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阀 第425节
“邓惜墨!”正看着一车车的物资装车运去,王恒岳忽然看到不远处邓夏急匆匆的跑过,一下叫住了他。
“恒帅!”英气勃发的邓夏一溜小跑跑了过来。
“那么急匆匆的要去哪?”王恒岳板着脸道。
“报告恒帅,我的装甲师已经拉到前线,我刚和总参谋长汇报了下情况,现在准备回到前线去!”
王恒岳点了点头:“上次打仗,我们出动了似是而非的‘装甲车’,但这却是你的装甲部队首战,给我打的漂亮一些!”
“是!”邓夏大声答道。
王恒岳沉吟了下:“亚眠会战已经结束,这是结束欧洲战争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我发给你们关于亚眠会战装甲车使用得失你记在心里了没有?”
“记在心里了!”邓夏响亮的回答道。
不过还是有些奇怪。亚眠会战甚至还没有结束,恒帅就已经亲自写了一份亚眠会战的总结,并且下发到了高级军官们的手里,尤其在被欧洲人称为“坦克”的装甲车上,恒帅写得更加是异常仔细。
邓夏很清楚的记得恒帅在总结上如此写道:
“……若无装甲部队,那在八月八日上午,德军就不会受那样严重的突然袭击,从而发生了不可收拾的恐慌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坦克,就感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结果不是投降就是逃走……
……德国人很愿意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在装甲车上。这种借口值得检讨,但却无不道理……会战中应以精神打击为目标……
……德国官兵的厌战情绪非常浓厚,而装甲车的忽然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多数情况下,官兵们都认为装甲车的迫近可以算是中止战斗的良好借口,他们的责任感可以使他们面对敌人的步兵奋勇战斗,但装甲车出现之后,他们就感到已有充分理由可以投降了!
八月八日这一战使德军的战斗力开始崩溃,尤其在预备队方面。他们已经没有希望找到足够的战略预备队以扭转局势使其对德方有利……
今后的战争已经变成不负责任的狂赌,这是我认为必败无疑的。对德国的那些指挥官而言,德国民族的命运实在是代价太高的赌注。于是战争应该结束了。
八月八日到十一日的会战便成为了最后会战……”
或许,恒帅在欧洲有着一张自己不知道的巨大情报网吧……
“惜墨,你给我好好听着。”王恒岳沉吟了下:“装甲车的使用,在国内战场上将是首次出现,精神打击,这一作用将是巨大的。我们不会如同亚眠会战那样大规模的使用装甲部队,但随着装甲车首次在国内战场上征战,必然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在进行阵地突破的同时,还起到瓦解敌人军心的作用!”
“是!恒帅的关于亚眠作战得失,我都已经牢牢记在心上了!”
王恒岳点了点头:“不光要记得,还要活学活用。这次不光是装甲部队,飞机也会上场,亚眠会战已经很好的指出,未来的战争将不再全是陆军的天下,而是陆海空一体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国民革命军还并没有落后!”
亚眠会战,协约国一共出动了2684门火炮、511辆坦、16辆装甲汽车和大约1000架飞机,当看到“亚眠会战得失”这一文件的时候,带给国民革命军心理上的震撼是极度之巨大的。
光靠步兵,光靠勇敢作战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即便拥有再多的机枪,也许在海陆空全方面的攻击之下而丧失抵抗能力。即便拥有再多的士兵,也会在装甲车和飞机大炮的联合打击之下而一败涂地。
王恒岳的这一份报告,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欧战的行将结束,这些中国军官们的作战思路也在起着重大变化,欧战带给他们的启示实在是太多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所幸做为一个旁观者,他们领悟到了太多,也知道了太多战场上的新鲜事物!
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装护侨!!
公元1918年。
这一年,欧战结束;这一年,在中国南北方战争不断;这一年,直皖矛盾重重;这一年,在南方的王恒岳准备北伐!
但就在王恒岳北伐在即,在俄国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把直系、皖系、奉系和王恒岳的西南系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他们的这次合作,不是为了彼此利益,而是为了:
国家尊严!
国家尊严大于派系矛盾,国家荣誉大于内战!
俄国的十月革命,让一百多万滞留在俄罗斯境内的华侨,面对混乱而血腥的俄罗斯内战,其生命和财产都遭到空前威胁。
告急文电雪片般地从海参崴飞往北京:
同胞正在挨饿,一些华侨的日均粮食只有四两……
同胞正被劫掠,无论是俄罗斯的饿红军还是白军,只要是扛着枪的老毛子,都把华侨当做予取予夺的金库……
同胞正被屠杀,俄罗斯相互对立的武装派系,都强拉华侨的壮丁,套上一件脏兮兮的军装,这些只听得懂“乌拉”的中国人,就被投入到了枪林弹雨之中。即使未被强拉壮丁的,也在一拨拨穿制服的强盗面前,宛如待宰的羔羊。甚至连以“护侨”名义出兵俄罗斯的日本军队,也莫名其妙地对华人大开杀戒……
百万华侨翘首南望,向着北京求救!
