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阀 第751节
基洛夫的那一决定被认为是“唆使彼得格勒的干部养成游击习气和不服从中央”。基洛夫极力对此事进行解释,但毫无作用。他忍无可忍,宣布道:“我今后仍将照此办理。我在彼得格勒工作,就需要有我的人在身边。他们没必要在奥尔忠尼启则的接待室里坐冷板凳!”
渐渐地,基洛夫与政治局的关系紧张到了极点。
他开始尽量不往莫斯科跑。最使政治局委员们和斯大林恼怒的,是基洛夫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不断提高。
他们这些政治局委员,包括斯大林在内,没有一个是才华出众的演说家。
他们的公开演说总是那么干瘪无力、令人生厌。而基洛夫却恰恰相反,他以精彩的演讲而出名,并懂得如何接近群众。
政治局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向工人发表演说的,只有他一人。他曾经是个工人,所以很善于倾听工人的呼声,并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许多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党和工业战线上的高级干部,都想调到彼得格勒去工作,因为他们听说,基洛夫鼓力部下提倡议、搞创新,并乐于提拔那些愿意而且善于工作的人。他在彼得格勒的威信是不可动摇的。在彼得格勒工厂企业的领导人眼中,莫斯科各部的人民委员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基洛夫。
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基洛夫的巨大声望更是广为人知。这次大会是在一九二零中旬召开的。大会前,一切程序都预先规定好了,就连代表们欢迎领袖人物的掌声也不例外。每个政治局委员上主席台时,鼓掌时间规定为两分钟,欢迎斯大林的掌声应长达十分钟。
可是,当基洛夫出现在大会主席团时,全场顿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彼得格勒代表团欢迎他的激情,带动了整个会场。基洛夫所赢得的掌声持续之久,是其他政治局委员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会场外有人议论说,基洛夫所得到的荣誉,本是预先规定给斯大林一个人的。
基洛夫如此桀骜不驯,惹怒了斯大林。他决定将基洛夫调离彼得格勒,调令上通知基洛夫说,在莫斯科的中央组织部里,有一个重要领导职务正等着他上任。
但基洛夫并不急于去莫斯科,他拖延了好几天。借口要将他在彼得格勒着手的一系列重要事务处理完毕。
不仅如此,他出席政治局会议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看上去已经近似于挑衅了。
当然,基洛夫每次到莫斯科,斯大林都可以找借口留下他,不让他再回彼得格勒。但这样做势必引起公开争吵,而一吵之后。再要把基洛夫安置在中央的什么职位上,就难上加难了。
况且,不顾其本人意愿强行留住基洛夫也未必那么容易。难道不能逮捕他吗?不行。在列宁还活着的时候,斯大林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对一个政治局委员采取类似行动。
开除一个政治局委员,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要达到这一目的,开始就必须罗列基洛夫的罪名,把他说成是反列宁的异端,或是指责他违背党的总路线,从而在全党开展一场针对他的批判运动。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办法对斯大林说来是不可取的。
在面对中国人的进攻面前,斯大林必须要想方设法稳固这党的局面。他多次发表文章和口头声明,说什么在党内没有敌人,党已十分巩固,变得“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而一旦开展反基洛夫的运动,势必会引来流言蜚语,说党又重新陷入分裂,政治局意见不一。而且,斯大林明白,国外也会再次怀疑他的继承人制度的稳固性,这一点。正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愿听到的。
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面临的这个棘手的问题,大概只有一个办法:除掉基洛夫,同时将暗杀的罪责转嫁到原反对派领袖的头上。
这样,他就可以一箭双雕。在除掉基洛夫的同时,将列宁的一些亲密战友也结果掉。
那些人,不管斯大林怎样污蔑,仍然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象征,留在普通党员的心目中。斯大林深信如果他能证实,使“党的忠诚儿子”、政治局委员基洛夫流血的。正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其他反对派领导人,那他就有权要求:以血还血!
