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76节

  朱高炽毕竟年轻,且受到陈景恪影响极大,对这种人间惨剧有些接受不了。

  姚广孝没有安抚他,而是严肃的说道:

  “您必须收起自己多余的仁慈之心,否则对燕国军民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我下令屠城不是因为嗜杀,而是必须要这么做。”

  朱高炽不解的道:“为何?”

  姚广孝解释道:“其一,为了激励军心。”

  “这里是异国他乡,将士们缺少归属感,这对士气的影响非常大。”

  “这种时候,和他们说什么家国天下思想是没用的。”

  “只有最实在的利益才能打动他们的心,只有释放他们兽性的一面,才能让他们保持心中的战意。”

  “屠城劫掠,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朱高炽听的很认真,尽管这种思想与他所学相悖,他依然没有质疑。

  对此姚广孝非常满意,世子谦虚能听的进去谏言,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君主了。

  “其二,立威。”

  “我们是外来者,靠仁义是无法统治人心的,能依靠的只有杀戮。”

  “只有将他们杀怕了,才不敢反抗。”

  “其三,消灭潘地亚国原有的统治阶层。”

  “身毒采用的是种姓制,潘地亚的高种姓大部分都聚集在王都。”

  “这里的平民,也大多都是第三种的吠舍,他们是潘地亚的精英阶层。”

  “我们利用屠城的机会,将他们中的大部分清除,剩下的也不成气候了。”

  “然后我们再将剩下的收编,利用他们将我们塑造成高种姓。”

  “如此就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实现对潘地亚的统治。”

  朱高炽一副受教的模样,说道:

  “原来如此,多谢大师教诲,高炽受教了。”

  姚广孝谦虚的道:“世子太客气了,其实这也是陈伴读的计划,我不敢居功。”

  朱高炽看了一眼大明的方向,说道:

  “景恪……哎,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见。”

第427章 奇观加信仰

  年轻人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更何况朱高炽本也不是伤春悲秋的性格。

  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哪会把时间浪费在个人缅怀上。

  转头就和姚广孝谈论起了,如何实现对潘地亚的有效统治。

  事实上很快他就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不用做。

  那些被征服的身毒人,已经主动把脖子里的缰绳递到了他们手上。

  逃过大屠杀的潘地亚高种姓人,在得知燕国招降他们的消息后,毫不犹豫的就跪了。

  然后还不等朱高炽说出自己的计划,他们就已经主动把燕国高层塑造成了高种姓人。

  非但如此,他们还积极号召原潘地亚国各地的高种姓人,接受燕国的统治。

  各地的高种姓者正惶恐不安,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喜,纷纷派出家族重要成员前来王都朝觐。

  同时也是一种试探。

  面对这种情况,朱高炽和姚广孝都有些目瞪口呆。

  他们知道身毒人没骨头,但没想到竟然还能如此主动。

  朱高炽再次感叹:“我终于知道,为何随便一支军队就能征服这里了。”

  姚广孝表情却非常凝重:“必须尽快把汉地建立起来,并严禁身毒思想传入汉地。”

  所谓汉地,就是迁徙汉人百姓居住区。

  朱高炽也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说道:“好,就按照原计划,以高韦里河为界限,河南部为汉地。”

  “嗯,再叫高韦里河已经不合适了,就改名叫汉河吧。”

  高韦里河……现在叫汉河,是次大陆最南部的一条大河。

  将次大陆南部的那个尖角给隔离开了,地理位置大致是前世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所在。

  面积大约是十余万平方公里。

  这条河水力充沛,拥有肥沃的三角洲平原,又有天然良港。

  除了这条大河,这一地带还拥有多条河流,以及肥沃的冲击平原。

  不论是发展工商业还是农业,条件都非常优渥。

  就这么说吧,前世这里生活着六七千万人,粮食还能用于出口。

  先天条件真的是让人眼红。

  当初陈景恪制定分治计划的时候,就圈定这里作为汉地。

  当然,这只是初步的计划。

  随着汉地人口增多,会逐渐往北扩张的。

  之后朱高炽主持了燕国第一次全国大会,与会人员见到他如此年轻都非常吃惊。

  但对于这个征服者,没有人敢小瞧。

  朱高炽宣布,潘地亚国除,燕国建立。

  除了高层替换之外,其他一切照旧,以前是贵族现在依然是贵族。

  还不等这些旧贵族高兴,他又宣布了一个新消息。

  将汉河(高韦里河)以南的身毒人全部迁出,安置在其他地方。

  这里将作为汉地,供汉人生活。

  宣布完这个消息,朱高炽心中其实也有些紧张的,生怕这些人站出来造反。

  然而……他发现除了少数高种姓人脸色难看,其他人对此都毫无反应。

  脸色难看的那些人,是因为家族核心在汉河以南,迁走对他们家族的利益影响很大。

  但他们也只是脸色难看,并没有站出来反对。

  对他们来说,迁徙也只是利益受损而已,并不致命。

  燕国作为征服者,必然会有利益诉求。

  只对土地提出一定的要求,没有将他们一并消灭,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没必要为了这个,和新的统治者闹矛盾。

  至于最底层百姓的死活,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

  不过是奴隶而已,到处都是,死光了再去抓就是了。

  和旧贵族达成协议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都不用燕国动手,这些急于表现的旧贵族,就主动驱赶汉河以南的百姓北迁。

  其过程因为过于不人道,就略过不写了。

  反正燕国的汉人百姓,来到这片土地上之后,见到的是遍地的尸骨。

  有人的也有牲畜的。

  直到数十年后,依然能在偏僻的角落见到散落的尸骸。

  朱高炽和姚广孝忙着建立稳固统治,杨璟那边也没闲着。

  他带领一万燕国精锐,前往边境与德里苏丹国的军队进行对峙。

  对于燕国军队的战斗力,德里苏丹国自然是大为惊恐。

  主动后撤三十里,表示无意与燕国为敌。

  杨璟也知道,此时不宜再启战端,就顺水推舟表示双方以此为界互不侵扰。

  看着离去的德里苏丹国使者,杨璟心中非常的不甘。

  他很想借此机会,一举将德里苏丹国的主力击败,然后将对方也一并消灭。

  不是他盲目自大,而是……身毒人的战斗力,实在让他高看不起来。

  但燕国人口实在太少了,还要建立汉地,稳固占领的地盘,盲目扩张只会让自己变得虚弱。

  所以,暂时罢兵消化胜利果实,是最好的办法。

  不过……

  不会等太久的,最多明年德里苏丹国就会成为历史。

  这是大计划的一部分,除非有天大的变故,否则不会改变。

  朱高炽他们之所以有信心,在明年一统次大陆,自然是因为背后有大明支持。

  在燕国建立后,朝廷动员了数千艘大型海船,运送各种物资以及人口。

  初步计划,在明年要让燕国汉地人口达到五十万。

  与此同时,大分封的计划也终于落地。

  按照原计划,分封了五个王国、五个侯国、十个伯国。

  王国受封的,都是老朱的儿子,按照年龄大小排序封的。

  只不过蜀王朱椿和湘王朱柏拒绝了分封,表示要为大明鞠躬尽瘁。

首节 上一节 676/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