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39节

  “是标儿忌惮你们,还是谁容不下你们啊?”

  这话就有些重了,傅有德连忙告罪,眼泪都下来了:

  “臣不敢……臣已经六十有九,常感精力不济……”

  朱元璋不耐烦的道:“好了好了好,又是这一套说辞,你们就不能换换词儿吗?”

  傅有德有些语塞了,听这语气,冯胜、汤和他们告退,用的也是这套说辞?

  哎,那些人真是的,就不能用别的借口吗。

  怎么能提前把我的词儿给抢了呢。

  既然这个说辞不能用了,他也只能说出了真实打算:

  “陛下,臣最近读战国策,看到触龙说赵太后篇,深有感触。”

  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哦?有何感触,竟然让你生出了退隐之心?”

  傅有德说道:“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朱元璋先是疑惑,你退隐和爱护子孙有什么关系?

  不过毕竟是洪武皇帝,马上就想通了其中的道道。

  “你想给傅忠让路?”

  傅有德说道:“陛下英明。”

  大明自有用人的规矩,父子兄弟不可能同时担任要职。

  哪怕傅忠是驸马,都没办法越过这个规矩。

  傅有德不退,傅忠就始终无法独当一面。

  一个六十九岁的老人,要给儿子让路,这个理由实在太充分了。

  朱元璋一时间都不知道怎么反驳。

  但傅有德镇守蜀地多年,这里的番蛮都服他,在这个时候将他调走,朱元璋自然不愿意。

  傅有德诚恳的说道:“陛下,以臣的年纪,就算不退又能在蜀地待多少年呢?”

  “与其等我老迈不能动的那天,再仓促找人替换,不如趁现在主动更换。”

  “就算新来的将领一时间无法适应,朝廷也有应对的余地。”

  “且,臣老了,不准备去封国了,死也要死在大明。”

  “说句大不敬的,臣还想陪葬皇陵呢。”

  这个陪葬可不是殉葬,而是自己的墓放在皇帝的墓旁边。

  功臣陪葬皇陵,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听到他说陪葬,朱元璋也笑了起来。

  到了他这个年龄,已经不忌讳丧葬之事了,更何况说这话的还是傅有德。

  “这话咱爱听,咱们活着的时候一起打天下,去了黄泉也要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傅有德顺着这话说道:“所以啊,封国其实就是给傅忠的。”

  “但是这小子从来没有独当一面过,又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呢。”

  “所以臣想趁还有点时间,让他锻炼锻炼。”

  朱元璋终于被说动,道:“好吧,咱答应你了。”

  “不过不是现在,咱要先回京和标儿商量一下让谁来接替你,最迟明年初就会给你具体消息。”

  傅有德高兴的道:“谢陛下。”

  之后朱元璋也没有再耽搁,启程返回洛阳。

  南洋已经平定,接下来就是大分封了,他这个太上皇必须要在京城坐镇才行。

  不是怕文官反对,他相信朱标肯定能压得住文官集团。

  他真正担心的是勋贵集团。

  不患寡而患不均,为何封了别人没有封我?

  为何我的封地不如他的好?

  为何……

  这些问题如果处置不好,很可能会把好事变成坏事。

  朱标确实有威望,可面对勋贵的时候,还是他老朱的话更好使。

  他相信,只要自己往那一坐,就没有哪个勋贵敢吱吱哇哇。

  而且他相信,在这种关键时刻,朱标也肯定希望自己回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朱标、朱雄英、陈景恪等人,可是翘首以盼。

  他不回来,大家一直拖着大分封不敢公布。

第407章 蠹虫传

  比朱元璋先一步到达的,是他在四川的反腐成绩,写非常的详细。

  尽管早有准备,看完后陈景恪的心情依然很沉重。

  “那么多钱,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啊。”

  朱雄英冷笑道:“诱惑力确实大,但管不住手就是这个下场。”

  “根据锦衣卫的反馈,凡是皇爷爷去过的地方,吏治都清平了许多。”

  “干实事儿的官员也多了起来。”

  陈景恪叹道:“基建计划还是有点心急了。”

  “老派官吏只懂得治民和收税,这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告诉他们的。”

  “发展地方实业搞基建,确实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不懂新政又守着这么一大笔钱,胡乱伸手也就在所难免。”

  朱雄英说道:“即便如此,这也不是他们贪污的理由。”

  “更何况他们已经不只是贪污了,草菅人命、祸害地方、欺上瞒下,哪一条都是死罪。”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不是替他们说话,只是感慨,缺人啊。”

  朱雄英摊摊手,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话就写在洛下书院的大墙上,是真急不来。”

  “不过现在的局面已经非常不错了,要学会满足啊。”

  陈景恪失笑道:“呦,你也知道满足啊,平日里就你最着急。”

  朱雄英气道:“我在安慰你,真是不识好人心。”

  陈景恪假装没有听出来他在骂自己是狗,转而说道:

  “过完年就是科举了吧?”

  朱雄英说道:“对,这次科举会进行扩招。进士科招录五百人,算科五百,刑名科两百。”

  常规科举,每届录取三百人。

  这次总共要录取一千两百人,整整增加了三倍。

  尤其是算科,这些年录取名额一次比一次多。

  最初是每届五十人,现在变成了五百。

  刚开始文官集团意见非常大,没少反对此事,不过全都被老朱无视了。

  等到五年计划实施,再加上大搞基建,情况就变了。

  传统的文官集团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于于会计方面的压力。

  五年计划要求量化管理,这玩意儿靠传统账房先生是做不到的。

  只有接受过系统的算学培训的人,才能胜任。

  目前能培训此类人才的,只有国子监和陈景恪组建的算学圈子。

  每年毕业人数,只有不足千人。

  大明这么大的国家,这么人就是杯水车薪。

  没有会计就搞不了数据化,搞不了数据化所有的工作都开展不下去。

  最怕的是自己不贪,但因为不懂财政,被下面的人给裹挟了。

  有些人倒是很喜欢混乱的账目,浑水才好摸鱼吗。

  然而锦衣卫、监察御史、钦差,四处出击搞检查。

  更恐怖的还是朱元璋,他一出手那都是窝案,这两年死在他手上的官吏加起来有两三千人了。

  洪武大帝是退休了,可退休之后的他却有更多时间来查贪官污吏。

  谁不害怕?

  现实需求倒逼文官集团自我调整,现在对朝廷扩大算科录取名额,他们全当没看到。

  甚至不少人还主动向吏部讨要算科人才。

  至于刑名科,这个没啥好说的。

  培养一个符合要求的司法官很难,所以刑名科的考核标准更高,甚至还要超过了进士科。

  每年两百个名额都不一定能招满。

  不过即便是招满了,三科加起来也才一千两百人,依然不够用。

  不过他也知道,这事儿确实急不来。

  “沧海省和淡马锡的入职培训,已经有模有样了。”

首节 上一节 639/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