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313节

  校场上忽然变得安静,喧闹被宣泄一空,只剩长刀破空之声,还有汗水滴落之声。

  日头越升越高,太阳越来越热,军卒们只感觉体内像是有火炉在燃烧。

  酸涩的肌肉让手中挥舞的长刀似乎也没有了重量,只剩下机械重复地运动。

  “你们想要在前军斥候部立功,就要比敌军强,

  比敌军强还不够,还要比同袍强,否则连挥刀抢首级的速度都比不过同袍,拿什么立功?”

  突如其来的喊声让不知多少军卒从沉浸忘我,失去疲惫的状态中唤醒,浓浓的疲惫重新涌上心头,不少军卒手中长刀掉落,腿脚一软,摔落在地。

  一些军卒面露不满,若是无人打扰,他们说不得能少一些疲惫。

  陆云逸见到他们此等模样,冷笑一声:

  “战场上没有给你们走神的时间,

  牢记疲惫,在疲惫中杀敌是你们活下来的唯一方法。

  若你们有人想要退出,那就快些离开,若有人不想操练,只要你能练过本官,自然可以在一旁歇息。”

  陆云逸的声音猛地增大,转而变成暴喝:

  “捡起你们的刀,若是在战场上,你们已经是敌人的军功了。”

  这时,陆云逸手中长刀最后一次挥出,三百下挥刀操练完成,而在下方,

  新进军卒大多停留在二阶段,几个二世祖还在一阶段,

  而前军斥候部的老卒已经进入到了三阶段。

  刘黑鹰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他此刻用力挥刀,虽然轻松,

  但相比以前,他已经能感受到虚浮身体的哀嚎,比以往慢了太多。

  一侧的武福六面容坚毅,尽管手中长刀沉重,但他依旧用力挥着,

  这还未到他的极限,在疲惫中方能进步。

  郭铨与徐增寿挨在一起,郭铨跟随过操练,已经进入了二阶段。

  徐增寿嘴唇惨白,白皙的脸庞已经充满涨红,眼中也遍布血丝,

  头发已经紧贴脸庞,粘连在一起。

  不重的长刀他凭借一臂已经无力拿起,转而双手挥刀,每一次挥刀他都感觉自己命都要丢了。

  眼前的视线越来越朦胧,他看向最前方那道身影,

  在战场上陆将军对待将士充满从容,人也尤为慵懒,甚至会忙里偷闲,躲在一侧睡大觉。

  但在操练中,仿佛换了一个人。

  “你们是精锐,大军中的精锐,难不成就这点本事?”

  陆云逸站在上方,身体不停蹲起,快且从容。

  “啊!!”一名体格高大的军卒发出大吼,用力挥出了最后一刀,

  这一刀落下,似乎斩空了他心中夙愿,他腿脚一软,长刀飞出,身体倒地,

  急促的呼吸也无法散发其心中火热以及那不知从何而来的成就。

  “很好,在疲惫中感受极限,触碰极限,而后超越极限!

  完成挥刀的新军可以去补充盐水,

  在你们的右手边,喝水时少量多次慢饮。

  老卒开始蹲起,五十个,完成后去喝水。”

  陆云逸一边大喊,一边开始高抬腿,以至于他说话时都有几分抖动。

  这一幕让观看的军卒都抿了抿嘴唇,眼中闪过一丝畏惧,

  他们不知在战场上面对如此人该如何活下来,他的体力似乎无穷无尽。

  还有大部分将领眉头紧皱,不停地询问四周,

  为什么是盐水?盐水与清水对比有什么不同?

  在军中,盐糖都是珍贵之物,

  虽然他们不能如前军这般奢靡,但至少要明白作用,可以少量效仿。

  校场外一角,身形干瘦的长兴侯耿炳文与身形高大的武定侯郭英站在一侧,静静看着前方的前军校场,

  他们脸色还有几分涨红,宿醉的余韵还未消退,头脑隐隐胀痛。

  但这些疼痛对于他们来说不值一提,

  武定侯郭英眉头微皱,看向耿炳文:

  “为什么要喝盐水?”

  长兴侯耿炳文回答:“郭铨说是恢复体力所用,在王庭中军战事中,

  前军斥候身上常备一壶盐水,一小包白糖还有一大把干杏,每次战事停歇都要吃上一些,

  据郭铨说很有用,军卒们体力恢复得很快。”

  说到中军战事,武定侯郭英脸色一黑,

  他在辽东督造军械,又赶上大军提前出发,

  他匆匆赶来庆州之时,大营已经空空如也。

  “妈的,儿子打仗,老子留守,真是荒唐。”

  郭英骂了一句,转而看向前方校场,

  他找到了自己的儿子郭铨,见他汗如雨下的模样,

  郭英眼中闪过浓浓的欣慰,抬起胳膊怼了怼耿炳文:

  “多谢了。”

  耿炳文笑了笑:“郭铨是争气的,比京中一些孩子强上许多。”

  郭英嘿嘿直笑,看向最前方的高台:

  “见到陆云逸,你知道我想起谁了吗?”

  “谁?”

  “常遇春大将军。”

  郭英身材高大,胡子花白,眼中有着几分追忆,年纪大了,醉酒之后总是回忆往事:

  “他打起仗来也不会累,当年我在大帅帐下做亲兵,

  亲眼见到常遇春大将军在军阵中七进七出,

  身旁的亲卫都已经累得换了两波,他还要继续冲杀,大帅命我将其按下,

  我与兄长上前竟然按不住,那力道,我现在都记忆犹新。

  不知不觉,已经快三十年了。”

  长兴侯耿炳文也有一些感慨,

  “等那些老家伙再死一些,咱们就是最老的了。

  此子不像是常遇春大将军,稍后我命人给你拿几份前军斥候部的作战方略,

  比中军一些参将给出的方略要详细很多,可谓面面俱到,

  最要的是..顾全大局。”

  武定侯郭英笑了笑:

  “青年英杰这些年见到太多了,不是谁都能走到你我这一步,且看吧,

  不过我提醒你,不要过分关注,他可能走得还远一些。”

  长兴侯耿炳文脸色凝重,

  他们已经能看到朝廷上即将掀起的文武之争,

  这在宋国公以及颍国公退却后,是可以预见的事。

  更重要的是新旧之争,这不同于文武,而是遍布在大明各地,是每一个新立王朝都要经历之事。

  他们这些上老家伙,总要退出朝堂,

  新老权力交替之际,必然伴随着腥风血雨,风雨欲来山满楼。

  武定侯郭英目光深邃,淡淡开口:

  “我在辽东发现了一些事,纳哈出旧部中有人与朝中有联系,已经持续数年,

  还有另一拨人也在探查此事,我多方追查,是梅义的人。”

第151章 辽东秘事

  耿炳文脸色凝重,听着前方前军斥候部的喊声,眼神愈发空洞:

  “梅义?他也在为陛下办事?”

  郭英不屑一笑,摇了摇头:

  “不,他在杀人灭口,定辽右卫、金州卫、辽阳中卫有一些人莫名死去,是他动的手。”

  “你查到了什么?”长兴侯耿炳文心中一惊,放于身侧的手掌来回错动。

  郭英没有回答,而是说起了其他事,声音平淡:

  “洪武十五年,梅思祖跟随颍国公平定云南后病逝,

  当时陛下已经有了以新代旧之意,不打算让梅义承袭其爵位,

  我想知道,是谁说了话,帮了梅义,让他承袭爵位,又让他来到了辽东。”

  郭英是洪武十七年陕国公郭兴去世后才得以封爵,

首节 上一节 313/8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