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67节

  蚕丝还得先种桑再养蚕,等蚕结茧然后再煮茧缫丝,种麻也还要经过剥麻沤麻等许多工序。

  可这地里就直接长出这么一朵朵的棉花,扯一扯,变成一小团蓬松柔软,摘掉里面的籽,加工一下就能纺织。

  太神奇了。

  庄子里的管事奴仆,还有附近村子的百姓,都被武家请来摘棉花。

  采摘棉花其实是个累活苦活,丝毫不比收麦子轻松,甚至也要赶时间,否则雨水下来,这棉花会坏,就是时间晒久了,也影响质量。

  摘棉花得手巧手快,但也容易刺伤手。

  稻谷黄了,高粱红了,

  武家的棉花采摘越发热闹,大多数百姓都是头一次摘棉花,好在武家有把式头,

  大家下地前就已经交待好,每个人戴上草帽,穿上长袖衣,每人身上再系一个布口袋,

  棉花要摘好,不能满地跑,

  得有耐心,一颗颗的摘过去,

  这项工作,好像是在收获云朵。

  站在田边地头看的人,觉得很新奇甚至有些浪漫,但对于在地里干活的人来说,却并不轻松,地里很热,棉桃刺手,衣服还容易挂破。

  棉田产量并不算高,缺少肥料,加上一些虫害,使的亩产很低,在后世,棉花亩产三五百斤很寻常,甚至有亩产七八百斤的,但武家的棉花,虽然也还施了不少肥,可在第一天采摘后,经过计算,亩产也不到百斤,还是籽棉。

  十斤籽棉可出三斤皮棉,亩产百斤籽棉,其实也就能得三十斤皮棉。

  但是管事们却一个个都对这收获非常兴奋激动。

  因为就算一亩只能得二三十斤皮棉,但这些在他们眼里可是地里头长出来的银子,

  白叠布现在可是比丝绸还贵,哪怕加工比较复杂,可价格高啊。

  棉花三斤成布一匹,

  而现在细叠布一尺,上等值钱四十五文,次四十四,下四十三。就算是最差的粗叠布的下等品,也值十钱一尺。

  一匹布四十尺,最好的细叠上等,值钱一千八,现在的米价,能买大米三十六石。如果换成稻谷,则相当于五十石。

  “阿郎,咱家这棉地亩产近百斤籽棉,可得近三十斤皮棉,要是织成布,可得十匹,十匹啊。”

  庄头虽然是扑在这地头近一年,看着一点点长大,但真收获了,还是欣喜的满脸通红。

  十匹棉布,如果是上品值钱一万八,就算最差的也值四千钱。

  而这些塬上的旱地,本来种谷子,也就亩产一石左右,以现在的价值,才值四十钱不到。

  起码百倍之差。

  “老刘啊,你这账算的太简单了,这地里产的只是籽棉,可不是皮棉也不是棉花更不是棉布,何况种棉花这还投入了种子、肥料,以及许多人工呢。”

  棉花最难的还是加工,去籽和纺织都是极费人工,就算武家花重金投入研究,搞出了去籽、纺织、提花等机子,

  可如果是把棉花给人加工纺织,织一匹布的成本,最起码是九斤棉花。

  其实棉花并不是太值钱,高昌国棉花一斤,上品的也才值七文钱,但加工成细棉布上等,就值一千八百钱一匹了。

  仅以棉花算,一亩三十斤皮棉也能值二百余钱,仍相当于七石粟,是塬上旱地七倍产出,

  其加工纺织的价值更高。

  三斤花成布一匹,棉花本钱也就二十一文,成布却值一千八?

  高昌国棉布一直以来都是丝路上的高档货,最主要原因就是加工太难限制了产量,所以物以稀为贵。

  老刘却只是盯着地里的那一个个忙着采摘棉花的男女,甚至还有些小孩子也下地帮忙采,反正武家雇村民做短工收棉花,也是按亩算钱,棉花得收干净,不能浪费。

  “阿郎,种一亩地棉花,能织十匹布啊。”老刘强调这个,而一匹上等细棉布能卖一千八百钱。

  什么种子、肥料、人工,以及去籽、纺织等等,固然会有很大成本,但问题是这些反正也主要是由武家一条龙生产加工,人工其实也是很便宜的,能占到多少。

  算来算去,地里种棉花,庄子上再纺织加工成棉布,再送到武家的布店,武家利润几乎最大化了。

  每一个环节固然都有成本,但其实也都有更大利润。

  老刘恨不得明年种上更多的棉花。

  “地里真的长出银子来了。”

  田间地头,大人老人带着孩子,全家齐上阵摘棉花,他们也知道这棉花的贵重,所以很认真仔细的采摘,不敢遗留浪费。

  武家对乡民是很好的,

  这个时候雇来摘棉花,反正按亩给钱,大家可以拿铜钱,也可以要粮食,都行,工价给的不错。

  一个大人快的一天能摘一亩,慢的能摘个半亩,以武家给的工价,这一家老少齐上阵,辛苦些天,能小赚一笔。

  而且平时棉田里也有不少活,忙的时候,也会雇佣他们。

  当然,更重要的是武家早跟大家说过,等棉花收下来,到时还有许多加工活要做,脱籽、纺纱织布甚至提花、印染等,一些难的活当然是武家作坊里做,但也有不少简单点的活,可以让乡民们加工,也能多个赚钱活计。