此时中国得到国际承认的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却焦头烂额,一边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边要应对山头林立的国内各派势力。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黑暗、腐朽、反动”的北洋政府,也顶住各方压力,下令出兵西伯利亚武装护侨,甚至不顾日本的威胁警告。
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执政者第一次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侨胞的利益和安全。1918年,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来自圣彼得堡的革命巨浪,涌到太平洋海岸时,几乎只剩下了几朵小小的浪花。远东地区不足一万人的布尔什维克,并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更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在通过突然的军事政变占领了伊尔库茨克、海参崴、伯利、海兰泡等战略要地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快就被颠覆,布尔什维克依然只能在地下进行游击战。
占据优势地位的是捍卫旧政权的白卫军,但也在走马灯般地替换着领袖和政权名称,“西伯利亚临时政府”、“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全俄临时政府”、“全俄政府”,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鼎沸。
此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他们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派出了大量华工,其中不少由陆路经俄罗斯前往前线。俄国陷入内乱之后,这些华工陆续汇聚到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惨。
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远东之后,海参崴等地的局势也开始不安,暴动的消息一日数惊。当地华侨纷纷涌向中国驻海参崴总领馆,“来馆呼吁,接踵而至”。在俄国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控制的情况下,华侨团体如海参崴中华总商会、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伯力中华总商会、阿穆尔省华侨总会等,都紧急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
控制东北的张作霖等奉系军阀,与控制北京的皖系军阀,矛盾极深,但在护侨的问题上,双方罕见地保持了一致。
奉天、吉林两省奉命,立即抽调了大批兵力。张作霖等还在华侨中推广自我保护办法:“一、财产造册送交俄官,以为损失索赔根据。二、紧急时悬挂国旗,标示华侨。三、各商设团自卫。”
但是,这种隔靴搔痒的办法已经无法应付俄罗斯越来越恶化的局势。
“恒帅!”英气勃发的邓夏一溜小跑跑了过来。
“那么急匆匆的要去哪?”王恒岳板着脸道。
“报告恒帅,我的装甲师已经拉到前线,我刚和总参谋长汇报了下情况,现在准备回到前线去!”
王恒岳点了点头:“上次打仗,我们出动了似是而非的‘装甲车’,但这却是你的装甲部队首战,给我打的漂亮一些!”
“是!”邓夏大声答道。
王恒岳沉吟了下:“亚眠会战已经结束,这是结束欧洲战争的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我发给你们关于亚眠会战装甲车使用得失你记在心里了没有?”
“记在心里了!”邓夏响亮的回答道。
不过还是有些奇怪。亚眠会战甚至还没有结束,恒帅就已经亲自写了一份亚眠会战的总结,并且下发到了高级军官们的手里,尤其在被欧洲人称为“坦克”的装甲车上,恒帅写得更加是异常仔细。
邓夏很清楚的记得恒帅在总结上如此写道:
“……若无装甲部队,那在八月八日上午,德军就不会受那样严重的突然袭击,从而发生了不可收拾的恐慌现象。步兵看到步枪和机关枪都不能阻止对方的坦克,就感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结果不是投降就是逃走……
……德国人很愿意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在装甲车上。这种借口值得检讨,但却无不道理……会战中应以精神打击为目标……
……德国官兵的厌战情绪非常浓厚,而装甲车的忽然出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多数情况下,官兵们都认为装甲车的迫近可以算是中止战斗的良好借口,他们的责任感可以使他们面对敌人的步兵奋勇战斗,但装甲车出现之后,他们就感到已有充分理由可以投降了!
八月八日这一战使德军的战斗力开始崩溃,尤其在预备队方面。他们已经没有希望找到足够的战略预备队以扭转局势使其对德方有利……
今后的战争已经变成不负责任的狂赌,这是我认为必败无疑的。对德国的那些指挥官而言,德国民族的命运实在是代价太高的赌注。于是战争应该结束了。
八月八日到十一日的会战便成为了最后会战……”
或许,恒帅在欧洲有着一张自己不知道的巨大情报网吧……
“惜墨,你给我好好听着。”王恒岳沉吟了下:“装甲车的使用,在国内战场上将是首次出现,精神打击,这一作用将是巨大的。我们不会如同亚眠会战那样大规模的使用装甲部队,但随着装甲车首次在国内战场上征战,必然给敌人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撼,在进行阵地突破的同时,还起到瓦解敌人军心的作用!”
