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 第406节
到了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许褚、吕蒙等人胡乱吃了一些干粮填饱了肚子,这才集合队伍,全部来到了邯郸城的南门外。
邯郸城作为赵国文化的都城,其城池的防御十分坚固,与邺城一样,邯郸城的外围也同样有着一道护城河,如果不放下吊桥,大军是无法通过那宽阔的护城河的。
当然,如果会游泳的话,你可以轻松的游过去。但是,在大敌当前之际,城楼上的敌军士兵能会眼睁睁的看着你游到护城河的对岸?
许褚带领着吕蒙等一千轻骑,来到了邯郸城的南门外,停在距离护城河还有五十步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内,是安全的范围,站在城墙上的敌军弓箭手,无法射击到这里。
“里面的人都给我听着,我乃虎贲大将军许褚,奉天子之令前来缉拿反贼曹操,如果你们识相的,就赶快把曹操给我交出来,我可免你们一死!另外,摄政王有令,罪只在曹操一人,其余人等只要投降,便一概不究,仍旧是我大汉朝的忠臣良将,如果你们胆敢助纣为虐,摄政王便率领十万大军,踏平此城!”许褚策马向前,朗声冲着邯郸城里的人大声喊道。
邯郸城的城楼上,站满了曹军的士兵,其中一个头戴铁盔。身披铁甲的汉子对身边的人说道:“都不要听他胡说。天子刚刚登基。尚且年幼,一个还不到一岁的小孩子,还是吃奶的年纪,能够知道什么,这一切,都是张彦则暗中操纵,张彦名为摄政王,实际上是窃国之贼。你们千万不要听这个莽夫的说辞!”
说话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曹操从邺城里救出来的曹洪。
城墙上的士兵听了曹洪的这番话后,都觉得曹洪说的极有道理。天子刘协今年在袁绍和张彦的大战中死去,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至于到底是死在谁的手上,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未有个定论。
版本有两个,一个说是袁绍杀死的,另一个则说是张彦害死的。一时间众说纷纭,也让许多人难以猜测。
就在当时。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得知刘协死在了战场上,也都听到了这两个不同版本的消息,但是他们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坐山观虎斗。
其中,孙策没有那个实力来与张彦开战,正处在陈登的经济制裁之下,江东的一些物资极度匮乏,而且在孙策的卧榻之侧,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山越,如果他向张彦开战,那些被他镇压下去的山越,很有可能就会趁虚而入,攻破他的老巢。
而刘表的选择极为简单,就是坐山观虎斗,他既跟张彦保持友好,又暗中支持袁绍,双雄决战,无论那一方败了,他都不得罪。
所以,在当时张彦和袁绍决战之际,刘表的中庸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张彦。如果,那个时候刘表响应袁绍,率领大军攻击张彦的话,那么张彦的胜利就不会来的那么快,甚至有可能在袁绍和刘表的夹击之下濒危灭亡。
当然,刘表之所以选择不出兵,也是有他的道理。自从刘表任命刘备为荆南都督之后,荆南四郡在刘备的管辖下,健步如飞,人口、经济都所有增长,就连军事实力,也较之前造反的张羡有过之而无不及。
加上蔡瑁又不停的在刘表身边说刘备的坏话,以至于刘表开始渐渐怀疑刘备,所以,即便是他知道自己和袁绍联手有可能灭掉张彦,从而入主中原,但后方有所顾虑,即便是他能问鼎中原,后院一旦起火,万一烧到了襄阳一带,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就是刘表选择不出兵的理由,并且在之后开始时刻关注着荆南四郡的情况,已经有了慢慢削弱刘备的意思。
其实,说白了,刘表就是个自守之徒,只要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出事,其他的一概不管不问。
毕竟,刘表已经接近迟暮之年,早年的血气方刚早已经不见了,几年前他还试图参与角逐中原的战争,甚至把江东猛虎孙坚也给干死了,还把袁术占领的南阳郡给夺了下来,将袁术逼到了淮南一带。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发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这几年里,刘表一心扑在发展和建设荆州上,很少有战争发生。
