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53节

  就算是当初以弱兵死守洪都六十天的侄儿朱文正,也是有点温文儒雅的感觉。

  但在这些最出色的人杰之中,眼前的范进也肯定够资格有一席之地!

  温文儒雅是范进给人的第一印象,再仔细看,幽深的眼眸之中,又有玄妙神秘之意。

  谈吐时,从容不迫,似乎是有一种天生的高贵气息。

  而且叫朱元璋感觉奇特的就是,明明范进只是个书生,但与他对面而坐时,有时候又是感觉到气息很危险。

  就象是对着一头猛兽侃侃而谈。

  若不是现在大明立国三十多年,有二百万将士,十余塞王,天下归心,无有可能被颠覆,朱元璋都怀疑范进是天生应命之人。

  毕竟这样的人若出现在乱世,很容易就可以创出一番基业出来。

  小子,你迟生了四十年啊!

  “若你选,你选云贵,还是两广?”

  “臣选两广。”

  “说说原因。”

  “恕臣直言,云南府已经有岷王和西平侯坐镇,云南其余地方,派驻亲王并不是那么急迫,关键在于,地方上土司太多,和湖广,四川那边一样。若要改土归流,得用水磨功夫,一边打,一边谈,一边利用汉民,熟苗渗透,慢慢削弱土司根基和权威,朝廷得先投入几十年时间,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若是亲藩为之,也可能是两三代亲王才能成功。恕臣浅薄,这样的水磨功夫,又不容易见功,臣有些不愿为之。”

  朱元璋倒是有些意外。

  眼前这小子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这他娘的也太实诚,实诚的都有些过了。

  但细想一下,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认,范进说的有理。

  湖广那边的土司和四川相连,和贵州相接,四川小半地方,贵州大半地方,湖广小半地方,最少有几百实力不等的土司。

  象常德那边的后世张家界,恩施等地的土司,有不少是从唐朝末期发家,经过五代十国和两宋,元朝,迄今已经五六百年的家族史了。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家族还会经过明朝和清朝初期,几百年发展后,生苗和生彝都成了熟苗熟彝,懂汉话,识耕作,具备了改土归流的基础,于是在雍正和乾隆年间,经过招抚,利诱,威逼,还有战争等手段,持续几十年的时间对这些西南土司进行改土归流。

  就算如此,一直到民国期间,还是有大量的西南土司家族存在。

  他们在自己领地里就是土皇帝,对治下百姓生杀予夺无所不为,也不向朝廷缴纳赋税,最多上贡些地方土产。

  另外在大明,土司的义务就是服从征召,为大明征战四方。

  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土司中有反叛不臣的,也有世代忠于大明的,大明一声招呼,他们就能替大明出战,不管是打倭寇,征服叛乱土司,这些土司都会出尽全力。

  求鲜花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四川马家,也就是赫赫有名的白杆兵。

  湖广,四川,云贵,这几处地方的土司,都得用水磨功夫,移汉民,同化生夷,没有几十年功夫,很难建功。

  把境内土司驯服,利用好,再对外扩张,时间照快了算也得十几二十年了。

  而在广东地方,只要有一支船队,对外扩张的速度会很快。

  “臣是有意占城,真腊,满刺加,暹罗,还有安南,这几处地方,汉人或多或少,他们对大明也很敬畏,又多是王权没落,处于衰落之中,只有暹罗算是异数,但也并不必放在心上……”

  朱元璋打断范进,问道:“你对湖广,四川,云贵的土司感觉头疼,为什么感觉征服这些外域之国反而轻松?你不怕兵祸连结,长久不得治理平顺?”

  “回皇上,因为占据之初,我们可以在诸国扶持地方势力,形同土司,只要他们上贡,纳税,咱们能得到好处实利就行。想要长治久安,一样要兴办学校,重教育,同化其民,也是长久的水磨功夫,没几十年上百年是不行的。而好处就在占据之初,占据他们肥沃之地,原本的汉民多是经商,少量耕作,咱们移民过去耕作,鼓励汉民过去形成村落,集镇,以此供养城镇驻军,同时在其国收其赋税,缴其国库,大臣私产,不光不靡费,反而会大有赚头。另外迫其开放口岸,我大明特产如茶叶,瓷器,棉布,生丝,都是彼国迫切需要的货物,咱们不管从哪一头都是有利可图,甚至大赚特赚。这便是臣所说的内圣外王,在外就是要事功,要以战养战,甚至以战谋利,而不是如以前那样,打仗是劳民伤财,只图名,不图利。”

  朱元璋沉思良久。

  同样还是吃惊于范进的坦诚。

  这小子,比起那些腐儒的言不及义要强出百倍。

  也是在提出战略构想的同时,在战术上怎么操作都是有极为详细的思路。

  厉害啊!

