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大军阀 第301节
龙济光投诚于国民军,对于整个中国局势来说只是小小的一个波澜,各大报纸上顶多就是给了一个小篇幅的报道,人们甚至都不关心龙济光到底是个什么人。因为龙济光投诚相对于国民军的其他动作来看,实在不值得一提。
尽管人们没有对龙济光投去太多的关注,但是在国民军内部却是反响不小。
龙济光手下的七八千人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武器装备和训练也不好,但是他处于的位置却是极为巧妙的,龙济光占据了钦州以及湛江等粤西沿海地区。而在去年的广州之战后,陈敬云和陆荣廷已经达成了默契,那就是桂军占据广州以西的广东西部,而国民军占据广州以及广州东部,北部地区。这一分赃计划也是成功的缓和了当初桂军和国民军的紧张关系,使得后来桂军和国民军在广东地区虽然保持了重兵对峙,但是始终没爆发军事冲突。
后来国民军把战略重心放在了苏南和安徽地区,导致与国民军在广东方向的兵力持续下降,就更让陈敬云希望保持南方的稳定,而不希望和桂军造成冲突,至少在击败北洋军之前不希望广东方向有所变化。桂军也是国民军的实力忌惮无比,所以双方的顾忌也让广东保持了和平,更为后续的三家联合创造了条件,等陆荣廷和唐继尧以及陈敬云三人联合组建南京共和政府后,桂军和国民军根据协议在广东撤兵,国民军把主力的第三师调到了苏南,现在只在广东驻扎了一个新编练的第十四混成旅。而桂军也是从广东西部方向撤军,只是在梧州驻扎了一个第八混成旅,转而加大了南宁方向的驻军,从之前的一个旅增加到了一个师的兵力。
梧州方向的第八混成旅是防备国民军无疑,但是南宁方向的第十四师可就是明显为了对付龙济光的。
桂军和国民军虽然在湖南方向联合作战,但是彼此间的防备也是有,同时基于统一全国的战略性目标,陈敬云肯定是不希望桂军持续发展,所以有必要牵制桂军,这一点除了在湖南地区坚持占领衡外,更是希望在广东西部地区对桂军形成牵制。然而由于陈敬云和陆荣廷之前的默契,双方都不可能在广东方向大规模增兵的,只要国民军从其他省份调来一个师进驻广东,那么桂军肯定也是针锋相对,那么到时候三家联盟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然而不能明面上增兵,但是却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啊,比如这个龙济光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民军收复了这个龙济光后,陈敬云也没打算让龙济光对自己绝对服从,但是只要能够在广东西部保持对桂军的牵制就足够了,而且接着龙济光第二十四混成旅的名头,国民军也就能够光明正大的派遣官员和军官掌控粤西地区。
陈敬云这一招可是光明正大得很,毕竟他要收复龙济光的话,就算是陆荣廷也是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反对。
陆荣廷也不是笨蛋,自然是明白陈敬云这些举动的心思,但是陈敬云只是收编龙济光的部队,也没有向广东西部增派部队,而龙济光本来就是桂军的敌人,南宁方向的第十四师就是为了对付龙济光的,所以从军事层面上而言并没有提升对桂军的威胁。而在政治层面上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陆荣廷却是找不到理由来反对,难道说自己要对南京共和政府收编地方军阀提出反对吗?