随后,新皇刘冯登基,张彦以王的身份继续摄政,并且诏告了天下。
可以说,现在全天下谁都知道皇帝是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还处在嗷嗷待哺的阶段,天下大事,一切军政大权,都由张彦一人说的算,大汉朝,也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也就是还没有灭亡,名义上,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不管你走到那里,都是大汉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当官的人,都还要受到朝廷的管理,张彦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发布的命令,你明知道这不是出自皇帝本人的意思,但还是得遵从。
正因为张彦有这个优势,才能立足中原,盛气凌人。
此时,许褚在外面大喊大叫,可城楼上的曹军将士却对许褚置之不理。
于是,许褚也不再多费口舌,然后单搦典韦,想要和典韦一较高下。
曹洪听到这个信息后,便立刻派人去了城里,通知曹操,并且询问该如何应对。
曹操此时正待在邯郸城的武库里,典韦护卫在曹操身边,除此之外,荀彧、许攸、荀谌都环绕在曹操的身边,正在巡视着王伦等人是如何配置霹雳火雷的。
上次的战争中,曹操首次利用霹雳火雷来攻城,结果让曹操很是欣赏,而且也从霹雳火雷上尝到了甜头。
为此,一回到邯郸城的曹操,便立刻下令王伦加紧赶制霹雳火雷,并且增派人手到了一千人,全部听从王伦一个人的指挥,专门负责生产霹雳火雷。
曹操正带着众人在武库里进行巡视,一名士兵便从外面跑了进来,直接来到了曹操的身边,抱拳道:“启禀主公,张彦的先锋军队已经抵达了邯郸城下,来人自称是虎贲大将军许褚,并且在城外叫嚣着要与典校尉决一死战,还声称要砍下典校尉的人头当……”
说到这里时,士兵斜眼看了看曹操身旁的典韦,见典韦的额头上已经皱起了眉头,便不再往下说了。
谁知,典韦倒是很想知道许褚说了什么,便问道:“许褚那厮到底说什么,快如实说来,否则的话,我割了你的舌头!”
士兵吓得面如土色,立刻说道:“许褚说要砍下典校尉的人头当夜壶用……”
“欺人太甚!”典韦一听到这话,顿时愤怒不已,紧握的拳头直接朝墙壁上砸了过去,只听见一声“砰”的一声沉闷的声音,墙壁上被砸出了一个洞来,可见典韦的怒气有多么的大。
曹操见状,便对典韦道:“如果你想出战的话,你就去吧。不过,一定要把许褚的人头给我带回来!”
典韦当即抱拳道:“喏!”
话音一落,典韦转身便走,一溜烟的功夫,便消失在了武库里。
荀彧见典韦愤怒而去,便对曹操道:“主公,许褚明显是在激怒典韦,如今主公帐下堪用的将领不多,而典韦又是主公的近侍,万一他有个闪失,那以后谁来保护主公?”
曹操道:“文若不必太过担心,典韦武艺高强,吕布都不能奈何他,区区一个许褚,何足挂齿?再说,让典韦出战,也是为了提高我军士气。一旦典韦斩杀了许褚,那岂不是更能提高我军士气了吗?”
荀彧不再说话了,向曹操告辞,准备回府衙去处理一些事情,走到门口时,正好看见一名斥候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书信,便直接接了过来,问道:“哪里来的?”
“并州的急报!”
荀彧听后,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一点也不敢耽搁,立刻再次进入武库,来到了曹操的身边,急忙将书信递给了曹操,并道:“并州急报!”
曹操接过书信,立刻打开来看,匆匆看了一番后,眉头便皱了起来,自言自语的道:“真是祸不单行!”
荀彧、许攸、荀谌都好奇不已,急忙问道:“主公,是不是并州出什么事情了?”
曹操将书信递给了荀彧、许攸、荀谌等人,让他们进行传阅,三人凑到一起匆匆看了一遍,也是一阵愁眉苦脸的。
书信是太原太守王凌派人送来的,太史慈、徐晃分兵两路,突然袭击了上党,并且将其占领,随后,徐晃分兵占据了壶关,太史慈与徐晃联军北进,直逼晋阳。
此时夏侯惇、郭嘉率军在雁门关抵御鲜卑人,大军多数在雁门关,而晋阳兵力较少,恐非太史慈、徐晃的对手,王凌这才向曹操发来求援的书信,望曹操能够出兵救援晋阳。
第342章 两虎相争
“主公,如今邯郸也是大敌当前,根本无法抽调兵丁前去救援,但晋阳乃主公根基所在,又不得不救,实在是为难之极!”荀彧道。
曹操皱着眉头,也不知道该如何办。
邯郸城作为赵国文化的都城,其城池的防御十分坚固,与邺城一样,邯郸城的外围也同样有着一道护城河,如果不放下吊桥,大军是无法通过那宽阔的护城河的。
当然,如果会游泳的话,你可以轻松的游过去。但是,在大敌当前之际,城楼上的敌军士兵能会眼睁睁的看着你游到护城河的对岸?
