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29节

  除了二十多个赋闲在家的,其余全是各個要职上的大员。

  不过有一个人,是自己主动要求去保护老朱的。

  那就是汤和。

  老朱其实并不想让他就此退休:“标儿才登基不久,朝廷变革不断正需要你辅佐,你怎么能撂挑子呢。”

  “不行不行,你老老实实的给咱干着,哪都不能去。”

  汤和盘腿往地上一坐:“上位,您说话可不能不算数。”

  “去年咱们就说好了,您和娘娘游历天下,我老汤牵马坠蹬护卫左右。”

  “您堂堂天子,一言九鼎,怎么能反悔呢。”

  “我不管,您要是不让我去,我就坐这不走了。”

  朱元璋手拿痒痒挠,指着他无奈的道:“好你个汤和,都学会拿话堵咱了。”

  “好好好,既然你放着高官厚禄不要,非要跟着咱这个不中用的老东西,那就一块走吧。”

  汤和高兴的一弹腿从地上跳起:“就这么说定了……哎呦,我的腿。”

  却原来是太激动,落地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

  朱元璋一边让人去喊御医,一边搀住他吐槽道:

  “你这老东西真是活该,也不看看多大年纪了,还和小伙子一样蹦蹦跳跳呢。”

  “这下扭着了吧,疼死伱也不亏。”

  等到随行名单公布,就算再蠢的人都知道,太上皇这哪是想故地重游。

  分明是在搞退功臣,为新皇彻底掌权做准备啊。

  有些人想的更深,这不是简单的退功臣,因为很多勋贵依然担任要职。

  比如李善长和徐达,那可是内阁的话事人。

  所以,这是一个有选择的退功臣。

  再看看这些被带走的人以前的作为,基本都对新政表示过不同看法。

  得,这既是退功臣,也是为革新扫除障碍。

  对于这种手段,其实大家都能接受。

  退功臣是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事情,有些朝代手段比较温和,比如光武帝刘秀、宋太祖赵匡胤。

  有些则比较残暴了,比如西汉的几位皇帝。

  朱元璋用这种手段劝退,可以说相当的温和。

  温和到所有人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以老朱以前的性格,直接上刀子才是最正常的。

  金樽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言犹在耳。

  即便是被退的那些人,也没几个真的不甘的,而是后怕的直冒冷汗。

  都说以史为鉴,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自己就差点成了历史人物。

  当下哪还敢废话,赶紧辞掉职务收拾行李,跟着朱元璋一起踏上了去往凤阳的道路。

  朱标也没矫情,搞什么依依不舍之类的。

  老朱的身体比他还壮实,马娘娘经过这么多年调养,身子骨也还算硬朗。

  出行又带着那么多人跟着,实在没什么好担心的。

  例行将二老送走之后,他立即就投入到工作中去。

  将空出来的职务,全部用自己人填满,非但没有影响朝廷运转,效率还提高了好几倍。

  接着就和陈景恪商量起淡马锡之事。

  许柴佬是定然不能继续留任了,那么就需要选拔一位新的总督。

  陈景恪说道:“淡马锡是商业之城,新任总督最好懂经济。”

  朱雄英:“它还负责协调南洋诸国的关系,最好要懂外交。”

  陈景恪:“还肩负着教化蛮夷,宣扬华夏文化的重任,所以最好要有一定学识。”

  朱雄英:“还要拥有强硬的态度,不惧怕任何威胁。”

  “……”

  朱标听的头大无比:“是不是还要懂军事?”

  两人一起点头:“最好懂一点。”

  朱标没好气的道:“闭嘴吧,你们以为这种人才是地里的萝卜,随便拔啊。”

  陈景恪自然知道,符合标准的人选不多。

  人才,已经成为大明发展的最大短板。

  老派官僚倒是很多,缺的是改革良将。

  之前朱标倒是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对整个大明来说就是杯水车薪。

  “大明需要一个专门培养新式官吏的地方啊,否则将会一直受制于人才短缺。”

  朱标深以为然的说道:“所以特区必须尽快建立起来,在那里进行新式人才培训。”

  陈景恪点点头,说道:“如果这次淡马锡能建好,也可以建一个人才培训基地。”

  朱标有些头疼的道:“说来说去还是人才,淡马锡经不起折腾了,这一次必须要任命合适的总督。”

  “可是,这样的人才上哪去找啊。”

  陈景恪也很无奈,别的事情他都可以想想办法,唯有此事他也束手无策。

  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说道:“我那边倒是有一个人才,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胜任这个职务。”

  朱标眉头一挑,说道:“哦,什么人?”

  陈景恪也很好奇,他竟然还认识这种人才?以前没听说过啊。

  莫非这小子有异心?背着我偷偷的拉拢人才。

  朱雄英说道:“鸿胪寺丞傅安,当年曾出使高丽,面对伪王辛禑和大将李成桂等人都毫不怯场。”

  “后高丽覆灭,因功升任鸿胪寺主簿。”

  “之前我建立外交规则,他也出力甚多,被提拔为鸿胪寺丞。”

  “近些年一直负责番邦事务,在推广《华夏简史》方面亦有不错的表现。”

  “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经济方面的才能了。”

  听说了他的履历,陈景恪也颇为意外,这还真是个人才。

  果然,被历史埋没的人才实在太多了。

  很多人缺的就是一个机会罢了。

  事实上他不知道,上辈子傅安就被称之为明初杰出外交家。

  出使帖木儿汗国,面对死亡威胁坚贞不屈,堪称明朝苏武。

  这一世他大概率是不用出使帖木儿汗国了,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别的赛道上,他依然脱颖而出。

  朱标对傅安也相当满意,但……

  “淡马锡是商业之城,他不懂经济之道,如何能胜任。”

  陈景恪却说道:“陛下,不若将淡马锡设为特区。”

  “之前我们商议,在特区增设两个衙门,正好先在淡马锡实施。”

  “傅安不懂经济没关系,只要他肯听专业人员的建议就足够了。”

  “到时候商业的事情,就交给市管局的人负责,他这个总督只需要抓总就可以了。”

  朱标也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就说道:

  “也只能如此了……明日让傅安来见我,顺便让他突击学习一下经济之道。”

  至于别的配套官员,要求倒是没有那么高,朱标自己就任命了。

  比如综改局和市管局的主官,直接从内阁行走里面挑选了两个人担任。

  事情商量好之后,朱雄英派人通知傅安入宫觐见。

  虽然没有直接说做什么,但入宫面圣就是一次机会。

  对于傅安来说,这可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一般,兴奋的一宿没睡着。

  第二天朱标、陈景恪两人对他进行了面试,发现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缺点也正如之前所猜测的那般,他对经济之道了解不多。

  不过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朱标倒也没有失望。

  当即就宣布了对他的任命,并给他找来了几个老师,临时突击了解经济之道。

  鉴于淡马锡的重要性,也将藩属体系的更多内容告诉了他。

  至于帝国计划,暂时他还没资格知道。

  即便如此,也让傅安震惊不已。

  没想到围绕一个小小的淡马锡,朝廷竟然下了如此大的一盘棋。

  而现在这个重担竟然落在了自己肩膀上。

  他非但没觉得压力大,反而非常的兴奋。

  做好了青史留名是必然的,甚至有机会展望一下部阁大佬的位置。

  同时他心里还稍稍腹诽了一下许柴佬,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弄成这种鬼样子。

首节 上一节 529/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