唯一能帮助斯大林准备这次谋杀的国家机关,是负责基洛夫安全的内务部彼得格勒分局。
但该分局局长菲利待·麦德维基与基洛夫友谊深长,因此,必须把麦德维基调走,另派一个“更可靠的人”去接待他。
斯大林正好有这样一个人。此人叫叶甫多基莫夫,是个老资格的“机关”工作人员。多年来,斯大林一直将他带在身边,不仅将他作为自己的贴身保镖,而且还把他看作是朋友以及酒伴。
叶甫多基莫夫从斯大林手里得到的赏赐,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内务部工作人员。
这个人生性古怪,与同事们格格不入,脸上表情呆滞,象块石板。他过去是个刑事犯,革命后才出狱,后又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他曾亲自指挥过几次大围剿,镇压反对苏维埃的叛匪。
于是这个党交给的光荣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第五百八十四章 惨战!
俄国人的矛盾和中国人一点关系也都没有!
在克敦斯诺亚尔斯克战场,张作霖的东北军团和俄国人的白卫军向苏俄红军发起了一波波的进攻。
而苏俄红军在固守阵地的同时,一样也不甘示弱,对中俄联军发起了一浪过过一浪的反击。
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企图用进攻压制住敌人,然后尽量争取到克敦斯诺亚尔斯克战场的主动,从而集中精力应付来自于两翼的敌人。
战争,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俄国人的吼声响彻云霄,甚至压过“隆隆”的炮声。中国人的头一排炮弹打偏了,炮弹在红军士兵的身旁爆炸,反倒像在给俄国人助威。
在前线指挥的李景林对着话筒喊叫,要求炮兵校正目标。第二排齐射打得很准,炮弹落在红军的冲锋队形里,人群随着爆炸的气浪四分五裂。
但红军不理会身边倒下的战友,穿过被炮火炸开的铁丝网,大踏步地向阵地上冲锋。惨白的月光下,漫山遍野都是钢盔和刺刀的反光,寒光闪耀。
巴巴洛克斯基上尉指挥的白卫军防守着阵地左翼高地,在他的旁边,是基艾诺夫上尉的连队。
红军炮火切断了两个连队之间的联系,巴巴洛克斯基急得火冒三丈。敢死队已经冲进他们之间的空当,从侧翼向他迂回攻击。
黑暗中,只听得那些布尔什维克有节奏的枪托碰撞声和吼叫声:“杀死沙皇的走狗们,英勇的布尔什维克前进!”
巴巴洛克斯基上尉抱起一挺机枪,大骂着向红军敢死队冲去:“屠夫们,都来吧!沙皇陛下万岁!”
一个排长拖不住他,急忙率领部下跟着巴巴洛克斯基冲击。他们虽然打退了红军敢死队,但正面冲锋的敌人还是涌上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战,殊死肉搏。
巴巴洛克斯基未能及时回师,左翼阵地动摇了,白卫军士兵跳出战壕向后退却。
基艾诺夫上尉见红军突破左翼阵地,自己有被包抄的危险,连忙且战且退。一个士兵在爆炸的火光中看到滚滚而来的烟雾,忽然就想到的曾经在俄国战场上使用过的毒气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以为是红军放的毒气。
“毒气,毒气!”他大喊大叫着躲避烟雾。
这一喊不要紧,正在撤退的白卫军立即混乱起来,人们挤成一团,乱哄哄地涌向李景林徒弟,张镶武少校防守的第二道防线。
张镶武拔出手枪连连向天空开枪,强制止住惊慌失措的溃兵,大声吼道:“站住,站住,谁要逃跑我就枪毙他,给我顶住!”
