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南明:开局童子兵,撑起乾坤重 第121节

  文安之面露尴尬,硬着头皮说道:“广州那边,自有江宁侯节制诸镇。”

  江宁侯即杜永和,原为李成栋中军大将。李成栋死后,杜永和抢先得到两广总督印,开印视事,自任总督。朝廷不敢过问,只得默许。

  丹初不依不饶,问道:“肇庆为今上龙兴之地,沟通两粤,世所观瞻。三水为北江、绥江、西江交汇之处,水陆要冲,为广州门户,势所必争。此二地地势重要,兵家必争,必须有人统一节制军务。朝廷可有布置乎?”

  李成栋在世时,足以统一节制粤东军务。眼下东勋涣散,杜永和缺少威望。粤西来的客军,自不便凌驾在东勋头上。想统一节制粤东军务,可谓难矣。

  丹初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肇庆、三水之间择一地,争取节制军务。

  文安之这才意识到,岑丹初果然不是俗物,虽然年轻,却见识不凡,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问题的关键。

  朝廷无远略,还在肇庆时,就整天忙着铨选官员、考功录牒、修改文谥、粉饰太平,对恢复大计毫无指划。到了梧州,朝臣又忙着打虎,连援救粤东也搁置一边。

  “这……肇庆这边,上命永安侯与南阳伯并守肇庆,督理各营。三水那边,大珰庞天寿请任监军,督各营兵马援广。”

  庞天寿官居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勇卫营。勇卫营为永历朝三御营之一,庞天寿既为太监之首,又掌兵权,在内廷炙手可热。不过,他为人粗疏,不甚揽权,权力渐被秉笔太监夏国祥所夺。

  丹初和他也算是老怨家了。三年前,他在焦琏麾下任游击时,还曾乘乱抢过庞天寿的军械。

  “三水地势紧要,连接广州、肇庆,势必要有得力勋镇,统一节制三水军务。晚生不揣冒昧,愿为国效力,坐镇三水,进则援救广州,退则威胁鞑虏侧背。”

  三水位于肇庆、广东之间的中心位置。据最新的塘报,清军已经兵临广州城外。明军若要增援广州,必要经过三水。清军若要攻取广州,必须夺下三水,保护侧背。

  因此,三水必将是两军交战的焦点。丹初自请到三水节制军务,挑了块硬骨头。惟其如此,他才能建立功勋,膺服诸镇。

  丹初驱逐陈邦傅,已成广西最大军头,朝野颇有流言,进兵三水,正可借机止流言,收人心。

  文安之如释重负,说道:“三水重地,确需一员大将主持战事。琢如见识宏远,已是国公,官爵在诸镇之上,节制三水军务名正言顺。”

  赤军到了粤东,就是客军,想节制其他诸镇骄兵悍将,可谓难矣。朝廷颁布的名号,只能给丹初一个节制诸镇的借口。至于能否真正节制诸镇,还得看他的威信,还得看赤军的实力,还得看赤军是否真的愿意援救广州。

  “那么,就请朝廷在我官爵上加个大字?”丹初试探着问道。

  宁国公征虏将军总督桂西南官义土民兵马兼理粮饷,加个大字,就是征虏大将军了。

  三年前,丹初还是个童子兵。焦琏问他平生志向,丹初说愿拜为征虏大将军。当时看,征虏大将军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现在,朝局日乱,官爵渐滥。国公满地走,大将军也不乏其人。譬如东勋裨将马宝,就被永历帝御赐“护驾大将军”了。

  只不过,明朝边患在于北方的鞑虏。有明一代,征虏大将军更是武将尊号,非功勋素著者,绝难拜为征虏大将军。

  眼下,小朝廷蜗居梧州,前线缺少节帅。尚可喜、耿继茂兵临广州,孔有德在衡州虎视眈眈。在此背景下,朝廷拜谁为征虏大将军,便有委任前任统帅的意思。

  赤军有后来居上之势,但岑丹初资历太浅。若朝廷拜他为征虏大将军,着实难以服众。

  文安之不敢贸然答应,小心斟酌词句,说道:“琢如,征虏大将军为将军重号,心仪者甚多。你是后起之秀,似以谦让为宜。”

  丹初只是笑笑,说道:“晚生求大将军之职,也是为了军事大计。前线有无节帅,节帅威望高低,实对军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天军数倍于鞑子,却屡战屡败,原因盖出自此。”

  文安之揣摩着丹初的话,沉默良久,说道:“琢如,何妨退而求其次,换个大将军名号?譬如,援剿大将军,如何?”

