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13节
“那五百文宝钞,他转手一卖就是五百五十文。”
“所以你刚才问他要一百文的宝钞,他才会假装没有。”
朱雄英的兴奋劲儿消失了,叹道:“你们两个,就不能让我高兴一会儿吗。”
“哈哈。”两人都笑了起来。
陈景恪安慰道:“不过新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百姓对宝钞的看法。”
“等新宝钞发行,将能更快速的建立信任。”
朱雄英点点头,随即又疑惑的道:“为何不趁现在,百姓最信任宝钞的时候发行新钞,而是等到三个月后呢?”
徐允恭也不解的看向他,此事金钞局的人也大多都很疑惑。
陈景恪解释道:“如果现在发行新钞,是否允许盐商用新钞购买食盐?”
“如果允许,那发行新钞将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不允许,盐商就只会收购旧钞,不会收购新钞,百姓会怎么看待新钞?”
朱雄英两人略微一思索,顿时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盐商甚至溢价收购宝钞,若是允许用新钞购买食盐,多少都不够他们收的。
发行新钞也就没了任何意义。
若是不允许,那盐商只收旧钞不收新钞,两相对比,百姓就会认为新钞不行。
提前发行,只会起到反作用。
等两人都想清楚其中的道理,陈景恪继续说道:
“三个月后发行新钞,恰好赶上征收夏税,百姓可以直接用新钞交税。”
“只要朝廷按照面额,回收百姓手中的新钞,就可以初步建立信誉。”
“再有朝廷修建的仓库做配合,新钞就能正常流转起来……”
“一旦百姓习惯使用宝钞,信誉自然而然的就建立了。”
朱雄英点点头:“原来如此,我明白了。”
陈景恪趁机展开了教学:“新政的施行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若考虑不到位,施行不得法,良政也会酿成恶果。”
“王安石变法就是如此,他的初衷是好的。”
“可他的很多政策过于理想化,施行也不得法,最终反而让百姓损失惨重。”
“新钞也同样如此,早发行三个月,晚发行三个月,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朱雄英一副受教了的模样。
陈景恪又补充了一句:“更何况,对百姓来说宝钞也算不上什么良法。”
“啊?”朱雄英和徐允恭都惊呼出声。
这话可就有点大逆不道了。
关键,陈景恪自己就力主推行宝钞,现在又为何会说这样的话?
陈景恪笑道:“不能理解对吗?”
朱雄英和徐允恭同时点头,太不能理解了。
陈景恪叹了口气道:“有没有宝钞,对百姓来说有影响吗?”
“没有宝钞还有铜钱,况且百姓本来就很穷,平日里也用不到什么钱币。”
“没有钱影响也不大,大不了用粮食、布帛交换物品。”
朱雄英反驳道:“朝廷不允许将粮食、布帛,当做钱币使用啊。”
都不用陈景恪说话,徐允恭就出声解释道:
“民间其实一直都是以物易物,朝廷根本就管不了。”
见朱雄英无法理解,他想了想又说道:
“百姓种了粮食,如果拿去卖钱,会被粮商压价,白白损失一部分。”
“所以他们需要什么东西,都是直接用粮食换。”
“需要铁器,就拿粮食去铁匠铺换。”
“需要布,就和会织布的邻居换……”
“朝廷总不能派人去乡下,挨家挨户的盯着他们吧?”
说到这里他忽然停住了,脑海里闪过一道灵光,顿时明白了陈景恪的意思。
朱雄英则挠了挠头,没想到乡下竟然是这种情况。
同时也隐约明白了一个现实,朝廷对民间的掌控力其实并不强。
不过这会儿他并未多想这些,而是问道:
“可是,宝钞给谁用了?”
陈景恪说道:“给城市里的人用了。”
“只有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对钱的需求才比较大。”
“朝廷的禁令,真正约束的是他们。”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们也有的是办法规避。”
“没有宝钞,他们依然有别的办法来应对。”
“大不了使用粗制滥造的私钱,自古以来都是这么过来的。”
“而有了宝钞,他们还要承担贬值的风险。”
“所以我才说,对于百姓来说,宝钞还真不一定就是良法。”
朱雄英默然不语,他懂了,可心里并不开心。
“既然宝钞非良法,为何朝廷还要发行宝钞呢?”
陈景恪说道:“因为宝钞对朝廷有利……”
“如果朝廷的政策得法,也是能惠及百姓的,只是没有那么直接。”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一时半会儿我也很难和伱讲清楚。”
“等回去了,我再慢慢给你解释吧。”
第123章 你说的对,但我很难受
今天他们三人,本来是想看看新政的效果。
但因为方才那一番话,朱雄英顿时失去了兴趣,有些意兴阑珊的走在前面。
陈景恪暗暗摇头,这孩子需要学的还多着呢。
“老徐,查假钞的事情怎么样了,可有头绪?”
徐允恭点点头道:“有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应天、浙江、江西、湖广、山东、河南等六个省,是假钞重灾区。”
陈景恪并不意外:“这六省是大明的核心地区,经济最为繁荣,假钞多也在情理之中。”
“可查到什么线索?”
徐允恭略带兴奋的道:“查到几家,已经锁定了好几个目标,最近就会有一次大行动。”
陈景恪不解的道:“为何如此着急,现在动手必然会打草惊蛇。”
“没有被查出来的人,恐怕会毁灭证据。”
“以后再想将他们揪出来,就很难了。”
徐允恭笑道:“看来你也不是什么都懂吗。”
陈景恪斜睨道:“呦,支棱起来了,来给我讲解讲解其中的奥秘。”
朱雄英耳朵也竖起来了,竟然还有景恪不知道的事情,我一定要好好听听。
徐允恭也没有卖关子,说道:“以前宝钞流通困难,那些人也不敢造太多假钞。”
造的多也花不出去,还容易压低宝钞的价格,增加暴露的风险。
“但现在新政施行,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他们定然会大量制造。”
“若市面上的假钞太多,恐怕朝廷所有努力都会付之东流。”
陈景恪恍然大悟,道:“所以要在大量假钞出现之前,以雷霆手段摧毁一批造假者,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徐允恭颔首道:“对,至于那些还未暴露的造假者,若他们就此收手也就罢了。”
“若他们还不知死活,再收拾也不迟。”
朱雄英忍不住插话道:“可这样岂不是太便宜他们了吗?”
徐允恭解释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可能将所有的造假者全都打掉,这不现实。”
“稽查司的目的,也不是消灭所有造假者,而是将局势控制在朝廷能接受的范围内。”
陈景恪趁机灌输道:“其实很多事情就是如此……这时候就要学会妥协。”
朱雄英再次沉默,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听到了两个让他难以接受的道理。
原来这个世界,并不如他想的那般非对即错,也没有那么多的快意恩仇。
更多的是不如意,即便是朝廷也没办法。
他知道陈景恪说的是对的,可越是如此他就越难以接受。
徐允恭给了陈景恪一个询问的目光:这么打击一个小孩子,好吗?
陈景恪回了个:我有分寸。
徐允恭就不再提此事,而是说道: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