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84节

  皇帝赏赐他一百个奴婢,李大亮直接放免从良,说这些人也都是战争中的受害者。

  哪怕他自己这些年的俸禄赏赐,全都拿来帮忙安葬同族、部下,一直寄钱给以前战死的旧部老母妻儿,甚至收养了不少部下的遗孤,自己一直粗茶淡饭,毫无产业,但多年来一直如此。

  李世民即位,他出任交州都督,再封武阳县男,在交趾那种天南之地,依然表现极佳,再入朝为太府卿,主管国家财货、库藏,但他既没贪半文钱,也没利用过这官职,行过半分方便拿过半点好处。

  这样的人,很纯粹,很难得。

  武怀玉就做不到这样,但他很佩服。

  李大亮这些年收养的孤儿得有上百,其中有十几人收为义子,不少孤儿他捡来养好一些,再联系一些仁善者收养,他还会经常寄些钱过去,等孩子长大,也会帮忙给他们置业安家,自立门户。

  李大亮永远有个大窟窿,多少钱都不够填,那些死去同族、部下的老母、妻儿,他真的一直有在帮忙照顾,甚至看到那些战争饥荒中留下的可怜孤儿,也会尽力的救济抚养,遇灾害,还要出钱救济。

  俸禄花光了,就卖马。

  堂堂金紫大臣,李大亮家奴婢都没有,甚至他的坐骑经常被他卖掉,但不是换酒喝而是救济帮扶别人。

  现在皇帝赏赐他奴婢和马匹,如果他把奴婢卖了,也能得一大笔钱,可他又要放免她们从良。

  自己都穷成这样了,连那十匹刚赏赐下的马,他都要卖了换粮去赈济城外灾民。

  “当年我初上战场,兵败被俘,一百多人,只活下了我一个,我这条命是张弼送的,那时我就曾立过誓,这辈子要多行善事,才对的起这第二条命。”

  武怀玉看着才四十许的李大亮,这都满头花白头发,脸十分沧桑,当年他跟秦琼也算瓦岗共事,虽关系说不上多亲密,可看看如今两人境遇。

  仕途倒都很不错,只不过唐初最重军功,李大亮有的是治才,从县令到总管府司马,再到州刺史,然后两地都督,再太府卿,但毕竟没有打过多少硬仗,立过多少硬军功,所以也仅是个县男爵。

  相比之下,秦琼就靠着南征北战,加上从龙拥立之功,如今是宰相。

  一个大司马,一个大司农。

  论家业相差就更大了,秦琼这些年得李渊李世民父子无数赏赐,都是十分巨大,更别说娶了宗室县主,还纳了河东裴氏柳氏等名门女为媵。

  这些年广置田产,也参与一些工商,秦琼十分富有,住的这府邸都占永兴坊四分之一大,还有许多别院、别墅、庄园等。

  而李大亮却经常是咸菜拌豆腐的生活,据说他在京任太府卿,朝廷每月免费供给十二只羊,李大亮都经常把这羊卖了,换成高粱小米等去救济坊中穷人。

  这简直是个圣人。

  在如今这个时代,显得极其稀少。

  跟他相比,武怀玉都觉得有些羞愧,自己好歹是从后世来的,这觉悟相差太远啊。

  李大亮的家中,既没有宝马香车,也没美貌姬妾,甚至连点金银玉石都没,住的房子也都很简陋没修过,除了官袍,李大亮和妻妾还有儿女、义子义女们,平时都是粗茶淡饭,甚至种菜织布,自给自足。

  “我想外放地方任职,还请叔宝兄帮忙。”

  李大亮想外放,原因也很简单,地方官尤其是偏远地方上的官员,会有一份足额的职田,这样李大亮收能高些,也能填一填他那无底窟窿。

  “李公何必如何辛苦,做力所能及的事就行,天下孤寡残疾可怜人那么多,也不可能都照顾的到。”怀玉劝说。

  李大亮却叹道,“我这些年虽没打过多少仗,但也有不少旧部跟随我战死,我曾经答应过他们,会替他们赡养老母、抚养妻儿,不能言而无信。”

  李大亮想外放还有个理由是觉得现在太府卿这个官职,整天跟财货、府库等打交道,有些脱离百姓很枯燥,他还是更愿意做些能接触到百姓,能够实实在在做些实事,能够直接改善一地民生的实事。

  “义父,不如举荐李公去盐州做盐州都督,朔方也挺需要李公这样有治理大才且大公无私的父母官。”

  怀玉举荐李大亮做盐州都督也有点私心,毕竟他之前是盐州都督,在那里投入了许多心血,也担心换个人过去乱来,李大亮这样的官员,虽然别人学不来,但却也能让大家都很信任的。

