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75节

  陈景恪心下很是感动,又觉得欣慰,不枉自己一番心血啊。

  “放心,契约论已经是最激进的理论了,更激进的话我想说也没有啊。”

  朱雄英明显不信,说道:“最好如此,你自己好好反省吧,我有事去办,别跟着我。”

  陈景恪意味深长的道:“好,不打扰你的‘正’事。”

  “记得讲故事时候,将契约论部分去掉。”

  朱雄英知道瞒不过他,头也不回的道:“啰嗦,好用你说吗。”

  等他离开,陈景恪才长吁口气,然后露出开心的笑容。

  果然,成了。

  他抛出契约论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华夏文明诞生过各种各样的思想。

  民贵君轻就不说了,严格意义上来说,无神论才是对天赋皇权最大的挑战。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无神论思想,南朝范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只是身处皇权时代,他也只敢反佛反迷信,不敢反对皇权。

  中国古代有人敢质疑君权吗?还真有。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顾炎武,就明确对君权提出质疑。

  并且反对‘独治’,提倡‘众治’。

  只可惜,他的思想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陈景恪提出契约论虽然激进,但只要不反对君权,是不会有太大问题的。

  况且他讲的那个故事,恰恰说明君权是必然的结果。

  百姓和君主做了一场交易。

  我们让你当君主,给你纳税,你保护我们。

  虽然不如天赋皇权那一套招人喜欢,但总归还是认可了皇权存在。

  只要不反皇权,稍微激进一点的言论,是死不了人的。

  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他的推测没有问题。

  朱元璋禁止他传播这套理论,是早就预料到的事情。

  眼下他也没打算传。

  一个大一统的大明,更有利于他施行变革计划。

  真把大明搞乱了,那才是彻底完蛋。

  况且皇权和大同世界必然冲突吗?

  如果真能实现‘代天行道’理论,也是个不错的结果。

  这次最大的收获,不是朱元璋没惩罚他,而是朱雄英接受了这一套理论。

  老朱就是过去的残党,朱雄英才代表着未来。

  一点一点影响他,等他登基之后,很多激进的政策才更容易施行。

  ——

  另一边,大明使节团乘坐的舰队,历经二十余天行程,终于到达了高丽。

  路上还遇到了北元舰队的阻拦。

  大明舰队没有缠斗,直接掉头驶入深海,利用新式战船的性能,借助风浪轻松击溃了北元舰队。

  这一仗,让原本担忧不已的使节团士气大振。

  使节团进入高丽,不出意外遭到了高丽王的冷遇。

  直到数日后,他才在群臣的抗议下,接见了大明的使者。

  但也仅此而已,在接下诏书之后,就再次消失了。

  大明使节自然非常愤怒,若非有皇命在身,早就甩袖而去了。

  不过,高丽王虽然不待见大明使节,高丽的读书人和文官却早就翘首以盼了。

  他们知道得到消息,大明天子派遣了一支庞大的使节团,其中有数百名饱学之士。

  目的是和高丽读书人交流学问。

  这是啥?这是对高丽华夏身份的认可啊。

  读书人和文官群体,早就激动的不行了。

  在使节团到达的当天,就有数十名读书人和文官前来拜访。

  之后越来越多的读书人,从高丽全国各地汇聚而来。

  大明使节团是带着任务来的,虽然心中很鄙夷,面上却表现的有礼有节。

  只是交流过后才发现,高丽的读书人也并非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很多见解,都非常的独到。

  如此,大家才渐渐端正了态度,拿出了真本事。

  而高丽的读书人感受就更深了,果然不愧是华夏主脉,随便来一个人,学问都如此精深。

  对大明更加的倾慕,也更加坚定了一心侍奉大明之心。

  然后不出意外,带路党出现了。

  各种机密消息,通过这些人的口告诉了使节团成员。

  比如,北元辽东丞相纳哈出的使节,比大明使节提前一步到达,对高丽进行了威慑。

  高丽王就是受到他的威慑,才如此冷遇大明使节团的。

  这些消息,都被汇总记录在册,然后传回国内。

  就连记录这些情报的人,都不知道大明会用这些信息做什么。

  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的交流。

  私下,大明的探子开始释放各种谣言。

210.第209章 阳谋

  210.

  大明使节团上千号人,自然不能全都去高丽京畿开京。

  只有朝廷任命的使节,带领百余人团队前去开京,大部分都停留在了碧澜渡。

  此地乃高丽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

  商业港口的特点,人口密集鱼龙混杂,各种消息传播的也非常快。

  但这恰恰如了大明使节团的意。

  他们来的目的是啥?

  宣扬儒家思想,宣示大明宗主国地位。

  自然是人越多,消息传递越快的地方,就越方便。

  而且,以高丽的政体,并非所有的读书人和官僚,都能随意进京。

  反而是碧澜渡这种开放性的港口,更加的方便。

  大明使节团的正使,带着一群精英去开京搞宣传。

  剩下的人就在碧澜渡搞宣传。

  高丽国内的读书人和官僚,听闻大明一次性来了千余人,其中数百人都是儒生。

  有多兴奋可想而知,纷纷跑过来交流学问。

  短短十余日的功夫,这里就聚集了两三千人,并且还有更多人正源源不断的往这边赶。

  双方的交流自然是一团和气融融,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方孝孺也留在了碧澜渡,不过他对交流学问没兴趣,更多时间用来观察高丽民间情况。

  不过可惜,由于害怕北元截杀使节团成员,不允许私下走动,他也看不到太多东西。

  只能回头和高丽读书人交流起学问。

  他发现高丽读书人,对程朱理学确实有独到理解,但不多。

  干脆就一门心思的宣扬起《华夏简史》,碰到一个人就大谈华夏文明,谈主脉支脉理论。

  结果竟然让他拥有了一大帮拥趸。

  很多倾慕中原的高丽人,自发的团结在他周围,和他一起宣扬华夏文明理论。

  当然,总是有人喜欢标新立异。

  不少人觉得这个年轻人太高调,需要教训一下。

  于是就过来和他讨论学问。

  然后……

  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叫方孝孺的年轻人,是个大儒。

  而且言辞犀利,文章更是一绝。

  这时,不知道谁将他在国内的一些行为和文章,给捅了出来。

  虽然引起了些许争议,但特殊的文风、特立独行的行为,加上从不歧视高丽读书人……

  反而让他更加受到高丽人的追捧。

  尤其是高丽年轻一代的读书人,更是视其为楷模。

首节 上一节 275/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