张镶武的恐吓起了作用,溃兵们掉转枪口,用猛烈的火力顶住追来的红军们。
张镶武毫不迟疑地整编了队伍,指定白卫军的下级军官代理战死长官的职务,进行反冲锋,中俄联军组成的部队一阵猛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张镶武马不停蹄地派出一个排,支援左翼的巴巴洛克斯基。
那些布尔什么维克们顶不住敌人交叉火力的夹击,抛下伤兵再次溃退。
渐渐地,基洛夫与政治局的关系紧张到了极点。
他开始尽量不往莫斯科跑。最使政治局委员们和斯大林恼怒的,是基洛夫在人民群众中的声望不断提高。
他们这些政治局委员,包括斯大林在内,没有一个是才华出众的演说家。
他们的公开演说总是那么干瘪无力、令人生厌。而基洛夫却恰恰相反,他以精彩的演讲而出名,并懂得如何接近群众。
政治局委员中敢于到工厂去向工人发表演说的,只有他一人。他曾经是个工人,所以很善于倾听工人的呼声,并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许多在其他城市工作的党和工业战线上的高级干部,都想调到彼得格勒去工作,因为他们听说,基洛夫鼓力部下提倡议、搞创新,并乐于提拔那些愿意而且善于工作的人。他在彼得格勒的威信是不可动摇的。在彼得格勒工厂企业的领导人眼中,莫斯科各部的人民委员加起来也抵不上一个基洛夫。
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基洛夫的巨大声望更是广为人知。这次大会是在一九二零中旬召开的。大会前,一切程序都预先规定好了,就连代表们欢迎领袖人物的掌声也不例外。每个政治局委员上主席台时,鼓掌时间规定为两分钟,欢迎斯大林的掌声应长达十分钟。
可是,当基洛夫出现在大会主席团时,全场顿时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彼得格勒代表团欢迎他的激情,带动了整个会场。基洛夫所赢得的掌声持续之久,是其他政治局委员连做梦都不敢想的。会场外有人议论说,基洛夫所得到的荣誉,本是预先规定给斯大林一个人的。
基洛夫如此桀骜不驯,惹怒了斯大林。他决定将基洛夫调离彼得格勒,调令上通知基洛夫说,在莫斯科的中央组织部里,有一个重要领导职务正等着他上任。
但基洛夫并不急于去莫斯科,他拖延了好几天。借口要将他在彼得格勒着手的一系列重要事务处理完毕。
不仅如此,他出席政治局会议的次数也越来越少。这看上去已经近似于挑衅了。
当然,基洛夫每次到莫斯科,斯大林都可以找借口留下他,不让他再回彼得格勒。但这样做势必引起公开争吵,而一吵之后。再要把基洛夫安置在中央的什么职位上,就难上加难了。
况且,不顾其本人意愿强行留住基洛夫也未必那么容易。难道不能逮捕他吗?不行。在列宁还活着的时候,斯大林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对一个政治局委员采取类似行动。
开除一个政治局委员,必须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程序。要达到这一目的,开始就必须罗列基洛夫的罪名,把他说成是反列宁的异端,或是指责他违背党的总路线,从而在全党开展一场针对他的批判运动。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办法对斯大林说来是不可取的。
在面对中国人的进攻面前,斯大林必须要想方设法稳固这党的局面。他多次发表文章和口头声明,说什么在党内没有敌人,党已十分巩固,变得“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而一旦开展反基洛夫的运动,势必会引来流言蜚语,说党又重新陷入分裂,政治局意见不一。而且,斯大林明白,国外也会再次怀疑他的继承人制度的稳固性,这一点。正是斯大林无论如何也不愿听到的。
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要解决面临的这个棘手的问题,大概只有一个办法:除掉基洛夫,同时将暗杀的罪责转嫁到原反对派领袖的头上。
这样,他就可以一箭双雕。在除掉基洛夫的同时,将列宁的一些亲密战友也结果掉。
那些人,不管斯大林怎样污蔑,仍然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象征,留在普通党员的心目中。斯大林深信如果他能证实,使“党的忠诚儿子”、政治局委员基洛夫流血的。正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和其他反对派领导人,那他就有权要求:以血还血!
