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9节

  朱雄英眉头紧皱,君主就能随意怀疑臣子,监视臣子吗?

  这也不符合为君之道吧。

  陈景恪有些头疼,这事儿还真不好解释。

  再三斟酌之后,才开口说道:

  “衡量一个君主是否优秀,看的从来都不是私德,而是他的政绩。”

  “汉景帝性格暴躁凶厉,因为下棋发怒,就砸死了吴王太子,依然不影响大家对他的评价。”

  “唐太宗也有弑兄杀弟囚父的行为,依然不妨碍他是明君典范。”

  “秦皇汉武有着诸多暴行,大家依然称他们是有为之君。”

  朱雄英头脑一片混乱,不对啊,不对啊,叶先生不是这么说的。

  我看的史书上也不是这么说的啊。

  可是,我为什么又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呢?

  陈景恪知道他为何会如此,或者说找大儒当老师,这是必然的结果。

  历史上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他决定,趁此机会好好的给朱雄英讲一讲,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免得他也成为儒家口中的仁君。

  “做人的标准和为君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做人,我们不能随便恶意揣测他人。”

  “可是一名优秀的君主,从不会把臣子的忠诚,寄托在个人操守上。”

  “在权力面前,人心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一旦品尝过权力的滋味,就很少有人能再保持不变。”

  “所以一名优秀的君主,不是用人不疑,而是不给臣子背叛的机会。”

  “有时候你越是器重一个人,就越是不能给他犯错的机会。”

  朱雄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好像确实有那么点道理啊。

  就好像边军,后勤绝对不能掌握在边军将领手里。

  难道是朝廷不信任将领吗?或许有。

  但真正的目的,就是不给将领造反的机会。

  这是一种双向保护。

  既保护了国家安全,也保护了将领。

  “我自大一点说,我拥有的知识独步天下。”

  “换成任何君主,都会怀疑我,害怕我造反。”

  “不怀疑我的君主,反而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这个时候,派人监视我就成了必然。”

  “而我知道有人在监视,就不会去做有违臣道之事,从而保全自己。”

  “所以陛下派人监视我,又何尝不是一种保护呢?”

  朱雄英情不自禁的点头,可……为何总觉得怪怪的呢。

  “你认为陛下送这幅字,是为了敲打我,但我认为是陛下给我的定心丸。”

  “君子慎独,只要我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可高枕无忧。”

  最后这句话算是昧良心说的,可在朱元璋的监视下,还当着朱雄英的面,他能怎么说呢?

  总不能直接说,你爷爷老阴谋论玩家了,从来不信任人。

  那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当然,他上面这番话也不算是胡扯。

  不是他有奴性什么的。

  既然到了皇权社会,就要遵守这个时代的规则。

  给皇帝讲人权,那不是不屈,那是傻缺。

  让朱雄英成为一个务实的皇帝,比让他成为所谓的仁君,要强的多。

  宋朝的仁君多,可宋朝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

  明朝后来也出过几个仁君,然后他们仁慈的后果有多严重,大家也都看到了。

  朱雄英终于被他说服,重重点头道:

  “原来如此,景恪你放心,我一定不会给你犯错的机会的。”

  ???

  陈景恪一脸问号,我给你说这么多,合着是让你来对付我的是吧?

  这一番对话,自然也毫不意外的,落入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他很是满意。

  他满意的结果就是,马皇后邀请陈景恪的母亲冯氏入宫叙话。

  然后马皇后非常喜欢冯氏,特意赐下一座宅院。

  如果是朱元璋或者朱标这么做,肯定会引起群臣反对。

  没有功劳岂能随意赏赐。

  可是马皇后这么做,群臣只会乐呵呵的称赞皇后娘娘仁慈啊。

  然后羡慕冯氏,运气真好。

  陈景恪得知此事,分别去了乾清宫和坤宁宫谢恩。

  他自然知道为何会赐这座宅院,不是因为自己母亲讨马皇后喜欢,而是奖励给自己的。

  虽然一处宅子,远远抵不上自己立下的功劳,可这也是一种表态。

  我们没有忘记你的功劳,只是一时间确实不太好封赏。

  想想还真是难为老朱了,在不能封官封爵的情况下,想到用这种办法来解决。

  新宅院就在皇城边上,地势可以说是应天府一等一的好,离他们家的医馆还很近。

  说起来他们家也确实需要一个新住宅了。

  之前的老宅子面积并不大,冯氏被封诰命,就显得寒酸了些。

  只是应天城的房价寸土寸金,好的他们买不起,差的又不想买,就这样耽搁了。

  老朱此举也算是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搬家就很简单了,用冯氏的话来说就是,新宅子是给陈景恪结婚用的。

  他们夫妻平时还住在老宅子,只有逢年过节需要应酬,才会去新宅子住几天。

  所以也不用怎么搬,带一些常用物品过去就可以了。

  不过即便如此,陈景恪也办了一场乔迁宴,邀请了自己的一众好友。

  就在他乔迁新居的时候,朝廷展开了接二连三的大动作。

  引的朝野沸腾。

119.第119章 新钞问世惊群臣

  119.

  2023-12-12

  朱元璋在同时做出了两个决定,允许盐商以宝钞直接购买盐引,期限为三个月。

  百姓可以携带宝钞,去太子在应天辖区内兴建的一百座仓库,兑换物资。

  没有期限,随时可以去兑换。

  兑换的物资包括布匹、粮食、食盐、茶叶、铁器等生活用品。

  这个命令一出,朝堂瞬间就炸锅了。

  而且这次不只是文官反对,连武将一系也出来反对了。

  文官反对,是因为大明的赋税,半数来自于盐税。

  允许盐商以宝钞兑换盐引,相当于是一分盐税都不要了。

  即便只有三个月,那也支撑不住啊。

  这里有一个让朱元璋很尴尬的逻辑,那就是文官默认宝钞就是废纸一张。

  收回来就是打水漂了。

  虽然这确实是事实,可还是很伤人的。

  武将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以往都是盐商将粮食运送到边关,朝廷给相应的盐引。

  现在盐商直接用宝钞买盐引,边关粮食怎么办?

  朱元璋自然早就有了准备,他先是出手摆平了武将。

  “去岁朝廷就往边关调拨了大批军需,足够大军用两个月。”

  “朝廷也会留出一部分盐引,分给边军运粮的盐商。”

  “且三个月后盐政就会恢复旧制,不会影响到边军粮饷。”

  一句话就将五军都督府的嘴巴给堵住了。

  然后就是文官:“从去岁开始,太子就在青州开辟盐田。”

首节 上一节 109/6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胜利后,我在金三角当军阀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