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陆权强国 第554节
八月初,皇帝的车驾到达沈阳,东北省布政司夏完淳带着全省文武官员和全城近十万百姓离城迎接皇帝的到来,经过多年恢复,沈阳的繁华已经远超万历年间,光是城中人口就超过十万,加上周边城区,单是沈阳一府人口已是数十万之多。
“爱卿辛苦了。”皇帝说完,亲手将夏完淳扶起。
“回皇上,臣不辛苦,微臣是沾了顾大人的光。”
夏完淳回道,他说的顾大人是前任布政司顾君恩,顾君恩仍是昔日李自成部下,在促成李自成余部归顺朝廷中出力甚多,顾君恩也得到重用,不但出任了首任东北省的布政司,如今更是成为内阁中的一员。
原本李自成的余部也多有迁居东北省,正是在顾君恩手中,沈阳一府就新开辟数百万亩良田,不但可以让沈阳做到自给给足,每年还可以有近百万石的余粮,运送到新开发的地方,供移民使用,大大减轻朝廷移民的负担,故夏完淳才有此一说。
见到夏完淳不居功,皇帝没有再说什么,将目光转向人群搜寻,没有发现自己要找的人,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夏完淳当然知道皇帝要找的是什么,低声道:“皇上,家姐已离开沈阳,到外面云游去了。”
王福心中怅然若失,世上之事终非十全十美,纵然自己是皇帝,依然有得不到的东西。
在沈阳停留了五天,皇帝的车驾离开,向北巡视,一路经过长春、哈尔滨等重要城镇,十月中旬时,皇帝到达海参威。
在海参威停留后,皇帝并没有继续前行,整个北方实在是太大了,以眼前的条件,真要全部走上一圈,即使花数年时间也不够,何况到了冬天也不适应继续走路,如果有生之年整个北方铁路修通,皇帝或许有机会绕着北方走上一圈,眼下却不适应再向北,趁着海参威水面还没有结冻,皇帝一行乘着蒸汽舰从海路返回。
“皇上,前面就是朝鲜的元山港了。”郑成功指着远处的大陆道。
皇帝乘坐海军战舰从海上返回江南,海军上下自然是欢喜异常,北洋海军总督郑成功亲自率主力为皇帝护航。
大明目前的政策是海陆并重,但实际上内阁还是偏向陆军,虽然海军的人均费用远高于陆军,但因为陆军庞大,海军总经费只有陆军一半左右。
能得到陆军一半经费,在以前是海军想都不敢想之事,不过,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是有不少海军将领希望朝廷能将经费进一步向海军倾斜,最好能与陆军相当,如果不行,那也要扩大一点,而皇帝一直是海军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次皇帝乘坐海军军舰,海军上下都敝了一股劲,希望能在皇帝面前露一次脸,加大皇帝对海军的好感。这次到元山港口视察,就是海军极力向皇帝所争取的。
王福用望远镜向港口看去,只见港口已是人山人海,最前面一人穿着大明亲王服饰,后面也是一些穿着大明官服的官员,只是帽子和大明官员有明显区别。
“郑爱卿,你通知了朝鲜国王?”
“回皇上,皇上来到朝鲜,蕃属国王自然需要觐见。”郑成功回道。
“朕听说你多有欺压朝鲜国王之举,不知是否属实?”
皇帝语气平淡,郑成功却冒出一身冷汗,暗骂哪个小人在皇上耳边说自己坏话,连忙道:“皇上,臣冤枉,臣一直飘浮在海上,与朝鲜国王一年也见不到数回,又如何会欺压他?”
