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独裁者

抗战独裁者 第51节

  重机枪阵地的后面,是九七式150MM迫击炮。

  十门九七式迫击炮,已经分散的部署在十个迫击炮阵地里面。

  一个巨大的圆形战壕里面,可以容纳一门迫击炮,以及一个弹药手,炮手,以及副射手。

  圆形战壕的四周,都连接有交通壕,以便在日军炮火打击的时候,方便人员迅速的撤退。

  不过火力支援团目前没有任何的任务,一切都在准备之中。

  在火力支援团的后面,则是部署着火炮支援团的二十四门山炮,以便及时的给前线部队提供掩护。

  蒙古军的攻击已经开始了,而且距离阵地已经不足两百米了。

  阵地上面的掷弹筒开始射击了起来,微型榴弹开始在蒙古军的各个火力点四周爆炸。

  顿时间,蒙古军的掩护火力弱小了很多。

  随着掷弹筒的攻击,七营的三挺九二式重机枪也开始射击了起来。

  子弹不断的朝着三百米距离外仍然射击的火力点打了过去,压制火力点的射击。

  七营阵地上面的十五挺歪把子轻机枪射击了起来,打击冲锋的蒙古军士兵。

  战士们露出了自己的脑袋,不断的瞄准射击靠近的蒙古军战士。

  双方的激战开始了,蒙古军的战士没有预料会遭到这样强大的火力打击,顿时间倒下了一片。

  后面观战的佐藤,已经是满脸的气愤了,面色铁青的看着前面的阵地。

  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自然听得出各种武器的生产国家。

  从开展到现在,阵地上面除了日式武器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国家的武器声音了。

  也就是说,现在拿着日本武器的中国军人,正在反抗自己的部队,这无疑对佐藤是一种侮辱。

  “八嘎。”佐藤看着前面的蒙古军倒下不少人,怒火更加的大了。

  “命令炮兵,立即压制他们的火力。”佐藤迅速的对一旁的传令兵喊道。

  传令兵得到命令之后,迅速的朝着后面的炮兵阵地跑了过去。

  这次日军虽然没有派遣多少部队,但是可是派遣了一个炮兵大队。

  这个炮兵大队可不是装备山炮的,而是装备着只有日军精锐部队才能够拥有的九一式105MM野炮。

  九一式105MM野炮最大的优点就是射程远,威力相对日军其余火炮来说还是十分大的,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重量十分的轻,方便任何野战部队使用。

  十二门的105MM野炮迅速的开始射击,压制阵地上面的火力。

  阵地上面的火力主要以歪把子轻机枪为主,听到炮弹声音之后,射手迅速的抱起轻机枪就跑。

  虽然105MM野炮的威力很大,但是面对着坚固的工事,显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更何况射手们已经转移了位置。

  “他娘的,105MM的火炮,日军真下本了。”龙炎拿着自己崭新的望远镜,观看着前面的战斗,当日军火炮射击的时候,龙炎倒是十分的惊讶。

  除了龙炎的部下,很少有人知道龙炎是炮兵出身,而且还在晋绥军中担任过炮兵副团长。

  这次的人才挖掘,总算让杨俊然给抓住了,担任了火炮支援团的团长。

  “团座,咱们这个山炮可不是对手,我看还是得让步兵把鬼子的火炮解决,否则我们即使开炮也得让人家给端了。”一营长走了过来,对龙炎说。

  龙炎点了点头,叫过来一个传令兵,低声的说了几句话。

  传令兵听完之后,迅速的朝着城内跑了过去。

  虽然日军有强大的火炮支援,但是阵地上面的轻机枪可是随时可以的转移。

  蒙古军在守军面前,根本就讨不到任何的好处。

  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蒙古军就已经伤亡了三百多人,根本就无力在发起进攻。

  李守信虽然想要在主子面前表现一番,但是他可不愿意把这点家当全部的赔进去。

  无奈之下的李守信,只能够下达撤退的命令。

  佐藤看到蒙古军撤退之后,倒是没有说什么,因为他准备让坦克协同作战,同时守军的火力他也搞清楚,他准备重新部署一下进攻的各个部队。

  而此刻的杨俊然,带领着徐达团近三千人的战士,迅速的迂回到了日军的身后。

  东北军的战士体格都不错,经过强行军之后,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疲倦,这让杨俊然还是十分佩服的。

  “徐达团长,马上命令部队修筑工事,按照U型工事修筑,机枪营和迫击炮营放在底部,担任火力支援。”杨俊然举起望远镜,看了看远处丝毫没有察觉到的日伪军部队。

  徐达敬礼之后,迅速的传达了杨俊然的命令。

  整个东北军部队在得到命令之后,迅速的忙碌了起来。

  这些东北军官兵无疑是优秀的,不一会的时间,工事就已经初具规模了。

  各种机枪的掩体,各个战壕之间的联系,火力死角的处置,都是十分的完美。

  东北军的战斗力不是吹嘘的,只不过经过张大少爷的带领之后,战斗力明显的下滑了。

  但是号称东北虎的东北军,最基本的军事素养,还是保持着的。

  杨俊然查看过东北军上交的武器,一个团的兵力,只有不到二十挺的轻重机枪。

  现在杨俊然给他们的标准,一个营就有轻重机枪十八挺,掷弹筒三十副,步兵炮三门。
首节 上一节 51/8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最风流

下一篇:大唐第一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