  “盐州、襄州、庆州,这三地都督,李兄可以选一个,我向陛下举荐。”

  “我也上书举荐。”怀玉道。

  这三地都督都刚好空缺,庆州都督原是段纶,襄州都督是打人的尉迟老黑,盐州都督原是武怀玉。

  李大亮想了想,选择了盐州。

  襄州条件更好,但盐州更有挑战性。

  “李公既然要卖马,不如卖给我吧,”武怀玉直言。

  “好。”李大亮甚至都没谈价钱。“你回头让人来牵马,按市价给就行。”

  “翼国公,我知道你人脉广关系多,我想请你帮个忙,找一个人。”

  “哦,找谁?”

  “张弼,”

  李大亮当年攻打瓦岗被张弼所俘,本来要被杀,可张弼最后不仅没杀他,甚至还跟他在帐中结为了兄弟,又将他举荐给了李密。

  “我很愧疚张兄,当年我离开瓦岗投大唐,听说李密很愤怒,迁怒张兄,责罚很重,

  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找张兄,可一直没有消息,翼国公能不能帮忙找到张兄,我亏欠他太多了。”

  当年李大亮要弃李密投李渊,也曾劝说过张弼一起离开,可张弼没走,但也没告诉李密,甚至事后李密要张弼去把李大亮追捕回来,他也只是做了做样子,事后张弼被责罚。

  李大亮不知张弼还在不在世,不管生死,他都想知道这结义兄弟的下落,如果他还在,一定要好好报答,向皇帝给他请一个官,哪怕把自己的爵勋转赠给张弼,他也甘愿,若不在了,他也愿意赡养他的父母,抚养他的妻儿。

  “李公放心,我一定会帮你寻到他的。”武怀玉郑重承诺。

  李大亮告辞走后,武怀玉仍不由的对他竖大拇指,倒是许敬宗的眼神里,对李大亮的这种性格,有几分不屑,堂堂金紫三品大臣,居然混的妻儿们温暖都不足,这还算什么大丈夫,这不是傻吗?

  管着国家府库财货的太府卿,家里甚至会断粮,这不搞笑么,随便动动笔批个条,甚至只要点个头一句话,千百贯都轻松到手的。

  非让家人跟着受罪,太傻。

  秦琼对怀玉道,“李兄的那十匹马,多给些钱,一匹八十贯,给八百贯,我让府里管事把钱送你府上去。”

  “义父,这点小钱哪还用你来给,不过以李公那脾气,只怕八十贯一匹这价,他不会接受。”

  秦琼也不由的无奈摇头,李大亮这性格执拗的啊。

  (本章完)

第408章 杀鸡焉用牛刀

  2023-06-24

  向来自诩清廉的魏征,跟人李大亮一比,都相差甚远啊。

  跟秦琼很是感叹了一番后,武怀玉倒也没忘记今天来的正事,他还带了冯智戴和庞孝泰以及许敬宗来呢。

  “庞刺史过完年不打算回岭南了,希望能够留在京中侍奉天子,我想举荐他为中郎将,”

  秦琼看了庞孝泰几眼,他最近也听说了关于这家伙跟怀玉的一些传闻,堂堂赐紫刺史,整天给武怀玉充当车夫招摇过市,这家伙确实脸皮挺厚的。

  “中郎将为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十分重要,担任者不仅要有足够资历、军功,更要绝对的忠心。”

  秦琼提醒怀玉。

  中郎将虽仅正四品下职,但在长安城里很特殊,其虽在各卫府大将军、将军之下,但大唐制度,平时诸卫大将军、将军们基本上是虚衔,在京并不直接统兵。

  诸卫府入京番上的禁卫,加上诸翊府,都是由中郎将们在实际统领,所以中郎将在长安,实际上比大将军、将军们更特殊,是真正统长安之兵的武将。

  大将军、将军们则多是在出征的时候,点选为总管,统兵征战,在京城实际不直接统兵。

  朝廷十二卫四府,其中左右卫,下面各有亲勋翊三卫五府,每府一个中郎将,这两卫就有十个中郎将。

  而其余左右骁卫等十卫,则只各有一个翊府,也就是各一个中郎将。

  南衙十二卫,便是实际二十个中郎将,统领着在京番上的府兵,还有其翊卫。

  当然,还有北门的禁军,北门原是左右屯卫名下,但直接归皇帝统领的天子元从禁军,玄武门宫变后,调整很大,从左右屯营,再到百骑营、千骑营,然后神机营,又有飞骑营,之后各分左右,实际禁军有八营,各有中郎将。

  长安城现在总共有二十个中郎将,

  每一个都统领着一支禁卫。

  庞孝泰向秦琼叉手,“秦相,就算给我一个禁军校尉,小的也愿意,只想留在长安侍奉天子。”

  “真要留下?”

