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242节

  紫宸殿在大明宫的地位,跟太极宫里的甘露殿相同。

  这里既是皇帝生活起居的寝宫,也是内朝议事之处,殿的前堂日常办公,后室则是休息处所。

  前面的宣政殿是正衙,设有皇帝仪仗,紫宸殿则属便殿,无仪仗。

  武怀玉到了大明宫,就是先到宣政殿,然后由阁门而入。

  紫宸门内,

  内侍监张阿难亲自在那等候他,

  “陛下在延英殿,武相随咱家来。”

  武怀玉看着这干巴老头,十六年前武怀玉还是个少年的时候,他就是这么副干巴样子,十六年后,却仍还是这个样子。

  “张监今年八十了吧?”

  “嗯,老不死的了。”张阿难笑呵呵的道,这位大内总管真是长寿,八十岁了,可看着好像五十多,虽看着干巴,但步伐依然稳健,双目有神。

  贞观中因大臣们反对,皇帝罢去了原先封赏给宫廷近侍们的高官厚爵,那些乐工、弓匠等受宠近侍官职都不超过五品,且俱不封爵,却唯有张阿难,县公爵位不仅没罢,反而升为郡公,本品也升为正三。

  “等张监寿诞,定要上门讨两杯酒喝。”

  闲聊几句,

  张阿难把武怀玉带到紫宸殿西的延英殿,

  这里相当于是皇帝的御书房,旁边还有含象殿,东边则是浴堂殿和温室殿。

  年后皇帝就会正式搬迁到大明宫来,

  现在则是提前来这边适应一下。

  皇帝住紫宸殿,日常会在廷英殿处理事务,他在这边的时候,大臣们可以具牓子申请来汇报事务,

  做为百官之首的政事堂宰相们想向皇帝汇报工作,也得具牓子,也就是以奏折形式申请。

  皇帝要安排宰相事务,一般也是召宰相前来。

  有些重要的事务,则召集相关大臣来廷议,

  也称为延英奏对。

  这套新的办事模式,武怀玉一点就透,这不就是皇帝在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一种方式嘛。

  就跟以前宰相就是三省长官,以尚书令为首,在都省议事。后来皇帝空置尚书令不授,让左右仆射成为尚书省实际长官。

  可再后来,又让尚书左右丞负责尚书省日常事务,各管三部,这是进一步削弱了尚书省长官之权。

  再后来,把都省改到门下省,称为政事堂,甚至扩大宰相范围,不是三省长官,只要皇帝觉得有必要,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也可以用参预政事等头衔入政堂,

  再后来,皇帝甚至连不到三品的官员,也可以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是参预政事衔,也入政事堂为相。

  这使得皇帝对相权不断削弱,对政事堂的掌控力不断增强。

  而现在,又来延英奏对这一套,宰相想见皇帝汇报事务,也得申请,甚至还规定不许独留身奏对等。

  看的出来,

  皇帝在位十几年,现在行事有些转变,更加在意皇权稳固,在意大臣权力平稳。

  现在的这种群相制度,确实能够有效避免权臣的产生。

  哪怕是房玄龄当了十几年宰相,可房玄龄这个左仆射,连尚书书都不能完全掌控,既有右仆射分权,还有尚书左右丞负责省内日常事务,左仆射更多的是在政事堂参议政事,对尚书省的管理权反而弱了许多。

  今日延英奏对,除了政事堂的一众宰相,也还有不少大臣,武怀玉进来后看到很多熟面孔,

  连程咬金、樊兴、丘行恭都在,这三人一个是左羽林大将军,一个是右龙武大将军,还有一个是左屯卫大将军,分属南北衙。

  一般情况下,南衙十二卫四府、北衙四军的这些大将军们,虽说位高爵重,可他们平时是不会参与奏对的。

  能让他们也都来,说明这次廷议很重要。

  这是个扩大会议了。

  果然,他还看到了礼部尚书许敬宗,连兵部侍郎卢承庆、崔敦礼这两亲家也在。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十二卫四府、四军,头头脑脑们都来了,甚至不少侍郎、少监也来了。

  武怀玉进殿,门口有人唱名。

  武怀玉有特权赞拜不名入朝不趋,

  所以官员只称呼他的官爵。

  “司徒、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贞观元从功臣、实封两千户宋国公上殿觐见!”