“是!恒帅的关于亚眠作战得失,我都已经牢牢记在心上了!”
王恒岳点了点头:“不光要记得,还要活学活用。这次不光是装甲部队,飞机也会上场,亚眠会战已经很好的指出,未来的战争将不再全是陆军的天下,而是陆海空一体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国民革命军还并没有落后!”
亚眠会战,协约国一共出动了2684门火炮、511辆坦、16辆装甲汽车和大约1000架飞机,当看到“亚眠会战得失”这一文件的时候,带给国民革命军心理上的震撼是极度之巨大的。
光靠步兵,光靠勇敢作战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即便拥有再多的机枪,也许在海陆空全方面的攻击之下而丧失抵抗能力。即便拥有再多的士兵,也会在装甲车和飞机大炮的联合打击之下而一败涂地。
王恒岳的这一份报告,来的实在是太及时了。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欧战的行将结束,这些中国军官们的作战思路也在起着重大变化,欧战带给他们的启示实在是太多了。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
所幸做为一个旁观者,他们领悟到了太多,也知道了太多战场上的新鲜事物!
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装护侨!!
公元1918年。
这一年,欧战结束;这一年,在中国南北方战争不断;这一年,直皖矛盾重重;这一年,在南方的王恒岳准备北伐!
但就在王恒岳北伐在即,在俄国发生的一件事情,却把直系、皖系、奉系和王恒岳的西南系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
他们的这次合作,不是为了彼此利益,而是为了:
国家尊严!
国家尊严大于派系矛盾,国家荣誉大于内战!
俄国的十月革命,让一百多万滞留在俄罗斯境内的华侨,面对混乱而血腥的俄罗斯内战,其生命和财产都遭到空前威胁。
告急文电雪片般地从海参崴飞往北京:
同胞正在挨饿,一些华侨的日均粮食只有四两……
同胞正被劫掠,无论是俄罗斯的饿红军还是白军,只要是扛着枪的老毛子,都把华侨当做予取予夺的金库……
同胞正被屠杀,俄罗斯相互对立的武装派系,都强拉华侨的壮丁,套上一件脏兮兮的军装,这些只听得懂“乌拉”的中国人,就被投入到了枪林弹雨之中。即使未被强拉壮丁的,也在一拨拨穿制服的强盗面前,宛如待宰的羔羊。甚至连以“护侨”名义出兵俄罗斯的日本军队,也莫名其妙地对华人大开杀戒……
百万华侨翘首南望,向着北京求救!
此时中国得到国际承认的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却焦头烂额,一边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边要应对山头林立的国内各派势力。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黑暗、腐朽、反动”的北洋政府,也顶住各方压力,下令出兵西伯利亚武装护侨,甚至不顾日本的威胁警告。
这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中,执政者第一次在海外动用军事力量,以保护侨胞的利益和安全。1918年,全世界都对中国刮目相看!
来自圣彼得堡的革命巨浪,涌到太平洋海岸时,几乎只剩下了几朵小小的浪花。远东地区不足一万人的布尔什维克,并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更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在通过突然的军事政变占领了伊尔库茨克、海参崴、伯利、海兰泡等战略要地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快就被颠覆,布尔什维克依然只能在地下进行游击战。
占据优势地位的是捍卫旧政权的白卫军,但也在走马灯般地替换着领袖和政权名称,“西伯利亚临时政府”、“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全俄临时政府”、“全俄政府”,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鼎沸。
此时,滞留在俄国境内的华侨,足有百万之众。他们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派出了大量华工,其中不少由陆路经俄罗斯前往前线。俄国陷入内乱之后,这些华工陆续汇聚到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惨。
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到远东之后,海参崴等地的局势也开始不安,暴动的消息一日数惊。当地华侨纷纷涌向中国驻海参崴总领馆,“来馆呼吁,接踵而至”。在俄国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控制的情况下,华侨团体如海参崴中华总商会、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伯力中华总商会、阿穆尔省华侨总会等,都紧急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
控制东北的张作霖等奉系军阀,与控制北京的皖系军阀,矛盾极深,但在护侨的问题上,双方罕见地保持了一致。
奉天、吉林两省奉命,立即抽调了大批兵力。张作霖等还在华侨中推广自我保护办法:“一、财产造册送交俄官,以为损失索赔根据。二、紧急时悬挂国旗,标示华侨。三、各商设团自卫。”
但是,这种隔靴搔痒的办法已经无法应付俄罗斯越来越恶化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