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66节

  分内外二营操演,在京城内的为内火器营,分枪、炮两营。在城外的为外火器营,专习鸟枪。

  内外二营,共有鸟枪护军五千多人、炮甲近一千人。另设养育兵一千六百余人,专备补充鸟枪护军。

  三种兵合计八千人,目前已经挑到五千多人,正在加紧操练。

  “混账!”顺治发怒了,连吴良辅也骂,说道:“我不下手谕,自有道理,轮得着你来提醒吗?”

  吴良辅老脸羞红,赶紧退出大殿。奴才终究是奴才,甭管权势多高,一时失宠,就啥也不是了。

  他喊来一个心腹太监,低声说道:“主子情绪不对劲,想巡幸盛京。你赶快面见太后,请她老人家到乾清宫来。”

  那太监正要走,吴良辅自觉不妥,说道:“你留下伺候主子,我去请太后。”

  孝庄太后不喜欢吴良辅,屡次敲打他。吴良辅奏设十三衙门,也深深地得罪了太后。

  可事到如今,除了孝庄太后,没人能劝住顺治了。

第331章 太后

  太后名叫布木布泰,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博尔济吉特,即元、明时的“孛儿只斤”,意为灰眼睛,也就是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

  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历来是蒙古草原上最为显赫的家族,也是草原各部争相联姻的对象。

  满洲人丁稀少,联姻蒙古乃是国策。皇太极的妻子,便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名叫博尔济吉特·哲哲。天启二年,布木布泰出嫁满洲,成为皇太极的侧福晋,时年十三岁。崇祯七年,皇太极皇位已经稳固,又纳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为侧妃,对海兰珠极为宠幸。

  皇太极妃嫔甚多,仅博尔济吉特氏就有五个。布木布泰并不受宠,虽然进宫很早,在妃嫔中的排位却很靠后。好在,她生下了儿子福临。母凭子贵,布木布泰在劝降洪承畴等问题上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智慧,也令皇太极君臣刮目相看。

  皇太极死后,豪格与多尔衮争夺帝位,相持不下。布木木布泰另辟蹊径,先是委身多尔衮,又长袖善舞,取得了济尔哈朗的支持,极力为福临争取皇位。

  最后,就连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也欣然接受了福临的帝位。

  就这样,最不可能继承帝位的福临,却在各方力量的博弈下,因缘巧合地当上了满清第三位皇帝。

  福临亦对布木布泰感激涕零,年初加封母亲为“昭圣皇太后”。这就是满清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孝庄文太后,堪称是满清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比晚清的慈禧可强多了。

  听过大太监吴良辅的哭诉,布木布泰吃了一惊,放下手中的烟枪,说道:“吴良辅,你起来再说一遍。”

  吴良辅站起,抬头看了眼太后。布木布泰还不到四十岁,皮肤白皙,面容姣好,风韵尤存。长夜漫漫,她每晚独守空房,无聊时何以排遣?

  一时间,吴良辅竟有些心猿意马。真不知道皇太极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美人,竟然如此冷落。换了自己是皇太极,定要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一道伺候。姑侄三女同伺一夫,夜晚独宿一张大床,想想就刺激。

  哲哲为皇太极生前的皇后,海兰珠则是皇太极生前最宠幸的女人。可吴良辅并不怕她们,唯独惧怕布木布泰。

  眼前这个昭圣皇太后,胆识过人,能屈能申,手段毒辣。几个月前,她还在偷偷摸摸伺奉多尔衮。多尔衮一死,她先是把多尔衮捧得高高的,既而联合济尔哈朗,彻底清洗多尔衮的党羽,还把多尔衮开棺戮尸。

  吴良辅不怕顺治帝,也不怕济尔哈朗,还真的挺害怕太后。

  “回太后的话,赤匪猖獗,南朝振奋。江西、福建那边送来了塘报,确证张经略、平南王、李巡抚死难。皇上又恨又恼,嘱咐奴才传谕火器营、亲军营、前锋营,准备巡幸盛京。”

  “你传谕了没有?”布木布泰已经恢复了镇定,斜眼看着吴良辅。

  “奴才知道这里面的轻重,拖着没有传谕,先过来请示太后。”

  “嗯,”布木布泰点点头,说道:“跟你手下太监、宫女说好,今日之事若敢传出一个字,杀无赦。”

  “喳!”吴良辅膝盖一软,又不由自主地跪了下去。

  “传我的口谕,请郑亲王即刻进宫,到乾清殿商议机要。”

  孝庄太后踩着花盆鞋,在一群太监、宫女的簇拥下来到乾清宫。

  吴良辅在前导引,未到大殿,抢先报信:“太后驾到!”

