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6节

  至于会不会有人以此告御状,然后朱元璋找邱广安的麻烦。

  也不用担心,毕竟朱标亲自背书的事情,老朱自己也知情。

  还剩下几百本,陈景恪没有走商贾路线,而是拿出一部分赠送给了参加算科考试的考生。

  一开始这些考生还很不以为然,以为是哪个有钱人编写的算书,通过这种方法推广。

  这种事情在古代很常见,自费印刷书籍,白送给人家做推广。

  很多人因为支付不起高昂的印刷费,导致作品失传。

  比如《徐霞客游记》,差点就失传了。

  只是当他们打开书,看到里面的内容,彻底惊呆了。

  后面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这些人毫无障碍的就接受了新符号。

  悄悄关注这一切的陈景恪,也松了口气。

  只要这些人肯接受,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还有一部分,他白送给了应天府内的书店,条件是将书摆在显眼位置。

  白捡的便宜,书店老板自然不会拒绝。

  正逢科举,数万各地读书人齐聚应天府,书店的生意自是红火。

  每天都有很多读书人来这里寻找书籍。

  陈景恪到不指望他们购买新算书,真正目的是让他们看到。

  营造一种,新算学符号在应天府很流行的错觉。

  等他们回到老家,看到新算学符号,就会习以为常。

  甚至会得意的告诉周边的人,这种新符号在京师很常见,你们太大惊小怪了。

  这就是应天府作为京师,所带来的天然效应。

  做完这一切,陈景恪就再次消停下来,剩下的就是新符号逐渐推广并广泛使用。

  这个过程不会很快,着急也没用。

  况且他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等待。

  他不知道的是,朱元璋一直在关注着他。

  期间并未对他的做法发表任何意见,直到他做完所有布置,选择静静等待才露出赞许之意。

  并对朱标说道:“耐心是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以前咱担心他年少气盛急于求成,今日看来并非如此。”

  “此子将来可堪大用,你当善用之。”

  朱标也很是认同这一点,不过随即就疑惑的道:“您不是要将他留给英儿用的吗?”

  朱元璋摇摇头道:“一味的压制并非良策,郁郁不得志很可能会改变他的性情。”

  “况且天赋固然重要,阅历同样不可或缺,而经验需要去做事才能获得。”

  “等到你继位,他理应过了加冠之年,也是时候给他锻炼的机会了。”

  朱标点点头,马上又反应过来不对劲儿,连忙说道:

  “您瞎说什么呢,您和娘肯定能长命百岁的。”

  朱元璋不屑的道:“放屁,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七十咱就满足了,长命百岁你也真敢想。”

  然后他严厉的道:“你记住,切不可追求那虚无缥缈的长生,否则九泉之下咱不认你这个儿子。”

  朱标也正色道:“爹您放心,我断不会有此等荒谬之想。”

  朱元璋点点头,继续方才的话题:“咱一直觉得,治国不就是这样吗,咱能做的比任何人都好。”

  朱标忍不住说道:“您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不弱于历代明君。”

  朱元璋笑了笑,叹道:“以前咱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和陈景恪接触久了才知道,治国真的需要天份。”

  朱标也沉默了。

  以前他觉得,自己身为皇太子,接受了最好的教育,站的也足够高,看的肯定也比其他人远。

  可是和陈景恪相熟之后,才知道什么叫高屋建瓴。

  在这一点上,大明无出其右。

  陈景恪虽然没有直接说,大明的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可通过断断续续的‘讲史’,让他们看到了很多不足之处。

  这些缺陷,有的眼下已经暴露出了问题。

  有些眼下看似不错,但未来必然会出现难以收拾的恶果。

  朱元璋的感慨来的快,去的更快,迅即就严肃的道:

  “好好的看着他,若他无二心,就给他荣华富贵。”

  “若感觉控制不住他,就立即将他除掉。”

  朱标郑重的点头,然后迟疑了一下说道:

  “他还未娶妻,要不就让他当驸马?”

  联姻,是最常用的加固关系之法。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问道:“驸马造反的还少吗?况且你忘了李文忠旧事了?”

  “啊这……”朱标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这也是宋朝之后,开始提防驸马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和文官做大也有关系。

  外戚太容易威胁到文官的领袖地位了,必须打压。

  至于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战神’李景隆的亲爹。

  老朱把他当成亲儿子一样对待,年纪轻轻就大权在握。

  然而他在驻守严州防范张士诚时,和一个娼妓有染。

  这是严重违反军纪的事情,按令当处死。

  朱元璋杀了娼妓训斥李文忠。

  然后李文忠怕被处罚,竟然要投靠张士诚。

  虽然最后没有这么做,但作为朱元璋的亲外甥,产生这样的想法都是不可原谅的事情。

  虽然老朱还是原谅了他,却也是对驸马一类的外姓人,不再如之前那般信仁。

  大明的驸马难当,估计和这件事情也有关系。

  洪武朝时情况虽然没那么严重,但真正志在朝堂的人,也不愿意当什么驸马。

  朱标叹了口气,准备放弃这个念头。

  哪知朱元璋话锋一转道:“联姻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不过此事先不着急,先观察几年再说。”

  “如果他的表现能让咱满意,咱倒也不是不能给他开个特例。”

第84章 徐达还朝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标竟然产生了让他当驸马的想法,否则绝对吓的睡不着。

  不过还好,朱元璋心里还是有数的,并没有同意朱标的意见。

  时间缓缓流逝,很快就到了十月底,离科举开考只剩下几天时间。

  一股紧张的氛围蔓延开来。

  读书人脸上在没有了之前的轻松,也很少再有人聚在一起指点江山。

  然而就在此时,朱元璋来了一个大动作。

  新任吏部尚书李信,呈送一份多达七千人的名单。

  别误会,这不是死亡名单,而是吏部统计的在野人才简历。

  不过,以洪武朝官吏的危险性而言,这也约等于是死亡名单了。

  陈景恪偶然看到这一大堆简历,那叫一个无语。

  不是说好的,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当的吗?

  怎么这么多狗都不如的东西?

  吐槽归吐槽,对朱元璋的手段,他再次感到佩服。

  之前他还在想,光清理地方大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朝廷现在的问题是,缺少足够的地方官吏,才给了大户攫取权利的机会。

  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将缺口补上。

  可一时间上哪弄那么多合格官吏去?

  光靠科举选官,哪怕一年举办一次,二十年也填不满空缺。

  恩荫倒是能可以。

  可恩荫官靠着父辈关系更容易结党,数量太多隐患更大。

  陈景恪也一直在想,到底该怎么解决。

  现在他终于知道了。

  同时也更清楚的明白了一个道理,永远都不缺想当官的人。

  不过想想也正常,大明六千多万人口,哪怕识字率只有百分之一,都有六十多万人。

  这些人里面挑选几千个能当官的,并不困难。

首节 上一节 76/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