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34节

  “所以,此事必须要做,还要做好。”

  不过他也知道邱广安是出于公心,就安抚道:

  “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朝廷还是懂的,这个计划会用五十年乃至百年去完成。”

  “在不影响国家稳定的情况下,每年完成一点,日积月累总能有所改善。”

  邱广安这才略微放心,说道:“原来如此,是我多虑了。”

  之后两人又谈了一些别的事情,话题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远洋商队的事情。

  陈景恪也很好奇到底赚了多少,就问道:“财货清点完毕了吗?”

  提起此事,邱广安也不禁笑了起来。

  海贸的利润内帑和国库三七分账,七成利润归国库。

  大笔财货入账,他这个户部尚书自然开心:

  “才清点了五分之一左右,不过估测能有十倍的利润。”

  陈景恪早有猜测,依然不禁感到震惊:“海贸的利润实在是大啊,难怪那么多人不要命一般出海。”

  然后他又问道:“现在百官对海贸之事是何看法?还反对吗?”

  邱广安回道:“在巨额利润面前,大部分人都改变了态度。”

  “只有少部分依然认为农耕才是根本,商业会坏了人心。”

  陈景恪却没有嘲讽那些人,只是说道:

  “他们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农才是一切的根本,否则再多钱财都毫无意义。”

  “你是户部尚书,不能只盯着国库里的钱财,更要把握好粮食生产关。”

  “海贸兴盛之后,丝绸、瓷器、茶叶、棉布等价格飞涨。”

  “必然会有人为了钱财,改稻为桑,毁田种茶。”

  “一定要监管好此事,不要坏了农业根本。”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朝廷发展工商业,就是给百姓找一条种地之外的存活之路。”

  “有些山地确实不适合种粮食,倒也不是不能改种桑茶。”

  “这其中的度该如何拿捏,就是你这个户部尚书的责任了。”

  邱广安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压力铺面而来,又要保证粮食生产,又不能一刀切。

  难。

  陈景恪笑道:“怎么,怕了?”

  邱广安摇摇头,深吸口气说道:“怕,我就怕事情太简单,没有成就感。”

  “现在朝廷变革不断,正是我辈大展拳脚的时候,又岂能畏惧不前。”

  说到这里,他感慨的道:“没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时候,我一直觉得别人都是尸位素餐之辈。”

  “换我来,一定能大展拳脚,干出一番大事业。”

  “真坐在这个位置上才知道,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按部就班的将事情处理好,就已经需要耗尽全身力气,哪还有什么精力去干别的。”

  “最难的还是不知道自己所思所想是否正确,害怕去做了酿成大祸。”

  “好不容易爬到这个位置,只想着全身而退,不想以身犯险。”

  “索性就什么都不去做,按部就班萧规曹随,永远都不会错。”

  “我最佩服的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伱敢于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左右国朝制度,决定亿万黎民生死,这种勇气世上屈指可数。”

  这一番吹捧,陈景恪也不禁有些飘飘然,笑道:

  “可能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

  两人又谈了一会儿,邱广安起身告辞。

  他自觉这一趟来的很值,打探到了很多朝廷的动向,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也有了明确目标。

  他自信能在保全自己的情况下,干出一番成绩。

  陈景恪将他送到大门口才返回,屁股还没挨着椅子,就见福清陪着父母有说有笑的走了进来。

  他又起身迎接:“怎么样,热闹吧?”

  冯氏滔滔不绝的道:“热闹,太热闹了。全洛阳的人都去了,承天大道被挤的水泄不通。”

  朝廷在承天大道办了一个展览会,把海外的奇珍异兽放在那里,供大家参观。

  福清笑吟吟的道:“如此多海外奇珍异宝,任由百姓参观,可不就是很热闹。”

  冯氏说道:“是啊,宝贝太多了,眼睛都不够用了。”

  福清说道:“要是母亲喜欢,回头我去宫里拿几件回来。”

  冯氏摇头道:“那东西看看就行了,带身上怕丢了,藏家里怕被人偷,要它做什么。”

  陈远在一旁说道:“那些东西有啥好看的,还是猛兽好玩,那狮子头和斗一般大,要是能驯服……”

  冯氏没好气的道:“咋,你还想养一头?”

  陈远赌气的道:“养一头又咋了,明天我就找陛下讨一头回来。”

  冯氏怼道:“去吧去吧,你被吃了正好,省的我看到你糟心。”

  陈远:“……”

  “不可理喻,我不和你说了……晚饭也不用喊我了。”

  说完就往后院走。

  冯氏拔腿跟了上去:“为啥不和我说,晚饭你想不吃就不吃吗,饿坏了还不是要我伺候……”

  看着两口子离去的背影,陈景恪相当无语。

  以前两口子也没这样啊,怎么年龄越大就越喜欢抬杠了。

  当面抬杠气的不行,一会见不到人又开始到处找。

  可能这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吧。

  福清羡慕的道:“希望我们老了,也能如爹娘这般……”

  陈景恪暗暗摇头,他无法理解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

  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没必要非用这种吧?

  当然,这话他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

  随着年龄的不同,心态也会出现变化,万一自己老了也变成这样了呢。

  谨防回旋镖。

  最近大明最热闹的事情,不是过年,也不是要对北元用兵,而是远洋商队的返回。

  那些奇珍异宝,确实闪瞎了大家的眼睛。

  关于要不要下西洋的争论,也消停了下来。

  陈景恪是知道为何朱棣时期,群臣反对下西洋的。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他给出的建议是,下西洋的利润内帑和国库三七开。

  这一下子,就让群臣没有理由反对了。

  而内帑呢,其实也不缺钱。

  不说别的,玻璃的利润就足够了,朝廷还需要内帑出钱来填补亏空呢。

  朱元璋很舍不得这么多钱,老子辛辛苦苦赚的钱,为何要分给国库?还让国库拿大头?

  还好,朱标是知道事情轻重的,在他的劝说下老朱才不情不愿的同意了这个分配方案。

  这个举动果然堵住了群臣的嘴。

  再大的道理,在堆积如山的金钱面前,都显得有些虚。

  况且,群臣又不是真的迂腐,他们反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入不敷出。

  现在能赚钱,而且钱还归了国库,自然就不担心了。

  徐达等权贵也赚的盆满钵满,引起无数人的羡慕。

  然而就在此时,他们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

  卖船。

  将所有的船全部出售,一艘不留。

  一般人还在奇怪,不确定能不能赚钱的时候,你们那么积极的打造船队出海。

  现在确定能赚大钱了,为何反而将船队给卖了?

  聪明人则都佩服不已,这政治智慧……难怪人家能坐在那个位置。

  朝廷对远洋使节团的封赏,也在新年的前一天宣布。

  赵秩灭吕宋、出使海外……诸功并赏,被封为博望侯。

  耿子茂也因灭国、出使等功绩,被准许继承祖上爵位。

  不过考虑到其祖父耿再成的爵位,都是死后追封的。

  而追封爵位带有荣誉性质,说白了就是有些虚高,不好直接继承。

  于是礼部重新核对了耿再成的功绩,认为其理当封侯。

  朱元璋就同意了这个决定,封耿再成为高阳侯。

  并由耿子茂继承此爵位。

首节 上一节 434/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