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626节

  甚至这酒牌也分地方和全国通用的,总共分全国、道、州、县四级酒牌,不同的酒牌,只在相应区域内销售。

  县牌的钱交的少,但也只能在本县销售,不能跨区。全国的牌最贵,可以全国通行售卖。

  武家的酒牌就是全国通用的,交的钱多,但武家的酒现在有许多品种牌子,卖的都不错,口碑挺好,所以还有不错的利润,就算交大笔牌钱、税钱,仍有不错收益。

  武家酿酒既是供给自家酒坊、酒楼自卖,也售给其它酒商、酒楼,甚至每年还得和卖不少给朝廷,让他们也做个中间商却赚笔。

  现在许多商家都是或专门酿酒,或专门卖酒,如武家这样规模的较少。

  在县以下的乡村草市等地,那种极小规模的酿酒,朝廷倒也是睁只眼闭只眼,管的不严,往往给里正县吏市令交点钱就行,一般都是一年一交或是一年两交,相当于包税,当然这钱并不会进国库,而是进县衙,成为官吏们的一笔额外收入。

  “酿酒好,利润高。”老武道。

  酒的成本低,利润高,尤其是如武家这样酒又有名的,特别是那些白酒,什么地瓜烧、柿子烧、秋梨烧什么的,又或是高粱烧,都是以杂粮为主酿造,大唐贵族士人都不喜欢喝这种酒,

  但底层百姓,尤其是四边蛮夷们却喜欢喝,对胡贸易本来就赚钱,武家的白酒跟茶糖一样,现在成了对蕃胡蛮夷贸易的几件宝,利润高的吓人。

  “其实这么说来,要是粮价一直斗米四五钱,对咱们来说倒好处更多些,”老武笑着算账,武家虽是大地主,种粮大户,可武家作坊、铺子多,雇佣的人也多,甚至大宅门里仆役也多,这么多人的口粮每年就是好大一笔,粮价低贱,就等于这些仆役伙计们的使用成本降低许多。

  再则武家酿酒这块,用的粮食也多,粮价低也就使酒的成本低,利润自然提高了。

  种杂粮养猪养鸡,都能多赚钱呢。

  天气很好,晴空万里,

  麦客们在奋力挥动镰刀收割,麦客们来武家收过麦子后,现在每年都是肯定要来武家的,毕竟武家大方,不仅伙食最好,而且给钱也大方,每次他们量麦地,量多少武家也都不会跟他们争,

  甚至如果麦子有倒伏的,武家都会主动加价。

  石守信一身长衫,站在树荫下,随从阿郎,看着那些麦客们挥洒汗水,也不禁想起两年前他也是一样。

  而如今他不仅变化巨大,读上书骑上马,甚至朔方老家的亲人日子都过好了,二郎给他的赏钱,他寄回家,还帮着家里买了地。甚至因为他成了宰相的亲随,他家在老家也得到刺史、县令们的照顾,按丁分到了田地,还有族人也进了州县衙做事。

  如今一家已经不再困顿,过上了体面人的日子。

  “石头,回家催下送饭了,太阳酷热,大家早点吃了,树荫下休息,避下这正午的毒日头,晚点再继续收麦。”

  “好的二郎,”

  石头骑上马回去通知送饭,

  武家收麦的饭依然很好,猪肉臊子面、羊肉汤,还有蒸饼。

  天不亮就下地来收麦的麦客们,都已是忙碌辛苦了半天,全身都早汗湿透了,大家出来做麦客,就是赚这点辛苦钱,按亩计钱,收的多赚的多,三三两两亲朋好友结一组。

  武家向来大方,清晨出工前,就招待大家吃了早饭,每人几个武家包子,里面还有肉和菜做馅。

  忙碌半天肚里空空,饿的前胸贴后背,顾不得乘凉息汗,

  武怀玉拿着大勺,给大家打饭。

  先来一大碗面条,然后再来满满一大勺的猪肉臊子,这臊子做的很好,一眼能看到许多肉。

  昨后半夜现宰的肥猪,新鲜的肉,肥瘦一起切成肉丁,入锅煸炒,加入生姜、食盐,放点辣椒面、胡椒面,再加点陈醋,煸出油炒透炒香,再加上点豆腐、鸡蛋皮、几样时蔬炒好。

  一大碗铡面打底,再来上汤,然后浇上满满一勺香的很的臊子。

  “先吃,不够再来添。”