唯一能帮助斯大林准备这次谋杀的国家机关,是负责基洛夫安全的内务部彼得格勒分局。
但该分局局长菲利待·麦德维基与基洛夫友谊深长,因此,必须把麦德维基调走,另派一个“更可靠的人”去接待他。
斯大林正好有这样一个人。此人叫叶甫多基莫夫,是个老资格的“机关”工作人员。多年来,斯大林一直将他带在身边,不仅将他作为自己的贴身保镖,而且还把他看作是朋友以及酒伴。
叶甫多基莫夫从斯大林手里得到的赏赐,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内务部工作人员。
这个人生性古怪,与同事们格格不入,脸上表情呆滞,象块石板。他过去是个刑事犯,革命后才出狱,后又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他曾亲自指挥过几次大围剿,镇压反对苏维埃的叛匪。
于是这个党交给的光荣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第五百八十四章 惨战!
俄国人的矛盾和中国人一点关系也都没有!
在克敦斯诺亚尔斯克战场,张作霖的东北军团和俄国人的白卫军向苏俄红军发起了一波波的进攻。
而苏俄红军在固守阵地的同时,一样也不甘示弱,对中俄联军发起了一浪过过一浪的反击。
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企图用进攻压制住敌人,然后尽量争取到克敦斯诺亚尔斯克战场的主动,从而集中精力应付来自于两翼的敌人。
战争,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
俄国人的吼声响彻云霄,甚至压过“隆隆”的炮声。中国人的头一排炮弹打偏了,炮弹在红军士兵的身旁爆炸,反倒像在给俄国人助威。
在前线指挥的李景林对着话筒喊叫,要求炮兵校正目标。第二排齐射打得很准,炮弹落在红军的冲锋队形里,人群随着爆炸的气浪四分五裂。
但红军不理会身边倒下的战友,穿过被炮火炸开的铁丝网,大踏步地向阵地上冲锋。惨白的月光下,漫山遍野都是钢盔和刺刀的反光,寒光闪耀。
巴巴洛克斯基上尉指挥的白卫军防守着阵地左翼高地,在他的旁边,是基艾诺夫上尉的连队。
红军炮火切断了两个连队之间的联系,巴巴洛克斯基急得火冒三丈。敢死队已经冲进他们之间的空当,从侧翼向他迂回攻击。
黑暗中,只听得那些布尔什维克有节奏的枪托碰撞声和吼叫声:“杀死沙皇的走狗们,英勇的布尔什维克前进!”
巴巴洛克斯基上尉抱起一挺机枪,大骂着向红军敢死队冲去:“屠夫们,都来吧!沙皇陛下万岁!”
一个排长拖不住他,急忙率领部下跟着巴巴洛克斯基冲击。他们虽然打退了红军敢死队,但正面冲锋的敌人还是涌上阵地。双方展开白刃战,殊死肉搏。
巴巴洛克斯基未能及时回师,左翼阵地动摇了,白卫军士兵跳出战壕向后退却。
基艾诺夫上尉见红军突破左翼阵地,自己有被包抄的危险,连忙且战且退。一个士兵在爆炸的火光中看到滚滚而来的烟雾,忽然就想到的曾经在俄国战场上使用过的毒气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以为是红军放的毒气。
“毒气,毒气!”他大喊大叫着躲避烟雾。
这一喊不要紧,正在撤退的白卫军立即混乱起来,人们挤成一团,乱哄哄地涌向李景林徒弟,张镶武少校防守的第二道防线。
张镶武拔出手枪连连向天空开枪,强制止住惊慌失措的溃兵,大声吼道:“站住,站住,谁要逃跑我就枪毙他,给我顶住!”
张镶武的恐吓起了作用,溃兵们掉转枪口,用猛烈的火力顶住追来的红军们。
张镶武毫不迟疑地整编了队伍,指定白卫军的下级军官代理战死长官的职务,进行反冲锋,中俄联军组成的部队一阵猛攻,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张镶武马不停蹄地派出一个排,支援左翼的巴巴洛克斯基。
那些布尔什么维克们顶不住敌人交叉火力的夹击,抛下伤兵再次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