  “咱们家在三原县三个塬上今年种了万亩棉花,能收百万斤籽棉,皮棉都能得三十万斤,可以织十万匹棉布,”老刘越算越激动,

  一匹棉布一贯八,十万匹那就是十八万贯,而家里还在其它地方也种了不少棉花,那得织多少棉布,得卖多少万贯。

  老刘忘记其实有些地亩产也就二十斤皮棉都未必有,更何况脱籽纺纱织布的成本很大。

  织一匹布的人工钱,都得九斤棉花呢。

  何况,亩产的这二三十斤棉花,其实也不可能全是上品,也还会有中品甚至下品的,织出来的布,也同样有上中下品,价格相差好几倍。

  但总的来说,武家猛的杀进棉布种植和纺织产业,把以前一个极小众的产品,立马给他干出量来,确实会立马影响整个产业,甚至可能导致棉布价格的大跌。

  可不管怎么说,这里头的利润,现阶段来说,那都是比种桑养蚕丝织和种麻织布还强的多的。

  除了范阳卢氏和曹州李绩家,现在还有谁跟武家一样大量种棉花的?

  “最然最赚钱的还是这些白的,白的糖、白的盐,现在还有这白的棉······”老刘感慨无比。

  (本章完)

第693章 斩立决

  2023-10-31

  长安。

  苏定方搞了个大新闻。

  怀远坊袄寺,长安萨保史思明,豢养死士、私藏甲械、图谋作乱,每一项都极为惊人,至于什么暗里放高利贷,对胡商收保护费啥的,都显得不值一提了。

  案子很快发给雍州衙门审理。

  雍州别驾杨师道,紧急与两位治中李弘节和卢承庆商议。

  “这案子居然牵扯到了潞国公,不简单啊。”他直言。

  李弘节却是呵呵一笑,他是李靖的族叔,李靖跟侯君集不和人尽皆知,况且李弘节跟武怀玉关系向来不错,这件案子事先可是武怀玉特意打过招呼了的。

  “事情再清楚不过了,粟特胡商史思明,是有名的大胡商,曾经投在裴寂名下,裴寂倒台,他又转而阿附侯君集,倚仗侯君集之势,谋得长安萨保身份······”

  李弘节字字如箭,直指侯君集。

  真要把侯君集扯进来,不死都得脱层皮。

  杨师道有点头痛,他是皇帝的姐夫,也是前宰相杨恭仁的弟弟,朝中出了名的贵公子,还是个老好人。

  他跟武怀玉关系也不错,但跟侯君集也相处还可以,说实话,他谁也不愿意得罪。

  可是两位治中,却明显都不怎么想让侯君集好过。

  他想了想,还是提醒两人,事情也未必就如苏烈说的那么严重,“怀远坊袄寺里的那些武士,大多是拓羯佣兵,也有些是突厥佣兵,他们向来是粟特胡商的护卫,”

  李弘节打断他,“杨公,已经查出这些人身上有不少案子,甚至有命案,有些人还是西域的马贼,他们在西域做什么朝廷确实管不着,但这些人,有些在河西,甚至在陇右、长安,也都犯有案子的,”

  他们既是商团护卫,也有些是马贼盗匪,甚至也往往为长安贵人们办事,办的是那种不方便出面的事。

  “何况,不仅袄寺里查出许多违禁甲械,那些粟特佣兵也都私拥甲械,哪个商团护卫敢拥甲弩?”

  杨师道无法反驳,早年前天下大乱,哪个权贵世家,或是大贾商团会没有些人马武装?但现在不是以前了,现在朝廷对这些管的很严格,尤其是在长安城。

  你要是在边塞,可能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你别招摇就行。

  但在长安,被查到了,那这就是天大的罪名。

  不管你说什么以前留的,还是说只是自保,那都不行。

  卢承庆拿出一张纸,

  杨师道皱眉。

  “这是?”

  “临清侯拿下人后,在金吾狱中对那些人审过,得到了不少讯词,有人交待有些甲械是侯君集给史思明的,

  还有人交待,史思明给侯君集送过许多钱财,包括一对从小只食人乳长大的绝色美人,

  还有人交待,史思明贩卖香料胡椒等买卖,侯君集有份。

  史思明和长安五座袄寺放的高利贷,本金里也有侯君集的,还不少。”

  “这些都是证词,”

  卢承庆递给杨师道看,又说了句,“这供词苏郎将还给了刑部、大理寺和御史台诸司。”

  头痛,杨师道非常头痛。

  这个案子一下子搞这么大,他其实也知晓这背后的斗争。

  卢承庆跟武怀玉是儿女亲家,而且武怀玉还纳了卢承庆的妹妹为媵妾,李弘节是武怀玉老师李靖的叔父,武怀玉也还纳了李弘节侄曾孙女为媵。

  这关系可不是一般的亲近。

  武怀玉跟侯君集最近斗的厉害,杨师道隐约听说侯君集是因为告发武怀玉私养义子三千阴谋造反,然后被皇帝给直接罢相赶去西域,都没让他第二天在长安过完中秋再走。

  现在出来个粟特萨保史思明的谋反案,还牵连到侯君集,

  明显,这是报复,对等的报复。

  那个年轻人,还真是越来越狠辣了。

  “把审出来的全都上呈圣人吧。”杨师道思虑良久,最后决定不参与其中。

  虽然他觉得武怀玉的报复有些迅猛,甚至无情,可既然挑事的是侯君集,现在被人报复了他也别觉得委屈。

首节 上一节 667/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