以上,而参加了联军一起进攻青岛,但是始终待在外围战线,没有一死一伤的英军也是发布了一些消息,宣城国民军的伤亡人数大概在一万八千人到两万人之间,至于日本人说的三万人太多,而中国人说的四千人太少。而投降的德军自己也是说不出到底有多少国民军伤亡,他们说的比较谨慎,只是说死伤在他们手上的国民军没有两万至少也有一万五千人以上。
至于实际上的伤亡人数,除了国民军的少数高级将外,其他人是不知道的,而外界的普通人要真正的得知国民军在青岛战役中的伤亡人数和比例,估计得等几十年后那些文件解密以后了。
不管具体情况如何,青岛一战中国胜了是事实!
由于陈敬云准备举行一场大规模的授衔仪式,八月二十五号徐离善等一群第三军将领在处理完了青岛战役剩余事务后乘坐火车返回南京,而在徐离善之前,坐镇湖南的第四军军长林成坤、坐镇湖北的第八军军长林肇民、直隶地区的第一军军长李继民、东北地区的第十军军长徐镜清都已经相继赶回了南京,除了这些军长外,另外还有位于交通方便地区的各师旅将军们也是陆续回到了南京。
八月末,南京城内云集了大批的国民军将领,在福州起义之后,国民军的各大高级将领就没有像今天这样齐全过,就算是去年七月成立大元帅府并宣布北伐的时候南京都没有聚集过这么多的将领。除了国民军自身体系的将领外,滇军、桂军和晋军也是有部分重要将领抵达南京参加这一次的授衔仪式,甚至是四川的段芝贵都是派了第三十一师师长来到南京参加。当然这些军阀的头脑比如唐继尧、陆荣廷和阎锡山或者是段芝贵他们肯定是不会亲自去南京的,怕一去南京陈敬云就不让他们回去了。实际上陈敬云还真有这种想法,如果唐继尧或者陆荣廷他们真来了南京,就算让外人有闲话说但是陈敬云也是不会轻易让他们离开南京的。
九月一号,南京共和政府举行了盛大是授衔仪式,参加仪式的清一色中华共和国的高级将领,除了差不多两百人的实权将领外,还有大批军事顾问等虚职将领,这些人都是少将或者中将,属于那种只领军饷但是没有实权的名誉将领,大多数是前清投降将领和北洋投降将领。
尽管没有实权,但是却也是实打实的中华共和国的将领,不少还是中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