所以心里有着郁闷的陆荣廷也不好公开反对,而对粤西方向增兵也不好去做,只好是把其他部队的一些重武器装备调到南宁给第十四师增强火力,免的到时候被龙济光从背后捅刀子。
陈敬云这个小小举动虽然没有普通人关注,但是诸多实权人士已经是察觉出来了一些味道,那就是陈敬云已经在为未来的统一而策划了。
他们所猜测的也没有错,陈敬云的确是在未来的统一之路进行策划了,要统一中国单单是击败北洋是不够的,击败北洋军后国民军最多就是获取表面上的统一,控制区也只局限于国民军掌控去内,到时候国民军控制的中央政府就会面临当初北洋政府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各省的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可是一直为了打败南方诸省的军阀而努力着,可是越打越糟糕,非但没有把南方数大军阀给打败,自己反而让国民军在江北地区击败,损兵则将好几万,在津浦线上不得不退守蚌埠。
北洋军都没能做成这个事情,而换成了国民军的话,是否能够做成真正的统一呢,这一点很多人抱有希望,同样很多人抱有怀疑。
陈敬云自己心里也是有着打算的,等击败了北洋后,到时候各省军阀如果能够放弃军政合一的模式,不管是唐继尧还是陆荣廷都可以在未来的联合政府中担任要职,而中央政府将接受这些省份的地方政权。要是唐继尧和陆荣廷不愿意,还妄想着保持独立王国的话,那么陈敬云少不得要和袁世凯一样准备武力统一了。
而且陈敬云认为武力解决的可能性极大,毕竟唐继尧和陆荣廷都不会轻易的放弃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军队的,既然没什么可能善解那么必要的军事准备就需要了,拉拢龙济光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未来陈敬云是打算在湖南以及湖北地区投入更多的兵力,打算在拿下了湖北和湖南后,插足四川,以求取得将领的战略优势地位。
当然这些还太过于遥远,哪怕是陆荣廷和唐继尧知道陈敬云心里想着要剿灭他们,但是也不会影响到目前的三家联合的局势。因为现在三家的敌人都是北洋军,滇军想要四川,桂军想要湖南,而国民军想要整个华北地区和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在北洋彻底倒下之前,这三家的联盟还会继续下去,至于北洋倒下了之后嘛,那么这三家就算表面能维持联盟,但是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情,而到时候局势会如何发展就得看各家的本事了。
如果滇军和桂军发展的顺利,到时候两家联合起来对抗国民军的话,国民军也是不可能轻易地拿下中国广大西南各省的。
有着霸主之心的人对自己都是有着自信的,唐继尧有这个信心把四川给霸占了然后发展起来,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和国民军联合起来对抗北洋军了,至于桂军则是被逼迫选择站队居多,要是不选择加入南方共和政府的话,国民军和滇军就会联合起来先把桂军给收拾了,然后再挥军北上。
不过很显然滇军在四川省的进展让唐继尧很心急,虽然滇军已经占据了四川大半地区,但是重庆和成都这两个重要城市依旧没能拿下来,甚至四川的北部和东部地区都还在四川省各军阀的掌控中,要把四川收入囊中的话,凭借滇军现在的实力还是有些吃力的,要不然唐继尧也不是三天两头就向陈敬云要钱要枪要子弹了。
南方诸省的这些细微局势的变化并没有能够影响到目前中国局势的整体变化,国人们的关注焦点依旧是国民军和北洋军在津浦线上的战争,都在猜测着国民军什么时候能够打进北京城去。
人们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江北战役的结果在国民军的可以宣扬下,很快就是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列出了详细战果,称江北战役中已经成建制的消灭了北洋军第七师、北洋军第二十师。并重创北洋军第三师、第五师、第二混成旅、第十师。被消灭的北洋军总数高达是十万人。这个公开宣布的数字虽然有些水分,比如其中的北洋军嫡系部队大概只占据了五万人不到,剩下的还有差不多三万人的安徽省陆军部队,全部加起来的话国民军在这数个月内消灭的北洋体系的军队大约在八万人左右。至于说成十万自然是取个整数同时夸大一些进行宣传。
尽管宣传数字有些虚假,但是北洋军被重创是事实,现在北洋军只在蚌埠一线有着冯国璋的第二军残部两万余人,徐树铮的第十一师一万多人。而这加起来三万多人的部队即将面对国民军超过五个主力师乃至更多部队的进攻,而在清江浦地区国民军也是准备汇集起超过两师一旅的部队进行大规模进攻。
现在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陈敬云,都在等待着前线的国民军能不能保持现在这种良好态势,一路打到徐州乃至南京去。
十一月十号,负责津浦线直接北上的第一军前锋部队的第一师击溃在明光地区的北洋军一旅,为第一军和第二军的主力北上扫清了障碍。
可以预期的是,不用几天时间国民军的主力就能够抵达蚌埠城下,到时候就要看冯国璋和徐树铮联合准备的蚌埠防线能不能挡住国民军的进攻了,如果当下了那么就能够为北洋军赢取短暂的喘息时间,等待北方援军的抵达,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冯国璋的第二军和徐树铮第十一师再一次遭遇惨败的话,那么不但会损兵折将,到时候国民军还会拿下蚌埠之下直接威胁徐州,而一旦拿下徐州后不但山东门户洞开,现在还留在苏北地区作战的张勋第八师和第二十师一旅就会面临南北夹击,到时候想不败都难。
“我们真的能够挡住吗?”冯国璋和徐树铮等北洋军的高级将领心中都有着这些的疑问。
第〇四一九章 冬天繁荣
