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第452节
当轮到司马懿时,司马懿两手空空,打饭的人看到司马懿如此模样,便问道:“新来的?”
司马懿点了点头。
打饭的人随即拿出了一个陶碗,从锅里面呈出来了一碗大米熬制而成的稀饭,然后将司马懿打发走了。
司马懿端着那碗热气腾腾的稀饭,刚刚离开,便听见后面传来了“啪”的一声清脆的响声。他回头一看,但见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脸愤怒的将手中的陶碗狠狠的甩在了地上,整个陶碗已经被摔的稀巴烂了。
“我们干了一天的活,你们就让我们吃这个?这个能吃得饱吗?我们吃不饱。拿什么来干活?我不吃这样的饭!”那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愤怒的冲那个打饭的人吼道。
打饭的人也是一脸的无奈。说道:“这位兄弟。我也不想这样啊,这都是上面吩咐的,我们只能照做,别说是你们吃不饱,就连我们也吃不饱,整天饿肚子。可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你放屁!”壮汉一把掀翻了打饭的桌子,将一桶桶稀饭给踹翻。然后抡起钵盂般大小的拳头,直接朝那个打饭的人脸色打了过去。
“砰!”
一声闷响,壮汉一拳便将打饭人的鼻梁骨给打断了,鲜血登时从鼻腔中喷涌而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壮汉这么一闹事,其余手持陶碗的汉子也都纷纷参与了进来,将那群打饭的人都给团团包围了起来,一个也没有放走,挥拳便打。
现场一片混乱,片刻之后。那群打饭的人都被愤怒的士兵打的半死,满身血污的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样子。
这时,一群穿着铁甲,手持兵刃的士兵从远处快速奔跑过来,一个头戴铁盔的汉子看到地上的一片狼藉,以及被推翻的一桶桶稀饭,冷眼扫视了一圈,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一个打饭的人见到这群士兵跑了过来,登时从雪地上爬了过去,抱住那个人的腿,哀求道:“大人,就是他带头闹事,还把我们给打了一顿,还大骂大人……”
“混账东西!来人啊,把他给我抓起来!”军官怒不可遏的下达了命令,身后的甲士一拥而上,刚想要去捉拿那个带头闹事的汉子。
却不想,那个汉子朗声叫道:“兄弟们,我们是来当兵的,不是来给他们当奴隶的,他们拿我们不当人看,还不让吃饱饭,我们跟他们拼了!”
汉子振臂一呼,立刻引来百余人的响应,这些人都像是被逼急了,一起对抗起来了那群甲士。
那些甲士只有十几个人,哪里是这百余人的对手,更没有料到有人敢闹事,反被这百余人三下五除二的给撂倒了,抢夺下来了兵刃,直接将这些甲士给杀了。
那个带头闹事的汉子,更是提着一口鲜血淋漓的刀,直接砍掉了那个军官的脑袋,然后让弟兄们捡起地上的武器,跟他一起杀出去。
就在这时,越来越多的甲士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反将这百余人给包围在了坎心里,其中不少人持着弓箭,纷纷张开弓箭,满弓待射。
“放箭!”
随着一声令下,弓箭手纷纷射出了箭矢,数以百计的箭矢密密麻麻的,组成了一阵箭雨,可怜被包围的那百余闹事的人,都被箭矢射中,全部倒在了血泊当中,无一人生还!
这时,一个骑着战马的军官走了过来,扬起马鞭指着地上被乱箭射杀的百余人,厉声道:“你们都给我听着!谁再敢聚众闹事,这就是下场!吃完午饭,都快点给我去干活!今天天黑之前要是完不成任务,谁都别想吃饭!”
