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0节

  “对于预备役士兵来说,这也是一次开阔视野的机会。”

  “对朝廷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为他们做思想工作的机会,能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

  见得到他的认可,朱雄英也彻底放下心来,然后得意的道:

  “你也觉得可行吗?哈哈……我可真是太聪明了。”

  陈景恪心下莞尔:“你能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确实很聪明。”

  “而且这一招用好了,也有助于打破士绅阶层对话语权的垄断。”

  朝廷想要将自己的声音传达到基层,只能依靠官僚士绅。

  至于他们会不会传达,传达的过程中又会如何魔改,朝廷根本就控制不了。

  即便朱元璋通过种种手段,狠狠的打击了士绅宗族势力,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

  如果朱雄英这一招用好了,朝廷就又多了一种向民间传达信息的途径。

  古代预备役,基本是每户出一名壮丁参加。

  只要朝廷在集训的时候,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告诉他,就相当于是告诉了他的家庭。

  而且文武分离,这条渠道也不用担心被文官堵塞。

  朱雄英也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深意,兴奋的道:

  “是啊,朝廷也可以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通过预备役的口,充分了解基层信息。”

  “如此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文官集团欺上瞒下。”

  “好好好,我马上就将此策整理出来,去找皇爷爷商量。”

  陈景恪拦住他,说道:“别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朱雄英顿时就知道,他又有了新想法,立即就追问道:

  “你想到了什么?”

  陈景恪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你不觉得现在的兵役制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吗。”

  朱雄英疑惑的道:“什么问题?”

  陈景恪说道:“退役和轮休制度,主要是轮休。”

  朱雄英不解的道:“轮休?”

  陈景恪解释道:“现在的兵役制度,默认了一旦参军入伍就要终生服役。”

  “除非是伤残或者朝廷缩编军队,才会有部分人被退役。”

  “当然,这不是关键问题。”

  “问题是,朝廷没有制定轮换制度。”

  “这就意味着一旦服役就要永远生活在军队里,直到死亡或者退役那天。”

  “可士兵是人不是机器,他们是活生生的人,也有家人也需要正常生活。”

  “现在正在服役的明军,很多已经从军二三十年。”

  以前大明采用的是军户制,不打仗的时候士兵是可以回家生活的。

  且必须回家生活,因为他们还承担着屯田任务。

  “可军户制废除之后,朝廷却没有制定相应的轮换政策。”

  “这也就意味着,自从军制改革以来,将士们就在没有休息过一天。”

  “现在时间短还没什么,时间一长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是上次他推测北元局势变化失误之后,重新检视了自己过往的政策,发现的一个缺陷。

  一个在古代人看来压根就无所谓的问题。

  因为从募兵制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基本就意味着终身制。

  可是作为一个现代人,陈景恪太清楚这种制度的残酷之处。

  所以改变就成了必然。

  只是当时的情况不适合提出轮换制——说白了,轮换制只有在非战时才能使用。

  之前大明一直主动出击,他突然要搞轮换制,是很不合时宜的。

  本来他的计划是,接下来五年朝廷以休养生息为主,他趁机提出轮换制,是最合适的。

  现在朱雄英突发奇想,要在预备役制度里面,添加一个思想教育课。

  他临时决定,既然要改那就一起改。

  别今天改一点,明天改一点,简单的事情反而变复杂了。

  陈景恪将轮换制的重要性,详细的给朱雄英剖析了一遍:

  “人的精神承载度是有限的,一旦超过极限很容易崩溃。”

  “所以必须要给将士们轮休时间,让他们去过正常人的生活。”

  “因为体验过正常生活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拼搏。”

  朱雄英沉吟许久,颔首说道:“有道理,别说是将士们,若让我天天待在一个地方不动。”

  “不能见妙锦……额,不能见家人,我也会厌烦。”

  陈景恪假装没有听到他的口误,继续说道:

  “而且咱们可以先在军中,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教他们忠君爱国。”

  “等将士们轮休回家,也同样会将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告诉家人。”

  “与你在预备役展开的教化工作齐头并进,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朱雄英连连点头,说道:“是极是极……可是要如何轮休,又不影响国家安危呢?”

第273章 大课堂

  “大明的军制存在着很多漏洞,或者说从东汉光武帝改革军制以来,这些漏洞就一直存在,历朝历代都未能解决。”

  陈景恪决定从头梳理一下军制问题。

  他的对面坐着的则是朱元璋、朱标、徐达、冯胜、蓝玉等人。

  朱元璋问道:“具体摊开来说说。”

  徐达等人都是第一次听课,倍感新鲜。

  之前他们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见,说是有关于军制的事情找他们商量。

  本来他们以为皇帝又有什么新想法,到了才知道竟然是听陈景恪讲课。

  惊讶之余也充满了好奇。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当朝名帅,整天都在研究这些东西。

  莫非这位陈伴读还能讲出什么新花样不成?

  而陈景恪也是语出惊人,一开始就点明军制存在巨大漏洞。

  而且还不是大明一朝的问题,而是以东汉光武帝刘秀为界限,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

  这么多朝代都没解决的漏洞,他们怎么不知道?

  还有,为何是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之前呢?

  倒不是他们无知什么的,作为将领他们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

  对于军制变革史的了解,还真不一定比懂历史的文人多。

  朱元璋算是对军制变革最了解的,作为开国皇帝,他要建立各种制度,就必须先了解才行。

  但他的了解依然不够全面。

  毕竟他是皇帝,要兼顾的事情实在太多,没那么多精力放在军制上。

  陈景恪说道:“咱们先说光武帝之前,当时采用的是征兵制,有田有产者都要服兵役。”

  “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义务兵……服兵役是百姓应尽的义务。”

  “但是义务兵是有服役期限的,两年、三年、五年不等,到期轮换一次。”

  “服役期够了,就可以回家过正常生活。”

  “暂时未轮到服役的百姓,或者已经退役的军人,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做。”

  “他们要接受准军事训练,每年农闲季节接受二十天或者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这种方式,我称之为预备役。”

  “这么做的好处很多,大批的预备役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士兵,减轻了军队的压力。”

  “而且预备役平时在乡里,也是维护治安的有生力量。”

  这些事情有人知道,比如徐达、傅有德等人,都了解过。

  但也有人不知道,比如蓝玉。

  不是贬低他,打仗他在行,别的方面……就这么说吧,他就是一纯纯的武夫。

  所以听到陈景恪这番讲解,他非常兴奋:“好办法,真是好办法。”

  “预备役让朝廷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后备兵源,轮换制也能让军人有机会喘息。”

  “没想到古代竟然就已经有如此优秀的军制……可是为何后来就废除不用了?”

  朱雄英连忙背过脸,假装不认识他。

  这个外舅公,太没学问啦。

  陈景恪解释道:“站在朝廷的角度来看,这么做确实好处很大,可是此法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因为在那时期当兵是没有军饷的,士兵还要自己负责采购武器装备,自己负责当兵期间的粮饷。”

  “虽然汉初有授田制,当兵就给分田。”

首节 上一节 390/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