十一月十五号,国民军第一军主力汇集蚌埠一线外,包括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第九师。由于这段时间经过了初步调整,对后勤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扩编,把后勤部所辖的运输队直接纳入到各师的辎重部队里面,短时间内让各师的人数编制从九千多人上涨到一万一千多人。而征用了这些壮丁民夫由于是附属兵力,不会直接参与部队的作战,所以质量略差一些也不会严重影响到部队的作战,相反后勤人员的增加让部队的大范围机动能力迅速提升,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必须时刻依赖后勤部的后勤补给供应。
如此各师人员的数量膨胀也直接让国民军的总兵力凭空上涨了大约六分之一,但是实际上原有的战斗人员还是那么多,多出来的这些后勤人员本身也是后勤部的运输队,所以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多少。然而从编制上看却是让各师的兵力上涨到了一万一千多人,而第九师这个经过火力扩编的特殊主力部队人员更是达到一万三千多人。如此就导致了第一军的总兵力接近了五万人。
凭借第一军现在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了蚌埠一线的北洋军,现在北洋军在蚌埠的有冯国璋的第二军残部两万多,徐树铮的第十一师一万多,加起来也不过三万多点,而且由于连续战败导致士气低下,并且由于在江北作战中损失了大量的重武器,导致蚌埠守军的火力水平已经远远不如北洋军以前的正常水准。如此情况下要像挡住第一军的进攻是很困难的事情。
更不要说国民军在津浦线上除了一个第一军外,还有一个第二军呢。第二军在之前的历次作战中第二军下属的各师损失不小,第八师和第五混成旅都必须需要休整,丧失了短时间内大规模进攻的能力,而身为第二军主力的第九师也被调到第一军参与前线作战,所以位于第一军之后担任预备队性质的第二军虽然下辖第五师、第八师和第五混成旅,但是第五混成旅还留在了江北,而第八师则是留在了滁州休整,只有一个第五师抵达北上到了明光担任第一军的预备队。
尽管第二军下属的两支部队在休整,但是关键时刻也是能够来出来继续作战的,所以津浦线上的国民军继续保持了兵力上的优势。
如此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要是还拿不下来蚌埠的话,那么陈敬云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把李继民撤下来了。
李继民现在可谓是意气风发了,李继民在前段时期的军衔和职位是很尴尬的,他是有着中将的军衔,但是却一直就任第一师的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民军中唯一一个中将师长,后来好不容易等到沈纲调到了参谋部任职参谋部总长后,他李继民才是名正言顺的提上来就任第一军的军长,后续又是率领第一军所辖的第一师和第四师以及后续增援的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在江北以及滁州西线进行作战,力敌唐天喜的第十师、于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靳云鹏的第五师大半兵力。
后续的作战中立功不下,并在乌衣镇和第九师一起配合包围歼灭了潘矩楹第二十师残部,迫使潘矩楹投降,并且还在历次作战中杀伤了北洋军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师以及第十师一部分兵力。尽管这数个月的战事中李继民的风头没有沈纲那么响亮,也没有和徐离善那样一鸣惊人,也不想左玉刚那样力缆狂澜,但是他稳扎稳打的做派也是为国民军在江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想当初唐天喜第十师从滁州西进的时候,国民军一大票将领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重演当初镇江之败。要知道去年镇江之战中,第一师可是在唐天喜的手中吃了个大跟头,直接导致当时的第一师师长陈卫华被撤职,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后的今天陈卫华都没能重新爬上来。当时时任第一师师长的李继民却是挡住了,尽管当时的第一师面对齐装满员的唐天喜第十师处于兵力劣势,但是李继民却是成功的挡住了唐天喜的西进步伐,成功掩护了第二军在巢湖的军事行军。正是当初有了这份战功,后续沈纲调任到参谋部任职参谋部总长的时候陈敬云才会把他提起来任职第一军军长。
而任职第一军军长后,李继民也是没让陈敬云失望,牢牢的牵制住了唐天喜的第十师和第二混成旅以及江北的第五师,保证了第二军进攻合肥时没有后顾之忧。等到拿下合肥后,他又是积极配合其他部队发起猛攻,最后和其他各部队一起奠定了江北战役的胜利。
虽然说李继民在数个月的战役中没有出很大的风头,但是他的功劳却是有的,所以在后续的津浦线作战中,陈敬云就用第一军担任主力,并把第九师调给了第一军。如此安排也自然就是让李继民获得蚌埠战役的指挥权。如果说陈敬云不信任他的话,那么陈敬云就会让袁方的第二军指挥部去指挥这个战役,要知道国民军的军指挥部可是单纯的战役指挥部,要指挥作战的话直接编入各部队就可以了,让袁方指挥的话完全就可以把第一军的几个主力师调到第二军下辖。
但是陈敬云没有这样做,说明他还是信任李继民的指挥能力的。
能够混到今天这个地位的李继民自然对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清楚得很,明白自己此时身上担负的重要责任,更加明白现在这个时候就是到目前为止自己最风光的时候。只要蚌埠这场仗大好了,下一步进攻徐州乃至继续北上的战役也可能会交给自己指挥,到时候他李继民在国民军中足以和沈纲相提并论。
怀着如此心思,十一月十五号抵达蚌埠之后,李继民就是指挥部队迅速发起了进攻!
