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1077节

  因此,后来又取消捉钱令史,朝廷直接又找到原来那些富户,现在不是要他们直接交一笔钱,而是直接把本钱给他们,然后不管他们是去放贷出去,还是自己用,

  按时上交利息就行。

  这样一来,就减少了捉钱令史这个中间环节,避免了一些私钱当公钱放贷的问题,也解决了朝廷每年得给大量捉钱令史授官的问题。

  可这并不是就真的完美,

  因为许多富人并不需要这笔本钱,可却还得支付高利,仍然让许多人怨声载道。

  “陛下,其实臣经过此番详细调查后,得到一个结论,”

  “哦。”

  “朝廷根本不需要设立捉钱令史,也不用拿公廨钱放贷,更不需要向富人发放本钱收息,

  因为如今不比武德和贞观之初了,

  朝廷这些年的税赋收入,是以前的很多倍,国库里现在还堆着许多钱帛,甚至在两税三分这个新税制下,地方衙门留存的财政也很充裕,

  朝廷国库有钱,京城诸司衙门也有钱,地方州县衙门也有钱,

  不说有多富裕,但维持衙门办公经费开支,官吏的一些食料补贴等,是足够的。”

  以前朝廷搞公廨钱、公廨田,那都是一时权宜之计,当时国家草创,到处缺钱,国库没法供给,所以才想了这么个办法让各衙自己经营创收,选了放高利贷这么个最简单有效的赚钱方法。

  而到如今,其实并不缺这笔钱了。

  可从京师到地方,各个衙门却还是不肯放手,这里面牵涉到许多人的利益。

  “陛下一道诏书罢停公廨钱放贷,罢撤所有捉钱令史,罢停向富户征收这笔特别的钱粮,

  那么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

  “就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简单,诸司都不缺钱,那为何还要置捉钱令史,拿公廨钱去放贷?而富户商贾百姓也不愿意借这高利贷。”

  现在这个捉钱之制,十分扰民害民,那朝廷就当直接废止。”

  李世民起身,背着手在殿中踱步,

  细细思量一番,好像真是如此,之前有些陷入思维误区了,现在经武怀玉点透,对啊,既然不缺钱,那为何非要拿公廨钱放贷?

  说到底还是那些官本位思想所致,不管当初为何设的公廨钱放贷,这些年有这么一笔放贷利息收入,哪怕如今财政好转,可也没有谁愿意放弃这笔收入。

  “现在朝廷两税新法,有折钱代役法,有摊丁入亩法,也还有火耗归公重新分配法,再有就是税赋三分法,

  地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富裕的多,就是京司诸衙,现在也比以前宽裕许多,

  所以朝廷有司衙门,根本就没必要自己再置捉钱令史去放高利贷了,这于朝廷于陛下,都名声不好。”

  “是时候掀开新篇章了。”

  如今各司衙门把着这公廨钱放贷不放,说到底不还是想多捞点钱,尤其是弄的钱还是进衙门小金库,使起来也方便。

  但这事当初那是一时权宜之策,如今都开国二十年了,一切步入正轨,哪还能一直这样呢。

  “就说放贷这事,朝廷近些年也一直强调禁止放高利贷,对以往寺庙质铺借贷也是全面取缔,民间高利借贷也是严厉打击,

  现在朝廷若继续自己公廨钱放贷,一年利息是本钱一倍,那是妥妥的高利贷了,尤其是强行借给那些不需要的富户商贾,这完全就是害民。”

  “朝廷这些年也是有许多善法良政,比如说常平仓和户部钱庄以及青苗贷等,给予真正有需要的百姓提供借款等支持,利息也相对较低,这才是良政善政。”

  有些东西就是一层窗户纸,

  一旦捅破,就完全清晰明了。

  李世民也想明白了,确实如此。

  当初朝廷设立户部钱庄、常平仓,发行青苗贷等,还是武怀玉为计相时发起的,经过多年下来,也已经相对成熟,现在本钱越来越多,分号也越来越多,

  每年因此获利也越来越多,

  武怀玉看过历年的报表,发现这些项目,虽然放的贷款利息比公廨钱低太多,可数量较大,累积下来,其实获利不少,甚至是超过公廨钱放贷的。

  公廨钱放贷,说白了,就是强行借贷给富户地主们,相当于是割中产韭菜,收富人税。

  而青苗贷等借款,才是真正的自愿的借贷,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借贷,也是百姓承受的起,能够帮到大家的,比起民间的借贷利息都要低不少,更别说一倍利的公廨钱放贷了。

  朝廷还不如把原本各衙门放贷的这个公廨本钱,投到朝廷的户部钱庄、常平仓等项目里去做个本钱,然后协定利息。

  利息肯定没有放公廨贷那么倍利,但如果这钱周转的快,获利也是不错的。

  就算仅仅是给个大额存款的利息,也还不错。

  李世民很认真的听了一节课。

  最后从谏如流,决定正式彻底的罢除捉钱令史,罢废公廨钱放贷等。

  “朕茅塞顿开啊,”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当初采纳了两税法改革,经过多年新税制,朝廷府库充实,这才是现在罢废公廨钱放贷的底气所在,否则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武怀玉笑道。

  李世民抚须,“这两税新法朕也是纳你之谏实行的。”