  麦客们看着那油汪汪的面条,还有那些肉丁,喉咙都忍不住吞口水,太诱人了。

  “谢相公,”

  这可是吃席一样的待遇,

  一般给人收麦,能有粟饭或是蒸饼吃就不错了,主家甚至还得派人盯着大家吃,只能吃不能带,能弄点猪头猪肠猪肺给大家吃,都算大方了。

  双手捧大碗接了面,低头弯腰谢过,赶紧到一边树荫下,蹲下就赶紧大口咥面。

  铡面筋道,臊子香腻,

  喉咙里都感觉要伸出手来,

  很快一大碗面吃完,赶紧又排队去,

  “再给碗面汤,”

  怀玉倒是大方,“再给你添碗面,那边还有羊肉汤和蒸饼呢,也有石子馍,想吃哪个就去拿。”

  给一众朔方来的麦客,还有自家长工,以及先来帮武家收麦的佃户们打完面,怀玉也跟老武一起蹲着咥面。

  一个晋国公,一个文水侯,后面还跟了个小屁孩三原县子,祖孙三代一人捧个大海碗,

  老武如今富贵了,倒也仍不失朴素,至于三岁多的武承嗣,完全就是在地里撒欢玩累饿了,这家伙胃口好,不管是铡面还是猪肉臊子,又或是糜子面黄馍馍,石子炕馍,来者不拒,吃的极香。

  武怀玉边吃也边打量着那些麦客、长工、佃户们,麦客仍主要是来自朔方灵盐一带。

  各地麦子成熟时间不同,一般来说都是从东往西逐渐成熟,山东河南关中陇右,

  以前朔方陇右麦子晚熟些,那边条件又艰苦些,所以许多朔方关陇人都会由北往南,由西往东收麦,再由东返西,由南返北回到家乡。

  甚至在那些乱一点的年月,麦客们其实也跟叫花子差不多,也有些青壮点的麦客,成群结伙,也会顺便客串下刀客劫匪,都是为生活所迫。

  如今仍有许多麦客如侯鸟一般迁移,但看的出,麦客们的日子比以前好一些了,武家这些麦客基本上都是熟面孔,边吃边聊,也能听出现在日子比以前好些。

  但这个好,其实也仅是不用再外出逃荒要饭,能勉强糊口而已,多数人仍没有自己的田地,或只有极少,还有不少人仍背着或多或少的债务,不少麦客二三十岁,仍没能娶妻。

  而相比之下,武家的佃户们就看着好多了,不仅衣服补丁少些,而且长的也精神健康点,他们佃租武家的地,武家收的租是较好的,且没那些什么小斗出大斗进,各种额外压榨,甚至还能带着他们合伙养猪养鸡鸭等,农闲时还能到武家的作坊或是田庄干点活赚点活钱。

  没有什么意外灾病,这些佃户辛苦努力一年下来,一家温饱是能有保障的,甚至还能有点节余,

  就是武家雇的那些长工们,一年打底十石粮,还有两身衣服,而如果是选择伙种地分成的,多努力点收入还要更高些。

  武家现在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在这一方,已经能为许多人庇护风雨,都说一鲸落万物生,其实武家现在强势崛起,对这一方百姓来说,也是万生幸运的。

  做为新兴贵族,武家向来比较注重名声,也更舍得花钱下本,这些回报也很不错,现在的武家,确实成了方圆百里最有善名的士绅乡贤。

  老爷子这个文水侯在这里,确实备受尊崇,怪不得上次在长安一天也不愿意多呆,哪有乡下这么自在呢。

  (本章完)

第651章 试点

  2023-10-10

  “阿郎,明府君来拜见。”

  明府是唐人对县令别称,武怀玉回龙桥,三原县令也是闻讯立马赶来拜见。

  “快请。”

  现任三原县令是熟人,还曾是马周的伯乐,当年马周落魄之时,赵仁本却是慧相识君,特给了他一笔盘缠,助他入京求仕。

  “拜见相公。”

  “张公别客气,快坐。”

  怀玉上前挽起他手,很亲热的拉他进客厅,

  亲自给他倒茶,“这也是今年新茶,顾诸紫笋,味道不错,”

  赵仁本是来拜谢怀玉的,他先前在御史台为从七品殿中侍御史,武怀玉兼御史台治书侍御史时,很赏识重用他和张行成两人,还让他管殿院,等武怀玉拜相后,还特意举荐提拔他为吏部员外郎。