他要在寒冬来临之前打到徐州乃至山东去,彻底实现参谋部对于今年寒冬来临之前占领江苏和安徽的战略构想。
十一月的天气在南方诸省中虽然还保持着温热凉爽的天气,但是在北方地区气温已经慢慢降低,自从立冬过后蚌埠、徐州这些地区晚上的气温也变得很低了,国民军后勤部已经是开始给靠近北方作战的部队优先配发冬装了。
现在天气只是凉爽还好,但是随着时间继续过去,而且随着国民军继续北上的话,那么寒冬大雪天气就会对国民军的行动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到时北洋军也能够利用寒冷的天气为防守增加一定的筹码。
所以参谋部内是早已经有了预备方案,那就是希望在大雪天气来临之前尽量地把战线往北推进,最好是占领徐州,而天气真正到了大雪飞扬的时候,那么国民军就是暂停攻势,停下来休整,补充人员和物资,准备来年的春季攻势,再一口气打到北京去。
国民军从七月份宣布北伐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多月,而从八月份开始渡江作战到现在也已经有了三个半月,如此长时间的连续战斗让国民军的战争物资消耗众多,尽管之前国民军已经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足足一年,在苏南地区储备了大量的补给物资和弹药,但是前线部队一直持续高强度的战斗到现在,也让国民军的弹药储备下降到了比较低的层次,根据后勤部的预计,目前后勤部的弹药储备还能够支撑各部队进行大约一个月左右的进攻所用,而时间继续延长的话那么各部队的弹药供应就会出现短缺,到时候就只能是福州兵工厂生产多少前线部队用多少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弹药储备。
冬天的来临给国民军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未必是坏的,对于冯国璋等人来说自然是希望冬天大雪天气越早来越好,只要支撑下去缓过了这个冬天,北洋军就能够重新集结兵力,来年发动反攻夺回江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南方各省的人们也没有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停息了激情,甚至很多商家都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发了大财,比如给国民军供应军服、军被、军鞋等物资的厂家更是赚了的钵盆满盈。现在国民军的总兵力可是一天天都在大规模增加中,到目前为止,国民军的陆军兵力已经接近二十万人,加上其他非战斗兵力的以及海军和空军的话,总兵力超过二十五万没有问题。而到明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扩大,到时候国民军拥有超过三十万的总人数是可能的。
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所需要的各种军事物资可不是一般都多,军服、军被、军鞋这三大项可是让国民军辖区内的众商家赚足了钱,不但华夏银行直属的福鼎纺织公司接下了一大批的订单,而且还有众多公司也是获取了大批的订单,毕竟福鼎纺织公司的产能有限,要短时间内供应数十万套的军服也是有着极大困难,所以就让福杭纺织公司等纺织企业也获取了一大批的订单,甚至由于军服的冬装需求紧迫,这些纺织企业生产不过来就会外包给那些小型家庭作坊,不但是军服军被,其他的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军事物资大多也是这个模式,所以让国民军辖区的众多企业得到了大批军事物资订单的同时,也让国民军辖区内,尤其是上海、杭州周边的小型民营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家庭式作坊兴许只有那么十来个人甚至只有几个人,但是他们的数量众多,不但能够有效的补充大型工厂的产能不足,而且还能繁荣地方经济。
尽管人们没有对龙济光投去太多的关注,但是在国民军内部却是反响不小。
龙济光手下的七八千人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武器装备和训练也不好,但是他处于的位置却是极为巧妙的,龙济光占据了钦州以及湛江等粤西沿海地区。而在去年的广州之战后,陈敬云和陆荣廷已经达成了默契,那就是桂军占据广州以西的广东西部,而国民军占据广州以及广州东部,北部地区。这一分赃计划也是成功的缓和了当初桂军和国民军的紧张关系,使得后来桂军和国民军在广东地区虽然保持了重兵对峙,但是始终没爆发军事冲突。