  丹初沉吟不语。

  遥望天空,夕阳西下。文安之还要赶在城门关闭前回城,内心的焦急渐渐浮在脸上。

  “哎!”丹初叹了口气,说道:“朝廷恩养我辈,如今国势危急,我又岂能亟亟于官爵乎?只要援剿大将军之职能够节制前线诸镇,吾亦愿接受。

  “不过,吾少年时便立志拜为征虏大将军,愿为国朝鞠躬尽瘁。征虏大将军之事,还望老先生转达天听。他日若有机会,还请朝廷酌情考虑。”

  文安之长舒一口气,说道:“琢如忠勇可嘉,假以时日,征虏大将军非你莫属矣。”

第244章 护驾大将军马宝

  傍晚,马宝应邀来到赤军大营。

  马宝,字城璧,号佩瑗,陕西平凉府隆德县人。崇祯十六年,大顺军破隆德,马宝加入大顺军。此人力大如牛,骁勇善战,“虽起群盗,好与士大夫游”。

  李自成战死后,马宝和很多顺军一样投降清军,辗转至李成栋麾下,以勇武闻名。李成栋反正归明时,马宝为李成栋麾下裨将,被封为都督同知。

  今年初,清军攻入广东。为鼓励东勋,朝廷晋封马宝为安定伯。永历帝从肇庆逃往梧州时,特令马宝护驾,封马宝为“护驾大将军”。

  东勋将领不下十几个,马宝只是其中一镇,连块像样的地盘都没有。永历帝为何如此重视马宝,特意令他护驾?盖因马宝勇武过人,东勋诸镇无出其右。永历帝能重用马宝,拜他为大将军,可见并非昏聩之辈。

  历史上,马宝坚持抗清,先后隶属孙可望、李定国。李定国败亡后,马宝降吴三桂,成为吴三桂麾下最重要的武将。三藩之乱时,马宝任兵马大元帅,为吴三桂父子主持军事,在战争中大放异彩。

  日落西山。丹初听说马宝到了,出营门迎接。只见他二十出头,身材魁梧,浓眉赤目,既是平凉人,大概祖上有胡人的血统。

  见到丹初后,马宝行礼甚恭,说道:“爵帅,久仰久仰。”

  丹初回礼,甚是热情,笑道:“两年前,上自南宁巡幸梧州。各镇云集,遂举行大射之礼。吾与三宝兄各为下射,皆三发三中。朝臣大悦,以为中兴有人。至今想来,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哎!”马宝一脸惋惜,叹道:“两年前,榆林王、宁夏王相继反正,中湘王督师反攻,形势一片大好。哪曾想,不到两年时间,大局竟糜烂至此,鞑子竟已兵临广州城外。”

  营内外有不少使者,正等着接见。有的使者,丹初根本就不会见,由参军佥事或者教导局长代为接见。看到马宝受此礼遇,他们面露羡慕,间或与马宝打招呼,希望能够引起丹初的注意。

  进入中军帐内,二人分宾主坐定,亲兵奉茶。

  丹初问道:“三宝兄,今年贵庚几何?籍贯何处?”

  马宝在族中排行老三,人称“三宝”。他是流贼出身,长相凶狠粗犷,却好与士大夫游,儒雅知礼节,说道:“爵帅礼不可废。您是国公,总督桂西南军务,三宝何敢在您面前称兄?三宝生于崇祯元年,今年二十二岁,家在平凉府隆德县。”

  他言辞恳切,令丹初心中一动。僻居室内,恂恂懦雅,身临战阵,勇冠三军。这个马宝,确实是员骁将,后面应想办法收为己用。

  “那我就托大,以表字相称了。本帅生于崇祯三年,比城壁小两岁,籍贯庆阳府,与平凉相近。”

