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第181节

  皇帝不让,你再收,就是违抗圣旨。

  如今皇帝让自己继续收,还给自己这么多火器,可不是因为皇帝大方、钱多没处花,这是给了鱼饵,钓鱼呢!

  “你觉得给多少合适?”郑芝龙又问。

  郑芝凤想了想,竖了两根手指。

  “二成?”郑芝龙凝眉想了想,“既然要展示咱们的诚意,不如就足一些,我给陛下三成,但是,我还得要陛下一个承诺才行!”

  “什么?”郑芝豹忙问。

  郑芝龙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明日就知道了!”

  郑森全程都听着,他知道自己家钱多,也知道这些钱是如何来的,对于此事,他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过路费都是番夷所出,汉人的船只不会问他们收钱,相反,若是在海上见到大明的渔民,还会帮上一帮,这也为何他们郑家在福建这么得人心的原因。

  可郑森也觉得哪里不对,无论他在福建学堂,还是国子监中学到的,都是教授如何顶天立地,成为一个为百姓谋福祉,为朝廷尽忠之人。

  这如今这效忠却是扯上了利益,要用金银来衡量,这让他心中多了几分疑惑和不解。

  但他没有开口,他潜意识里觉得,这些问题,在自己父亲、四叔和五叔身上得不到答案。

  ......

  翌日,郑芝龙去到武英殿时,见殿外廊下还有一人在等,看着似有些眼熟。

  “郑提督!”那人朝着郑芝龙拱了拱手,见他眼神疑惑又笑着道:“本官农政司宋/应/星,原先也在福建任推官,有幸见过郑总督一面。”

  原来此人就是发明了惊营炮和万人敌的宋/应/星?

  郑芝龙想着能发明如此火器的,怎么该是个五大三粗的武将,却不知竟然是农政司的人。

  一个管种地的,居然还会鼓捣火器!

  郑芝龙不由又想起昨日和弟弟们的一番话来,如今的皇帝啊,不仅知人善任,还颇是有伯乐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推官,能被他挖掘出来做这些大事,当真是厉害!

  二人正说着,几个大臣从殿中走出,宋/应/星恭敬行礼,“几位阁老有礼。”

  原来是阁臣!

  郑芝龙自然不敢托大,朝着走出来的几人拱了拱手。

  郑三俊和范景文正在说着什么事,见了郑芝龙,愣了片刻,倏尔才回来一礼,“想必这位就是郑提督了。”

  “正是!”郑芝龙应道。

  “有你就好,大明百姓的吃饭问题,可就仰仗郑提督啦!”说罢,郑三俊再次郑重一礼,倒让郑芝龙措手不及。

  “不敢!”郑芝龙本不在意这些阁臣,自己好歹也是水师提督,封疆大吏,从一品的官,只比尚书、阁臣低上半级,不至于毕恭毕敬。

  可没成想,户部尚书郑三俊倒是给自己行了大礼,郑芝龙心头有些奇怪的感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陛下宣两位大人进殿!”

  见内侍宣诏,郑芝龙也不再多想,理了衣冠便走进殿去。

  “你们来啦,”朱由检看向二人,开口道:“郑卿,朕昨日又想了想,粮食种类复杂,海外有许多粮食是我大明没有、或者还不完善的,所以,朕让你带着农政司大司农一起去,宋卿于农事上颇有研究,想必对这次任务有所帮助!”

  不就是多带一个人,郑芝龙并没有觉得是什么大问题。

  “臣遵旨!”

  郑芝龙痛快领旨,宋/应/星领旨之后,又转身朝郑芝龙道:“此行,还要郑提督多照应了!”

  郑芝龙摆了摆手,说道:“都是为朝廷做事,应当的!”

  郑芝龙说完,想起昨日的事来,看了眼皇帝,作出为难的样子来。

  朱由检见他这副模样,朝宋/应/星挥了挥手:“既然如此,宋卿自去准备,此行不知要就多,农政司之事,你也要妥当安排好才行。”

  宋/应/星领命告退之后,朱由检才朝郑芝龙问道:“说罢,郑卿还有何事?”

  “陛下,臣昨夜辗转难眠,经臣弟提醒,才发现臣近年来少缴了一笔赋税,虽然陛下厚爱,不曾问臣追讨,可臣见朝廷有难,百姓困顿,内心难安,还请陛下恕罪!”

  朱由检听了郑芝龙这话,眉头轻轻一挑,不知道郑芝龙这唱的是哪出啊?

  自己何曾明示或者暗示要他掏钱了?

  眼下虽然花得多,可自己也能赚回来,不差钱啊!

  不过,谁也不嫌钱多,朱由检没有多言,只静静得看着郑芝龙。

  郑芝龙见皇帝没有开口,以为默认,又道:“陛下,这过路费,臣愿以三成缴纳税赋!”

  原来是这笔银子啊!

第三百三十五章 要个保证

  朱由检看着郑芝龙,见他神色中有着愧疚,好似真因为这没有缴税的一笔钱而不安似的。

  这才是那个精明的商人郑芝龙嘛!

  “郑卿有这份心意,朕十分安慰!”朱由检自然不会嫌银子多,既然郑芝龙主动缴纳赋税,自己收着就是了。

  “臣愿给朝廷三成......”郑芝龙按照昨日商议的说道。

  三成...朱由检在心里大致算了一下,那便要有三百万两银子,只不过...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郑芝龙这么主动拿银子出来,定然有别的目的。

  朱由检没有说话,犀利的眼神看向殿中的郑芝龙,郑芝龙本等着皇帝开口,自己再好作请求,可没想到自己三百万两白银抛出去,陛下却是一声都没有吭。

  这也太沉得住气了,难道还嫌少不成?