许褚带领着吕蒙等一千轻骑,来到了邯郸城的南门外,停在距离护城河还有五十步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之内,是安全的范围,站在城墙上的敌军弓箭手,无法射击到这里。
“里面的人都给我听着,我乃虎贲大将军许褚,奉天子之令前来缉拿反贼曹操,如果你们识相的,就赶快把曹操给我交出来,我可免你们一死!另外,摄政王有令,罪只在曹操一人,其余人等只要投降,便一概不究,仍旧是我大汉朝的忠臣良将,如果你们胆敢助纣为虐,摄政王便率领十万大军,踏平此城!”许褚策马向前,朗声冲着邯郸城里的人大声喊道。
邯郸城的城楼上,站满了曹军的士兵,其中一个头戴铁盔。身披铁甲的汉子对身边的人说道:“都不要听他胡说。天子刚刚登基。尚且年幼,一个还不到一岁的小孩子,还是吃奶的年纪,能够知道什么,这一切,都是张彦则暗中操纵,张彦名为摄政王,实际上是窃国之贼。你们千万不要听这个莽夫的说辞!”
说话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曹操从邺城里救出来的曹洪。
城墙上的士兵听了曹洪的这番话后,都觉得曹洪说的极有道理。天子刘协今年在袁绍和张彦的大战中死去,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至于到底是死在谁的手上,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至今未有个定论。
版本有两个,一个说是袁绍杀死的,另一个则说是张彦害死的。一时间众说纷纭,也让许多人难以猜测。
就在当时。荆州的刘表、江东的孙策,得知刘协死在了战场上,也都听到了这两个不同版本的消息,但是他们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坐山观虎斗。
其中,孙策没有那个实力来与张彦开战,正处在陈登的经济制裁之下,江东的一些物资极度匮乏,而且在孙策的卧榻之侧,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山越,如果他向张彦开战,那些被他镇压下去的山越,很有可能就会趁虚而入,攻破他的老巢。
而刘表的选择极为简单,就是坐山观虎斗,他既跟张彦保持友好,又暗中支持袁绍,双雄决战,无论那一方败了,他都不得罪。
所以,在当时张彦和袁绍决战之际,刘表的中庸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张彦。如果,那个时候刘表响应袁绍,率领大军攻击张彦的话,那么张彦的胜利就不会来的那么快,甚至有可能在袁绍和刘表的夹击之下濒危灭亡。
当然,刘表之所以选择不出兵,也是有他的道理。自从刘表任命刘备为荆南都督之后,荆南四郡在刘备的管辖下,健步如飞,人口、经济都所有增长,就连军事实力,也较之前造反的张羡有过之而无不及。
加上蔡瑁又不停的在刘表身边说刘备的坏话,以至于刘表开始渐渐怀疑刘备,所以,即便是他知道自己和袁绍联手有可能灭掉张彦,从而入主中原,但后方有所顾虑,即便是他能问鼎中原,后院一旦起火,万一烧到了襄阳一带,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就是刘表选择不出兵的理由,并且在之后开始时刻关注着荆南四郡的情况,已经有了慢慢削弱刘备的意思。
其实,说白了,刘表就是个自守之徒,只要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不出事,其他的一概不管不问。
毕竟,刘表已经接近迟暮之年,早年的血气方刚早已经不见了,几年前他还试图参与角逐中原的战争,甚至把江东猛虎孙坚也给干死了,还把袁术占领的南阳郡给夺了下来,将袁术逼到了淮南一带。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越发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这几年里,刘表一心扑在发展和建设荆州上,很少有战争发生。