  皇帝一道旨意,实行了二十年的捉钱令史捉公廨钱向富人放贷政策,也就寿终正寝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长安七十余司七百捉钱令史丢了差事,天下各州县的捉钱令史上万人亦一起丢了肥差,而诸司各衙也因此少了个小金库进项,

  武怀玉知道肯定会有许多人骂他,

  但也肯定会有无数天下富户商贾感激他,终于不用再被一茬茬的割了。

  而武怀玉借着这次机会,想要再次扩大户部钱庄的规模,把青苗贷等的本钱增加,

  他还想要请旨成立一家新的工商钱庄,以面向大唐工商群体,提供一些借款等支持,助力工商发展。

  若是能够顺便出台些相关的正式法规条令,规范一下大唐如今的金融行来,诸如典当铺、金银铺、钱庄银行这些从事放贷、典当等等相关行业,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武家也早涉及相关的行业,也希望能够有更正规的管理,而不是野蛮生长,那样泥沙俱下,时间长了只会把整个行业给搞坏。

  正事谈完,李世民问起小兕子在武家住的如何。

  “公主与臣的儿女们相处的很好,每天都玩的很开心。”

  李世民点头,“一会朕也去你家坐坐,看看小兕子。”

  “对了,寒灾也算是过去了,但朕发现长安的粮价,虽有所回落,可比起先前仍高了许多,现在长安斗米十二钱,”

  贞观三四年时大丰,斗米二三钱,现在这斗米十二钱,相当于翻了好几倍,当然,相比起贞观一二年时,或是武德年间,如今的粮价,其实仍是相对比较低的,

  开国初,天下未定,粮价居高不下,甚至匹绢易斗米。

  “陛下,等到夏收之后,粮价肯定能再有所回落的。”

  经历这次大寒灾,长安的粮价涨了也很正常,今年春耕受到影响,夏收也肯定受影响,

  关中虽富庶,但因京师长安军民众多,导致关中无法完全粮食自给,每年需从关外输送大量粮食进来,

  今年关中会减产,所以需要外输的粮食更多,都能预见粮食会涨价,所以现在粮食行情就看涨也是正常。

  而斗米十二钱,也还好,百姓是还能承受的。

  “有司正在从关东山南等地调运粮食入京,很快就会有大批粮食陆续抵京,到时只要常平仓开仓平价放粮,那么粮价自然就能恢复正常,”

  “这事你全权负责,认真抓紧,尽快把粮食价格打下来。”李世民再三交待。

  (本章完)

第1084章 狗急跳墙

  宋国公府。

  皇帝李世民换了身黑色的便袍微服来访,小兕子高兴的拉着父亲的手去武家豹坊。

  “阿耶,琉娘家养了兕子,”

  武家不仅养了狮子大象豺狼虎豹,也还养了河马犀牛金丝猴孔雀鹦鹉等。晋阳公主李明达小名兕子,兕就是独角犀牛。

  她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兕子,

  一个独家犀牛家庭,好几头独角犀牛,这些犀牛长的强壮无比,而且脑袋上长了个长长的尖锐独角,看着又丑又萌,晋阳公主对它们一家深感亲切,

  非常喜欢。

  小兕子和小琉娘手牵着手,在夕阳下蹦蹦跳跳的奔跑着,

  李世民和武怀玉,还有马周、许士洛则在后面跟着,皇帝脸上也终究有了笑容。

  公主带着他们来到豹坊的犀牛园,

  这里布置成了犀牛们喜欢的生活环境,有树林有泥塘,独角犀最喜欢吃饱喝足后在泥潭里打滚。

  “这些独角犀都是从南海那边船运过来的,刚开始有点不太适应长安的天气,上次寒流,这些独角犀差点冻死了,幸好给它们修了温室,天天给它们烧火加热·····”

  小公主们站在栅栏后,看着远处在泥塘里打滚的独角犀,哇哇个不停,

  这些独角犀又笨重又威风的,

  成年的重达三千多斤,脑袋上长着一根雄壮的长角,浑身皮肤犹如披了一层厚厚的战甲,

  “那头最壮的,是这个犀牛家族的领头者,重达五千斤,肩高过人。”

  “这犀牛还真大。”

  “陛下,这南海来的独角犀其实还是小独角犀,天竺的独角犀才更大,天竺独角犀称为大独角犀,”

  小兕子这個时候也向父亲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父皇你看那些犀牛,有角的是雄的,没角的是雌的,雌的再大都不长角。”

  李世民呵呵的笑,他给公主取名小兕子,自然是知晓犀角的一些情况的,其实兕子,就是专指强壮的母独角犀牛。

  独角犀牛确实很特别,

  不仅雄的有根独角,而且犀牛的皮也很特别,外皮是大皮块连接组成,犹如盔甲一样坚硬,最特别的是它的皮有几道褶子,在背部拼接起来,看起来就更像是穿着一件铠甲。

  一双狭长的耳朵,遍布着不长的毛发,还有细长的嘴唇,露出大门齿。

  几千斤重的犀牛,身躯壮大,四肢显得特别短粗,皮肤上还有那么一个个的点点,

  跟猪马牛羊那些动物都极不相同,

  总感觉好像是泥塑手捏出来的假的,

  可它们在泥塘里打滚时动作又很憨态可掬,甚至显得很灵活。

首节 上一节 1077/1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炮火弧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