  顺治与太后关系不睦。布木布泰并未垂帘听政,但在宫中威信很高,使顺治难以随心所欲。特别是,布木布泰强化满蒙联姻,包办婚姻,令顺治极为不悦。

  顺治的皇后自然也是博尔济吉特氏,且是布木布泰的侄女。福临并不喜欢她,布木布泰又给她特色了一个博尔济吉特氏,且是自己的侄孙女。

  福临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熟读经史子集,在文学上表现出特殊的天赋。有清一代共有十二皇帝,公论顺治文采最佳。

  这位少年天子向往的是文章华美、温柔娴静的汉家才女,对不识文字的博尔济吉特氏毫无兴趣,对太后包办婚姻更是反感。

  为此,母子两个颇有些矛盾。可他登基不久,对权力的运作还不熟悉,只得暂时屈居下风。

  听闻太后驾到,顺治赶紧出殿。小太监十分眼尖,在地上铺了个蒲团,方便皇帝跪下。

  “儿臣叩见母后。”

  “皇帝,快起来。”布木布泰扶起顺治,带他入殿。

  顺治毕恭毕敬地,跟在布木布泰后半步。他瞥了眼吴良辅,恶狠狠地瞪了他一下。

  吴良辅并不害怕,心里反倒像一颗石头落了地,顿时释怀不少。

  “其他人都出去。”布木布泰的话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吴良辅心里一沉,想到了一个成语“牝鸡司晨”。皇帝在场,这话不该由太后说啊。他小心看了顺治,低下头,弓着身子,准备退出大殿。

  “吴良辅,你侯在门口听训。”

  “喳!”

  巍峨的乾清殿内,瞬时只剩顺治、布木布泰两人。正殿只有一个主位,二人不便就坐。布木布泰作主,来到了西殿,和顺治对坐,说道:“皇帝,听说你要巡幸盛京?”

  “儿臣有这儿想法。”亲生母亲,没必要瞒着。顺治聪明绝顶,知道这事如果得不到太后的支持,门都没有。

  “儿臣是想……”

  “想都别想!”布木布泰粗鲁地打断了他,问道:“我问你,太祖爷一生有何功绩?”

  “太祖爷二十四岁时,以遗甲十三副起兵,历时十年统一建州各部;五十七岁时称汗,建元天命,设官建署;五十九时‘告天’誓师,宣布‘七大恨’,率军伐明,在萨尔浒大战中大败明军。”

  “太宗一生有何功绩?”

  “太宗战功不如太祖,文治过之。颁行《离主条例》,发展农业,扩大八旗,组织科举,先后征服朝鲜、漠南蒙古、黑龙江诸部,招服漠北蒙古,抚绥汉民,真命世之主也。”

  “你登基已有八年,有何功绩?”

  顺治年号已经用了八年,但福临才亲政半年,绝大部分时间都由多尔衮专政。

  他羞红了脸,说道:“儿臣无尺寸功绩。”

  “胡说!”布木布泰驳道:“太祖、太宗终其毕生,未能克复山海关,始终被南朝挡在关外。你招抚吴三桂,击败李自成,定鼎京师,席卷中原,据有天下,功绩已在太祖、太宗之上。”

  “这?”顺治狐疑,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不错,这些都是多尔衮的功劳。可多尔衮是你臣属,他的功劳就是你的功绩。将来史笔昭彰,会把你比拟太祖、太宗。可你竟然被小小赤匪吓倒,竟要巡幸盛京,岂不可笑?”

  顺治恍然大悟,瞬间恢复了信心,向布木布泰叩首,心悦诚服地说道:“微母后之言,儿臣几误矣。”

第332章 御驾亲征

  姜还是老的辣。布木布泰对顺治的性格相当了解,知道顺治好面子,极为感性,三言两语就劝住了他。

  然而,顺治很快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让太监找来盔甲宝剑,兴致勃勃地披上盔甲,扬言要御驾亲征。

  布木布泰苦笑不得。这个小祖宗可真是反复无常,一会儿要跑路,一会儿要亲征,自己这个当娘的也劝不住了。

  太监们也慌作一团,跪倒在地,苦苦相劝。

  总管吴良辅聪颖机敏,才学过人,说道:“主子天皇贵胄,怎能轻离京师,又怎能以天子之尊,涉险远征?”

  其他太监说不出这等雅致的话,只得用大白话劝道:“主子,御驾亲征使不得呀?”

