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59节
“这一番分析太有见地了,超过了大多数人。”
福清公主也很意外的看着这位大侄子,知道他聪明,没想到竟然聪明到这种程度。
这一番认识和剖析,就没有几个人能比的上的。
朱标见不得儿子得意,说道:“小聪明罢了,若无景恪提点,你能发现这些?”
朱元璋不乐意的道:“放屁,你怎么就没想到呢?”
朱标被噎得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不是,您老人家这么溺爱孩子,真的好吗?
朱元璋笑呵呵的问道:“乖孙,伱方才也说了,唐朝就是因为爵位泛滥。”
“又拿不出足够的土地封赏有功将士,才导致唐军战力下滑。”
“若我大明也采用军功爵制,如何杜绝这个问题呢?”
朱雄英摊手,道:“为何要杜绝?再好的制度,都经不住不屑子孙败坏。”
“唐太宗何等英明神武,给子孙留下了深厚的家底。”
“可才驾崩几年啊,就被唐高宗给破坏的七七八八了。”
“要不是张柬之等人,恐怕就此亡国也不无可能。”
“一代人就做一代人的事情,只要我们自己坚守好这些制度就可以了。”
“至于以后军功爵制会不会崩,那就看儿孙自己的怎么折腾了。”
“再说就算崩了也无所谓,不是还有募兵制在吗。”
“最多就是军队战斗力低一点,不至于全部崩坏。”
“关键是,军功爵制崩了之后,直接废除就好了,不会变成毒瘤持续祸害国家。”
陈景恪不禁在心里为朱雄英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他想的是使用初唐的府募结合,以府兵为主,需要发动大型战役的时候再招募募兵。
李世民征高句丽就是这么做的。
薛仁贵也是在这个时候,以募兵的方式加入唐军序列,开启了传奇一生。
府兵制为何强大?
除了军功爵制的激励之外,还在于这是一场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
朝廷明码标价,用四百到五百亩地,买下你这个人的命。
入伍那天开始,土地划到你的名下。
不用担心死了就没饷银可拿,也不用担心抚恤金被吞没。
因为根本就没有军饷,死了也没有抚恤金,甚至粮草装备都需要自备。
一切都都含在了那四五百亩地里。
当然,如果真战死了,朝廷还是会象征性的给一点的。
府兵没有后顾之忧,作战自然就勇猛,往往能以一敌十。
不过历史已经证明,这套制度早晚都会崩溃。
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失去土地,国土扩张之后人员得不到修整等等,都是崩溃的因素。
而这些东西,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办法阻止。
那么在使用府兵制的时候,就必须要做好舍弃的准备。
而这,必然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和麻烦。
朱雄英的办法确实更加的合适。
军功爵制加募兵制,足以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等朝廷无力兑现军功爵的时候。
直接废除就行了,只保留募兵制,朝廷也不用再考虑设置新的军制。
这个过渡更加的顺滑,不会引起什么动荡。
最多就是军队战斗力下滑。
朱元璋显然也被说服了,不过并未直接表态,而是问道:
“景恪你怎么看?”
陈景恪盛赞道:“太孙此法堪称绝妙,军功爵制只需要维持五十年,就足以让大明扫平八方之敌。”
“之后就算军功爵制崩坏,军队战力下滑,守成还是能做到的。”
“若有名将诞生,靠募兵制一样可以百战百胜。”
这里他并没有说实话,准确说,他并没有将真正的打算告诉朱元璋等人。
军功爵制就是专为扩张而生的制度。
一旦大明推行这项制度,就犹如泥头车剪断了刹车线,再也停不下来。
不是摧毁自己,就是摧毁敌人。
而有陈景恪在……嘿嘿,全世界都将为之颤抖。
之前他还在考虑,如何调动军方的积极性。
没想到竟是朱雄英送上了一记最完美的助攻。
见他也没有什么意见,老朱终于拍板,道:
“好,就听咱乖孙的,新军制就是军功爵加募兵制。”
“好耶。”朱雄英兴奋的跳了起来。
这还是他第一次参与重大国策中来,还获得了认可,自然高兴。
朱标也很欣慰,不知不觉儿子竟然已经可以为他分忧了。
福清公主感觉自己的三观再次被刷新,如此重大的国策,竟然就这样决定了?
而且还是才十岁的大侄子出的主意。
怎么感觉有点儿戏啊。
她又想到了陈景恪,才十五岁就一手制定了,迁都、黄河改道等影响深远的计划。
一个十岁,一个十五岁,却成了国策制定者。
应该是亘古未有之事了吧。
大明果然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啊。
难怪爹爹要让他当太孙伴读。
恐怕也只有他们两个,才能有共同话题吧。
很快,朱标皱眉说道:“军功爵制会提高军人的地位,恐会引起读书人的反对啊。”
“呵……”朱元璋嗤笑道:“他们能做什么?”
陈景恪颔首道:“大明才只建国十七年,开国功勋大多都还健在。”
“读书人那点耍嘴皮子的功夫,在他们手里不堪一击。”
“况且让文武对立也符合国家的利益,就让他们狠狠的打嘴仗去吧。”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景恪此言深得我心。”
朱标一想也是,就不再说什么。
之后众人又开始商议,募兵制该如何完善,军功爵如何设立,每一级都有什么待遇等等。
对此陈景恪并没有说太多,他相信朱元璋等人会比他做的更好。
他唯一较为坚持的原则就是,不可给予任何人免税特权。
对这一点朱元璋和朱标都深以为然。
免税特权就是助长兼并,绝不可给。
而且在陈景恪的科普之下,他们更加明白税的本质。
之前他们以为,土地兼并才是导致王朝覆灭的根本原因。
经过陈景恪解释才知道,并非如此。
真正导致王朝覆灭的,是收不上来税。
地方大户有种种手段逃避赋税,让朝廷一文钱都收不上来。
朝廷手里没钱,就没办法养军队,没办法赈济灾民。
只能亡国。
能收上来税,一切都好说。
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已经很严重了。
然而,汉武帝就是有办法收到税,能养活一支听话的军队。
有百姓活不下去造反?
杀光。
顺便把地方大户一起杀了,地不就空出来了吗。
然后从别的地方迁徙百姓过来,完美解决问题。
地方大户有钱不交税?
抄家灭族。
所有问题全解决了。
历朝历代之所以遏制土地兼并,原因只有一个,问大户收税很难,问百姓收税就容易的多了。
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