对于郑成功有无欺压朝鲜国王,皇帝其实并不在意,“小国之主,犹如大国之臣。”既然如此,郑成功即使欺压到朝鲜国王,也只是大臣之间的纠纷,皇帝在意的是会不会造成朝鲜上下对大明怨恨,继而损害到大明在朝鲜的利益,或使朝鲜脱离大明的掌控。
“朕不管以前是否有此事,以后不可对国王过于无理。”
“臣遵旨。”郑成功松了一口气,既然皇上只说不可过于无理,那么一些小小的要求就不算什么了。
“小王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的座船刚一靠岸,朝鲜国王李棩和世子李焞已经被引导上舰,对皇帝大礼参拜。
李棩刚年过三旬,只是酒色过度,身体有一些虚,登上大舰时已是满头大汗,李焞则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对于这座庞大的钢铁战舰很是好奇,即使是跪在甲板上,眼睛也是向四周乱转。
“免礼。”
“谢皇上。”又磕了一个头,李棩才从甲板起身,只是不知是因为风浪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起身时没有站稳,重新跌坐下去,引得随同的大明官员一阵轻笑。
李棩脸上一红,连忙谢罪道:“皇上,小王失礼了。”
皇帝用目光严厉的转了一圈,甲板上的笑声顿时消失,李焞倒是很懂事的样子,过去用力拉了几下,才将李棩从甲板上扶起。
“李卿年纪尚轻,不意身体如此之虚,此非长寿之道,有些事还是要节制一下才好。”皇帝意味深长的道,赐了几味补药,又夸赞了一下李焞的孝顺。
李棩的脸再次红了起来,他知道皇帝赐下的补药是何意,只是听到皇帝夸赞自己儿子,李棩心中又高兴起来。
对于大明皇帝的突然驾临,李棩心中不可能有什么想法,不说李氏王朝两次都是靠着大明才免去灭国之祸,单是现在,银行、海关都捏在大明手中,一些重要的经济命脉也全都被大明商人控制,朝鲜根本动弹不得,虽然如此,朝鲜的经济却比以前好了许多,单是海关收入就可以养活整个王室和官员,因此朝鲜王室和官员都很满足,只要能象现在一样,一直享受着荣华富贵就可以。
至于独立自主,那东西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离开大明,国家的财政收入起码要下降大半,各种从大明过来的奢侈品无法享受到,还要组建军队镇压出现的农民起义,脑子有病才会要什么独立自主。
之所以会有郑成功欺压朝鲜国王之事传到皇帝耳朵里,实在是因为郑成功抢了李棩看中的一个女子,李棩忍无可忍才会想到要告状,如今刚与皇帝一见面,李棩却因为身体虚弱出了一个大丑,被皇帝告诫,他再也不敢这样的事拿出来烦皇帝。
尽管李棩再次邀请皇帝到平壤做客,皇帝还是谢绝了李棩的邀请,在元山港停留了一天就起程,李棩大为遗憾,只得将早准备好的各种朝鲜特产进贡给了皇帝,对于李棩的进贡,皇帝倒是没有推迟,收了下来。
舰队到达对马岛时,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纲派遣使臣向皇帝觐见,皇帝召见了德川家纲的使者阿部中秋。
日本从1633年发布锁国政策后,只有荷兰与大明的商人允许与日本交易,荷兰人被大明赶走后,大明是和日本唯一来往的国家,日本存在与世隔绝的状态。
皇帝重申了大明与日本的友好关系,遵从祖训,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只是要求幕府必须保证大明商人在日本的安全和来去自由。
阿部中秋代表幕府一口答应,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阿部中秋满意而回。
对于日本的锁国态度,皇帝当然支持,而且干脆在外面再给日本加上一道锁,下令海军,不论是商船还是单纯的传教士,冒险者,严禁大明商人以外之人进入日本列岛,再过数十年,其余国家恐怕有没有日本这个国家都不能确定。
这样下去,日本将会一直沉醉在自己的闭关锁国梦中,成为大明商品的绝佳倾销地,如果有一天日本不允许大明商人进入,大明的舰队才会去敲开大门,这远比出兵征服日本要好的多。
十二月份,皇帝的车驾返回南京,年底,大明颁布了《工人组织法》,允许工人在工厂中组建工会,工会目的是为工人争取权利,代表工人与工厂主谈判,可以选择罢工的方式向工厂主施压,但严禁游行,暴力等活动。