  “请秦相成全。”

  秦琼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本相便向陛下举荐,你切记要忠心勤勉。”

  冯智戴则表达了他们冯家对朝廷的忠心不二,也说如今与谈殿冯暄的互相攻击,皆因他们之前叛唐,后来虽投降,可一直桀骜不驯,不是真心效忠朝廷,甚至还联手越界侵犯,冯盎也只是被迫反击。

  “家父让下官奏报天子,请朝廷发兵围剿不臣之冯暄、谈殿等,冯家愿为前锋。”

  秦琼没直接回他。

  其实如今武怀玉跟秦琼对岭南这些年的乱象也已经了解的差不多,说白了就是大唐朝廷这几年对岭南有些鞭长莫及,一直没能实现有效控制,基本上就是这些岭南豪强向大唐宣布臣服,朝廷也就授封他们总管、刺史等职,让他们做为帝国在岭南的代理人。

  这些大大小小的代理人,一直在争地盘,各种矛盾,当然也有朝廷的暗中推波助澜挑拨离间在内。

  朝廷这几年在岭南干的事不多,也就是努力在维持几个核心地区的控制,诸如广桂交,其余地方则是暂时顾不过来,只要这些地方豪强不试图染指这几个核心区,朝廷也就对他们很宽容。

  甚至一直给他们南选特权,他们可以自己征辟州县官吏,最后给朝廷上报就行。

  甚至他们的兵马,那也都还是私兵。

  别看现在朝廷喊打喊杀,那股子要发兵岭南的声音越来越响,可实际中枢廷议上,对此事也讨论过几次了,总的来说,皇帝和宰相们都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克制。

  只要岭南的这些土皇帝们没有越过那条红线,也就是公开叛唐,那么朝廷并不会立马出兵。

  徐徐图之,

  先北后南,

  这是如今贞观朝的基本国策。

  如今的广州都督冯立,以前是建成心腹,后归附李世民,突厥临渭水,在秦琼麾下也是与突厥大战,立下战功,也受伤不轻,皇帝直接拜他为广州都督。

  既可看做是将他从朝中踢到边疆,也同样可以看做是使功不如使过,看中他的骁勇和清廉。

  从南朝开始,广州一直是岭南中心,但一直以来,广州都很难太平,经常发生激烈的狸獠蛮越叛乱,对广州的围攻等,说到底一是天高皇帝远,那些出任广州的官员,受到的监管力度小,加之广州又是重要的贸易港口,所以这里油水大,容易被腐蚀。

  而汉越矛盾,一直是这里千百年来的最核心问题之一,不管谁去都要面临这样的矛盾,如果处置稍有不当,就容易激化,最终引发叛乱,越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的,那必然越容易触及本地豪强酋长们的利益,也越容易爆发冲突叛乱。

  比如杨师道妻子桂阳公主,她前夫赵慈景的父亲赵讷,曾是隋朝开皇时广州总管,他在任时就引发了岭南大叛乱,后来杨坚为平息叛乱,也以安抚为主,最后定赵讷赃贿罪,还特旨加封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赵讷赃贿案本质上其实还是中央与岭南地方的权力争夺,赵讷也只是事情失控后的一个替罪羊而已。

  冯立在广州都督任上已经一年多,他表现还不错,很努力小心的维持着平衡,他自己不事产业不经营,就是不插手广州原本的利益分配,不激化矛盾。

  冯立不愧是建成曾经的心腹,差点攻进玄武门的男人,他在广州看似什么都没干,实际却慢慢的把广州控制的很牢,而且他的表面无为,实则是在刻意让冯盎兄弟放开攻伐。

  他表面一直在调停,实际暗里两边煽风点火,甚至大力支持岭南第三大豪族泷州陈氏的陈龙树对狸獠蛮设州置县,

  从武德六年冯暄反唐,到武德八年他们投降,然后冯暄又与谈殿联手,跟兄弟冯盎继续大战,打了四五年没停过,岭南的这些豪强都损失不小。

  冯盎也是个老狐狸,毕竟去中原当过官,还跟随杨广征过高句丽,哪看不出冯立那点心思,可问题是他那个兄长冯暄一直一根筋,兄弟俩早年为争夺冯家的继承权也是明争暗斗。

  冯太夫人死后,兄弟俩也再无顾忌。

首节 上一节 384/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