  三成已是顶多了,若再加,自己船队怕是会困难。

  想郑芝龙纵横海上,同外番夷人做买卖,哪个不是巴结着自己的,耻高气昂惯了,差点忘了眼前这个是皇帝。

  还是个英明睿智的皇帝。

  郑芝龙没有再故作姿态,垂着脑袋说道:“只不过,臣有一个请求,还请陛下应允!”

  “郑卿先说与朕听听!”朱由检声音闲淡,听不出喜怒来。

  “臣听闻陛下要重开海禁,让四方商行皆可出海贸易,只不过倭国这块,还请陛下允准,开放资格不多于五家!”

  朱由检心下嗤笑,这是要搞垄断啊!

  郑芝龙发家多少靠了倭国的势力,还有一个夫人也是倭国人,便是郑森的母亲,他靠着海船,同倭国的贸易做的风生水起,若是开放海外贸易,定然会有其他商行来分一杯羹。

  郑芝龙定然不愿意!

  不过就算自己不答应,凭借郑家在福建的势力和海上的实力,他们放个话出去,估计也没人敢同他们争抢。

厌世з君羊⑦1 ④⒋ 八㈥⑦ 七0

  说是不多于五家,除了他们郑家,另外四家就算拿到资格,估摸也是吃他们剩下的!

  但万一有意外呢?

  郑芝龙不敢托大,江浙一带商贾多得很,听闻徽州、扬州的盐商更是家财万贯,还同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开海禁,他们定然不会错过,就看去哪条航线了。

  郑芝龙说这个话,完全就是要自己给他一个保证,朱由检倒也不是不能给,不过......

  “可以,”朱由检说完这两个字,见郑芝龙脸上浮现喜色,又道:“不过,朕也得加上一个时限,三年!”

  “三年?”郑芝龙疑惑道。

  “朕是大明的天子,大明所有百姓都是朕之子民,朕不能因为你郑家而不顾其他人的利益,大明的繁荣也需要各大商行,所以,朕只给你三年,三年之后,但凡有资格的商行,朕都会发放去往倭国的船引。”

  郑芝龙埋首想了片刻,给三年也好,三年时间足够让自己的船只更坚火器更利,同倭国那里的贸易也更稳定。

  三年之后,旁的商行便更插不上手了。

  “臣多谢陛下恩典!”

  朱由检看郑芝龙拱手,“嗯”了一声道:“买粮这事要紧,准备准备就赶紧出发,银子和火器,朕让户部直接给你送福建去!”

  郑芝龙领命离去,又待了一日收拾,而后带着宋/应/星离开京师赶往福建。

  ......

  江南,春花已是开了一茬又落了满地,天气潮湿闷热,在外头走一圈,身上的衣裳都能挤出水来。

  快入梅了,这天成日阴沉得不像话,云压的低,可雨就是落不下来。

  张国维看着青砖上的水汽,烦躁得捏了捏眉心,这数日来他的心情就跟这天气一样懊糟,闷了满头满脸的汗,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人来了吗?”张国维看了一眼屋外天色,开口问道。

  “回尚书的话,还没有!”

  张国维问的是江南各商行的领头人,有布商、茶商,还有做瓷器的,以及盐商。

  因为朝廷要对商贾加税,以及对晋商的资产进行拍卖这件事,张国维首先便是找各行业的行首进行商议,只要行首同意了,下面其余小商贾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政策实行下去也会更顺利一些。

  可他已是命人去通知了各大行业的行首,来南京的不过廖廖,如此下去,朝廷的政策难不成要成为一张空文不成?

  “高氏商行的人来了没?”张国维又问。

  高氏商行的当家人高成磊,此时正坐在一艘画舫之上,天气虽然闷热,可这画舫中却冒着丝丝凉意,仔细看,这个时节,画舫四角已是放了冰盆。

  画舫不是高成磊的,而是扬州如今最大的盐商汪文德的。

  汪家原先是徽州望族,有“四面三面水,十姓九汪家”之谓,汪文德作为徽州人,业盐世家,其祖父在明中叶时徙居扬州,业盐两淮,行盐数十年,累资巨富。

  如今传三代到了汪文德手上,已然成为两淮大盐商,成为了盐商行首。

  这艘画舫上,自然不会只有汪文德和高成磊,江南这一代的行首都坐在上面,桌上珍馐满盘,有细如发丝的文思和尚豆腐,还有包括鲫鱼舌、鲤鱼白、鲢鱼脑、斑鱼肝等多种鱼制成的百鱼汤,一碗值五十两白银,更别说其他说不出名字的美食。

  画舫门口挂着一串珠帘,珠帘外一个美貌女子抱着琵笆坐着,口中咿咿呀呀场着一支小曲,风吹过珠帘,小曲声和着珠帘声,自是无比和谐动听。

  汪文德如今正是不惑之年,此时端着酒盏,听着外头传来的小曲声,脸上一派惬意自得。

  貌美婢女端着托盘走来,在每个客人面前放下一个白玉碗,碗中是冒着热气的蒸蛋。

  高成磊瞥了一眼蒸蛋,没有动筷。

  这碗蒸蛋和其他菜色比起来,实在是过于普通了!

  汪文德似乎看出来客人的不屑,状似随意道:“诸位,别小看这碗蛋羹,制这蛋羹的鸡蛋,一枚可值一两银呢!”

  正常而言,一文钱可以买一枚鸡蛋,一两银是一千文钱,这么算,这枚鸡蛋可是抵了一千枚普通鸡蛋,真是金贵。

首节 上一节 181/2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我靠福地空间,黄袍加身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