说完,这个军官便让士兵割下了这百余人的人头,高高的挂在旗杆上,起着警示的作用。
这一幕,司马懿看的一清二楚,他作为旁观者,对那百余人感到很是不值得。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才最终酿成了此祸,甚至连命都没有了,真的是太愚蠢了。
“唉!”司马懿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并且无奈的摇了摇头,刚一转身,便赫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人正在皱着眉头观望着这里的局势,那人身穿皮甲,腰中别着一柄长刀,身后站着几名随从,看他的打扮,应该是个屯长。
这个屯长的双眸深邃,道道精光从眼睛里射出,看起来非常有神,而且长的方面大耳,高鼻梁,大嘴巴,身长八尺有余,身材魁梧健壮,也不失为是一个壮汉。
司马懿在看那个屯长的同时,那个屯长也注意到了司马懿,四目短暂的相接,转瞬即逝,但在司马懿的眼里,这个屯长并非一般人物。
而且,司马懿从这个屯长的眼神里能够看出,这个人与这次的流血事件,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因为。像他这样的旁观者。只会对死去的人而感到惋惜。不会流露出悲伤之情。反而那个屯长的眼神里流露出来了许多悲伤之情,虽然极力的掩饰,却依然逃不脱他的眼睛。
司马懿随便拉住了一个士兵,指着那个转身离开的屯长的背影问道:“那个人是谁啊?”
“你新来的吧?他你都不认识?他可是我们军中鼎鼎大名的勇士,姓文,名聘,虽然只是当了一个屯长,但就连大都督蔡瑁都敬让其三分。”士兵看了一眼那个远去的背影。便回答道。
司马懿听后,顿时感到有些惊奇,之后又向那个士兵询问了一下关于文聘的情况。
那个士兵也很爱说话,当即将他所了解的文聘的情况,全部告诉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听完这个士兵说的话后,顿时觉得文聘是个可用之才,心中已经定下了去拉拢文聘的打算。只是,此时此刻,司马懿初来乍到,还不能贸然行动。水军营寨里的事情,他想了解的更加全面一些。这样一来,他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文聘,字仲业,南阳郡宛县人,自幼习武,弓马娴熟,武力过人,但因其家贫,遂在襄阳投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文聘从一个小小的士兵做起,凭借自己过人的武艺,在征讨山贼、流寇的时候,屡立战功,斩首差不多一百多人,其中更不乏有十几个头目。按理说,文聘可以升官的,但是文聘穷怕了,家里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嫂,妹妹,小侄子,小侄女等人,都需要用钱,所以,文聘每次立功,都不愿意受封,却只要奖赏。
文聘所得奖赏,全部托人送往位于宛县的老家,让家里的亲人可以过的好一些。
有人说文聘傻,有官不愿意当,有钱却给了家人,自己则不留分毫,是世上第一傻人。
文聘只是一笑了之。
后来,文聘在军中的名声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文聘每次战斗都冲锋在最前面,杀贼最多,也最勇敢。再后来,连大都督蔡瑁都知道了文聘的名字,想要调文聘到自己身边为将,却被文聘一口回绝。
蔡瑁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好给了文聘一个屯长的官来当,以表彰文聘的战功,免得有人说他有功不赏。
担任屯长的文聘,常常率领自己所部的一百人冲锋陷阵,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战绩,所以,文聘的这一屯将士,是整个军队的中坚力量。即便是蔡庆、蔡祝都对文聘客客气气的,还要依靠文聘来打胜仗。
不过,随着荆州水军的日益稳定,加上蔡氏的势力扩张,军队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成为了蔡氏赚钱的囊中之物,蔡氏在荆州大肆置办田产,然后驱使士兵为其耕种,除此之外,还让士兵修建庙宇,挖矿,建造船只等等,凡是脏活、累活,基本上都是士兵来做。
不仅如此,蔡氏还想法设法的挖空军队里的物资,水军装备良莠不齐,蔡氏常常以次充好,弄得荆州水军一片狼烟。
文聘处在最基层,自然不愿意看到蔡氏盘剥士兵的军饷,虽然他的那一屯兵力并不受到影响,但文聘却十分同情其余士兵,常常接济其余士兵。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文聘便在心里埋下了推翻蔡氏,重整荆州水军的想法。
只可惜,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指望文聘一个人,只怕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文聘在军营里经常走动,拉拢了不少基层的军官,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突然向蔡氏发难,在军队里来个大洗牌。
但是,文聘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虽有基层基础,却没有上层关系,这个计划也就无限期的搁置了。
午时刚过,文聘聚集了七八十个屯长,秘密的集结在他的军营里,由于他军营的特殊性,所以蔡氏的人一般无法涉足,而且在蔡氏眼里,文聘是一个很听话的将领,所以也没人监视他。
正因为这些原因,文聘才得以聚集这么多人在一起,商议今天的事情。
司马懿点了点头。
打饭的人随即拿出了一个陶碗,从锅里面呈出来了一碗大米熬制而成的稀饭,然后将司马懿打发走了。
司马懿端着那碗热气腾腾的稀饭,刚刚离开,便听见后面传来了“啪”的一声清脆的响声。他回头一看,但见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一脸愤怒的将手中的陶碗狠狠的甩在了地上,整个陶碗已经被摔的稀巴烂了。
“我们干了一天的活,你们就让我们吃这个?这个能吃得饱吗?我们吃不饱。拿什么来干活?我不吃这样的饭!”那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愤怒的冲那个打饭的人吼道。
打饭的人也是一脸的无奈。说道:“这位兄弟。我也不想这样啊,这都是上面吩咐的,我们只能照做,别说是你们吃不饱,就连我们也吃不饱,整天饿肚子。可我们有什么办法,我们也无能为力啊!”