后来国民军把战略重心放在了苏南和安徽地区,导致与国民军在广东方向的兵力持续下降,就更让陈敬云希望保持南方的稳定,而不希望和桂军造成冲突,至少在击败北洋军之前不希望广东方向有所变化。桂军也是国民军的实力忌惮无比,所以双方的顾忌也让广东保持了和平,更为后续的三家联合创造了条件,等陆荣廷和唐继尧以及陈敬云三人联合组建南京共和政府后,桂军和国民军根据协议在广东撤兵,国民军把主力的第三师调到了苏南,现在只在广东驻扎了一个新编练的第十四混成旅。而桂军也是从广东西部方向撤军,只是在梧州驻扎了一个第八混成旅,转而加大了南宁方向的驻军,从之前的一个旅增加到了一个师的兵力。
梧州方向的第八混成旅是防备国民军无疑,但是南宁方向的第十四师可就是明显为了对付龙济光的。
桂军和国民军虽然在湖南方向联合作战,但是彼此间的防备也是有,同时基于统一全国的战略性目标,陈敬云肯定是不希望桂军持续发展,所以有必要牵制桂军,这一点除了在湖南地区坚持占领衡外,更是希望在广东西部地区对桂军形成牵制。然而由于陈敬云和陆荣廷之前的默契,双方都不可能在广东方向大规模增兵的,只要国民军从其他省份调来一个师进驻广东,那么桂军肯定也是针锋相对,那么到时候三家联盟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然而不能明面上增兵,但是却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啊,比如这个龙济光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民军收复了这个龙济光后,陈敬云也没打算让龙济光对自己绝对服从,但是只要能够在广东西部保持对桂军的牵制就足够了,而且接着龙济光第二十四混成旅的名头,国民军也就能够光明正大的派遣官员和军官掌控粤西地区。
陈敬云这一招可是光明正大得很,毕竟他要收复龙济光的话,就算是陆荣廷也是找不到什么理由来反对。
陆荣廷也不是笨蛋,自然是明白陈敬云这些举动的心思,但是陈敬云只是收编龙济光的部队,也没有向广东西部增派部队,而龙济光本来就是桂军的敌人,南宁方向的第十四师就是为了对付龙济光的,所以从军事层面上而言并没有提升对桂军的威胁。而在政治层面上的影响虽然很大,但是陆荣廷却是找不到理由来反对,难道说自己要对南京共和政府收编地方军阀提出反对吗?
所以心里有着郁闷的陆荣廷也不好公开反对,而对粤西方向增兵也不好去做,只好是把其他部队的一些重武器装备调到南宁给第十四师增强火力,免的到时候被龙济光从背后捅刀子。
陈敬云这个小小举动虽然没有普通人关注,但是诸多实权人士已经是察觉出来了一些味道,那就是陈敬云已经在为未来的统一而策划了。
他们所猜测的也没有错,陈敬云的确是在未来的统一之路进行策划了,要统一中国单单是击败北洋是不够的,击败北洋军后国民军最多就是获取表面上的统一,控制区也只局限于国民军掌控去内,到时候国民军控制的中央政府就会面临当初北洋政府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各省的军阀割据。
北洋政府可是一直为了打败南方诸省的军阀而努力着,可是越打越糟糕,非但没有把南方数大军阀给打败,自己反而让国民军在江北地区击败,损兵则将好几万,在津浦线上不得不退守蚌埠。
北洋军都没能做成这个事情,而换成了国民军的话,是否能够做成真正的统一呢,这一点很多人抱有希望,同样很多人抱有怀疑。
陈敬云自己心里也是有着打算的,等击败了北洋后,到时候各省军阀如果能够放弃军政合一的模式,不管是唐继尧还是陆荣廷都可以在未来的联合政府中担任要职,而中央政府将接受这些省份的地方政权。要是唐继尧和陆荣廷不愿意,还妄想着保持独立王国的话,那么陈敬云少不得要和袁世凯一样准备武力统一了。
而且陈敬云认为武力解决的可能性极大,毕竟唐继尧和陆荣廷都不会轻易的放弃他们手中的权力和军队的,既然没什么可能善解那么必要的军事准备就需要了,拉拢龙济光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未来陈敬云是打算在湖南以及湖北地区投入更多的兵力,打算在拿下了湖北和湖南后,插足四川,以求取得将领的战略优势地位。