  “爵帅年轻有为,治军有术,两次全州之战,力挫鞑虏,实为陕人楷模。”

  “呵呵,”丹初笑笑,意味深长地说道:“今后,咱们总得念及同乡之谊,互通声气,遇事互相支援。”

  东勋大将多为河南人。李成栋出身于陕西宁夏卫军户,降明后驻防开封,在开封之战中表现卓异,麾下大将多为开封旧部。同袍战时并肩作战,情谊自不相同,足以超越乡谊。

  马宝却是在明亡后归降李成栋的,虽是陕西同乡,毕竟不是李成栋的嫡系,未曾在开封大战中出力。李成栋死后,马宝虽然骁勇,却混迹籍东勋中,始终难以出头。

  他自视甚高,叹道:“陕人武将之强,实不下于辽人。当今陕军之强,自然首推西军。顺军自自成殁后,已经大为没落。忠贞营强盛一时,却日益衰退。爵帅的赤军是后起之秀,却已俨然超过忠贞营矣。”

  有明一代,陕西为边防重镇。朝廷除在陕西设行省外,又在陕西以西设陕西行都司,镇守河西走廊。陕军经年与蒙古骑兵作战,为明朝边军精锐。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军亦起于陕西,军中骨干多为边军、边民。到了明末,陕人名将之多,可与辽人不相上下。

  若丹初威望足够,若赤军实力足够强大,若军政府地盘足够大,若能整合陕人大将,征伐天下将大有把握。不过,此事任重而道远,还得循序渐进。

  “城璧过奖。吾辈皆为陕人,流徙万里,只为抗虏。赤军若果能担当大任,必矢志抗虏,决不敢存丝毫私心。”

  “爵帅一腔赤诚,宝不如也。”客套话说完了,马宝神神秘秘地问道:“爵帅可知道,前些天,广州城北打了一场大仗?”

  “嗯,听说过。”丹初波澜不惊,说道:“三月初六,尚可喜率部推进至广州北郊,派人招降杜永和,被严词拒绝。初九日清晨,鞑子抬梯子进攻广州北城,杜永和顽强抗击,鞑子大败而回。”

  广州无虞,梧州也就暂时安全了。人心慢慢会安定下来,东下援粤之事也可以暂缓。

  “依爵帅看,杜永和能守住广州吗?”

  “必定守不住。”丹初语气很坚定,毫无疑问,令马宝颇为不解。

  他看着马宝,说道:“我倒听说,今上逃离肇庆后,杜永和惊慌失措,一度逃离广州,在新会准备舟船,准备出奔琼州。我义弟李元胤知晓后,驰马质问,杜永和才作罢,返回广州守城。这件事,城璧可曾知晓?”

  马宝心中一惊,东勋内部的丑闻,岑丹初竟然掌握得如此清楚。早就听说赤军情报局无孔不入,果然名不虚传。

  “不敢隐瞒爵帅,确有此事。”马宝脸上有些挂不住,不再言语。

  丹初说道:“东勋在城北打了胜仗,实因鞑子远道而来,仓促攻城,准备不足。名为大胜,其实歼敌不多,鞑子从容扎营于广州城北,实力不曾大损。一旦鞑子运来红夷大炮,广州危矣。

  “杜永和为两广总督,有守城之责,却消极防守,只在广州设防,指望各镇援救。东勋各镇却与他貌合神离,对增援广州并不积极。

  “李元胤虽为宁夏王养子,却无嫡系兵马,指望他统御诸镇援广,难矣。郝尚久、黄应杰诸镇分守潮州、惠州,朱成功虎视眈眈,郝、黄等自顾不暇,更遑论援广了。

  “城璧,你是东勋大将,一定要认清形势,为长远计。”

  朱成功麾下多水师,垄断海上贸易,聚敛财富无数。但他缺少地盘,只有金门、厦门弹丸之地,兵多粮少,缺粮问题十分严重。

  此人治军甚严,却并非统帅之才,既无战略眼光,也缺少大局观念。清军入寇广东后,朱成功便想趁机落井下石,夺取毗邻福建的潮州、惠州,彻底解决水师缺粮问题。

  马宝见识不高,听过丹初的议论,心中大受触动,说道:“爵帅高见,真如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