之所以严禁游行,是因为游行实在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尽管如此,《工人组织法》还是在工厂主之间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工厂主都不理解朝廷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严重损害他们利益的法律。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448章大结局
工厂主不理解归不理解,最多只是嚷嚷几句而已,敢反对的却没有,私营工厂规模一般不大,工人大多是相熟的亲戚,并没有人因为有了《工会组织法》就当真组建工会反对工厂主,而大型工厂都是朝廷所有,工人福利待遇非常不错,虽然按规定开始组织工会,却没有工人因为加入工会就提出各种要求,除了开始有些工厂主嚷嚷外,大家都平静的接受了这部《工会组织法》。
这部《工会组织法》只是未雨绸缪罢了,皇帝也不寄希望于这部《工会组织法》现在就起多大作用,王福可以确信,至少百年内,大明不用担心工人运动,而到了工人运动兴起时,希望有这部法律进行规范,不至于发展成暴力运动。
《工会组织法》颁布后,皇帝组织人手,要求编撰一部总纲性的法律,对以前太祖所颁布的《大明律》和后来陆续颁布的一些法律作一个总结,将其中不合时宜的律法去除,对以后立法也做出规范,皇帝给这部法律亲自提名为《大明宪章》。
《大明宪章》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皇帝为此专设了一个机构,抽调了熟悉法律的人手百名,并要求皇长子和各部主官都需要参与其中,给出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法律。
皇帝如此重视这部法律,皇长子和各部主官自然也不敢怠慢,从弘光二十九年到弘光三十四年,各部官员都将大半精力放在这部《大明宪章》的编撰上,报纸也对此多次报道,尤其其中一些惊世骇俗的条文,引起全国大范围的讨论,也引发了民间对《大明宪章》的热情。
在大明忙于制定《宪章》时,而欧洲的战事开始有了转折,弘光二十九年四月,英国人眼见荷兰舰队力量强大,又得到西班牙、奥地利等国支持,有了见好就收的想法,向荷兰伸出了橄榄枝。
“爱卿辛苦了。”皇帝说完,亲手将夏完淳扶起。
“回皇上,臣不辛苦,微臣是沾了顾大人的光。”
夏完淳回道,他说的顾大人是前任布政司顾君恩,顾君恩仍是昔日李自成部下,在促成李自成余部归顺朝廷中出力甚多,顾君恩也得到重用,不但出任了首任东北省的布政司,如今更是成为内阁中的一员。
原本李自成的余部也多有迁居东北省,正是在顾君恩手中,沈阳一府就新开辟数百万亩良田,不但可以让沈阳做到自给给足,每年还可以有近百万石的余粮,运送到新开发的地方,供移民使用,大大减轻朝廷移民的负担,故夏完淳才有此一说。
见到夏完淳不居功,皇帝没有再说什么,将目光转向人群搜寻,没有发现自己要找的人,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夏完淳当然知道皇帝要找的是什么,低声道:“皇上,家姐已离开沈阳,到外面云游去了。”
王福心中怅然若失,世上之事终非十全十美,纵然自己是皇帝,依然有得不到的东西。
在沈阳停留了五天,皇帝的车驾离开,向北巡视,一路经过长春、哈尔滨等重要城镇,十月中旬时,皇帝到达海参威。
在海参威停留后,皇帝并没有继续前行,整个北方实在是太大了,以眼前的条件,真要全部走上一圈,即使花数年时间也不够,何况到了冬天也不适应继续走路,如果有生之年整个北方铁路修通,皇帝或许有机会绕着北方走上一圈,眼下却不适应再向北,趁着海参威水面还没有结冻,皇帝一行乘着蒸汽舰从海路返回。
“皇上,前面就是朝鲜的元山港了。”郑成功指着远处的大陆道。
皇帝乘坐海军战舰从海上返回江南,海军上下自然是欢喜异常,北洋海军总督郑成功亲自率主力为皇帝护航。
大明目前的政策是海陆并重,但实际上内阁还是偏向陆军,虽然海军的人均费用远高于陆军,但因为陆军庞大,海军总经费只有陆军一半左右。
能得到陆军一半经费,在以前是海军想都不敢想之事,不过,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还是有不少海军将领希望朝廷能将经费进一步向海军倾斜,最好能与陆军相当,如果不行,那也要扩大一点,而皇帝一直是海军最有力的支持者,这次皇帝乘坐海军军舰,海军上下都敝了一股劲,希望能在皇帝面前露一次脸,加大皇帝对海军的好感。这次到元山港口视察,就是海军极力向皇帝所争取的。
王福用望远镜向港口看去,只见港口已是人山人海,最前面一人穿着大明亲王服饰,后面也是一些穿着大明官服的官员,只是帽子和大明官员有明显区别。
“郑爱卿,你通知了朝鲜国王?”