当然这些还太过于遥远,哪怕是陆荣廷和唐继尧知道陈敬云心里想着要剿灭他们,但是也不会影响到目前的三家联合的局势。因为现在三家的敌人都是北洋军,滇军想要四川,桂军想要湖南,而国民军想要整个华北地区和中央政府的权力。所以在北洋彻底倒下之前,这三家的联盟还会继续下去,至于北洋倒下了之后嘛,那么这三家就算表面能维持联盟,但是分道扬镳是迟早的事情,而到时候局势会如何发展就得看各家的本事了。
如果滇军和桂军发展的顺利,到时候两家联合起来对抗国民军的话,国民军也是不可能轻易地拿下中国广大西南各省的。
有着霸主之心的人对自己都是有着自信的,唐继尧有这个信心把四川给霸占了然后发展起来,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和国民军联合起来对抗北洋军了,至于桂军则是被逼迫选择站队居多,要是不选择加入南方共和政府的话,国民军和滇军就会联合起来先把桂军给收拾了,然后再挥军北上。
不过很显然滇军在四川省的进展让唐继尧很心急,虽然滇军已经占据了四川大半地区,但是重庆和成都这两个重要城市依旧没能拿下来,甚至四川的北部和东部地区都还在四川省各军阀的掌控中,要把四川收入囊中的话,凭借滇军现在的实力还是有些吃力的,要不然唐继尧也不是三天两头就向陈敬云要钱要枪要子弹了。
南方诸省的这些细微局势的变化并没有能够影响到目前中国局势的整体变化,国人们的关注焦点依旧是国民军和北洋军在津浦线上的战争,都在猜测着国民军什么时候能够打进北京城去。
人们有这个想法并不奇怪,江北战役的结果在国民军的可以宣扬下,很快就是传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列出了详细战果,称江北战役中已经成建制的消灭了北洋军第七师、北洋军第二十师。并重创北洋军第三师、第五师、第二混成旅、第十师。被消灭的北洋军总数高达是十万人。这个公开宣布的数字虽然有些水分,比如其中的北洋军嫡系部队大概只占据了五万人不到,剩下的还有差不多三万人的安徽省陆军部队,全部加起来的话国民军在这数个月内消灭的北洋体系的军队大约在八万人左右。至于说成十万自然是取个整数同时夸大一些进行宣传。
尽管宣传数字有些虚假,但是北洋军被重创是事实,现在北洋军只在蚌埠一线有着冯国璋的第二军残部两万余人,徐树铮的第十一师一万多人。而这加起来三万多人的部队即将面对国民军超过五个主力师乃至更多部队的进攻,而在清江浦地区国民军也是准备汇集起超过两师一旅的部队进行大规模进攻。
现在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陈敬云,都在等待着前线的国民军能不能保持现在这种良好态势,一路打到徐州乃至南京去。
十一月十号,负责津浦线直接北上的第一军前锋部队的第一师击溃在明光地区的北洋军一旅,为第一军和第二军的主力北上扫清了障碍。
可以预期的是,不用几天时间国民军的主力就能够抵达蚌埠城下,到时候就要看冯国璋和徐树铮联合准备的蚌埠防线能不能挡住国民军的进攻了,如果当下了那么就能够为北洋军赢取短暂的喘息时间,等待北方援军的抵达,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冯国璋的第二军和徐树铮第十一师再一次遭遇惨败的话,那么不但会损兵折将,到时候国民军还会拿下蚌埠之下直接威胁徐州,而一旦拿下徐州后不但山东门户洞开,现在还留在苏北地区作战的张勋第八师和第二十师一旅就会面临南北夹击,到时候想不败都难。
“我们真的能够挡住吗?”冯国璋和徐树铮等北洋军的高级将领心中都有着这些的疑问。
第〇四一九章 冬天繁荣
十一月十五号,国民军第一军主力汇集蚌埠一线外,包括第一师、第二师、第四师、第九师。由于这段时间经过了初步调整,对后勤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扩编,把后勤部所辖的运输队直接纳入到各师的辎重部队里面,短时间内让各师的人数编制从九千多人上涨到一万一千多人。而征用了这些壮丁民夫由于是附属兵力,不会直接参与部队的作战,所以质量略差一些也不会严重影响到部队的作战,相反后勤人员的增加让部队的大范围机动能力迅速提升,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必须时刻依赖后勤部的后勤补给供应。
如此各师人员的数量膨胀也直接让国民军的总兵力凭空上涨了大约六分之一,但是实际上原有的战斗人员还是那么多,多出来的这些后勤人员本身也是后勤部的运输队,所以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多少。然而从编制上看却是让各师的兵力上涨到了一万一千多人,而第九师这个经过火力扩编的特殊主力部队人员更是达到一万三千多人。如此就导致了第一军的总兵力接近了五万人。
