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49节
至于山东的船厂,是为了保护青州的晒盐场才设立的。
让这三家船厂负责研究,确实再合适不过。
陈景恪又趁机提出了一些其他建议,比如大量囤积木料,培养船工等等。
“一旦开海,以大明的体量,怕是需要上万艘海船才行。”
“朝廷占据先机,提前做准备……到时候光凭借造船,就能获取巨额利润。”
“如果计划顺利,朝廷甚至可以不花一分钱,就组建一支纵横四海的水师。”
既然都已经确定要开海,朱元璋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更何况造船确实是一门大生意,就说道:
“好,咱一并下旨,让船厂扩建,囤积木料。”
陈景恪又说道:“发展海贸,就需要足够强大的水师。”
“而一支水师从建设到形成战斗力,需要数年时间的训练才行。”
“我建议朝廷组建专门的水师衙门,从现在开始培训水师。”
“倭寇不是很猖獗吗,正好拿他们练手。”
“若是大明的水师,连倭寇都对付不了,也别想着出海了。”
这话有指桑骂槐的嫌疑,朱元璋鼻子都差点气歪了。
不过看在琉璃聘礼的份上,咱忍了。
“天德,五军都督府的职务调整一下,改前军都督府专司水师事务。”
“给咱打造出一支无敌水师来。”
“拿倭寇练手算什么出息,直接拿RB练手。”
这话这种陈景恪下怀,高兴的道:“还是陛下有魄力,是臣太小家子气了。”
“魏国公听到了吗,陛下说了,大明水师以灭亡RB为第一目标。”
徐达也听出来了,陈景恪这是对RB很有成见,欲灭之而后快。
作为盟友和长辈,他自然要支持。
不过作为军方一把手,他并未轻易表态,而是说道:
“想要操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实战是少不了的。”
“初期可以将倭寇作为目标,待有了一定战斗力,再对他国出手。”
“刚好可以趁此机会,了解一下RB国内的情况。”
朱元璋颔首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两年前就派人去打探RB的情况。”
“一年前传回一次消息,带回了去往那里的海图。”
“现在他们正详细了解当地情况,想来就快有新消息传回了。”
陈景恪有些意外,他还以为那些探子一直都没消息传回呢,没想到一年前就已经传回了海图。
这才正常吗。
大明去往RB的路线,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不可能那么久都没消息。
至于朱元璋为何没有将此事告诉他,他没有追问。
没那个必要。
只要老朱愿意打RB,咋样都行。
比起刚穿越那会儿,现在的进程已经很是喜人了。
至少老朱同意了扩建船厂,研究新式海船。
关键是专门组建了水师衙门,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代表着水师的发展,将会迈向快车道。
之后话题再次回到了琉璃上面,有了陈景恪的出口建议,众人也被打开了想象。
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朱雄英就说道:“可以卖给北元,以走私的方式卖给他们。”
“琉璃不能吃不能喝,他们买回去一件,实力就会被削弱一分。”
“还能帮我们稳定琉璃价格……一举多得。”
朱元璋连连点头,说道:“那些藩属国,都可以卖,想来他们对这东西会很感兴趣的。”
陈景恪再次提出一个建议:“南方诸藩国气候炎热多雨,盛产粮食。”
“大明完全可以从那里采购粮食。”
“就用琉璃、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去换,一件琉璃器就能换回一船的粮食。”
“朝廷手中有粮,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还有一点陈景恪没有说,那些国家的君主为了享受,就会逼迫百姓干活,加大对百姓的压榨。
等到天怒人怨的时候,大明王师天降,顺利入主。
到时候东南亚都是大明的。
有了这些粮仓,未来应对小冰河期就能更加的从容。
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
196.
经过那些大臣的宣传。
陈景恪出关,以琉璃制作之法为聘礼娶公主,此事在极短的时间就传遍应天府。
等着看笑话的人,都感觉比吃了那什么都难受。
但除了在心里酸溜溜的骂几句败家子,也不敢再说别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表示了震惊和羡慕。
当然,也有人觉得不过如此。
市面上卖的就有琉璃,价格也不算太贵啊。
然后有人给他们科普,市面上那些琉璃品质都非常差。
真正的精品琉璃,每一件都价值千贯,万贯都有可能。
据亲眼见过的大臣所说,那陈伴读制作的琉璃非常精美,每一件都堪称精品。
朝廷光靠卖琉璃,每年的收入就不低于税入了。
是每年都能有这么多收入,不是一次性的。
顶大明一年的税入?这一下众人终于有了清晰的概念。
无不感到咋舌。
大手笔,真是大手笔啊。
果然是独一无二的聘礼。
我要是会烧琉璃就好了,富可敌国,谁还娶什么公主啊。
于是,陈景恪在送子伴读、神医之外,又多了两个标签:
败家子、视金钱如粪土。
而且是无可争议的那种。
陈景恪得知之后,也是哭笑不得。
徐允恭却有不同的见解:“日后谁都没有办法,再用贪腐来污蔑你了。”
陈景恪一想,还真是如此。
只能说,意外之喜吧。
聘礼有了,婚礼的流程继续进行。
本来钦天监算的吉日是五月二十,因为聘礼的事情错过了。
这次去问,最近的黄道吉日是六月十六。
眼瞅着不到二十天了,赶紧准备吧。
大宗正院(宗人府)对这个婚礼,可是非常上心。
陈景恪都拿出这样的聘礼了,皇家也不能丢了脸面不是。
然后他们就发现,公主府还没建呢。
这一下事情可麻烦了。
礼部的官员也麻了,没见过这样的事儿啊。
其实这事儿怪皇帝和皇后,一般都是提前一年下旨,为即将出阁的公主修建府邸。
可轮到福清公主,皇帝和皇后都像是把此事给忘了。
他们两个不开口,下面的人能说啥。
现在怎么办?
自然不能指责帝后,只能自己背锅。
于是大宗正院和礼部的官吏,就上书请罪。
本以为皇帝会拿他们问罪,谁知并没有。
宫里就传出一句话:女子出嫁,相夫教子乃天经地义。
能坐到这个位置的人都不傻,自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