  殿中无数目光都望向武怀玉。

  这就是一个传奇。

  十六年前,还仅是一个刚下山的道士,元从禁军小武官之子,从三原县捉钱令史开始,

  这么卑微的出身,如今却成为无数人景仰的对象,

  参拜过后,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今日召诸位大臣来,是有些重要的事要议一议。”

  “昨日,幽州上报,幽州都督、谭国公丘和病逝任上。”

  这个消息,殿中的大臣其实基本都知道了。

  丘行则的长子庆州刺史丘英起,已经出发去幽州扶灵返乡,

  “丘行则是开国功臣,义宁元年,义兵将起,平阳昭公主招兵响应高祖,丘行则便与兄弟子侄率众数千人来会,此后随朕征战四方,屡立战功,都冀州、镇交趾,再都督幽州······”

  皇帝提起丘行则,十分感慨又一开国元勋忠臣良将离去。

  对这位才六十三岁就病逝的功臣,李世民在殿上亲自拟定了追赠和谥号。

  “赠荆州大都督,谥襄公。”

  “特旨令其嫡长子庆州刺史丘英起不降等袭谭国公爵,其次子右卫高陵折冲府果毅都尉丘神俨袭郿城县公,其嫡长孙袭临济县子爵······”

  对丘行则身后哀荣,李世民给的很足,不仅让其长子不降等袭谭国公爵,还让其次子、长孙,也都袭了一个爵位,又赏赐钱帛,令有司安排丧葬等。

  丘行恭跪坐殿上,却是面无表情,大家都知道他们兄弟不和,当年为争葬母亲,还闹到满长安皆知。丘行则死了,丘行恭这个同父异母弟却一点没难过。

  “幽州重镇,不可无人都督。”

  皇帝提起幽州都督的继任人选之事,

  高士廉站了出来,“臣举存营州都督、安东都护程名振,他本是河北人,熟悉幽州,而且能文能武,历任数地刺史、都督之职,政绩突出表现良好,且忠心耿耿,可任幽州都督。”

  “杨尚书以为呢?”李世民问吏部尚书杨师道。

  “臣支持高相所言。”

  “玄龄?”皇帝又问左仆射房玄龄,他也赞成。

  武怀玉跪坐在殿中,觉得这事透着点异常,幽州都督这么重要的人选,这一出缺,肯定是各方人马都要争夺的,

  但现在从高士廉到房玄龄再到杨师中,甚至是魏征、刘洎、岑文本这些宰相,一个个都赞成,

  就显得很奇怪。

  除非是皇帝已经跟他们通过气,统一了意见,或者说这就是皇帝的意思,大家支持。

  “怀玉,你曾任幽州都督,也跟程名振打过交道吧,你觉得程名振是否合适出任幽州都督一职?”

  武怀玉昨天跟姐夫细聊过后,也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要在长安坐几年冷板凳,也就不想再自荐幽州都督。

  “臣觉得程名振不论是能力还是忠心,都足够担任此职。”

  “好,那就由程名振接任幽州都督、刺史之职。”

  “营州都督、安东都护空缺,又该选谁接替?”皇帝问。

  这时,御史大夫张亮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说。”

  “御史台近日接到大量关于武相的弹劾,臣身为御史大夫·······”

  宰相张亮突然向武怀玉发难,这是出乎许多人意料的,甚至武怀玉自己都没料到,

  他望向张亮,这家伙一脸正气的模样,长的倒是浓眉大眼一脸忠厚相,可武怀玉觉得这事更奇怪。

  他跟张亮打过许多年交道了,很早以前,甚至还曾经做过张亮一段时间的手下,但武怀玉早就后来居上,他们也曾发生过一些冲突,可张亮也被武怀玉收拾的服帖老实,

  他现在意欲何为?

  张亮率先开炮,拿出了御史台弹劾武怀玉的大量罪行、罪证,

  然后吏部尚书杨师道也跟进说要有司调查,

  宰相中书侍郎岑文本,黄门侍郎刘洎,也跟进说必须严查。

  殿上风向急转。

  一桩桩一件件,

  武怀玉西征许多事都被翻了出来,什么治军无方,纵兵劫掠,什么私分财物,擅自发兵,收受贿赂、以权谋私,任用私人,甚至私通疏勒王后这样的事都被列出来,

  还有人甚至把武怀玉以前的一些事也拿出来说,

  御史台拿出的那些弹章里,甚至还有人说武怀玉心怀不轨图谋造反。

  总之,来势汹汹。

  武怀玉跪坐那里,心思急转,他没慌,还能稳的住,因为他相信皇帝不太可能这个时候要这般直接弄他。

  也许还是跟当初对付李靖一样的套路,

  立下大功后,皇帝先挑小错,打压一番,再来赏赐。这样既能压低一些封赏,也能敲打敲打立功的臣子不让他飘了。

  殿中热闹起来,

  皇帝起身,居高临下问武怀玉,

  “对御史台弹劾你的这些罪行,你可有解释?”

  武怀玉顿首谢罪。

  “有人说臣谋反,那是诽谤诬告,臣绝不认。臣遇陛下时,仅是一捉钱令史,是陛下赏识提拔,这些年陛下对臣也是信任有加,臣铭感五内,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能有那不忠之心。”

首节 上一节 1242/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