凭借第一军现在的兵力就已经超过了蚌埠一线的北洋军,现在北洋军在蚌埠的有冯国璋的第二军残部两万多,徐树铮的第十一师一万多,加起来也不过三万多点,而且由于连续战败导致士气低下,并且由于在江北作战中损失了大量的重武器,导致蚌埠守军的火力水平已经远远不如北洋军以前的正常水准。如此情况下要像挡住第一军的进攻是很困难的事情。
更不要说国民军在津浦线上除了一个第一军外,还有一个第二军呢。第二军在之前的历次作战中第二军下属的各师损失不小,第八师和第五混成旅都必须需要休整,丧失了短时间内大规模进攻的能力,而身为第二军主力的第九师也被调到第一军参与前线作战,所以位于第一军之后担任预备队性质的第二军虽然下辖第五师、第八师和第五混成旅,但是第五混成旅还留在了江北,而第八师则是留在了滁州休整,只有一个第五师抵达北上到了明光担任第一军的预备队。
尽管第二军下属的两支部队在休整,但是关键时刻也是能够来出来继续作战的,所以津浦线上的国民军继续保持了兵力上的优势。
如此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要是还拿不下来蚌埠的话,那么陈敬云就要考虑是不是要把李继民撤下来了。
李继民现在可谓是意气风发了,李继民在前段时期的军衔和职位是很尴尬的,他是有着中将的军衔,但是却一直就任第一师的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民军中唯一一个中将师长,后来好不容易等到沈纲调到了参谋部任职参谋部总长后,他李继民才是名正言顺的提上来就任第一军的军长,后续又是率领第一军所辖的第一师和第四师以及后续增援的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在江北以及滁州西线进行作战,力敌唐天喜的第十师、于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靳云鹏的第五师大半兵力。
后续的作战中立功不下,并在乌衣镇和第九师一起配合包围歼灭了潘矩楹第二十师残部,迫使潘矩楹投降,并且还在历次作战中杀伤了北洋军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师以及第十师一部分兵力。尽管这数个月的战事中李继民的风头没有沈纲那么响亮,也没有和徐离善那样一鸣惊人,也不想左玉刚那样力缆狂澜,但是他稳扎稳打的做派也是为国民军在江北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想当初唐天喜第十师从滁州西进的时候,国民军一大票将领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重演当初镇江之败。要知道去年镇江之战中,第一师可是在唐天喜的手中吃了个大跟头,直接导致当时的第一师师长陈卫华被撤职,时间过去了一年半后的今天陈卫华都没能重新爬上来。当时时任第一师师长的李继民却是挡住了,尽管当时的第一师面对齐装满员的唐天喜第十师处于兵力劣势,但是李继民却是成功的挡住了唐天喜的西进步伐,成功掩护了第二军在巢湖的军事行军。正是当初有了这份战功,后续沈纲调任到参谋部任职参谋部总长的时候陈敬云才会把他提起来任职第一军军长。
而任职第一军军长后,李继民也是没让陈敬云失望,牢牢的牵制住了唐天喜的第十师和第二混成旅以及江北的第五师,保证了第二军进攻合肥时没有后顾之忧。等到拿下合肥后,他又是积极配合其他部队发起猛攻,最后和其他各部队一起奠定了江北战役的胜利。
虽然说李继民在数个月的战役中没有出很大的风头,但是他的功劳却是有的,所以在后续的津浦线作战中,陈敬云就用第一军担任主力,并把第九师调给了第一军。如此安排也自然就是让李继民获得蚌埠战役的指挥权。如果说陈敬云不信任他的话,那么陈敬云就会让袁方的第二军指挥部去指挥这个战役,要知道国民军的军指挥部可是单纯的战役指挥部,要指挥作战的话直接编入各部队就可以了,让袁方指挥的话完全就可以把第一军的几个主力师调到第二军下辖。
但是陈敬云没有这样做,说明他还是信任李继民的指挥能力的。
能够混到今天这个地位的李继民自然对这里头的弯弯绕绕清楚得很,明白自己此时身上担负的重要责任,更加明白现在这个时候就是到目前为止自己最风光的时候。只要蚌埠这场仗大好了,下一步进攻徐州乃至继续北上的战役也可能会交给自己指挥,到时候他李继民在国民军中足以和沈纲相提并论。
怀着如此心思,十一月十五号抵达蚌埠之后,李继民就是指挥部队迅速发起了进攻!