  不枉咱又跑这么一遭于!。

第二百零九 王府左长史

  此前华夏对外的战争,除了秦汉时的开疆拓土很顺利外。

  主要还是因为降雨带的原因,西部和北方大片地方根本不适合耕作。

  而秦汉时汉人也有游牧传统,后来逐渐放弃了这个技能。

  这样对北方和西域的战争,很难获得长久的稳固的耕作区域,少量的屯田区经不起异族的骚扰,逐渐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对外战争,既不能获得长治久安的土地,建立州县,稳固统治。

  又不能获得利益。

  反而是劳民伤财。

  而边境线不管是不是集结大军征伐,总是会有零星不断的骚扰。

  宋时司马光主动放弃打下来的西夏地盘,就是出于这种稳赔不赚,不如主动放弃的想法。

  当然,将士的血汗和努力,还有边境的不稳,这不在司马光这种腐儒的考虑范围之内。

  变数就是,主持屯田,驻军,打击异族,巩固商道的不是普通的将帅臣子,而是实土临民的亲藩诸王。

  唐时有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归义军。

  大唐中期之后,节度使虽然没有王爵,但一般都有开府仪同三司,加上国公,郡公等高爵。

  在领地内也是兵权,政权,财权,人事权一把抓。

  并且基本上是可以世代相袭。

  这样诸镇都是努力经营好自己的领地,保持各自的实力。

  卢龙,魏博,成德三镇就是典型的代表,传承百年,实力一直极为强劲,维持到了唐末大乱,仍然自成格局,力抗新兴诸藩。

  而归义军,就是安史乱后,孤悬在外的汉军将领起事,打败了吐蕃和回鹘势力,占据沙州,甘州,肃州,伊州,凉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里,户口百万,俨然就是个小国国主。

  其又对大唐效忠,以归义军全境效忠大唐。

  可惜大唐国力太弱,始终没有办法真正打通通道,将归义军节度使归于治下,后来逐渐内乱,衰落,最终为西夏所灭。

  这些节度藩镇,等于是自成一国,和汉末三国时郡太守割据一方极为相似。

  就是这样的情形,反而会武力值迸发,不管是汉末还是唐末,这些武夫世家都能压着异族打。

  但他们又会彼此攻伐,消耗自身实力,带来无尽战乱,伤害的还是华夏的内在。

  所以这是双刃剑。

  哪怕是用亲藩扩张,仍然会有刀口向内的疑虑。

  这也是朱元璋不能骤然下定决心,同意范进建言的原因所在。

  如果老朱年轻二十岁,哪怕是十岁,现在怕是早就有明旨下发。

  十来年时间,看顾着诸王国扩张,然后提前发现漏洞,制定规矩,规范行为,使大明内部长治久安,对外能大举扩张,既使宗藩裂土临民,又不会有内乱之忧,还能使大明本土多出屏藩护卫。

  这是范进描绘过后的最好的结果。

  但事情会不会尽如人意,谁也不敢打保票。

  沉吟片刻后,朱元璋看向韩王,笑道:“小二十,你挑的是湖广常德,你是和范进错过了。”

  韩王脸上也是一脸的晦气色,沈王则是喜不自胜。

  朱元璋又向范进道:“辽东暂且有宁王和辽王,咱打算过几年再令安王等年幼诸王赴辽东,韩王赴常德,沈王赴广州,范进,按说官员该异地为官,但王府长史不同普通方面官,亲民官,可以破这个例,你从今天开始,就是由翰林修撰转为沈王府左长史了!”

  王府长史,以左为尊。

  就是说沈王府此后归范进当家。

  王府长史一方面负责管理整个王府,一方面也是要对朝廷负责。

  既要对王府的利益和亲王负责,也得维持朝廷威信,贯彻朝廷律令,督促亲王管理好诸郡王府和将军府,不使其滋扰祸乱地方。

  这是个两难的差事。

  倾向于朝廷,会不容于亲王。

  倾向亲王,朝廷问责起来也是不小的麻烦。

  象秦王,代王,鲁王各府的长史,都受到了不轻不重的惩罚,因为诸王多行不法受到训斥甚至差点被废的同时,长史官肯定也脱不得关系。

  但若是在晋王,燕王,宁王,周王这些相对出色的诸王王府,长史官的前途也是相当不错...

  毕竟长史是正五品,转迁就是四品知府,再转就是三品参政,可以直接入朝为侍郎了。

  当然,以范进现在的名声,还有被广泛认可的能力,又是状元翰林,在朝为官,以明初时并不固定的升迁速度,慢的话十年内可到侍郎京卿,快的话,可能三五年内就可以做到诸如右通政使,六部侍郎,或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左佥都御史这些三品或四品官职,二十年内,做到尚书部堂,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现在范进到沈王府当长史,并不算什么好的选择。

  而朱元璋认定范进会欣然答应,主要就是这个决定有违大明异地为官的规矩。

  一般的文官,从考中进士那天起,要么在京师,要么就最少远离家乡千里之外当官。

  可能十几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不得回家。

  只有父母亡故,回家丁忧,才能在家乡久居。

  除此之外,父母不得见,妻儿不得见,这也是为官常态。

  因为在外为官,离家千里,要留妻儿侍奉尊亲,或是官俸菲薄,根本没有余力把妻儿接到任上来。

  这种异地为官,说是为了防止官员与乡绅勾结,在范进看来,完全是因噎废食。

  难道在异地为官的,就不和当2.8地乡绅打交道?

  就不会彼此勾结,瓜分地方利益?

  强势的官员,一样能把地方利益吃干抹净。

  弱势的,则是很容易被异地的乡绅架空,政令不出官衙。

  而在异地为官,得不到任何助力,只能雇佣聘请师爷,不光容易被地方乡绅控制,还会被师爷和胥吏所辖制!

  明清两朝,又被称为师爷王朝,所谓绍兴师爷半天下的说法,由来并非无因。

  但在老朱眼里,允许范进到王府为长史,回到广州当官,这也算是难得的恩典了!

  如果不是想令沈王试着对外开拓之策,又是范进坦然直言,挑选两广之地进行试点的地方,怕是还没有这样的好事,落在范进头上。。

首节 上一节 153/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