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23节

  “要让应天所有人都知道这篇文章,包括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

  蓝玉做了然状,说道:“魏国公这一招祸水东引使的好啊。”

  徐达却摇头道:“不全是为了祸水东引,也是为了宣扬景恪的医理。”

  见蓝玉一脸疑惑,他解释道:“景恪为何要剃发?就是想身体力行的告诉世人,短发是有益的。”

  “可他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若无人帮他,恐怕他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

  “我们宣扬方孝孺的文章,同时也是在帮景恪宣扬他的医理思想。”

  “而且你方才说要回家剃短发,还要求家中男丁,以及你的部下全部剃短发。”

  “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恐怕他们也会心生怨言。”

  “景恪的防疫手册,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地位。”

  “让军士们知道是他的意见,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蓝玉恍然大悟,道:“我懂了,谢魏国公指点迷津。”

  另一边,李善长也同样让自己的人,到处宣扬方孝孺的文章。

  至于原因,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算是半个法家门徒。

  李善长的家世并不好,虽然喜欢读书,年轻的时候却并没有多少书可读。

  能接触到的书籍,大多都是法家著作,所以他通晓法家思想。

  对儒家那一套相当的不感冒。

  剃不剃发,对他来说根本就无所谓。

  但他很乐于看到儒家之人吃瘪。

  尤其是以江浙派为首的南方士林,大多都是儒家出身。

  方孝孺虽然自称儒家门人,却被很多人视为儒家的叛徒。

  现在他公开发表文章,痛批腐儒是伪君子真小人。

  老李自然很开心,横插一脚也并不意外。

  有徐达、李善长和蓝玉在背后推波助澜,方孝孺的文章很快就火出圈了。

  不但读书人知道,就连贩夫走卒都知道了这会事儿。

  百姓们在吃瓜的同时,也非常关心所谓的病气和剃发之事。

  毕竟这关系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更准确说是关系到了自己的生死。

  于是他们就跑到医馆,询问此事的真假。

  得到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还是那句话,随着防疫手册流入民间,病气论已经得到了认可。

  陈景恪这个神医说的话,自然没有哪个医生会反驳。

  更何况,短发确实有助于,减少病气的滋生和传播。

  得到了肯定之后,百姓们的想法就变了。

  原本他们谁都不帮,只是单纯吃瓜。

  可现在吃到自己头上,就不能不关心了。

  至于支持谁,那还用问吗?

  自然是一心为民的神医陈景恪了。

  他为了推广病气论提倡短发,甘冒大不韪,将自己的头发剪短。

  那些儒生天天抱着书本,高呼礼法,什么时候为百姓考虑过?

  但支持归支持,并没有人真的去剃短发。

  一来是社会风气就是如此;二来蓄发已经成了习惯,真要剪短他们也过不去心里的坎。

  但不管怎么说,方孝孺和他的文章彻底出名了,至少在应天府做到了妇孺皆知。

  病气论和剃发,也成为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话题。

  连带的防疫手册的内容,也开始走进民间。

  而儒家用千年营造的礼法枷锁,已经悄悄的裂开了一道缝隙。

  这只能说是意外之喜了吧。

182.第181章 把裤子脱了再说话

  182.

  2023-12-29

  蓝玉向来是雷厉风行,那天退朝之后,回家就让人找来理发师,给自己弄成了寸头。

  这可把他的那些姬妾给吓坏了,生怕他想不开出家当和尚。

  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才将心放回肚子。

  然后,自然是非常的支持。

  她们可都等着陈景恪回京之后,再给蓝玉开点秘药呢。

  说起来也怪了,自从那两个姬妾怀孕,到现在就再没有别的姬妾怀过。

  放在前世,这并非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蓝玉那是年龄大了,小蝌蚪的量和活性都有点欠佳,自然不易让女子受孕。

  连吃一个多月的生蚝,再加上禁欲,稍微提高了小蝌蚪的活性。

  后来停了药,生蚝也不经常吃了,又慢慢的恢复成常态。

  但这个年代的人并不明白这些。

  她们只看到,蓝玉吃了一个月药就怀了俩,不吃药一个都怀不上。

  可不就是秘药起作用吗。

  陈景恪啥都没做,神医招牌的含金量增加了好几成。

  那些还没怀上的姬妾,可不就是天天盼着他回来,再给开点秘药。

  自然不愿意因为一些‘小事’,得罪陈景恪。

  别说是家中男丁剃发,身上毛全剃光她们都没意见,只要能让她们怀孩子。

  所以,很快永昌侯府所有男丁,都成了寸头。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和尚窝子。

  而且蓝玉还号召所有部下,是他蓝玉的兵,就都剃成短发。

  于是,十几位勋贵一夜间全成了短发。

  正所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剃了短发的人,就想把别人也拖下水。

  然后越来越多的人或是自愿,或是被迫,都剃了短发。

  不知不觉间,京城短发的人越来越多,平时走在大街上都能看到几位。

  尤其是上朝的时候,几十个短发官吏往那一站,很是显眼。

  这可深深刺激到了某些文官脆弱的心。

  立即就有人弹劾他们,衣冠不整上朝,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蓝玉等人自然不服,俺们冠冕衣物穿戴的整整齐齐,哪里衣冠不整了?

  然后反过来参了一本,说这些人污蔑忠良,让皇帝为他们伸张正义。

  朱元璋多鸡贼了,自然是和稀泥,双方各批评两句就让他们退下了。

  下朝后,那些文官终于忍不住了,纷纷将自己写的文章拿出来。

  还号召自己的学生,一起写文章批斗。

  不过他们也吸取了教训,不敢再将头发和孝道联系在一起。

  而是抓住礼法、传统来说事。

  发型事小,礼法事大。

  若不能防微杜渐,终将礼乐崩坏……

  一夜之间,应天府的舆论就转变了。

  从原来的讨论要不要剃发,变成了清一色的批判。

  儒生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这只是表面,准确说这只是在士林。

  最底层百姓心中的那杆秤,依然在摇摆不定。

  他们认为儒生说的有道理,几千年传下来的老规矩,岂能说改就改?

  可他们心中也清楚,短发真的能减少疾病和痛苦,是在救自己的命。

  在礼法和自己的健康之间,百姓自然知道孰轻孰重。

  之所以没人敢剃,还是畏惧礼法。

  这些儒生的文章,被徐达打包送给了陈景恪。

  陈景恪看过之后,笑了:“这群腐儒还没蠢到家,知道避重就轻。”

  方孝孺不屑的道:“也够蠢的,不将头发和孝道绑定在一起,仅靠礼法他们输定了。”

  一旁的李祺看着谈笑风生的两人,有些无法理解。

  大半个士林都在骂,可他们不但不以为意,还像是打了胜仗一般。

首节 上一节 223/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