“回皇上,皇上来到朝鲜,蕃属国王自然需要觐见。”郑成功回道。
“朕听说你多有欺压朝鲜国王之举,不知是否属实?”
皇帝语气平淡,郑成功却冒出一身冷汗,暗骂哪个小人在皇上耳边说自己坏话,连忙道:“皇上,臣冤枉,臣一直飘浮在海上,与朝鲜国王一年也见不到数回,又如何会欺压他?”
对于郑成功有无欺压朝鲜国王,皇帝其实并不在意,“小国之主,犹如大国之臣。”既然如此,郑成功即使欺压到朝鲜国王,也只是大臣之间的纠纷,皇帝在意的是会不会造成朝鲜上下对大明怨恨,继而损害到大明在朝鲜的利益,或使朝鲜脱离大明的掌控。
“朕不管以前是否有此事,以后不可对国王过于无理。”
“臣遵旨。”郑成功松了一口气,既然皇上只说不可过于无理,那么一些小小的要求就不算什么了。
“小王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的座船刚一靠岸,朝鲜国王李棩和世子李焞已经被引导上舰,对皇帝大礼参拜。
李棩刚年过三旬,只是酒色过度,身体有一些虚,登上大舰时已是满头大汗,李焞则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对于这座庞大的钢铁战舰很是好奇,即使是跪在甲板上,眼睛也是向四周乱转。
“免礼。”
“谢皇上。”又磕了一个头,李棩才从甲板起身,只是不知是因为风浪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他起身时没有站稳,重新跌坐下去,引得随同的大明官员一阵轻笑。
李棩脸上一红,连忙谢罪道:“皇上,小王失礼了。”
皇帝用目光严厉的转了一圈,甲板上的笑声顿时消失,李焞倒是很懂事的样子,过去用力拉了几下,才将李棩从甲板上扶起。
“李卿年纪尚轻,不意身体如此之虚,此非长寿之道,有些事还是要节制一下才好。”皇帝意味深长的道,赐了几味补药,又夸赞了一下李焞的孝顺。
李棩的脸再次红了起来,他知道皇帝赐下的补药是何意,只是听到皇帝夸赞自己儿子,李棩心中又高兴起来。
对于大明皇帝的突然驾临,李棩心中不可能有什么想法,不说李氏王朝两次都是靠着大明才免去灭国之祸,单是现在,银行、海关都捏在大明手中,一些重要的经济命脉也全都被大明商人控制,朝鲜根本动弹不得,虽然如此,朝鲜的经济却比以前好了许多,单是海关收入就可以养活整个王室和官员,因此朝鲜王室和官员都很满足,只要能象现在一样,一直享受着荣华富贵就可以。
至于独立自主,那东西是什么,有什么好处?离开大明,国家的财政收入起码要下降大半,各种从大明过来的奢侈品无法享受到,还要组建军队镇压出现的农民起义,脑子有病才会要什么独立自主。
之所以会有郑成功欺压朝鲜国王之事传到皇帝耳朵里,实在是因为郑成功抢了李棩看中的一个女子,李棩忍无可忍才会想到要告状,如今刚与皇帝一见面,李棩却因为身体虚弱出了一个大丑,被皇帝告诫,他再也不敢这样的事拿出来烦皇帝。
尽管李棩再次邀请皇帝到平壤做客,皇帝还是谢绝了李棩的邀请,在元山港停留了一天就起程,李棩大为遗憾,只得将早准备好的各种朝鲜特产进贡给了皇帝,对于李棩的进贡,皇帝倒是没有推迟,收了下来。
舰队到达对马岛时,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家纲派遣使臣向皇帝觐见,皇帝召见了德川家纲的使者阿部中秋。
日本从1633年发布锁国政策后,只有荷兰与大明的商人允许与日本交易,荷兰人被大明赶走后,大明是和日本唯一来往的国家,日本存在与世隔绝的状态。