  吏部员外郎是从六品,却也是升五品前最重要的一道关。

  五品服绯号为通贵,踏入五品也就不再为吏部选官,是宰相任命了。省台重要官员都是五品,如中书舍人、给事中、谏议大夫、郎中、中丞,也皆因这些五品职都是要职,

  所以惯例要升中央五品,必须先任六品清官。

  六品清官中,除东宫僚属外,其实仅有七种,诸司员外郎、侍御史、起居郎、太学博士、国子助教、秘书佐郎和著作郎。

  其中起居郎、太学博士、国子助教、秘书郎、秘书佐郎都带有学术性质,非一般行政人员所能胜任,而且员额不多,唯有员外郎和侍御史属于一般行政性质。

  侍御史只得四员,员外郎则员额最多,六部二十四司,每员一二人,因此,郎官成为低级别官员向高级别官员上进的一种重要途径。

  武怀玉第一次拜相时,帮了赵仁本一次,让他成为吏部员外郎。而他北伐归来,又帮了他一把,提拔他为三原县令。

  员外郎从六品,一般也有直接升郎中或侍御史的,但更多也是要在二十四平行调动,或是到边州、畿县。

  尤其是近年朝廷渐有条不成文新规,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想要走的更远,地方任官经历必不可少。

  本来赵仁本一届吏部员外郎干满,得停选。

  等一年就叫做“停一选”,而停选的时间也是从一年到十二年不等,这还要根据官阶的高低以及功勋的大小进行评价。

  赵仁本这员外郎还没干满四年,不过考核很好,正好三原县令出缺,武怀玉举荐赵仁本升调三原县令。

  三原县令是畿县令,正六品上,员外郎升调三原县令,既不用停选,还能升迁,有了畿县地方经历,那么下次冲击五品,都更有机会,不论是升郎中还是中书舍人,都很有机会。

  赵仁本三年时间,从殿中侍御史到吏部员外郎,再到如今三原县令,可以说是弯道超车走捷径了的,

  他是走的武怀玉的路,官场上也是理所当然的把他视为武怀玉的门生旧部了,这个标签打上,轻易是换不了的。

  赵仁本虽说出是出生天水赵氏名门,但他父亲官职不高,仅做到怀州司户。他是从小官做起的,从武德元年到贞观元年,也才做到殿中侍御史。光有才能不行,还得有过硬的家世,更得有官场上的靠山。

  三原县令虽只是县令,可这是畿县,干好了还有机会升五品京县令,或是直接入台省做中书舍人、给事中、郎官。

  “三原县的情况摸清了吗?”

  “我到任后全县各乡都走访遍了,县里情况还不错。”

  武德朝时三原县一直是分分合合两个县,甚至县城都迁来移去,贞观时才又合为一县,县衙选在龙桥东北十来里处,在白鹿塬下。

  “我走访各乡,发现县里塬上和塬下平原,相差还是很大。”

  平原也就是白渠两岸,这是关中最肥沃的良田,又有白渠灌溉,一马平川,水土肥沃,这几年风调雨顺,粮食年年丰收,兼之三原又是通往北边的交通要道,如龙桥还在武家带动下,成了工商大市,无数工匠商贾云集。

  相比之下,塬上就干旱缺水,贫瘠的多,

  三原,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

  其实在三个塬的北边,还有嵯峨山区,那里比塬上条件更差。

  县里平原主要是种麦,塬上主要种粟,山里也都是种荞麦高粱等为主,越高越穷。

  “幸好有相公带来的祥瑞种子,这两年咱们塬上、山里都已经到处都在种玉米土豆红薯这些,百姓们头回能够填饱肚子了,”

  玉米的产量在平原上没啥优势,不比麦子强,但在山区却特别有优势,尤其是山坡、石头缝里都能种,也不需要引水灌溉,靠天下雨就行,除非特别大旱,否则都有收成,比荞麦糜子还强点。

  至于土豆红薯就更了得了,这玩意是杂粮,可产量很高,不管是拿来搭着主食吃,还是用来养猪什么的,都非常不错,要是精细加工成粉条、粉也是不错的。

  塬上、山里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靠天吃饭,以前三原县平原上的人要是条件差点,本地娶不到老婆,那就都是趁着干旱年,到塬上去说亲,实在不行,就去山区里,那些饿肚子生活艰难的人家,也愿意女儿嫁到平原上日子好过些。

  武怀玉第一块地,就是在白鹿塬上的长坳,怀义开始得赐的地也是在另两个塬上,

首节 上一节 626/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