  “主了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奴才就是掉十个脑袋也赎不回呀!”

  “混帐东西!”布木布泰骂道:“大晴天的说晦气话,拉出去,打他二十个嘴巴子!”

  那个倒霉的太监把大理石地砖磕得咚咚响,连声讨饶:“奴才知错,万请太后原谅。”

  “喳!”两个满洲侍卫进入大殿,架走那名太监。

  满洲侍卫多为贵族子弟,对顺治亲近太监十分不满,乐于落井下石。

  布木布泰极有分寸,不喜干政。内廷原由内务府管理,一直是宗室的自留地,布木布泰习惯通过内务府调抚宗室。可顺治听信吴良辅的谗言,以十三衙门架空内务府,令布木布泰十分不满。

  今日众目睽睽,她正可借机敲打敲打顺治、吴良辅,免得满清重演明朝宦官之祸。

  打狗还得看主人呢?顺治十分生气,“嗖”的一声拔刀出鞘,满脸都是怒气。

  众人吃了一惊,布木布泰也不由自主地身体后仰。

  顺治自知失态,却不收敛,持刀砍向桌案,削去一角,说道:“敢阻拦朕御驾亲征者,犹如此木。”

  济尔哈朗冷眼看着这场闹剧,嘱咐一旁的太监:“快去请汤先生。”

  汤先生即汤若望,字道未,德意志科隆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万历四十八年来华。他长期在明朝钦天监工作,官至监正,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洋人监正,曾在任上帮助徐光启完成《崇祯历书》,著作《火攻挈要》,为明朝铸造大炮。

  清承明制,多尔衮保留了钦天监,汤若望继续担任监正。顺治虽然年轻,亦深谙让洋人担任监正的奥妙:这些洋人预测天文更准确,且不会用“天命”的说法讽喻朝廷。

  汤若望亦取得了顺治母子的信任。布木布泰曾患重病,由汤若望医治痊愈。为此,布木布泰把汤若望赠予的十字架挂在身上,以父礼厚遇汤若望。顺治则经常以“玛法”称呼汤若望,赐号“通玄教师”。

  金发碧眼的汤若望,除了钦天监监正的官职、“通玄教师”的赐号,还有“通议大夫、太仆寺卿、太常寺卿”三个加衔。这使他一跃成为正三品的文官。

  除此之外,顺治帝还给予他空前的礼遇,包括:无须太监通报、传唤就可以直接进入内街面见皇帝;面对皇帝时无须行三跪九叩大礼。

  汤若望赶到乾清宫时,已是傍晚。顺治正在兴头上,让侍卫拿来一张地图,正在研究亲征路线。

  布木布泰和济尔哈朗沉得住气,正在偏殿用膳。

  汤若望急匆匆地进入大殿,跪拜报名:“臣汤若望叩见皇上。”

  钦天监中的汉人同事、满朝的卫道士、功劳素著的满洲贵族们,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汤若望在明清官场侵淫多年,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凡事相当收敛。

  “汤先生,请起。”

  早有太监上前,扶起了汤若望,搬来软椅。

  汤若望并未坐下,正要开口相劝,却见顺治指着残缺的案角,说道:“先生,朕刚刚说过,有敢阻拦朕御驾亲征者,犹如此角。”

  “嗯,”汤若望微微一笑,说道:“皇上,您可知道前朝武宗的故事?”

  明武宗朱厚照的故事,顺治帝自然知晓。在师傅们的教导中,朱厚照被塑造成了一个玩世不恭的亡国之君。不过,顺治帝终究还是个少年,有时候竟对朱厚照暗地佩服。

  毕竟,明朝文官令人谈虎色变。朱厚照竟把明朝文武官员玩弄于股掌之间,还敢自封为大明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太师、镇国公朱寿。

  就凭这一点,顺治就自愧不如。

  “怎不知道?”顺治振振有辞地说道:“明武宗化名总兵官朱寿,经常御驾亲征。世人皆言他借亲征之名,行游玩之实。朕倒觉得,明武宗整顿军旅,威震塞外,不愧于武宗的庙号。”

  “是的。”汤若望循循善诱,说道:“诚如皇上所言,明武宗一生对军事极感兴趣,在位期间整顿军旅,提高武官地位,与蒙古小王子交战可圈可点。

  “实际上,明武宗年少时,相当聪慧,有过目不忘、出口成章的本领。他十四岁时即位,亲政,明练干达,有明君之象。”

  这,到的是真的?还是汤若望在讽喻自己?

首节 上一节 166/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