皇帝重申了大明与日本的友好关系,遵从祖训,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只是要求幕府必须保证大明商人在日本的安全和来去自由。
阿部中秋代表幕府一口答应,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阿部中秋满意而回。
对于日本的锁国态度,皇帝当然支持,而且干脆在外面再给日本加上一道锁,下令海军,不论是商船还是单纯的传教士,冒险者,严禁大明商人以外之人进入日本列岛,再过数十年,其余国家恐怕有没有日本这个国家都不能确定。
这样下去,日本将会一直沉醉在自己的闭关锁国梦中,成为大明商品的绝佳倾销地,如果有一天日本不允许大明商人进入,大明的舰队才会去敲开大门,这远比出兵征服日本要好的多。
十二月份,皇帝的车驾返回南京,年底,大明颁布了《工人组织法》,允许工人在工厂中组建工会,工会目的是为工人争取权利,代表工人与工厂主谈判,可以选择罢工的方式向工厂主施压,但严禁游行,暴力等活动。
之所以严禁游行,是因为游行实在有太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尽管如此,《工人组织法》还是在工厂主之间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工厂主都不理解朝廷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严重损害他们利益的法律。
第四卷帝国东升第448章大结局
工厂主不理解归不理解,最多只是嚷嚷几句而已,敢反对的却没有,私营工厂规模一般不大,工人大多是相熟的亲戚,并没有人因为有了《工会组织法》就当真组建工会反对工厂主,而大型工厂都是朝廷所有,工人福利待遇非常不错,虽然按规定开始组织工会,却没有工人因为加入工会就提出各种要求,除了开始有些工厂主嚷嚷外,大家都平静的接受了这部《工会组织法》。
这部《工会组织法》只是未雨绸缪罢了,皇帝也不寄希望于这部《工会组织法》现在就起多大作用,王福可以确信,至少百年内,大明不用担心工人运动,而到了工人运动兴起时,希望有这部法律进行规范,不至于发展成暴力运动。
《工会组织法》颁布后,皇帝组织人手,要求编撰一部总纲性的法律,对以前太祖所颁布的《大明律》和后来陆续颁布的一些法律作一个总结,将其中不合时宜的律法去除,对以后立法也做出规范,皇帝给这部法律亲自提名为《大明宪章》。
《大明宪章》无疑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皇帝为此专设了一个机构,抽调了熟悉法律的人手百名,并要求皇长子和各部主官都需要参与其中,给出五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法律。
皇帝如此重视这部法律,皇长子和各部主官自然也不敢怠慢,从弘光二十九年到弘光三十四年,各部官员都将大半精力放在这部《大明宪章》的编撰上,报纸也对此多次报道,尤其其中一些惊世骇俗的条文,引起全国大范围的讨论,也引发了民间对《大明宪章》的热情。
在大明忙于制定《宪章》时,而欧洲的战事开始有了转折,弘光二十九年四月,英国人眼见荷兰舰队力量强大,又得到西班牙、奥地利等国支持,有了见好就收的想法,向荷兰伸出了橄榄枝。
上一篇:如果这是宋史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