“你放屁!”壮汉一把掀翻了打饭的桌子,将一桶桶稀饭给踹翻。然后抡起钵盂般大小的拳头,直接朝那个打饭的人脸色打了过去。
“砰!”
一声闷响,壮汉一拳便将打饭人的鼻梁骨给打断了,鲜血登时从鼻腔中喷涌而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壮汉这么一闹事,其余手持陶碗的汉子也都纷纷参与了进来,将那群打饭的人都给团团包围了起来,一个也没有放走,挥拳便打。
现场一片混乱,片刻之后。那群打饭的人都被愤怒的士兵打的半死,满身血污的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的样子。
这时,一群穿着铁甲,手持兵刃的士兵从远处快速奔跑过来,一个头戴铁盔的汉子看到地上的一片狼藉,以及被推翻的一桶桶稀饭,冷眼扫视了一圈,急忙问道:“怎么回事?”
一个打饭的人见到这群士兵跑了过来,登时从雪地上爬了过去,抱住那个人的腿,哀求道:“大人,就是他带头闹事,还把我们给打了一顿,还大骂大人……”
“混账东西!来人啊,把他给我抓起来!”军官怒不可遏的下达了命令,身后的甲士一拥而上,刚想要去捉拿那个带头闹事的汉子。
却不想,那个汉子朗声叫道:“兄弟们,我们是来当兵的,不是来给他们当奴隶的,他们拿我们不当人看,还不让吃饱饭,我们跟他们拼了!”
汉子振臂一呼,立刻引来百余人的响应,这些人都像是被逼急了,一起对抗起来了那群甲士。
那些甲士只有十几个人,哪里是这百余人的对手,更没有料到有人敢闹事,反被这百余人三下五除二的给撂倒了,抢夺下来了兵刃,直接将这些甲士给杀了。
那个带头闹事的汉子,更是提着一口鲜血淋漓的刀,直接砍掉了那个军官的脑袋,然后让弟兄们捡起地上的武器,跟他一起杀出去。
就在这时,越来越多的甲士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反将这百余人给包围在了坎心里,其中不少人持着弓箭,纷纷张开弓箭,满弓待射。
“放箭!”
随着一声令下,弓箭手纷纷射出了箭矢,数以百计的箭矢密密麻麻的,组成了一阵箭雨,可怜被包围的那百余闹事的人,都被箭矢射中,全部倒在了血泊当中,无一人生还!
这时,一个骑着战马的军官走了过来,扬起马鞭指着地上被乱箭射杀的百余人,厉声道:“你们都给我听着!谁再敢聚众闹事,这就是下场!吃完午饭,都快点给我去干活!今天天黑之前要是完不成任务,谁都别想吃饭!”
说完,这个军官便让士兵割下了这百余人的人头,高高的挂在旗杆上,起着警示的作用。
这一幕,司马懿看的一清二楚,他作为旁观者,对那百余人感到很是不值得。只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才最终酿成了此祸,甚至连命都没有了,真的是太愚蠢了。
“唉!”司马懿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并且无奈的摇了摇头,刚一转身,便赫然看见远处有一个人正在皱着眉头观望着这里的局势,那人身穿皮甲,腰中别着一柄长刀,身后站着几名随从,看他的打扮,应该是个屯长。
这个屯长的双眸深邃,道道精光从眼睛里射出,看起来非常有神,而且长的方面大耳,高鼻梁,大嘴巴,身长八尺有余,身材魁梧健壮,也不失为是一个壮汉。
司马懿在看那个屯长的同时,那个屯长也注意到了司马懿,四目短暂的相接,转瞬即逝,但在司马懿的眼里,这个屯长并非一般人物。
而且,司马懿从这个屯长的眼神里能够看出,这个人与这次的流血事件,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因为。像他这样的旁观者。只会对死去的人而感到惋惜。不会流露出悲伤之情。反而那个屯长的眼神里流露出来了许多悲伤之情,虽然极力的掩饰,却依然逃不脱他的眼睛。
司马懿随便拉住了一个士兵,指着那个转身离开的屯长的背影问道:“那个人是谁啊?”
