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1节

  许柴佬接过信,道谢之后转身离开。

  他前脚刚走,就有一人出现,看着他的背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屋内的官吏见到他,连忙起身道:“藩台。”

  此人正是沧海省布政使麦荣昌,他点头示意,然后状似不经意的问道:

  “许先生过来取信?”

  那官吏回道:“是的,基本五六天就有一封信,全是从楚国送过来的。听说……”

  “听说什么?”

  “听说楚王为了给他送信,专门准备了一艘船……下官也只是听说,不知道真假。”

  麦荣昌笑道:“事关藩王,这般未经证实的流言,还是少说为好。”

  那官吏吓的汗都出来了,连忙说道:

  “是是是,下官知错,以后再也不乱说了。”

  麦荣昌点点头,也没有在说什么,转身离去。

  然而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他立即就叫来一名心腹手下,如此这般的安排了一番。

  六日后楚国的商船再次到达,果然又有一封给许柴佬的信送到衙门这里。

  那名心腹也回来向他汇报了一个消息,从楚国商船打探的消息,确实有一艘船是楚王安排的。

  而且对方似乎没有遮掩的打算,很大方的说,这一趟船就是专门为了给许先生送信。

  做生意只是顺带的。

  写信的目的,就是为了向许先生请教新政之事。

  为了确保六七天一封信的频率,楚王足足安排了四艘船。

  还说什么楚王礼贤下士,一直在邀请许先生去楚国担任相国云云。

  得知这一切,麦荣昌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当初在内阁当行走的时候,他们那一帮子人最羡慕的就是许柴佬。

  得到陈伴读的信任,以商人出身成为淡马锡总督。

  别人或许会因为淡马锡地处海外,认为去那里是发配。

  作为内阁行走,他们都很清楚那里对大明意味着什么。

  在那里做出成绩,将来有望入阁。

  关键是,得到陈伴读的如此器重,想不入阁都难。

  然后,如此天胡开局,竟然被许柴佬搞砸了。

  他们在鄙夷之余,心里没少庆幸。

  还好他失败了,少了个竞争对手啊。

  沧海省的组建,内阁行走可是经过一番激烈竞争的,最终他脱颖而出。

  获得了朱标和陈景恪的认可。

  他兴奋之余,就是巨大的压力。

  毕竟许柴佬前车之鉴不远啊。

  然而真正到了沧海省,开始按照新政方案打造这个地方的时候,才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事情千头万绪,一团乱麻。

  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只能硬着头皮一点点摸索。

  后来许柴佬被送过来,他心中高度警惕。

  莫非是陈伴读对我的工作不满意,所以才让他过来?

  虽然他知道,以许柴佬犯下的错误,不可能再复起。

  然而,作为当事人他却不得不担心。

  如果陈伴读力排众议,一定要重新用许柴佬呢?

  先把他送到沧海省,等立下足够的功劳再扶正,是不是很合理?

  陈伴读的心思谁都猜不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所以,明知道许柴佬手里握着现成的经验,他却一点都不敢用。

  生怕给对方立功的机会。

  但现在,似乎情况有所转变。

  楚王如此礼贤下士,看起来许柴佬也并不排斥,莫非他真的有意去楚国为国相?

  而且,陈伴读让他过来的目的说的很清楚,作为智囊以供咨询。

  顺便让他将之前的经验全写出来。

  许柴佬来这里之后,也一直老老实实,从未做过出格的事情。

  自己是否太多疑了?

  要不派个人去打听一下他的口风?

  不是麦荣昌想服软,而是他真的被诸多事务弄的焦头烂额。

  关键是没有参考,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这才是最让人忧虑的。

  越是这种时候,他就越佩服陈景恪。

  自己按照计划,建设一个省都如此困难。

  陈伴读左右一国政策却犹如信手拈来,这等才华实在让人艳羡啊。

  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麦荣昌就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很快他就下定决心。

  找个和许柴佬有交情的去打探一下情况。

  如果他有意去楚国为相,那自己就亲自登门向他讨教。

第366章 法

  麦荣昌很郑重的拜访了许柴佬,没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两人相谈甚欢。

  从此之后,许柴佬成了麦荣昌的座上宾。

  再之后,海津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

  布政司衙门被迁到了别处,只留下了一个叫综合管理办的衙门,为市场提供服务管理。

  这让一众商人犹如卸下了重担,心中轻松了许多。

  和布政司衙门同处一地,他们实在感觉压力巨大,吆喝的时候都不敢太大声。

  很多特殊的手段都不敢使用。

  比如弄几个花枝招展的姑娘,站门口招揽客人。

  谁知道会不会惹得哪位大老爷不开心,将他们给法办了。

  现在好了,布政司衙门搬走了,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就因为这一点变化,为市场增加了三分的繁荣度。

  也让麦荣昌彻底心服,果然,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之后对许柴佬更加客气。

  没多久,海津城的道路两旁,多了许多的垃圾桶。

  十字路口多了很多指示牌,有些地上还画了通行箭头。

  不许乱丢垃圾、乱吐痰等等,行路尽量靠右走。

  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旁。

  大街上还多了很多差役,监督执行新规。

  凡是违规者,也不给予太重的处罚,用竹尺在背上抽一下以作惩戒。

  用缴纳罚款免打?对不起,没有这个选项。

  理由很简单,杜绝差役贪污腐败,或者钓鱼执法什么的。

  尤其是市场里,安排了差役巡逻维持秩序。

  发现纠纷第一时间去处理,现场处理不了的,就交给相关衙门处置。

  一开始大家还觉得烦,认为衙门管的太宽。

  可是很快就发现了这么做的好处,再加上衙门有意进行舆论引导,抱怨的声音就变少了。

  慢慢的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新秩序。

  不遵守秩序的,反而成了异类,要遭到大家的白眼。

  改变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表面的东西,衙门内部的变革才是核心。

  百姓发现,自己去衙门办事的效率变高了。

  以前去办事儿,不是人不在,就是各种拖延。

  要么就需要跑很多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不同的材料,要分开收集。

  突出一個繁琐麻烦。

  现在很多常用的职能部门,被放在了同一个办公室内。

  上差期间,每一个窗口都必须有人值班。

  原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跑完的手续,现在只需要一两天。

  熟悉流程的人过去,半天就能弄完。

首节 上一节 561/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