随后,新皇刘冯登基,张彦以王的身份继续摄政,并且诏告了天下。
可以说,现在全天下谁都知道皇帝是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还处在嗷嗷待哺的阶段,天下大事,一切军政大权,都由张彦一人说的算,大汉朝,也名存实亡。
名存实亡,也就是还没有灭亡,名义上,这天下还是大汉的天下,不管你走到那里,都是大汉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当官的人,都还要受到朝廷的管理,张彦挟天子以令诸侯,所发布的命令,你明知道这不是出自皇帝本人的意思,但还是得遵从。
正因为张彦有这个优势,才能立足中原,盛气凌人。
此时,许褚在外面大喊大叫,可城楼上的曹军将士却对许褚置之不理。
于是,许褚也不再多费口舌,然后单搦典韦,想要和典韦一较高下。
曹洪听到这个信息后,便立刻派人去了城里,通知曹操,并且询问该如何应对。
曹操此时正待在邯郸城的武库里,典韦护卫在曹操身边,除此之外,荀彧、许攸、荀谌都环绕在曹操的身边,正在巡视着王伦等人是如何配置霹雳火雷的。
上次的战争中,曹操首次利用霹雳火雷来攻城,结果让曹操很是欣赏,而且也从霹雳火雷上尝到了甜头。
为此,一回到邯郸城的曹操,便立刻下令王伦加紧赶制霹雳火雷,并且增派人手到了一千人,全部听从王伦一个人的指挥,专门负责生产霹雳火雷。
曹操正带着众人在武库里进行巡视,一名士兵便从外面跑了进来,直接来到了曹操的身边,抱拳道:“启禀主公,张彦的先锋军队已经抵达了邯郸城下,来人自称是虎贲大将军许褚,并且在城外叫嚣着要与典校尉决一死战,还声称要砍下典校尉的人头当……”
说到这里时,士兵斜眼看了看曹操身旁的典韦,见典韦的额头上已经皱起了眉头,便不再往下说了。
谁知,典韦倒是很想知道许褚说了什么,便问道:“许褚那厮到底说什么,快如实说来,否则的话,我割了你的舌头!”
士兵吓得面如土色,立刻说道:“许褚说要砍下典校尉的人头当夜壶用……”
“欺人太甚!”典韦一听到这话,顿时愤怒不已,紧握的拳头直接朝墙壁上砸了过去,只听见一声“砰”的一声沉闷的声音,墙壁上被砸出了一个洞来,可见典韦的怒气有多么的大。
曹操见状,便对典韦道:“如果你想出战的话,你就去吧。不过,一定要把许褚的人头给我带回来!”
典韦当即抱拳道:“喏!”
话音一落,典韦转身便走,一溜烟的功夫,便消失在了武库里。
荀彧见典韦愤怒而去,便对曹操道:“主公,许褚明显是在激怒典韦,如今主公帐下堪用的将领不多,而典韦又是主公的近侍,万一他有个闪失,那以后谁来保护主公?”
曹操道:“文若不必太过担心,典韦武艺高强,吕布都不能奈何他,区区一个许褚,何足挂齿?再说,让典韦出战,也是为了提高我军士气。一旦典韦斩杀了许褚,那岂不是更能提高我军士气了吗?”
荀彧不再说话了,向曹操告辞,准备回府衙去处理一些事情,走到门口时,正好看见一名斥候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封书信,便直接接了过来,问道:“哪里来的?”
“并州的急报!”
荀彧听后,心里顿时“咯噔”了一下,一点也不敢耽搁,立刻再次进入武库,来到了曹操的身边,急忙将书信递给了曹操,并道:“并州急报!”
曹操接过书信,立刻打开来看,匆匆看了一番后,眉头便皱了起来,自言自语的道:“真是祸不单行!”
荀彧、许攸、荀谌都好奇不已,急忙问道:“主公,是不是并州出什么事情了?”
曹操将书信递给了荀彧、许攸、荀谌等人,让他们进行传阅,三人凑到一起匆匆看了一遍,也是一阵愁眉苦脸的。
书信是太原太守王凌派人送来的,太史慈、徐晃分兵两路,突然袭击了上党,并且将其占领,随后,徐晃分兵占据了壶关,太史慈与徐晃联军北进,直逼晋阳。
此时夏侯惇、郭嘉率军在雁门关抵御鲜卑人,大军多数在雁门关,而晋阳兵力较少,恐非太史慈、徐晃的对手,王凌这才向曹操发来求援的书信,望曹操能够出兵救援晋阳。
第342章 两虎相争
“主公,如今邯郸也是大敌当前,根本无法抽调兵丁前去救援,但晋阳乃主公根基所在,又不得不救,实在是为难之极!”荀彧道。
曹操皱着眉头,也不知道该如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