他要在寒冬来临之前打到徐州乃至山东去,彻底实现参谋部对于今年寒冬来临之前占领江苏和安徽的战略构想。
十一月的天气在南方诸省中虽然还保持着温热凉爽的天气,但是在北方地区气温已经慢慢降低,自从立冬过后蚌埠、徐州这些地区晚上的气温也变得很低了,国民军后勤部已经是开始给靠近北方作战的部队优先配发冬装了。
现在天气只是凉爽还好,但是随着时间继续过去,而且随着国民军继续北上的话,那么寒冬大雪天气就会对国民军的行动造成相当大的麻烦,到时北洋军也能够利用寒冷的天气为防守增加一定的筹码。
所以参谋部内是早已经有了预备方案,那就是希望在大雪天气来临之前尽量地把战线往北推进,最好是占领徐州,而天气真正到了大雪飞扬的时候,那么国民军就是暂停攻势,停下来休整,补充人员和物资,准备来年的春季攻势,再一口气打到北京去。
国民军从七月份宣布北伐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多月,而从八月份开始渡江作战到现在也已经有了三个半月,如此长时间的连续战斗让国民军的战争物资消耗众多,尽管之前国民军已经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足足一年,在苏南地区储备了大量的补给物资和弹药,但是前线部队一直持续高强度的战斗到现在,也让国民军的弹药储备下降到了比较低的层次,根据后勤部的预计,目前后勤部的弹药储备还能够支撑各部队进行大约一个月左右的进攻所用,而时间继续延长的话那么各部队的弹药供应就会出现短缺,到时候就只能是福州兵工厂生产多少前线部队用多少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弹药储备。
冬天的来临给国民军的行动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却未必是坏的,对于冯国璋等人来说自然是希望冬天大雪天气越早来越好,只要支撑下去缓过了这个冬天,北洋军就能够重新集结兵力,来年发动反攻夺回江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南方各省的人们也没有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停息了激情,甚至很多商家都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发了大财,比如给国民军供应军服、军被、军鞋等物资的厂家更是赚了的钵盆满盈。现在国民军的总兵力可是一天天都在大规模增加中,到目前为止,国民军的陆军兵力已经接近二十万人,加上其他非战斗兵力的以及海军和空军的话,总兵力超过二十五万没有问题。而到明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扩大,到时候国民军拥有超过三十万的总人数是可能的。
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所需要的各种军事物资可不是一般都多,军服、军被、军鞋这三大项可是让国民军辖区内的众商家赚足了钱,不但华夏银行直属的福鼎纺织公司接下了一大批的订单,而且还有众多公司也是获取了大批的订单,毕竟福鼎纺织公司的产能有限,要短时间内供应数十万套的军服也是有着极大困难,所以就让福杭纺织公司等纺织企业也获取了一大批的订单,甚至由于军服的冬装需求紧迫,这些纺织企业生产不过来就会外包给那些小型家庭作坊,不但是军服军被,其他的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军事物资大多也是这个模式,所以让国民军辖区的众多企业得到了大批军事物资订单的同时,也让国民军辖区内,尤其是上海、杭州周边的小型民营企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家庭式作坊兴许只有那么十来个人甚至只有几个人,但是他们的数量众多,不但能够有效的补充大型工厂的产能不足,而且还能繁荣地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