“你新来的吧?他你都不认识?他可是我们军中鼎鼎大名的勇士,姓文,名聘,虽然只是当了一个屯长,但就连大都督蔡瑁都敬让其三分。”士兵看了一眼那个远去的背影。便回答道。
司马懿听后,顿时感到有些惊奇,之后又向那个士兵询问了一下关于文聘的情况。
那个士兵也很爱说话,当即将他所了解的文聘的情况,全部告诉给了司马懿。
司马懿听完这个士兵说的话后,顿时觉得文聘是个可用之才,心中已经定下了去拉拢文聘的打算。只是,此时此刻,司马懿初来乍到,还不能贸然行动。水军营寨里的事情,他想了解的更加全面一些。这样一来,他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文聘,字仲业,南阳郡宛县人,自幼习武,弓马娴熟,武力过人,但因其家贫,遂在襄阳投军。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文聘从一个小小的士兵做起,凭借自己过人的武艺,在征讨山贼、流寇的时候,屡立战功,斩首差不多一百多人,其中更不乏有十几个头目。按理说,文聘可以升官的,但是文聘穷怕了,家里的父亲、母亲,哥哥,嫂嫂,妹妹,小侄子,小侄女等人,都需要用钱,所以,文聘每次立功,都不愿意受封,却只要奖赏。
文聘所得奖赏,全部托人送往位于宛县的老家,让家里的亲人可以过的好一些。
有人说文聘傻,有官不愿意当,有钱却给了家人,自己则不留分毫,是世上第一傻人。
文聘只是一笑了之。
后来,文聘在军中的名声越来越大,大家都知道文聘每次战斗都冲锋在最前面,杀贼最多,也最勇敢。再后来,连大都督蔡瑁都知道了文聘的名字,想要调文聘到自己身边为将,却被文聘一口回绝。
蔡瑁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只好给了文聘一个屯长的官来当,以表彰文聘的战功,免得有人说他有功不赏。
担任屯长的文聘,常常率领自己所部的一百人冲锋陷阵,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战绩,所以,文聘的这一屯将士,是整个军队的中坚力量。即便是蔡庆、蔡祝都对文聘客客气气的,还要依靠文聘来打胜仗。
不过,随着荆州水军的日益稳定,加上蔡氏的势力扩张,军队已经成为了一个空壳,成为了蔡氏赚钱的囊中之物,蔡氏在荆州大肆置办田产,然后驱使士兵为其耕种,除此之外,还让士兵修建庙宇,挖矿,建造船只等等,凡是脏活、累活,基本上都是士兵来做。
不仅如此,蔡氏还想法设法的挖空军队里的物资,水军装备良莠不齐,蔡氏常常以次充好,弄得荆州水军一片狼烟。
文聘处在最基层,自然不愿意看到蔡氏盘剥士兵的军饷,虽然他的那一屯兵力并不受到影响,但文聘却十分同情其余士兵,常常接济其余士兵。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文聘便在心里埋下了推翻蔡氏,重整荆州水军的想法。
只可惜,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指望文聘一个人,只怕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文聘在军营里经常走动,拉拢了不少基层的军官,都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然后突然向蔡氏发难,在军队里来个大洗牌。
但是,文聘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虽有基层基础,却没有上层关系,这个计划也就无限期的搁置了。
午时刚过,文聘聚集了七八十个屯长,秘密的集结在他的军营里,由于他军营的特殊性,所以蔡氏的人一般无法涉足,而且在蔡氏眼里,文聘是一个很听话的将领,所以也没人监视他。
正因为这些原因,文聘才得以聚集这么多人在一起,商议今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