  丹初笑道:“我平生最爱结识英雄,此次东下援粤,能与城璧并肩作战,结同袍之义,足矣。”

  说罢,丹初击掌,亲兵搬来十支定虏式步枪,说道:“此为赤军利器,向来不传外人。城璧是自己人,我先送你十支步枪,以示友谊。”

  马宝大喜,抚摸着漆黑油亮的枪管,赞道:“早就听说赤军神枪天下无敌,今日得见此物,果然名不虚传。”

  有枪而无弹,或许是丹初疏忽,或许是为了安全,或许是有意为之。马宝沉浸在得枪的喜悦中,对此并未注意。

  他已感受到了岑丹初的拉拢之意,决定投桃报李,明天派人回赠礼物,以示结纳之意。

第245章 借头立威

  丹初在梧州盘桓了十几日,几件大事皆达成心愿。

  堵胤锡恤典从重,谥文忠,赠上柱国、太师、柳国公。

  “五虎”得到宽释。柳湘客、金堡革职充军,发往赤军效力。袁彭年丁忧解职,丁时魁、蒙正发追赃助饷。

  陈邦傅被迫援粤,不再留军驻屯梧州。梧州仍为朝廷行在,只留御营三部驻守。勋镇不再派兵驻守梧州,免得干扰朝政。

  岑丹初如愿以偿,加封为援剿大将军,筑坛拜将,赐尚方宝剑。他将奉命进驻三水,除节制赤军、忠贞营刘国昌外,再节制马宝、陈奇策、张月三员骁将。

  陈奇策,广东南海人,原是南海小吏,以军功授守备。李成栋反正归明后,陈奇策授总兵,据守羚羊峡,屏护肇庆行在。此人善使水师,麾下有战船一百余艘。

  张月,东勋大将,河北元氏人。李成栋反正归明时,张月封为博兴伯。

  与此同时,朝廷力图振作,起用大学士何吾驺,统一指挥援粤战事,驻节肇庆。

  何吾驺,广东香山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陈邦彦等为其门生,隆武二年,入隆武朝任首辅。永历朝,自李成栋反正后,何吾驺在家乡养疾。如今粤东事急,何吾驺再度出山,主持援广战事。

  四月二日,赤军拔营,沿西江顺流而下。五日,前锋逼近肇庆,李元胤亲来迎接。

  故友相见,丹初不甚欢喜,邀请李元胤上船议事。寒暄过后,丹初觉察到李元胤心思不定,起疑问道:“兄弟可有什么心事?”

  李元胤左右环视,见船舱内侍立着两个亲兵,欲言又止。

  “这些人都是我的心腹,守口如瓶。兄弟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李元胤无奈,从怀中掏出一纸敕书,说道:“大哥请看,皇上给我的敕令。”

  丹初神色一凛,接过敕令,只见黄纸朱字,只有短短几行字:博兴侯罗成耀心怀叵测,图谋降虏,危及社稷。特敕令南阳伯李元胤为国除奸,以儆效尤。

  还没与清军作战,明军又要开始内斗了。丹初眉头一皱,说道:

  “罗成耀奉命镇守梅关,不战而退,致使鞑子长躯直入,确实罪有应得。不过,他是东勋大将,受封侯爵,麾下兵马必定不少。兄弟,你奉旨除奸,还应谋定而后动,不可仓促发动。”

  “大哥说的是。”李元胤诚恳地说道:“兹事体大,小弟特意过来请教大哥。万一发动,还要仰仗赤军从旁协助。”

  说罢,李元胤把事情来龙去脉简单叙述一遍。

  原来,罗成耀怯敌如虎。清军攻下南雄后,罗成耀又弃守韶州,一路逃到肇庆。李元胤与他素来交好,罗成耀见大势已去,便有投降满清之意,到李元胤处试探口风。

  李元胤义正辞严,决不投降。罗成耀只好作罢,但暗地里派亲信联络清军,愿意谋取肇庆,以向清廷邀功。

首节 上一节 121/17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落榜美术生,开启S3赛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